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与月饼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9-06-02 03:51:5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秋节与月饼的关系



  篇一:中秋节接触话术-关于月饼的知识
  中秋节接触话术-关于月饼的知识
  吃月饼的讲究
  吃新勿吃陈:新鲜月饼美味可口;陈旧的月饼油腻氧化,使月饼失去原有风味。因此,月饼宜现买现吃。配热饮不宜配冷饮:月饼富含脂肪,吃时一般宜配热饮,一则可以止渴、解油腻、助消化;二则渴爽口增味、助兴填趣。如配冷饮,可能引起腹泻。
  先咸后甜:月饼一般有咸、甜两种,同时食用应该先吃咸的后吃甜的,才能把两种月饼的味道都品尝出来。
  月饼吃法多
  炸月饼:将豆沙、枣泥、白果等软馅月饼在滚油锅中炸至焦黄捞出。经过加工的月饼,外壳酥脆香甜,内馅软糯绵爽,十分可口。
  炒月饼:将火腿等肉类月饼切成长条,加葱花、姜丝、味精在油锅中略炒即成。
  月饼保存妙法
  一般来说,月饼皮软,水分大,易变质,最好将月饼连盒子一起放入冰箱冷藏,食用前一小时取出,可保证它的口味。在25度的气温环境下,杏仁、白果等月饼可存放15天;豆沙、莲蓉、枣泥等不宜超过10天;至于鲜肉、鸡丝、火腿等月饼,应随买随吃。
  篇二: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
  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
  中秋时节,晚上,当一轮明月冉冉升起的时候,一家老小坐在一起,看着月亮,吃着月饼,欣赏着中秋晚会,是最美妙的时刻。那么为什么要吃月饼,这里面有什么讲究吗?
  月饼象征团圆,据说是由元末流传下来的。相传元朝时,中原广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欲联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严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王昭光制造饼子,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使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因而一举推翻元朝,为了纪念这一功绩,因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特别在东北地区,有“八月十五杀达子”的说法。
  不论月饼源于何代,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皆成天下人们的心愿。
  不过八月十五并非很早就是节日。初唐时,原来农历八月只有初一是节日,而无十五这个节日。相传,后来唐明皇曾于八月十五夜游月宫,这样民间才把八月十五这一天作为中秋节。到了中唐,人们始在八月十五之夜登楼观月,而当时还没有月饼出现。说到月饼的出现最早是在南宋的时候。不过当时的月饼与中秋节毫不相干,那时的月饼与现代月饼亦大不相同,只是作为蒸食品在饮食市场出现而已。
  月饼真正与中秋节有联系是在明代。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而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食和赠于良朋亲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很不规范,差别甚大,其名称也颇特别。比如,山西省介休县一带在中秋节这天,当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习俗。其制作的月饼名堂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人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子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少年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而在南京,人们绘月宫图,陈列鲜果、月饼,燃点斗香,讲“嫦娥奔月”、“吴刚
  伐桂”、“玉兔捣药”的故事,竞放水灯等等,热闹非常。此后,无论南方、北方中秋之夜都十分热闹。北方人在这一天要吃月饼、水果,购兔儿爷给孩子玩。“兔儿爷”,有纸绘、布扎、泥塑之分,人身兔首,衣冠彩色,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举旗,十分别致。南方人中秋爱吃月饼、鲜藕、熟菱、柿子、石榴、糖竽头等。南京人是夜月下聚饮,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品味着美酒,欣赏着圆月,把玩着月饼,一时间情不自禁,感慨着古老的中华文明,心中自然拥有无尽的遐思。“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胜去年”的确如此吧。
  篇三:中秋节里话月饼——关于中秋月饼的散文
  有关中秋的记忆,很淡。有关月饼的记忆,很深。记忆中的月饼,总是很硬,很硬,硬得一不小心,月饼便会硌了呀。可即便硌了呀,渗了血,那硌牙的月饼,也没见谁舍得丢手。因为,那是我们难得有的零食。即便硬,牙齿慢慢磨,一点一点的,也是甜的。那月饼原是软软甜甜的,可收藏的时间久了,就会慢慢变硬。自然,月饼放在外面也不会变得硬如石头,因为等不及变成石头硬,就会被我们姐弟几个一天一小口地偷偷掰完。或是被鼻子比我们还灵的老鼠发现。那月饼,是因为收藏在奶奶的石灰坛里,逐渐的干了水分,才变硬的。那时我们家是很少买过糖果零食的。因为经济拮据。也因为物质的匮乏。但中秋,回家过节的父亲一定会带回一个大大的、圆圆的月饼。有时还有一两只橘子,或是几颗硬糖。月饼是那种只有冰糖和橘子皮馅的、有时表皮上还占有点点芝麻的月饼。一个足有一斤重。厚重的月饼,给节日里的我们姊妹,带来的是心底的笃定:今晚,我们又有得月饼吃了。月饼需在晚上赏月时才能给吃的。但从月饼带回家的那刻起,就连最贪玩的弟弟也变得乖顺起来,守在房里不再出去疯跑。好不容易盼到吃过晚饭,一家人坐到天井里赏月,听父亲给我们说嫦娥奔月的故事。故事刚结束,嘴馋的弟弟就会欢呼起来:吃月饼喽,吃月饼喽。妈妈便会微笑着装有月饼和那两个橘子或是糖粒子的盘子端出来。父亲早已用菜刀将月饼切成六等份。我们姐弟三个,父母和祖母三个,各人面前放上一份。再将橘子拿来,选一个稍熟的递到奶奶手里。说是奶奶年岁对大,做家务最多,应该吃一个。剩下的一个,剥皮,数了数了瓣数后再分给我们三个。说他和妈妈牙齿怕酸,就不吃橘子了。那时的我们,也只是信以为真。欢欢喜喜的拿走了自己的一份。妹妹拿到自己的一份,只是将橘子或硬糖吃了,求奶奶保管好月饼,好东西她舍不得一下子吃完,要留着明天再吃。食量大的弟弟,则是一口气将自己的一份全部吃掉,才会心满意足地爬到床上去睡觉。守财奴的我,会将自己的一份月饼、硬糖用白纸包好藏在书包里或是口袋里。留着日后慢慢品尝。那橘子,不能收藏,却也舍不得一下子吃掉,只将橘瓣的一头咬破,轻轻吮吸着,那微酸带甜的水汁便慢慢渗过牙齿渗过舌根,甜到心底。奶奶和爸妈的那份,自然并没有吃掉。归拢起来,奶奶就将它们收进了她那宝贝石灰坛。中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零嘴,就是奶奶从石灰坛里摸出来的、硬硬的月饼。每次,奶奶拿出一块,用刀背敲成几小块,分给我们解馋。于是,有关零嘴的记忆,最多的自然就是这硬硬的月饼了。工作后,每年中秋,学校也给教职工发放月饼。依然是那种冰糖橘皮馅月饼,依然是一斤大的一个。老师开玩笑说,这一个个大月饼,可以和体育室的铁饼媲美。不再要切而分之。学校的月饼,在镇里的食品加工作坊定制,够量。每人五斤,我和老公整整十个大铁饼。厚厚重重的一大叠,顶着下巴抱回家。第一次领到大月饼,和老公孩子样的高兴。当晚也不做晚餐,就一个大月饼,掰成两半,两人各拿一半猛嚼,吃得舒心,笑得开心,甜得腻心。第二天一早,给自己留下一个,然后按人头分配,我家五个,他家三个,高高兴兴提着月饼和水  48/1926/125276086.png"style="max-width:450px"width="450px"alt="中秋节与月饼的关系"title="中秋节与月饼的关系"/>
果,回家给父母送中秋。大月饼的历史持续了十来年,对这种传统的月饼也逐渐缺少了感觉。这时,有在外工作的家长送来了一盒金属盒包装的小月饼。盒子上嫦娥奔月的漂亮图画,便先引发了食欲。打开盒来,四个小巧玲珑的月饼,静静躺在盒底,月饼身上的花纹,精致清晰。忍不住拿出一个,慢慢掰开,里面包裹着黄黄的蛋黄。散发出从没闻到过的香味。唾津漫溢口腔,于是和老公分而品之,觉为人间美味。舍不得再吃。盖好盖子。坐在老公单车后座上,赶忙回了娘家,将这珍贵的月饼送到了奶奶手上。看到漂亮的包装盒,奶奶喜欢得很。说她有这个盒子就行了,月饼她就不要了。要我们给爸妈送去。最终,她留下了一个月饼,将另两个给了弟弟和妹妹。以后的几年,这样包装的月饼越来越多,每年中秋,都要给奶奶挑一盒有漂亮图的月饼。奶奶收藏的月饼盒就多了,也因此羡煞了队里的老人。奶奶便会慷慨地将其中的一些盒子送给他们,用来当针线盒用。现在,月饼的品种越来越多,包装也越来越豪华,走进超市,月饼专卖柜上那琳琅满目的月饼,让人眼花缭乱,自然,那价格,也让人咋舌。吃月饼的那份心情,自
  是再也寻觅不着。
  

中秋节与月饼的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