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职业素养的理解与认识

发布时间:2020-07-16 23:59:08

[摘要]经过多年的一线中职学校教学工作,我们不难发现:我国职业教育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暴露的问题也不少,尤其是山区中职学生,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无法顺利融入职场的,其主要原因是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职业素养太弱,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是我国中职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石,是我们必须正视的课题。拟通过对职业素养的内涵、特性进行探讨与认识,深入分析职业素养的培养价值和培育路径,为学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施埋好伏笔。[关键词]职业素养;理解;认识[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9)21-0096-02一、职业素养的内涵与外延对职业素养概念的界定,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界定,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学界对职业素养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认为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包括职业信念、职业知识技能、职业行为习惯三大核心,信念、精神、能力是职业素养的本质,职业行为与技能是表象。一种认为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道德情感、人格品质、职业意识、工作作风、技能水平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综合品质。一种是“大树理论”,认为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为遵循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在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技能素养、职业思想、道德品质、职业行为习惯。一种是“冰山理论”,冰山理论把职业素养分为显性素养和隐性素养,认为能用证书或通过考试验证的比如:知识、技能就是显性素养,而一个人的内在修养,例如:心理素养、人格品质、道德水平、责任意识、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则是隐性素养,隐性素养是本质,显性素养是表象。还有一种是“内外素养理论”,它主要是从表现形式上来划分,外化素养指通过短期培训学习比较容易获得的技能范畴,如:学历证、职业资格证等,内化素养是指长期的体验、感悟、内化、升华形成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如:个人的道德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范畴,是职业素养的根基部分。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以及上述概念分析,笔者认为所谓职业素养既包括一个人在从事职业活动中所需要的道德、意识、身心、人格、能力、行为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也包括一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团队意识、进取意识、奉献精神、创新意识等职业素养,它是一个人立足于职场的必备条件。从以上种种界定,我们可以看出职业素养其实就是从业者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更顺利地发展职业生涯所必须具备的职业修养。二、职业素养的特性(一)可塑性和稳定性素养,首先是教化的结果,是由学习、训练和实践而习得的一种综合修养,职业素养是后天教养的结果,它是从业者在职场上通过长时间的学习—改变—学习—形成而最后变成习惯的一种职场综合素养;素养,是自身努力的结果,要想具备高尚的职业情操、精湛的工作技艺、良好行为习惯就需要不断的练习、练习、再练习,直到成为习惯,职业素养,特别是隐性素养,它是经过长时间的体验、内化、迁移、升华才形成的,一旦形成,就根深蒂固。(二)职业性和发展性随着职业的性质和岗位的不同,职业素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也不同。一个人的职业素养是通过职前、职中学习、实践、修炼逐步形成的,它具有相对性和职业性。随着社会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人们为了更好地适应、满足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总是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素质,因此,职业素养具有发展性。(三)普遍性和特殊性职业素养是职业对从业者的规范和要求,是用人单位甄选录用新人、考核在职人员时所用的评价标准。任何从业人员都应具备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敬业精神、健康的身心素质、深厚的集体主义精神等公共职业素养,同时,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素养要求也有差异,例如: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医生要救死扶伤、态度和蔼等。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职业要求也不同,例如:老员工和新员工、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的素养要求有明显差异。故素有公共职业素养、行业职业素养、岗位职业素养之分。(四)传统性和时代性职业素养既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在行业和职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积淀而形成的。同时,它也是一种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职业素养不可能独立于时代特征而存在,时代精神是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基调,现代人除了具备人文、科学、知识、能力传统素养的同时,还应具备信息素养、科研素养、创新素养等。(五)实践性和内生性任何理论都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尽管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精神等大多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但是如果不用它规范行为、指导实践、服务生活,也毫无价值,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我对职业素养的理解与认识汪梦宁(广东省郁南县职业技术学校,广东云浮527199)反思课程◆经验◆反思96--

我对职业素养的理解与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