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06 11:16:3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分析

学生姓名 田海涛

2016110605

11

院系名称 宣城校区

2016 11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分析

田海涛 宣城校区 2016110605

[ ]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未来中国整体社会发展理想及其治国方略的一种表述,它比任何概念更能表达中国人民一直在追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历经几十年不断建设的小康社会虽成果显著,但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个关键阶段清醒地分析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能使我们的决策和实践处于更主动位置。

[关键词]矛盾;小康;经济;人口素质

引言

1979126日邓小平提出了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现代化,小康社会的建设任务已经开始在领导阶层的意识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了。2000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201510月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中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论,以保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同时,发展中伴随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里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阶层之间来讨论小康化进程中需要努力解决的矛盾。

一、 城乡之间的矛盾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在资源、环境、保障制度等方面存在的许多不平衡,甚至产生了城乡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农村的发展相对缓慢,教育、医疗、社保等都与城市相差甚远。因病返贫、因学返贫的事例时有发生,生活质量相对较低,贫困依然是困扰很多农村人的最主要难题,近期发生的电信诈骗农村大学生导致其失去生命的事情更让人内心思考农村与城市对待几千元人民币的价值观差距。而对城市而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虽然国家始终强调要保护生态环境,但环境污染的现实不可避免成为了“城市病”的重要体现,甚至媒体爆料英国某科技公司打算在中国高端城市部署洁净空气商业销售。近年来雾霾频发,让普通大众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有了切身的体会,城市人的价值观就体现在了对自身健康生活的注重上。这只是城乡矛盾之间的一点体现。

随着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大投入,农村的生活模式也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吃饱穿暖万事大吉走向了类似城市的丰富生活模式,高铁高速公路及村村通公路的建设使得现在绝大部分农村在交通上的瓶颈一去不复返。农村交通的逐渐发达更是增强了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的某种程度上的交融。然而当前一二线城市的高度发达使得城乡之间的各方面差距没有缩小反而逐渐加大。受当前房产经济的影响,全国大中小城市都逐渐变成了清一色的以房产经济为支柱的较单一经济基础,对于城市的高收入高福利,农村人口在没有高收入没有高福利的情况下仍必须承受城市主流风气的影响——买房。持续上涨的房价让相对低收入的农村人口对城市生活望而却步,而快速发展农村人口素质及提高农村人口收入的最好方式就是靠城市带动,城市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农村人口的积极参与,而这种需求与高房价高消费对农村人口的类似壁垒似的阻碍形成了比较突出的矛盾,如此产生的矛盾使得城乡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大。

二、 区域之间的矛盾

区域之间的差距集中体现在经济教育及总体人口素质上。

最能形成鲜明对比的两个区域可以从2015年上海市与西部贵州省的对比看出。上海市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4964.99亿元,比上年增长6.9%;贵州省全年生产总值10502.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7%;上海市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67元,比上年增长8.5%,贵州省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96.6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7%。仅凭借上述两个要素就可以很明显看出我国经过几十年小康化进程后仍然存在的区域之间的矛盾。除经济这个表明直观因素上的巨大差距,在高等教育方面,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所有专业招收本科生计划人数为上海市627人,而贵州省总人数为41人,即使对于高考第一大省河南省,总人数才138人。这样的教育不平衡政策将在未来人口素质及教育水平上迅速拉开区域之间的差距,随之必将产生相关的矛盾。

我国针对这种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与一定时期内实施的具体政策有关。比如,改革开放后,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采取积极促进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率先开放的政策,在投资、财税和金融等方面对东部地区进行倾斜。这些政策给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但客观上也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发展的差距。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有体制的因素。比如,计划经济时代不尽合理的价格体制对城乡、区域差距扩大有明显影响,国家为积累工业化所需资金,长期维持能源原材料产品和农产品的低价格,使中西部和农村发展受到抑制。又比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观念、资金和管理等的差异,市场竞争会造成不同市场主体的优胜劣汰,从而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结果,也会扩大不同地区和同 一地区不同主体间的差距。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涉及面广,原因很复杂,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结果。而这些矛盾在小康化进程中的解决显得很无力,因为一旦强行通过政策平衡这些区域之间的矛盾,结果只会使发达地区的整体实力迅速下降而不发达地区的提升将很不明显,这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因此这种区域之间的矛盾必将长期存在着。

三、 阶层之间的矛盾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发生了深刻变化。阶层的分化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产生了阶层分化中的社会焦虑现象,人民的不安全感比改革开放前大得多。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陆学艺主持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提出:一个现代化社会分层结构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已现雏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正在向与现代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方向转变;并且这种结构正在趋于稳定;中国城市的社会等级结构正在向橄榄性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演变,而乡村地区或城乡结合的县级行政区的社会阶层结构要转变为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则还要走很漫长的路。课题组提出了五种社会等级:社会上层、中上层、中中层、中下层和底层。这些不同阶层的之间都是存在矛盾的,可以认为党政阶层为社会上层,一般高收入阶层为中上层,一般中等收入者为中中层及中下层,而余下的底层占据了中国人口的绝大部分,明显的贫富差距和绝对多数的底层人民在小康化进程中是尤为突出的又一矛盾。

就底层与社会上层之间的矛盾而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长时间社会和平期间,党政阶层的长期稳定的权利把握使得在一定条件下,尤其是社会转型期间,随着企业改制,收入分配政策调整,使低收入阶层在实际生活中出现一些客观问题,少数人的非法暴富、某些官员的灰色收入、农业劳动者的负担加重等问题也容易使群众产生误解。人们一般能接受的这些问题和变化的过渡性质,但是在感情上往往难以接受,从理性上做到的正确认识难度就加大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低收入层一般是向党和政府的领导人、信访部门等投诉不满,因为除了劳资冲突外,低收入者不可能直接与私营企业主和其他高收入阶层发生政策性冲突,而只能面向党政机关。但是长期的党政绝对权力使得部分基层党政与与高收入层存在着类似灰色的利益关系,由此产生了因为利益的官企结合,这样就导致底层阶级的唯一可面对对象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使得底层群体的对党政阶层也存在着矛盾,并逐渐加强,虽然习近平主席上台以来从严治党产生了良好的威慑效应,但是底层人民并不能在短期内从根本上消除这种对立心理,因此这种阶级矛盾仍然是长期存在的,但是当前党的前进路线表明,阶级矛盾是在逐渐减弱的,相信有一天这种矛盾将会减至最小,阶级冲突也将逐渐消失。

结语

中国特色的小康化进程进展迅速,正是由于这种单方面的快速而忽略了许多小的方面的均衡,上述这些矛盾就是单纯追求快而产生的副作用。从各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所有这些矛盾都是对于一个刚刚起步尚未成熟的国家发展道路上不可避免的,就像我国的法制体系一样总有漏洞,而当前党的路线正是在探索并想方设法解决这些矛盾,即使短时间内不能产生明显效果,我们仍要对党和国家有信心,相信无论阶级矛盾还是区域矛盾都会逐渐得到解决或缓解的。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 朱光磊. 贫富差距与当代中国阶层关系[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6:57.

[3] 陆学艺.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与流动[N]. 北京日报,2006-06-19019.

[4] 虞满华. 当代中国阶层利益冲突与整合[D].安徽师范大学,20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分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