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赏析

发布时间:2015-04-24 21:24:42

《肖申克的救赎》赏析

《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的是一个银行家安迪杜弗伦1947被指控杀死其妻子及妻子的情妇而被判两个无期徒刑,进入了肖申克监狱。因为需要在狱中认识监狱中类似头目人物的瑞德,并成为好朋友。安迪利用自己的才学替狱长及其他狱警洗钱、逃税,避免了受一些变态的欺辱。在狱中,他冒着生命危险帮他的“同事”弄到了啤酒;他坚持不懈地给州长写信,最终得到经费建成了图书馆,并帮助一些狱友考取高中文凭;他为狱友放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拯救了一批狱友,让他们重新体味了温暖和平静,找到了尊严与信念。同时又受到了到其他狱友的尊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妻子与她的情夫被杀的真相时,便向狱长顿说明情况并要求要求请律师,结果却绝还被关禁闭,一向冷静的安迪才坚定了越狱的决心。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他从挖了20年的地道成功越狱。越狱后他揭发了狱长及狱警的罪行用另一个身份过上了与曾经与瑞德谈论过的生活的故事

这部电影是由斯蒂芬·金《不同的季节》中收录的《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而改编成的。影片与小说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小说中提到了在诺顿之前还有两个监狱长,他们都因为贪污逃税被抓或逃跑,最后诺顿也是由于事情暴露开枪自杀了,而电影只提到了诺顿监狱长。小说中还提到了安迪的朋友吉米,吉米在安迪入狱之前就帮他弄好了一些假证件,还把他的财产转移到“另一个人”的名下,电影中没有涉及到人,他的假身份证件都是经过监狱长诺顿之手弄的,越狱后,安迪直接用假身份生活,在“芝华塔尼奥”的海滩获得新生。

从影中,我看到了希望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主人公安迪从法庭到监狱,一直表现的很冷静,但是他说过“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是的,他一直都没有放弃希望,放弃自由,尽管他的朋友瑞德告诉他希望是件危险的事,希望能叫人发疯。而最后事实也证明,是希望救赎了他。

《肖申克的救赎》没有华丽的背景,自始至终只有黑暗的监狱,以救赎为主题,描述了当时资本主义的社会现状,同时对人性也进行了深刻地剖析和探索,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其表现特色主要突出在反讽、象征主义和哥特式冲突三个方面,结局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复仇宣泄。反讽主要通过人物语言、小说情节以及主题表现体现出来。象征主义则表现在救赎、监狱、啤酒等意象上,希望与体制化的冲突集中展现了哥特式冲突,电影结尾展现了监狱长诺顿与警卫海利被举报,致使诺顿开枪自杀,海利被捕而安迪和好友瑞德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的情景,让人有一种复仇成功后的快感。

反讽,作为现代艺术法则,已经成为整个文艺创作的思维方式。反讽能最基本的特征是通过悖逆对立的两项昭示出一种哲学思考和人生态度。反讽的手法在影片中是很常见的。

首先,安迪在被审判的时候,检察官质问他说:“他们是有伤风化,但罪该至死吗?”,检察官一脸正气凛然的样子,一直强调人权,不能轻易剥夺他人生的权利。这场景让我一开始一直以为安迪是真的杀了他的妻子以及情夫,但是,安迪一进入监狱,狱长便告诉他们不可亵渎神,他只笃信两件事,一是管训,二是圣经。跟安迪一同入狱的人问了一句什么时候吃饭的时候,监狱长诺顿便示意海利教训他,海利说:“我们叫你吃就吃,叫你拉就拉,叫你撒就撒。”看到这里,我觉得这里面的人是没有人权的,同时也反映了之前控告的说辞是多么浅白无力,讽刺了一些表里不一的当权者。

其次,安迪用鹤嘴花费20年的时间挖出一条隧道,成功逃出肖申克监狱。而这把钳子存在20年并未被发现的原因是它藏在《圣经》中逃过了狱警的搜查,这也恰恰印证了典狱长的话——“救赎之道,就在其中”。典狱长信奉圣经,于是安迪就在《圣经》里挖了大洞,成为藏铁锤的载体。

电影中另一个主人公瑞德提出了三次假释申请,前两次他都强调自己已经洗心革面、改过自新,不会再危害社会,但都被无情的驳回了。在安迪刚进肖申克时,一次进餐时间,安迪问瑞德:“你也是无辜的吗?”本以为会得到千篇一律的肯定的答案,没想到瑞德却用轻描淡写的语气回答:“我是肖申克唯一有罪的人。”并且他们多次提到“这里的人都是无罪的”,平淡的语调此刻并不是用来证明瑞德经过改造和惩罚之后的大彻大悟,反而就是这种平淡的语调折射出瑞德对于罪恶的麻木,几十年残酷冷漠甚至变态的监狱生活磨灭了他心中对生活和自由所有的希望。在他心中,有罪或无罪已经无所谓,他不再期盼能够出狱,重获自由。对于一个监狱里所谓的“犯人”,有罪之人,有罪或无罪已经没有任何区别,这是多么辛辣又心酸的讽刺。同时,在最后一次的假释答辩中,“无时无刻不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深感内疚,这不是因为我在这里,也不是讨好你们。回首曾经走过的弯路,我多么想对那个犯下重罪的愚蠢的年轻人说些什么,告诉他我现在的感受,告诉他还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解决问题。可是,我做不到了.那个年轻人早已淹没在岁月的长河里,只留下一个老人孤独地面对过去。重新做人?骗人罢了!小子,别再浪费我的时间了,盖你的章吧,说实话,我不在乎。”瑞德满不在乎地说。但这一次,假释成功了,申请结果的对比与反讽语气再一次让人内心为之一震,让人不禁感叹。

反讽手法在老布身上体现得很明显。肖申克监狱里的大部分人都从内心里渴望着自由,幻想着围墙之外的美丽,强烈憎恨肖申克里的体制化与炼狱式的束缚。但是正在面对自由的时候,反而选择的是禁锢。在监狱图书馆呆了五十多年的布鲁克斯,为了不被假释,竟然想通过伤害狱友来达到留在监狱的目的。老布鲁克斯出狱之后,面对外面迥然不同的世界感到惶恐和不安。因为一生的时间足以将他的精神与肉体在肖申克监狱被完完全全地体制化。面对外面自由的世界,没有秩序和规则的世界,他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知道如何生存,即使是一份简单的打包员的工作他也无法适应。在肖申克,他还是有一定地位,可是到了现实中,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一切都令他感到不适应。出狱后,他的身体是自由了,灵魂却早已禁锢在体制中无法自由,所以,布鲁克斯选择了自杀。死亡,瑞德的旁白中提到了,

他们是不会在你对社会还有威胁的时候放你出去,等到你彻底习惯了这里,对社会无用的时候才会安心的放你走。这一极端的反讽方式,展现了极端残酷的体制化。

象征主要是运用隐喻、烘托、对比、联想等手法,通过丰富的意象描写来暗示和透露隐藏于日常经验深处的心灵隐秘和理念。《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监狱以及啤酒、音乐、图书馆都有着起独特深意的象征意义。

在安迪冒着生命危险为狱友赢得三瓶啤酒时曾说过:“做黑手的有酒喝才有尊严,这是我的浅见”。尽管他们在喝着冰啤酒时,少不了狱警的嘲笑,但是他们无所谓,因为对于他们常年活在没有人权的地方,啤酒就代表了尊严,在有阳光的屋顶,喝着啤酒就像一个自由人给自己家里干活一样。一次机会,安迪擅自在广播室播放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美妙高亢的音乐声让操场上所有劳作的犯人都停下自己手中的工作,沐浴阳光,仰望天空,聆听音乐,如同平常人一样。尽管他们中很多人都听不懂,但是音乐能够净化人的心灵。

瑞德旁白:直到今天我还不知道那两个意大利娘们在唱些什么,其实,我也不想知道。有些东西还是留着不说为妙。我想她们该是在唱一些非常美妙动人的故事,美妙得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美妙的让你心痛。告诉你吧,这些声音直插云霄,飞得比任何一个人敢想的梦还要遥远。就像一些美丽的鸟儿扑扇着翅膀来到我们褐色牢笼,让那些墙壁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在那一刹那,肖申克监狱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了自由。

此刻,音乐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旋律本省,更是象征着自由和尊严。而图书馆则是安迪在绝望中创造的奇迹,犯人们在这里学习文化,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在这里图书馆象征了作为人的自由与尊严。

哥特式小说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特殊流派,被评论家称为“黑色浪漫主义”。哥特式小说的核心在于暴露罪恶与黑暗,光明与黑暗、善与恶、上帝与魔鬼的冲突是哥特式小说最突出的主题。作为最著名的哥特式小说之一的《肖申克救赎》,其主要的哥特式冲突最主要、最集中体现在自由与体制化的冲突上。

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

肖申克监狱里的人渴望着自由,却又在残酷的体制下,无论是肉体还是灵魂,连最基本的自由也无法得到。进肖申克的第一天起,狱长就说:“把灵魂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这种炼狱式的体制禁锢了每一个犯人对自由的向往与渴望。老布的结局 是很让人痛心的,也是体制化下的悲哀。

肖申克的救赎赏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