乡镇未来五年工作思路及工作重点

发布时间:2012-09-11 11:22:24

龙家圈镇未来五年工作思路及

龙家圈镇党委、政府

未来五年,镇党委、镇政府将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和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生态、文化、宜居为特色,紧紧抓住县城南拓西扩、沂河两岸均衡开发的历史性机遇,以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环境生态化、城乡一体化为路径,全力组织实施“大项目拉动,工业园带动,软环境促动”三大发展战略,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自主创新,推进节能环保,保障改善民生,建设经济强镇、文化名镇,全力打造城区新亮点,建设幸福和谐新河西。

一、工作思路和任务目标

(一)工作思路

1、培植优势集中发展。大力弘扬“不干则已、干则一流”的精神,高效配置优势资源,推进产业向基地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集聚,创造发展新优势。坚持项目带动,重点突破,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努力提高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带。加快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培植和发展新型产业,增强发展后劲。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大发展,走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路子。

2、创新机制科学发展。坚持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更新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引导和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建立科学评价、产业引导、财政保障、环保约束、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机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推进科学发展。坚持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重,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3、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有序推进、优化布局,促进人口向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加快城镇化进程。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机制,实现经济和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4、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关注民生,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强化公共服务,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5、开放开发跨越发展。坚持发挥自身优势与开放开发相结合,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大力改善投资和发展环境,提升全民诚信意识,形成良好法制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招大引强,构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新格局,实现优势资源与外部市场高效对接,加快实现跨越发展。

(二)任务目标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到2016年,实现GDP62.4亿元,年均递增16%;地方财政收入在2013年实现“三年翻一番,财政过亿元”的基础上,到2016年实现1.88亿元,年均增长25%;力争达到2.47亿元,增长30%

——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园区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低消耗、低排放、集约化、高端化、高效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到2016年,万元GDP能耗下降到0.84吨标准煤,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到0.98吨标准煤;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9%95%以上的水体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规划标准,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9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6%

——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9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10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加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658元,年均增长18%。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有较大改善。

二、发展战略与发展布局

(一)发展战略

紧扣县委“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结合我镇实际,实施“三二三四”发展战略,即实现“三个目标”、主攻“两个突破”、建设“三大基地”、强化“四个基础”,打造城市经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亮点板块,全力打造城区新亮点,发展成为县城重要经济带。

1、实现三个目标,即:实现“强镇富民,城乡融合,和谐发展”的奋斗目标。

2、主攻两个突破。一是在工业经济发展上求突破。以改善工业基础设施为重点,大力扶持发展民营经济,提升河西项目区承载能力,建成兴龙创业园区,推动民营企业实现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弱到强、由内到外的突破。二是在招商引资上求突破。今后五年内,继续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到统领全局的位置,一切工作都围绕招商引资、加快发展来进行,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对招商引资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确保领导到位、精力到位、措施到位。

3、建设三大基地。一是民营经济创业基地。以镇驻地为中心,以河西项目区为依托,大力发展食品、机械、板材、服装鞋帽、生物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推动民营经济总量迅速膨胀。2016年,全镇实现总产值190亿元。是优质农业品牌基地。按照“培植新的、改造老的、扶持大的、推广优的”总体要求,以西部山区村为重点,发展优质水果示范基地,到2016年,全镇发展有较强影响力的农业品牌基地8家,面积达到3万亩。三是商贸物流基地。抓住山西中南部铁路大通道在龙山以东设站的有利时机,把发展商贸物流基地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以通往各旅游景点中心地带的有利位置,以鑫华路、西城三路、兖石路南沿线两侧为重点,合理规划,大力发展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

4、强化四个基础。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龙张路拓宽改造、滨河西路、高深高速连接线大桥等重大工程建设,畅通对外通道,形成“四纵六横”的道路网络布局,不断完善城区功能。二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灌区改造、节水灌溉、饮水安全”工程,村村通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全面治理境内水库、塘坝、河道,实现“人饮自动化、河道治理化”的目标。三是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不断优化教育资源。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现新农合全覆盖。加快建设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体设施,全面实现“乡有站、村有室”的建设目标。四是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小流域坝系建设、农村与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四大”工程。到 2016 年,全镇农村户用沼气池达到2600个,森林覆盖率达46%实现农村环境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

(二)发展布局

按照全县沿河、沿路、沿山展开产业布局和空间功能划分,结合我镇区域发展战略构想,依托区位、资源等优势,科学合理规划全镇经济功能布局及建设重点。

1、沿河经济带

该区域以沂河干流为纵轴,北起跋山水库,南接沂河南大桥,重点发展河西城区,扩大辐射范围,提升完善城区服务功能。沿沂河西岸突出发展观光旅游、房地产、商贸流通、餐饮服务、文化娱乐,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带动全镇经济的发展,将沂河西岸打造成为河西经济最发达、发展最具活力、城乡面貌最繁华的经济走廊。

2、镇驻地辐射区域经济带

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自南向北,依次布局商贸服务区、政治文化中心、民营经济集中区、特色种植产业区四大功能区。

1)商贸服务区。主要依托地处通往各旅游景点中心地带区位优势,发展商贸服务业。到2016年,全镇限额流通企业达到25家,销售收入年均增幅达25%

建设重点:把商贸服务业作为提升小城镇集聚辐射能力的重要平台、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综合商品销售百货商场、超级市场、零售商店、大型宾馆等,切实改善消费环境,为游客提供便捷的衣食住行,从而提升城镇品位,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推动商贸服务业大发展、大繁荣。

2)政治文化中心。发挥镇政府及一中、四中、镇中心学校集于一体的优势,着力打造政治文化中心。

建设重点:充分利用政务大厅便民窗口作用,集中办理各项业务,简化办事程序,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发挥4号路文化宣传一条街的作用,大力宣传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充分利用一中、四中文化底蕴氛围,发挥学校文化影响力作用,培养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3)民营经济集中区。以镇驻地为中心,以河西项目区为载体,建成民营经济核心区。

建设重点:一是工业集中区。以四号路以西、6号路两侧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全力推进华政塑胶、兴龙创业园、中和花都、鑫源纸业等一批大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招大引强,盯紧世界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全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财税贡献大的大项目、好项目。二是中小项目创业区。以兴龙创业园为依托,搞好路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配套,集中建设一批标准化程度高、吸引能力强的高档次生产车间厂房,抓好中小项目入园平台建设,成为全县中小项目发展的样板。

4)特色种植产业区。该区域涉及北越庄、黄家安、张家诸坞、陈家诸坞等村庄,建成以优质花卉苗木示范区、优质食用菌生产基地。

建设重点:一是以中和花都为依托,北越庄、黄家安等村为中心,重点培植苗木花卉现代园区农业。二是以恒源食用菌研究所为依托,以张家诸坞、陈家诸坞等村为中心,重点培植食用菌现代园区农业。

3、灵泉山跋山水库流域经济带

依托灵泉山跋山水库流域充足的光、热、水等自然条件,在“山”、“水”、“灵”、“润”方面做大文章,建成优质苹果示范基地,开发综合旅游观光。

1)灵泉山旅游经济区。建成生态旅游基地和休闲避暑胜地。

建设重点:突出生态旅游特色,加大灵泉山景区长廊、道路、办公楼、景点广场、山体绿化等景区的综合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把灵泉山与跋山水库相结合,形成灵泉山——跋山水库的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山水一体”的黄金旅游圈,争创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

2)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区。深入挖掘开发农村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农家乐旅游、田园休闲旅游,打造一批旅游特色村。

建设重点:以肖家沟精品种植园为核心,纳入灵泉山总体规划,打造起既具有休闲娱乐、游览游玩,又兼具采摘果实、享受农家田园生活为一体的综合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带。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增加工业经济总量

坚持“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发展战略,立足资源优势,加快产业集聚,强化产业配套,加速推进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迅速集聚有利要素。到2016年,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94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9亿元,年均增长18%。全镇争创省级以上名牌4个,高新技术企业2家。

1、狠抓产业提升。把食品、机械、纺织服装鞋帽、板材家具、生物化工、新能源和新材料等行业作为提升的重点,出台相关的政策意见,利用三至五年时间,打造起具有一定规模、竞争实力较强的板块经济,使之成为拉动全镇经济发展的支柱和龙头。到2016年,打造食品产业、机械制造业双百亿产业集群。

1)食品产业。以鲁洲食品集团为龙头,进一步开发淀粉及淀粉糖系列产品,向新糖源、糖醇、有机酸、可降解材料、粘合剂、食品添加剂和保健品等方向延伸,2016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实现利税6亿元。同时,大力调整食品产业结构,进一步整合食品产业资源,重点对市场广阔、成长性好、体现地方特色的食品企业,有计划、有重点地给予培植,突出“精、专、特、新”产品开发,尽快让特色食品做成大产业、进军大市场。

2)机械制造业。以兴田机械为龙头,以兴龙创业园机械产业园区为带动,扩大总量,提高质量,增加机械产业占全镇经济总量比重,增加机械产业对全镇地方财政贡献的比重,到2016年实现机械制造业总产值100亿元。要全力加快兴龙创业园机械产业园区企业入驻步伐,从而解决小项目落地指标受限、旧城改造小项目搬迁落地难等困难和问题,为小项目的发展壮大和产业提升提供良好的平台

3)生物化工产业。以鲁洲化工公司为依托,以鼎欣生物、颐和药业为补充,加快生物化工产业发展。依托鲁洲化工35.18项目,开发上下游产品,力争招引一批投资大、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生物化工和石油化工项目。到2016年,全镇生物化工产业实现总产值50亿元以上。

4)纺织服装鞋帽产业。以佳艺纺织、广源鞋业等企业为龙头,加大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开发力度,生产高档产品为主。到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以上。

5)板材产业。以巨明木业为依托,重点培植志立木业、和玉木业发展,带动家具生产、胶合板生产。大力发展与板材业相配套的环保胶、黏贴纸、机械配件、下脚料再利用等加工企业,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到2016年,全镇胶合板企业发展到30家,家具企业20家,实现板材行业总产值10亿元。

6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施好以秸秆气化、大型沼气工程和农村户用沼气为主的农村新型能源建设,积极培育壮大沂水长青生物质发电项目。以管材生产加工为依托,加快华政塑胶科技发展公司建设步伐,加大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的档次和质量,迅速占领市场。2016 ,全镇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

2、培植骨干企业。“十二五”期间,依托“龙头带头群体,群体促进龙头”的发展模式,大力培植骨干企业,实施典型带动战略,形成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通过龙头带动和中小企业的合并整合,以及相关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逐步在全镇培植一批发展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有一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一是加大技改投入。今后五年,我镇将引导辖区企业以技术改造为突破口,以科技为依托,以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为技术改造的投资方向,以“领先一步,追求卓越”为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技术改造有效投入,改造提升传统产品,壮大发展主导产品,创新研发新产品,逐步形成规模优势、技术优势、质量优势和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壮大。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坚持扶优扶强,对重点骨干企业在土地规划、项目建设、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品牌建设、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努力培植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畅通服务通道,企业在发展中需要政府协调的有关事务,给予开设优先通道,及时做好服务工作。资源优先配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保证企业资源、能源等各项需求。融资协调方面,在企业出现资金需求时,政府及时与相关金融机构做好协调工作,帮助解决困难。三是加大财政扶助力度。对于省市县级企业技术中心、获得市级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的以及被评为各级科技创新项目的按标准给予相应奖励,鼓励企业创建自主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着力提高企业质量和水平,鼓励更多的企业进入百强企业,引导企业争创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依托品牌提升企业效益。

3、加大企业帮扶力度。继续实行领导成员帮扶企业制度,强化跟踪服务,属于技改的,要加快推进;属于招商引资的,要全力促资金到位、促建设进度。针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及时召开调度会议,详细了解情况,研究制定相关的解决措施,着力帮助企业解决融资、信息、人才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引导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1、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十二五期间,本着“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成规模,五年建精品”的要求,着力抓好精品果园、环保养殖、地产中药材、花卉苗木、林下经济等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到2016年全镇农业特色产业面积达30000亩。

1)果品产业基地。以肖家沟、里万、甘河、柴山、营盘、崮安、信家庄、南套等村为中心建设苹果、桃、大樱桃等精品果园产业基地,到2016年建成基地面积达到22000亩。

2)环保养殖产业基地。以锦程畜牧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以西部山区村庄为中心建设环保养殖产业基地,到2016年发展环保养猪场达到50家,面积达到1500亩。

3)中药材产业基地。以里万、甘河、柴山、西团坪峪、南套、盆山、中山等村为中心建设地产中药材产业基地,到2016年建成基地面积达到2000亩以上。

4)花卉产业基地。以中和花都花卉市场为龙头,以北越庄、黄家安等村为中心建设苗木花卉产业基地,到2016年建成基地面积达到2000亩。

5)林下经济产业基地。以恒源食用菌研究所为龙头,以后马荒、张诸坞、赵诸坞、陈诸坞、武诸坞、刘诸坞、杨诸坞、李诸坞等沿河村为中心建设林下食用菌、林下特种养殖产业基地,到2016年建成基地面积达到2000亩。

2、加强劳务技能培训和输出。实行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以兴龙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为依托,完善劳务输出管理服务组织,健全劳务协作机制和信息网络,强化劳务人员技能培训,有组织输出劳务人员,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3、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资金技术、信息服务、购销储运、防疫检疫、认证认可、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降低生产经营风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管理和服务,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培育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实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有机结合,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三)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管理水平,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努力把我镇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优美小城镇。

1、高起点规划。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的原则,制定城镇发展长远规划。坚持城镇规模布局与经济发展、就业空间和公共服务能力相适应,社区建设与旧村改造相结合,人口扩张与产业发展相同步,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品位提升相促进,高标准修编总体规划和区域控制性详规。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统筹抓好城镇建设规划编制,提升小城镇和村庄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形成以镇驻地龙家圈和杨家庄子社区为中心,以峪子、肖家沟、康庄、北越庄、诸坞社区为次中心,以河西、港埠口、公家疃、清源、盆山、柴山等社区建设为基础,逐步推进,形成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新格局。

2、高标准建设。按照“高起点规划、多渠道融资、全方位打造、新理念经营”的思路,突出“山水园林城镇”的建设定位,全力加快社区建设,加大旧村改造步伐,改善城镇供水、供热、排污等基础设施,提升建设档次和品味,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为打造环境优美小城镇奠定基础。

3、高效能管理。围绕建设环境靓镇的目标,深入实施环卫保洁绿化管护市场化物业化运作模式,加强城镇建设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城镇管理常态运行和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加强顽症治理,提升城镇功能和环境面貌。严格违法建设查处,加大生态绿化建设,加强全镇集贸市场综合管理,实行市场化管理,改善全镇集贸市场环境面貌,维护交通秩序安全。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坚持兴利除害并重,当前与长远兼顾的原则,以饮水安全和交通道路为重点,全面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加快完善城镇路网体系。形成以“四纵六横”道路为框架,以沂邳、兖石、龙张路为依托,以中南铁路大通道为动脉,乡村路合理搭配,形成外联内畅、布局合理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一是道路建设。依托兖石、鑫华、沂邳、龙张四条主干道,搞好河西项目园区内“四纵六横”道路的组织实施,建设32公里的园区道路。规划建设西城三路(四号路)向北延伸至北二环(六号路),搞好双马路(2号路)、北一环(3号路)西延工程及西一环(5号路)道路建设,重点建设好滨河西路工程,积极改善交通条件,完善功能配套,将其打造成最具特色、最有活力的河西走廊。抓好长580米、宽18米的长深高速公路连接工程田庄——后马荒段沂河大桥的修筑,不断完善城镇道路交通网络。二是铁路建设。“十二五”期间,积极搞好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龙家圈段13.5公里的协调服务工作,确保工程顺利推进,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加强水利工程体系建设。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创新机制,加大投入,推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改善水利条件及生态环境,建设旱、涝“双保”的水利工程保障体系。着力搞好跋山水库西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小型河流治理工程、塘坝除险加固工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的实施,扩大改善灌溉面积1.2万亩,节水灌溉0.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使全镇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4万亩以上。

3、强化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一是供气。搞好奥德燃气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天然气利用工程建设,2016年,镇驻地集中供气率达到90%以上。二是供热。积极搞好集中供热热源和管网的规划建设,搞好鲁洲热电工程建设,2016年,城镇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0%以上。三是供水。合理配置资源,进一步加快水源工程建设,积极搞好黄家安水厂管网配套建设,努力扩大供水规模,2016年,城区供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四是排水。依托县污水处理厂,完善城区排水管道网络,逐步实现雨污分流,将污水集中排放到县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4、强化电力通讯体系建设。2011—2016年,全镇规划电网共投资5000余万元,其中,投资4000万元新建1110千伏输变电站工程。投资950万元,用于中低压电网改造,完成增容改造工程,努力构筑坚强智能电网。投资26万元用于二次系统光缆架设、调度自动化升级改造等,提高移动通讯能力,抓好邮政建设,提高邮政业务总量。

(五)协调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学前教育,加快社区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未来五年,全镇计划建成一处省级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幼儿入园率达到95%以上;计划投资500万元,逐步对全镇中小学进行校舍改造;投资200万元,添置计算机,使教师达到人手一台电脑,班班建成多媒体教室,所有学校全部联网;投资30万元,完成学生教室、宿舍供暖改造,使学生过暖冬。继续巩固义务教育成果,使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学前三年普及率达100%

2、加快发展计生卫生事业。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为广大妇女做好婚前、婚后服务与管理;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镇合法生育率达到96%以上。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大力实施新农合医疗制度,“十二五”期间,全镇农民参合率均达10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达到总人口的80%,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力争完成医院改建工程,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完善农村卫生室功能,健全疾病防控体系、应急救助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不断提高农村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加强各类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和远程教育,全面开展乡村医生培训工作。

3、积极推进文化建设。加大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力度。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以大型公共文体设施为龙头、以社区和农村文体设施为基础的服务体系。到2016年,村村有一支文化科技宣传队伍,实现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大院覆盖率100%,体育场地建设覆盖率达到80%

(六)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大旅游”的要求,依托全县旅游产业品牌效应,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旅游基地目标,以打造灵泉山风景名胜区、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和现代农业观光为重点,把龙家圈镇建设成为生态旅游强镇。

大力开发旅游景区。按照旅游产业发展布局,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旅游产业开发力度,全面开发建设旅游景区。一是以灵泉山森林公园为主题,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造提升长廊、道路、办公楼、广场等设施,全力争创4A级旅游景区;二是做好灵泉山旅游景区结合文章,把灵泉山景区纳入跋山水库总体规划,做足“山水”旅游文章,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并将灵泉山景区与肖家沟精品果园相结合,做好休闲娱乐、采摘果实等农家田园旅游文章;三是以中和花都为主题,着力打造集休闲购物、假日旅游为主线的精品旅游景区,全力争创3A级旅游景区;四是以沂河为主题,大力发展水上旅游、沿途风光游,做足水上文章。

(七)努力建设两型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

坚持城乡统筹、人地协调的和谐理念,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从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入手,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改善重点流域和城镇的环境质量,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强化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环保监督。建立多元化环保投资机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根本原则,以降低废弃物排放量为目标,坚持“区域大循环,园区中循环,企业小循环”的方针,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建立以循环经济型农业为基础、循环经济型工业为主体、循环经济型第三产业为延伸的循环经济体系。扎实推进秸秆、农膜、禽畜粪便等循环利用,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在清洁能源、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等重点产业,以及废弃物资源化等重点领域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增强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开创“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模式,实现资源利用高效化。

(八)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努力扩大社会就业。加强就业指导,维护就业公平,统筹解决好劳动力就业。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就业扶持资金投入,增加就业岗位。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充分发挥兴龙人力资源公司作用,加强就业服务工作,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加快建设创业指导服务平台。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低保的范围,提高低保的收入底线,健全救灾、救济机制,使困难群众能够及时得到保障。注重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发展老年事业。普遍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养老、失业保险覆盖率达97%以上,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动员全社会力量扶残助残,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到2016年,全镇残疾人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危房改造率达到100%。继续对困难群众、残疾人,特别是失去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的人员加大困难救助,免费为社会弱势群体加入新农合、新农保。

3、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做好政府法制工作,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发展基层民主,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公开,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健全治安防控体系,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切实搞好防震减灾、重大疫情防控等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预防救助工作,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提高群众的科学、文明素养。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今后五年,是我镇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汇集社会各界的力量,抢抓机遇,创新发展,振奋精神,务实苦干,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201111

乡镇未来五年工作思路及工作重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