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3课《囚绿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发布时间:2020-04-05 02:08:47

《囚绿记》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抒发的对“永不屈服于黑暗,顽强抗争”的精神的赞美。

2.学习本文象征手法的使用。

【教学重点】

在鉴赏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注重对文本的解读。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学生喜爱哪种颜色并说明理由导入,引出本课。

二、速读,梳理文章脉络

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速读文章,读完后概括全文各个部分的内容。

生答:寻绿→赏绿(关绿)→囚绿→放绿(释绿)→怀绿(想绿)

师总结:很明显,全文围绕着“绿”展开,那么绿在作者的心中有什么样的地位?为什么要写一枝常春藤?我们在文章中一寻究竟。

三、自主学习,品味语言

再读文章,细细品味,找出对你有所触动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师提示:

文章的第2段“小房间、潮湿的地面、灵巧的纸卷帘”---战乱年代对事物的热爱、诗意之情。

第5段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自有一种柔美,内心的淳朴。

让学生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得到审美的享受,体验学习的乐趣,学习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教师点拨,让学生感受绿的精神所在和作者淳朴、向往自由的情感。)

生可能答:

1.“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句式整齐,感情浓烈,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绿的喜爱。)

2.“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拟人的手法,看出常春藤的可爱。)

3.“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可以看出绿枝条身上的执着,倔强,坚贞,向阳)

4.“我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喜悦”(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活力的赞美。)

师总结提示: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绿的可爱、倔强,在作者的字里行间都满蘸着作者对这枝常春藤的喜爱与尊重,更能看出作者是一个淳朴,情感细腻的人。那么,仅仅因为常春藤的倔强、可爱,作者就如此喜爱她吗?在这枝常春藤身上是否还隐含有其他的信息呢?试找出本文中能暗示主旨的句子。

四、合作探究,了解背景,挖掘主旨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于小说的解读是这样,对于散文的解读也是这样,作者为什么如此喜爱、珍重一枝常春藤?文中有没有直接的阐释?

师补充写作背景并引导:

这篇文章写于沦陷区上海。上海沦陷后,陆蠡是坚守上海孤岛的革命作家之一。1942年,陆蠡的杂志社被查封,陆蠡前往日本宪兵队交涉。日本人问他:你认为日本能战胜中国吗?陆蠡答:不能!日本人又问:日本能实现大东亚共荣吗?陆蠡答:不能!陆蠡最终受尽酷刑,死在日本宪兵队的监狱。这就是陆蠡。

如果说前文,我们总结出陆蠡是一个热爱生活,内心淳朴的人的话,至此,我们又可见出他的另一面,他身上的那种不屈与刚毅。那么,我们倒也不难理解他为何会如此欢喜那抹绿色了。既然如此欢喜绿色,为何又要放绿?试从文章中找出。

生答:卢沟桥事件发生。担心朋友电催我南归。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

师提示:这里交代了文章的写作背景,北中国在日军铁蹄践踏下,山河沦亡,百姓流离。作者和绿枝条身上有共通之处吗?

生答:“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表达作者对这抹绿色的珍重与尊敬。同时也点出了文章的主旨。正是因为他们身上都有这种不屈,坚贞,向往光明的精神,所以,作者才如此喜爱,珍重这抹绿色。

师总结:很好,这就是文章的主旨。不仅是绿枝条和作者,更是千千万万像他们一样的中国人民,他们有着不屈的精神,向往自由与美好的精神,所以他们不屈服,他们坚贞,他们勇敢!而在文章的结尾也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这种写作手法就是象征。绿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的民族气节!

五、作业

课后练习第三题,200字。

六、板书

赏 向往自由、光明

囚 绿(象征)

放 执着、坚贞、顽强

怀

高中语文 第3课《囚绿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