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9-04-26 10:33:4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专升本)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 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管理信息系统》是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专升本)的必修课,是涉及多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综合性专业应用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学、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任务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环境与工具以及其他类型的信息系统等,同时使学生把前修课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开发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

.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属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管理领域的应用,综合运用数据结构、数据库、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网络等先导课程的知识,是决策支持系统、办公自动化与其他业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基础。

. 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学;

3.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步骤、基本技术与方法;

4.初步掌握应用系统开发的方法,能够编写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主要文档;

5.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新技术和新进展。

.教学要求的层次

各章教学的具体要求在后面列出的课程教学内容中给出,教学要求的层次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了解即能正确判别有关概念和方法;理解是能正确表达有关概念和方法的含义;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应用。

第二部分 教学媒体与教学过程建议

. 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与教学媒体

1.本课程从内容与要求上分为基础概念、开发方法学、开发技术和开发实践培养四个层次,课程教学应该根据不同内容层次的特点和要求,采用概念、实例分析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并且注意引导学生紧跟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形势,学习新的技术,提高开发应用系统的实际能力;

2.本课程的教学形式以讲授方式(面授和电视录像)为主,对培养综合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环节(例如实例系统的分析与总体设计)可辅以必要的课堂讨论,并充分重视实践和文档编写能力的培养;

3.课程以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辅助教材)为教学的主要媒体,以电视教材作为教学的辅助媒体。

. 教学总学时数、学分数与学时的具体分配

课程教学的总学时数为72学时,其中授课时间为64学时(含面授、录像学时),课程作业课时为8学时。学分数为4学分。学时的具体分配如下:

课程内容 授课学时(含录像学时 实践(课程作业)

1.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4

2.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4

3.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学 8

4. 系统的调查与分析 12

5. 系统设计 10

6. 系统的实施与转换 6

7. 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2

8. 网络环境下的管理信息系统 6

9.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环境与工具 6

10. 信息系统的其他类型简介 6

合计 64 8

. 考核

本课程采用笔试和课程作业两种考核方式。笔试由中央电大根据教学大纲统一命题,课程作业由各省级和计划单列市电大负责考核,考核标准参考中央电大下发的该课课程作业范例。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1.1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1.1 系统与环境

1.1.2 数据与信息

1.1.3 管理信息与信息管理

1.1.4 管理信息系统

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1.2.1 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的构成原则

1.2.2 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实例

教学要求:

1 理解:系统、环境、数据、信息、管理信息、信息管理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概

念;系统与环境的联系;数据与信息的关系和区别;管理信息系统的

主要特征;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三个阶段和它们的特征;管理信息系

统结构的构成原则。

教学建议: 本章以概念为主,重点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的

构成原则。教学中要注意解释系统与环境、数据与信息、管理信息与

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对管理信息系

统结构的实例分析加强对结构构成原则的理解。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2.1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基础

2.1.1 技术基础

2.1.2 管理基础

2.1.3 人才基础

2.2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2.2.1 计算机系统技术

2.2.2 数据通信技术

2.2.3 计算机网络技术

2.2.4 数字式程控交换机与综合业务数字网络

2.2.5 文字信息处理技术

2.2.6 数据组织与数据库技术

教学要求:

①掌握: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基础和人才基础。

②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教学建议:本章介绍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基础和技术基础。其中,技术基础中有些是前修课学过的内容,可提纲式地进行归纳,起复习的作用;通过实际例子说明这些技术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学

3.1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原则

3.2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

3.2.1 生命周期法

3.2.2 原型法

3.2.3 面向对象方法

3.3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策略

3.4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

3.5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组织工作与项目管理

3.5.1 系统开发方式

3.5.2 系统开发的组织机构与分工

3.5.3 系统开发的人员组成与职责

3.5.4 开发计划与质量控制

教学要求:

①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原则;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策略、开发的过程、开发的组织工作与项目管理。

教学建议: 开发方法学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必须提高学生对方法学的认识,用实际经验和教训说明掌握开发方法学的重要性。

系统的调查与分析

4.1 初步调查

4.1.1 调查的内容和目的

4.1.2 调查的方式方法

4.1.3 调查用的工具

4.2 可行性分析

4.2.1 可行性研究

4.2.2 可行性分析报告

4.2.3 可行性论证会

4.3 详细调查

4.3.1 组织机构调查

4.3.2 事务处理调查

4.3.3 信息流程的调查与分析

4.4 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4.4.1 企业与业务重构

4.4.2 逻辑模型建立

4.5 编写系统说明书与系统分析评审

4.6 管理模型简介

教学要求:

①掌握:基于SSA的系统调查与分析过程模型;系统初步调查的内容、目的和工具;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可行性分析报告的编写与论证;系统详细调查的内容、方法和主要图表工具的画法(组织结构图、业务流图、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数据处理功能分析表和数据——功能格栅图);建立新系统逻辑模型的方法以及系统说明书的编写方法与系统分析评审。

②理解:系统详细调查中其它工具的画法与使用;选择和建立管理模型的步骤。

③了解:企业与业务重构的概念;企业管理中常用的管理模型。

教学建议: 系统分析是本课程的重点,其中,详细调查与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是系统分析的关键和难点。可以通过适当的课堂讨论和实例系统文档分析,培养学生系统分析和编写系统说明书的能力。

系统设计

5.1 系统的总体设计

5.1.1 系统功能结构的划分

5.1.2 系统环境的配置

5.1.3 确定系统的计算机处理流程

5.2 代码设计

5.2.1 代码设计的原则

5.2.2 代码结构的类型

5.2.3 代码的检验

5.2.4 代码设计的任务与方法

5.3 输出设计

5.3.1 确定输出内容

5.3.2 选择输出方式

5.3.3 输出格式设计

5.4 输入设计

5.4.1 确定输入内容

5.4.2 选择输入方式

5.4.3 输入格式设计

5.4.4 输入数据的校验

5.5 数据存储设计

5.5.1 文件设计

5.5.2 数据库设计

5.6 其他设计

5.6.1 对话设计

5.6.2 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5.7 编写实施方案与系统设计评审

教学要求:

①掌握:基于SD的系统设计过程模型;系统总体设计的任务和方法(包括系统功能结构划分的方法与原则、系统功能结构图的画法、系统环境配置方案的制定和系统计算机处理流程的设计等);代码设计的原则、结构的类型、代码设计的任务与方法;输出、输入的内容和格式设计;输入数据的校验方法;数据存储设计中的数据库设计技术;对话设计与可靠性设计的任务和方法;系统实施方案的编写与系统设计评审。

②理解:代码校验的方法;数据存储设计中的文件设计技术。

教学建议: 系统设计是本课程的重要内容,技术性比较强,重点是掌握总体设计和各种具体物理设计的任务与方法,可以结合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系统设计的能力。

系统实施与转换

6.1 系统环境的实施

6.2 程序设计

6.2.1 管理信息系统程序的特点

6.2.2 管理信息系统的程序设计方法

6.2.3 应用软件的选购与系统集成

6.3 系统调试

6.3.1 调试的任务与工作原则

6.3.2 调试过程

6.3.3 调试的方法

6.4 编写系统使用说明书

6.5 系统的转换

6.5.1 系统转换的内容

6.5.2 系统转换的方式

6.6 系统验收

教学要求:

①掌握:系统实施与转换阶段的过程;系统环境实施的任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程序设计方法;系统调试的过程与方法;系统使用说明书的内容;系统转换的内容与方式;系统验收的组织。

②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程序的特点;应用软件的选购与系统集成;系统调试过程与开发过程的关系。

教学建议: 本章的重点是程序设计方法和系统集成、系统调试和系统转换。建议采用实例培养学生进行系统实现、调试与转换的能力。

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7.1 系统管理与维护的组织工作

7.2 系统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7.3 系统的评价

教学要求:

①理解:系统管理与维护阶段的过程;系统管理与维护的组织;系统日常管理与维护的内容;系统评价的内容与指标。

网络环境下的管理信息系统

8.1 网络环境下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8.1.1 网络环境下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8.1.2 用户网络工作环境的设置

8.1.3 应用程序系统上网的步骤

8.2 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分布策略

8.2.1 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分布形式

8.2.2 分布策略的选择及其制定原则

8.2.3 数据的一致性

8.3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与管理信息系统

8.3.1 客户机/服务器的基本概念

8.3.2 客户机/服务器与传统网络系统的区别

8.3.3 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的结构

8.3.4 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要求:

①掌握:网络环境下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应用程序上网的步骤;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分布形式;分布策略的选择及其制定原则。

②理解:数据的一致性;客户机/服务器的基本概念;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的结构;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管理信息系统;客户机/服务器与传统网络系统的区别。

教学建议: 本章是结合当前管理信息系统环境的趋势而提出的,重点是网络环境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技术。其中,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分布策略及其制定原则、客户机/服务器的体系结构是两个较为灵活的知识点,可以组织适当的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对不同的策略或结构体系进行分析比较。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环境与工具

9.1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环境的一般描述

9.2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环境的方法与策略

9.3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环境实例

9.4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具

教学要求:

1 理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环境的概念、特性和构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工具的概念。

信息系统的其他类型简介

10.1 制造资源计划 MRP-II

10.1.1 MRP-II的基本概念

10.1.2 MRP-II的组成和原理

10.1.3 MRP-II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

10.2 决策支持系统 DSS

10.2.1 DSS的基本概念

10.2.2 DSS的结构模式及基本功能

10.2.3 DSS的分析与设计

10.3 人工智能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10.3.1 人工智能及其研究领域

10.3.2 专家系统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10.3.3 智能管理信息系统IMIS

10.4 办公自动化

10.4.1 办公自动化的含义

10.4.2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结构

10.4.3 OA与MIS

10.5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10.5.1 CIMS的逻辑功能结构

10.5.2 CIMS实例

10.6 基于INTRANET的新一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10.6.1INTRANET技术及其特点

10.6.2 基于INTRANET的MIS体系结构

10.6.3 实例

教学要求:

①了解:MRP-II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原理;DSS的基本概念、结构模式和功能;DSS与MIS的关系;专家系统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智能管理信息系统IMIS;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结构;CIMS的逻辑功能结构;基于INTRANET的MIS体系结构。

教学建议: 本章是知识面的扩充,介绍管理信息系统及其他信息系统的类型,对学生及时了解和跟上新技术、新方法有积极的作用。可以用讲座的形式组织教学,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对概念与实例的理解。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一些有代表性的各类信息系统。

第四部分. 课程作业

一、选择企/事业管理中有代表性的应用系统之一,例如:原材料库存管理信息系统、产品销售管理信息系统、企/事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企/事业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等单项数据处理系统,完成对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二、作业内容包括:

1.现行系统调查与可行性分析;

2.系统分析与系统总体设计;

3.系统功能结构的设计;

4.功能模块的设计;

5.整理文档资料。

三、作业要求每个步骤有完整的报告和文档资料:

1. 第一部分:现行系统调查与可行性分析报告;

2. 第二部分:系统说明书;

3. 第三部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4. 第四部分:功能模块设计说明书。

本大纲的起草人:王小铭(华南师大)

审定人:侯炳辉(清华大学)、盛定宇(首都经贸大学)、杨小平(人民大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