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报第17期

发布时间:2010-09-13

中学生学习报第17
题海采珠
《神经调节》典型例题分析与变式训练
内质网
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是《科学》教材中生物学知识的难点。要有效地突破难点,需要进行必要的训练。下面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和相关变式训练,以使读者朋友达到掌握反射和反射弧的基本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
一、例题解析
[题目]用手电筒照正常人的左眼或右眼时,双眼瞳孔都会缩小。但用手电筒照张三的左眼时,其右眼瞳孔缩小,左眼瞳孔却不缩小。你认他的什么地方出现了障碍? A.左眼传出神经 B.左眼传入神经 C.左眼传入神经或中枢 D.右眼传入神经 [解析]要正确解答此题,必须弄清楚题目给予的条件和要求。正常人因为光线变化引起缩瞳反应的这一生理过程属于反射。电筒发出的光线属于刺激,而缩瞳属于应答反应。题目告诉我们,只要照一只眼,人的双眼瞳孔都会发生缩瞳反应,这说明光线的刺激经过感受器转变为神经冲动后,能沿着传入神经到达中枢,再经过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瞳孔周围的虹膜,是虹膜的变化引起了瞳孔的变化。现在的问题的是:照张三的左眼时,其右眼瞳孔缩小,左眼眼瞳却不缩小。为什么会出现有这一现象呢?
对这一新情境问题,我们应该结合教材有关做冷静的分析,“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内”是这类题目的基本特点。反射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通常只有反射弧完的情况下,才可发生。“照左眼,右眼瞳孔收缩”说明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是完整和正常的,或者说,左眼感受器和相关的传入神经,中枢,右眼相关的传出神经和效应器都是正常的。“左眼瞳不缩小”说明其反射弧的某些部分不正常。根据前面分析,左眼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和中枢是正常的,由此可判断出张三的左眼传出神经出现障碍。 答案:A 二、变式训练
对下面几道题目,请同学们先做一下,然后再看解析过程和答案。
[练习]1.当一个人从光线明亮处走进暗室时,开始一段时间看不见东西,过一会慢慢就可以看到。你能说说这是什么道理吗?
2.某人胸段脊髓完全横断会导致患者大小便失禁,其原因是
A.脊髓传出神经受到破坏 B.脊髓传入神经受到破坏
C.排尿、排粪失去了大脑的控制 D.脊髓中的排尿、排便中枢被破坏
3.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经遭到损伤,而其它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解析]1.人在光亮的环境中,相对较小的瞳孔也能保证足够的光线进入眼球。而人在黑暗的环境,由于光线较弱,要保证有足够的光线进入眼球才能看到物体求瞳孔变大。瞳孔的扩大和缩小都是因为虹膜相关的肌肉活动的结果。本题可这样回答:这是进行反射活动的结果。在光线明亮时,瞳孔较小,刚进入暗室,它还没来得及变大;在暗光线刺激下,它通过反射活动,才能逐渐变大,随着外界物体反射进入眼球的光线的增多,也就慢慢看到东西了。

同学们,当你看到飞机从近处逐渐远离时,你的瞳孔是变大还是变小?(提示:同一物体近处反射的光线较强)
2.胸段脊髓完全横断会导致患者大小便失禁,就是人不能有意识地主动排便。这包含有二层意思:一是,大小便仍然可以进行。二是,病人大小便已不受大脑控制。这说明,排便的中枢在脊髓,且没被破坏,因为没有大脑的控制的控制的情况下,仍然能排便。由于排便活动能正常进行,所以进行排便活动的反射弧仍然完整。认为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中枢之一遭破坏的ABD三个选项都是错误的。答案:C 3.解题思路可参考例题。答案:C 教你一招
尽量少说错话
夏献平
只要认真分析就会发现,平时很多人常常会说错话。究其原因,除因为语言习惯外,主要原因是缺乏基本的科学知识。
一、 难道你没有神经?
如果有人这样问: “你有神经吗?”,你也许会生气。但如果这样说我,我不仅不会生气,而且还会对他说:“是的,我有神经,难道你没有吗?”。为什么对“神经”这句话敏感呢?原因在于部分人将“神经”或 “神经病”与 “精神病”等同起来了。其实,每个人都有神经,神经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在动物界,低等的腔肠动物就有神经,只是神经的分布比较分散罢了;随着生物的不断进化,高等动物的神经逐渐走向集中,且调节过程变得越来越精细和准确。神经病不同于精神病,例如,人在缺乏维生素B1时,因为糖类供给的能量不充分,神经会“生病”,这种病叫 “神经炎”(严重时称“脚气病”。而“精神病”是指 “心理病”,例如,精神失常等。
二、 皮肤能形成感觉吗?
有人说:“皮肤能形成痛觉”“听觉是耳形成的”“视觉是眼球形成的”你认为这几句话对吗?这些说法都不科学。因为感觉等都是由大脑皮层形成的。例如,听觉和视觉分别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和视觉中枢形成。那么,皮肤、耳和眼球有什么用呢?这些部分由于存在相应的感受器,有接受刺激和产生神经冲动的作用。例如,在皮肤分布有触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温觉感受器和痛觉感受器等;在内耳的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在眼球视网膜的感光细胞有感受光线变化的作用,属于感受器。感受器的主要作用是,感受刺激(或者叫接受信息)和将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看了上面这些内容后,请同学们再做下面这道题目: [题目](多选)下列关于感受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感受器主要是指感觉神经末梢 B.感受器是接受刺激的结构 C.感受器是转换能量形式的结构 D.感受器是直接产生感觉的结构 [解析]感受器主要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器接受的各种适宜刺激都要将其能量转化为电能,再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所以感受器是接受刺激,转换能量形式的结构。人体的感觉是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有关的神经中枢共同完成的,最终在大脑皮层形成。感受器只是参与感觉形成的结构,不是直接产生感觉的结构。答案:ABC 通过对这道题的解答,相信大家对感受器的认识应该更全面和准确了。



考点透视
对易混淆知识辨析
内质网
神经调节部分内容,有许多术语难以理解,下面通过通过实例对两组概念进行比较。希望大家仔细思考并加以领会。
一、随意运动的协调和支配
随意运动是一种具有一定目的和方向性的运动,是学会了的、较熟练的动作。例如,你能按照要求用手指快速来回地指鼻尖和膝盖。这就是属于随意运动。那么,支配这一活动的中枢和协调这一活动的中枢是什么?前者是大脑皮层,后者是小脑。也就是说,你之所以要进行这一动作,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是有意识的活动;而你能不能快速准确地指准鼻尖等处,这需要小脑的协调,小脑能协调骨骼肌的活动。
二、低级中枢与高级中枢
大脑皮层是人的高级中枢,相比之下,脊髓属于低级中枢。低级中枢通常会受高级中枢的控制。排尿反射,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中枢都在脊髓,而其却也受大脑皮层的控制。例如,当人膀胱的尿量达到一定体积后,膀胱壁上的压力感受器就会产生神经冲动,将其传给脊髓,到达脊髓后,它会继续向大脑报告,若大脑认为此时(例如,正在上课)不适宜排尿,就会控制脊髓不发出排尿信息。若大脑未发育完全(例如婴儿),脊髓就会直接通过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排尿。膀胱既是感受器,又属于效应器。此类例子很多,例如,手不小心被针刺,在未感到痛的时候就能缩回来,说明缩手活动不是大脑直接控制的,其反射中枢在脊髓。当然,高级中枢可控制低级中枢。例如,在医院里验血时,很少有人将从医生手中缩回,原因是大脑皮层对脊髓有控制作用,大脑皮层可以控缩手反射;同时,在针刺的瞬间,手也会轻微收缩,这说明脊髓发挥了作用。你能再举几个大脑控制脊髓的的例子吗?
妙手解题
对一个实验题的解答
内质网
[题目]科学家将蛙的全部脊神经的AB两处切断(如图所示)后进行相关实验。其结果如下:用适宜的电刺激蛙的右腿,右腿无反应,左腿发生收缩。请回答:
你认为AB两处切断的神经的功能有什么不同?如何验证的你判断。
[解析]此题《与题海采珠》栏目的例题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结合图表考查了同学们的图文转化能力。由于刺激蛙的右腿足趾皮肤,左腿发生收缩,说明这部分反射弧是完整存在的,也就是说,右腿足趾皮肤感受器,右腿相应的传入神经,中枢,左腿相应的传出神经,左腿效应器(肌肉和相关神经末梢)是正常的。由此可判断,A不是右腿相应的传入神经,B不是左腿相应的传出神经。根据“右腿无反应”可进一步判断,A是传出神经,进而可推知B是传入神经。

答案:A是传出神经,可将中枢的信息(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而B是传入神经,能将感受器的信息(神经冲动)传给中枢。可用下列方法加以证实:用适宜的电刺激蛙的左腿,若左腿和右腿均不收缩,说明上面的判断是正确的。


中学生学习报第17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