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研组主题教研构架

发布时间:2020-08-18 16:25:08

三年级语文教研组主题教研 构架

期我们的主题教研主要是围绕“如何组建四人学习小组”进行,积极探索高效合作学习的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 四人学习小组的的理性分析。

1.内涵

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合作学习就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以其特定的形式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青睐,许多老师在课堂上都开始尝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期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课堂存在” 形式作深入的研究与思考。

在低年级课堂上进行四人小组学习,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原因在于学生不会倾听,不会交流,只会各说各的,各干各的,表面上有合作之形,实际上无合作之神。生本教育提倡先学后教,这个“学”是指以学为本。要做好生本教育,领会生本教育的精神,就必须要搞好小组的建设。上学期已经在班里分了四人合作学习小组,并选出了组长,由学生自己起了组名,做到了分组的最优化。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的群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搞好小组的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实施生本教育的前提和基本的条件。

2.价值

1、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形式上看,小组学习打破了传统的同向座位结构,平等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从学习过程看,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有具体的讨论、操作、交流的内容,每一 -个达到学习目标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学习的乐趣,进-步呼唤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愿望。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程序更加复杂,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大大增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现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尽量做到让学生去发现问题、体味结论的得出过程、探究现象中存在的规律,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亲历了知识的生产过程,既学到了知识,也学到了动手实践,从实践中归纳发现规律的求知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各抒已

见”、“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完成自主学习过程,成员间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体现出了齐心协力、团结协作的精神,也让学生间的友谊得到升华,集体主义观念得到加强。

4、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多采用自评、互评等形式让学生对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教师常说“比- -比哪个组先完成”、“你赞同哪一种方法”、 “说说他的见解好在哪里”,充分体现了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间的相互竞争,通过竞争,利于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集体荣誉感,为适应将来竞争性的社会打下坚实的心理素质基础。

5、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无非是在讲授和接受新知一巩固练习一整合提高的车轮战中度过的,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那些接受知识较快,又对重复练习感到枯燥乏味的学生,通过对其他同学的帮助而加深加宽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同样是对已学知识的重复,但主动为其他需要帮助的同学讲解和自己被动重复做题,在心理上就有着不同的味道:他们的注意力在于对同学的辅导,兴趣在于让辅导对象理解和掌握知识,但在不知不觉中自己也得到了锤炼。这样不仅让那些没有掌握知识的同学得到及时辅导,“小组长”等有能力辅导本组成员的同学,还在纠正不同错误的过程中得到考验,从而会警惕自己犯同样的错误,这样使他们掌握知识更加全面。

3.主题项目来源依据

(1)依据“共性问题”选择主题

小组合作学习共性问题的依据合作学习早在 18 世纪初就被提及, 但正式研究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美国,其兴起以前苏联于上世纪 80 年代推出的“合作教育学”理论为标志,并被西方国家广泛重视 和研究,形成多种合作学习模式。在我们国内,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介绍西方合作学习理论, 并在一些省市的个别学校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性探索。其中较为着名的 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山东教科所 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杭州大学教育系的“个性化教育的探索”,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协同教学实验”。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合作学习又称共同学习,其理论有良好的社会心理学基础。 这种理论的核心很明了:当所有人聚在一起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的时候,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对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互勉、互助、互爱。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 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 是有极大作用的。从激发学生主体性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 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相互交 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 一矛盾,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也证明,多向交往,除了师生交流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更多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决定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依据是什么呢? 1、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现在我们一般使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同桌合作学习小组中,要有明确的分工:谁是召集人,谁是小组发言人,谁是记录人,谁是 协调人等。有分工还要有合作,保证所有成员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一人陈述观点时,小组其他成员要注意倾听,学会称赞别人,相互鼓 励,形成良好地学习氛围。 2、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小组成员要面对面的交流,把自己所懂得东西解释、讲述给同伴们听,老师在巡视时也要和组员平等交流,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孩子一道突破难点,在思维的碰撞中,达成小组共同意见,完成此次合作学习的任务。3、制定小组活动规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现在多数班级都是按桌位进行分组的,因 此小组成员之间能力发展不均匀,能力强的学生朗读课文、发表见解 的机会多;能力弱的学生只是听,等到他读或说时,讨论时间结束了。为促进每位同学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保证每位同学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老师们想出了很多办法,如:制作发言卡。每星期每位同学发 言卡十张,每发言一次交一张卡,用完了你就没有发言的机会,只能听别人说。其次制定小组活动规则:如讨论时,声音不能大,只要 小组人能听到就行;别人发言时,要注意倾听,适时给与积极的评价、 鼓励;别人发言时,你有不同的意见,要让别人说完你再说,不能打 断别人的讲话;小组汇报时,中心发言人说完后,若汇报的不完整, 小组其他成员可补充,小组回答结束后,要说“我们小组回答完毕”。 其他小组才可汇报;其他小组汇报时,我们要集中精力认真听,别人 汇报过的,待我们组汇报时,就不要再汇报,只汇报你组新的观点即 小组活动规则,是保证小组正常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能力的基础。 4、建立奖励制度评选全面发展小组。每月针对各小组遵守活动规则情况,讨论时 参与的人数,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的情况,评选一次全面发展小组。 目的是激励小组成员均衡发展,提高小组活动的质量。还可评选最佳发言人,最佳倾听者等,调动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追求实效性的教学形式,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它的目的是为学生创造更宽松和宽容的学习环境,把小组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同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有效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智力、情感以及培养社会合作精神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本身蕴涵的现代教学理论 和精神所在缺乏研究性学习,趋于形式,未能深入把握小组合作学习 和学生主体性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带来实践中的盲目性,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2)依据“教学目标”选择主题

让学生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每一位新课程的实践者,都在努力实践着这一新理念。于是,原本“安静”的课堂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小组合作学习也被老师们广泛采用起来。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

(3) 依据“学科核心素养”选择主题

学生核心素养中在对于学生自主发展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能够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发掘自身的潜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凸显自己的长处,弥补自身不足。除此之外核心素养还特别强调学生学会学习,关注孩子学习意识的养成、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通过组建四人学习小组,能够帮助孩子找到与人高效学习的途径。

二、四人学习小组组建的过程梳理(xxx xxxx

1.组建学习小组(xxx

合作学习,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为了让学生得到有利的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为了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全面的发展,为了让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创设快乐有趣的情绪氛围,提高积极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推动学生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努力,实现知识技能的积累和智商、情商的发展,必须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

(1)分组原则:同组异质、异组同质

同组异质: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考虑因素包括: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走读与否、性别及班级干部分配等。

异组同质的均:保持组际之间衡性,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

(2)分组方法:

合理安排小组人数,学习小组人数一般为偶数,以2人为基本互助单位(互补、互助),根据班额大小,分成若干组。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的问题由组长布置分工、安排学习,小的问题2人组交流,难的问题全组解决,组内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交流的参与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3)精心搭配小组成员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由于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充分体现了“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同组同质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班级混乱,小组合作学习成为空谈。适时进行组间调整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如不很平衡,甚至出现教大差异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4)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一名常务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小组学习有序开展。本组每个成员都要有分工,如根据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每个学生都负责1—2门学科,可以指导本组学生的学习,也可以对本学科所学知识进行“过关”检查;也可以把桌椅摆放、桌面整理、卫生保持、公物保管、习惯养成等分别由小组成员负责;还可以施行值日组长轮换制,每位同学都有参与本组管理的机会。各种角色分工并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2. 表达训练(xxx

众所周知,一种天赋的才能,它是靠刻苦训练得来的。古今中外历史上一切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演讲家、雄辩家,他们无一不是靠刻苦训练而获得成功的。所以表达能力的提高,反复训练是重中之重,那么怎么去训练呢?

(1)平时表达的训练:

①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尽量把每个字音都完整发出来。

②个人发言声音要大,速度要适中,停连恰当。

③表达时要声情并茂。

④准确完整生动地表述自己的想法。(一二年级说完整的一句话,三四年级说完整的一段话,五六年级除了说完整的一段话,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⑤准确复述转达别人的话。

⑥准确生动地描述景、事、物、人和生活。

⑦随时模仿,要尽量模仿得像,注意对方的声音、语气、语速、表情、动作,并在模仿中有创造,力争 超过对方。

(2)小组汇报时表达模式的训练:

①给出汇报流程,甚至是一些具体的汇报语言,如:

“大家好,我是第一小组的一号同学,我们组的看法是(),请问大家有没有补充或评价,我们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②给出评价流程和评价语,如:“我觉得你们组总的说来(),优点是(),不足的地方是(),怎么改进()”

“先死后活”,鼓励创新:

刚开始一定要给出一个固定的模式,死板一点没关系,主要便于孩子操作,让孩子有据可依,然后在训练时留心不一样的表达,进行表扬,鼓励创新,慢慢的孩子就能从说得对,变成说得好了。

3.评价模式(xxx

(1)全班交流时,可采用如下表达方式

①请大家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第 自然段的句子……

②请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到第 自然段的句子……

③请大家把视线跳跃到第 自然段的句子…….

(2)读句子谈体会时的表达

①读了这句话,我体会到了…….

②读了这句话,我从“ ×××”词中体会到了(抓重点词语谈)…….

③读了这句话,我想到了自己和生活中的(联系生活实际谈)…….

④读了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想象画面谈)……

⑤读了这句话,我的脑海中涌现了这样一句话(一句名言,一首歌)(联系课外资料等)…….

(3)同学之间互动时的评价表达

①我说完了,大家有补充吗?或者是不同的意见?

②我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我还想补充一点……..

③我认为你思考得很全面……..

④我有不同意见…….

⑤请大家评一评我说得怎么样?

⑥我觉得你的声音很洪亮,但是……..

⑦你读得绘声绘色,特别是(哪一处地方)……..

⑧你读得不错,但是我比你读得更好…….

⑨听了他的朗读,我也想来试一试……..

⑩谢谢你的鼓励(或意见),我会继续努力(或改进)……..

(4) 如果这句读完了,交流完了,你可以这样说:

①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②你读这个句子比较有感情,我觉得我也想把这个句子读出我的感受。

(5)小组汇报语言

①我的汇报完毕,下面同学对我有没有补充。

②我的汇报完毕,有请下一位同学汇报。

③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4.评价方法(马丹)

(1)运用同伴评价:

①组内互评。设计组内互评表,让每个同学对组内其他成员的合作态度、质量、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等作出评价。学生可以参考评价标准对自己和本组的合作与交流情况做出反思,总结有益的经验,改进问题和不足。

②组际互评。评价内容:组内分工明确,合作探究的能力,发言的积极性和条理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热情等等。设四个奖项: 最佳沟通奖; 配合默契奖; 共同进步奖; 集体智慧奖。

②教师激励评价。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从三方面着手:  

对学生个人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对个人进行评价的首要意识是: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比关注结果更能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如:在课堂上,每回讨论完毕,教师总会说:“现在,谁愿意汇报讨论的结果?”于是,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汇报讨论结果。此时,教师关注的是小组讨论的结果。那么,学生是如何讨论的?讨论中是否遇到困难?又是如何加以解决的?讨论时,小组成员是否团结合作?是否大胆地提出不同意见?每一个组员是否参与其中? ....这一切的。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学生人数较多,教师逐一了解,显然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还可以采用表格式、竞赛式、推举代表、当堂练习等多种反馈形式,了解学生讨论的过程与讨论的结果,恰当地给予综合性的评价。例如对于那些一向爱动脑筋,合作学习中参与热情高、探究能力强、并善于带领其他成员共同探究的学生,可以这样评价他们:“你们真是同学们的领头羊,不但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且会带领其他同学共同探究。你在小组中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老师真为你感到骄傲!”而对于那些反应不是很灵活,,对自己不是很自信的同学,可以这样评价:“你是一个聪慧的孩子。如果你能自信地融入同学们的讨论、探究中,老师相信你能学得更好。让我们共同努力,好吗?”对于那些成绩中下等,平时胆小慎微,不善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学生,可以不失时机地提醒:“老师相信你有自己的想法,如果能说出来跟同学们一起讨论、研究,那有多好呀!相信自己,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同学们愿意给你帮助。你会成功的,加油吧!”

  对合作状况进行评价。对于合作表现优秀的小组,教师要及时表扬。可以这样进行评价:“你们小组分工明确,各尽其职,动作迅速,而且合作愉快,值得大家学习!”从而为其他小组树立榜样。其他小组在先进小组的鞭策下,也积极调整自己的合作方式,迅速得出探讨的结论。评价项目的确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的特点、能力特征制订,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设计。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定期给予小组成员阶段性的评价,并针对实际情况给予进一步的指导。我们也可以采用描述性的语言进行小组总结,运用竞赛的形式反馈合作结果。

对合作效果进行评价。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又要重视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做到个体与集体的有机统一。对学生个体的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及是否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对合作小组的评价,侧重于评价合作过程是否团结、互助、互补,以及小组合作中的创新因素。便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合作小组的凝聚力,使他们认识到良好的团队合作对于取得成功的重要性。 这个评价一般采用“个人自评"和“小组评”的形式,其评价目的是促进小组成员之间更好的合作与交流。

(3)学生自我评价,实现自我完善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对自身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基本能力(主要是独立寻求信息的能力、完成任务的活动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表达能力等)、独立性和创造精神等方面进行价值判断。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评、互评,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发表独创性意见,勇于自我评价,使竞争与合作,个人与集体巧妙地统一起来。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将起着重要的作用,评价中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眼睛尽可能多地去发现每个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中的情感态度以及合作的能力,尽力去捕捉每个成员的潜在优势,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在评价中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寻找更高的发展目标。最后,教师还要进行阶段性的小结,去粗存精,统-一认识,使学生在评价与反馈中不断超越。在评价中,要以人为中心,要从合作活动中发掘一切因素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和成熟。

5. 教师职责(xxx

(1)教师的组织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做好有关的组织工作。首先教师要划分学习小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高低、心理素质等,进行分组组合,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每个小组都有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能力高的学生得到提高;能力一般的学生得到锻炼,能力差的学生学困生得到帮助。

其次教师还要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每个小组中安排一名组织能力强、会表达、乐于助人的学生当小组长。上课前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了培训,让小组长在活动中,能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负责组织本组的交流学习。

(2)教师的参与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首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交流活动中。一般来说,合作学习大部分都是围绕问题解决来展开的。因此,问题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教师要精心的设计适于合作讨论的问题。比如教学《灰雀》时,我让小组合作讨论:题目是灰雀,为什么要用大量笔墨描写小男孩与列宁的对话?这样的问题有价值,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问题的难度既能发挥学生现有的水平,也能够借助小组的合作来解决问题。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各小组的学习情况,不断巡视,在关键处及时进行提示和引导,给与点拨和评价。这样教师在指导小组展开合作学习时,不但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

(3)教师的引导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小组合作学习后就要进行小组成果的汇报总结,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的形式。

在学生汇报总结时,教师应适时点拨指导,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的有限,他们在对知识的感受和理解会出现困难,只会停留在表层,这时就需要教师恰如其分地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作好小组的总结。在小组交流总结时,教师应注意调控,让各组成员认真倾听,鼓励他们在大胆质疑的基础上,让他们对先前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让学生把思路说完整,讲清楚。

五、主题研究的成效(xxx

1.学生:明晰四人学习小组中自己的主要任务。初步掌握四人学习小组的学习方法,课堂上能够根据老师的教教学要求,自主、有序的开展小组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能够有效突破学习上的重难点。

2.老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的效果大大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提高了。

3.学校:为学校研究学习小组的组建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形成一定的研究氛围和影响。为开美教育又增添了一笔浓郁的文化底蕴。

六、主题研究成果(xxx

认识性成果:师生更加清楚的明白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能在课堂上根据教学任务开展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操作性成果:

(1)探究四人学习小组的组建方法。

(2)探究四人学习小组的表达训练方法。

(3)探究四人学习小组的评价模式与方法的梳理。

(4)探究教师在四人学习小组的职责方法。

(5)学生成果展示:四人学习小组的展示。

(6)撰写信息提取研究的经验论文。

三年级语文教研组主题教研构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