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复习提纲作业 浙教版

发布时间:2018-06-28 15:25:32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第一课 人猿相揖别

1、直立行走对人类体质产生了哪些影响?P5

两足行走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生物学上的改变,也是一种重大的适应性改变。由于直立行走使上肢解放出来,手脚逐渐形成;直立使喉头的声道角变小,促使发音器官出现很大变化,语言产生;直立还使头颅托置于脊柱上,使视野开阔,促进脑的发育,人脑逐渐形成。

2、观察图1-3,比较猿与人手的区别。P5

猿“手”同攀缘生活相适应,大拇指短小,大鱼际肌群不发达,不能灵活地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而人手经过长期劳动,大拇指增长,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鱼际肌群发达。因此,大拇指能够同其他四指灵活对握,做出猿类不能做的精细而多样的动作。

 3、劳动对人类的诞生都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劳动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P5

从猿到人的转变,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和工具的制造,都离不开劳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现实意义: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促进社会的发展,劳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要以劳动为荣,热爱劳动,树立劳动观点。

4、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非洲、亚洲、欧洲等地

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植物繁茂P6

5、比较图1-6和图1-9,说说山顶洞人与北京人外貌特征的不同

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颏,脸部仍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而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山顶洞人的脸部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了。

6、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

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石器与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生活群体是氏族。

7、远古人类的取火方式:雷电生火、草木自燃生火(天然火); 钻木或击燧生火(人工取火)。

人工取火比天然火的好处: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8、比较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异同

[自我测评]1.正确答案为BC2.可从身体形态(直立行走)、手的功能和面部特征等几方面思考。 3.排列顺序为:直立行走、打制石器、保存火种、熟食、人工取火。

第二课 早期国家的形成

1、禅让制和世袭制的比较

2比较四大文明古国的异同(城市、王权、社会等级、刑法)

3.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

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法典规定了奴隶可以买卖、抵债,使奴隶买卖合法化;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法典保护商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

4、《汉谟拉比法典》对当时的意义:是国家出现后的产物,是镇压劳动人民反抗、加强和巩固王权统治的工具,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现在意义: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便于我们全面了解古巴比伦当时的社会情况,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是人类由史前时代向农耕文明时代过渡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地位: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实质:法典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与现代法律精神的不同: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当时刑法的残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同现代法律所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精神是不同的。

5、印度种姓制度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

第三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上)

第一课 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

1 希腊文明: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古代希腊文明的开端(渊源于)——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公元前2000--1200年,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城为中心形成了爱琴文明

城邦时代-----公元前8世纪开始,希腊进入城邦时代,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重要代表。

2、比较雅典和斯巴达的异同,并分析其差异形成的原因

3、书P52答案(评价雅典民主制 伯利克里的说法部分正确。雅典民主制实际上具有两重性进步性(从积极的方面看),它具有专制统治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点,使公民主动积极的参政议政和享有更多的权利;局限性(从消极的方面看),这种民主制度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实际上是少数奴隶主的民主。

4、书P53答案: 主要依靠军事征服,而军力强大、战士善于作战、战术高超是其战无不胜的重要保证。 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土耳其、埃及、利比亚、突尼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西班牙、葡萄牙。

5、西方文化之根-----古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哲学、近代科学、法学、建筑学的源头)

6、书P56答案 罗马竞技场:完全采用拱券式结构,这种大跨度的拱顶和穹顶覆盖的面积很大,形成宽阔的内部空间,使人们的活动从室内移至室外,改变了建筑型制,是古罗马建筑最伟大的代表作。罗马万神殿:结构简洁、形体单纯,主体为圆形穹顶,石制柱廊为古希腊建筑的典型特点,是古罗马留给后世的最重要遗产。

相似之处:现代体育场和美国马萨诸塞州议会大厦则分别继承发扬了上述两种建筑艺术的传统,说明了古典建筑艺术旺盛、活跃的生命力。

7[自我测评]1.A 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希腊和罗马的古典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举例说明。 在古典文化中,哲学、科学、文学、戏剧、历史、法律、建筑等方面的成就,对西方文化影响深远。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对后来西方政治制度也产生了较重要的影响。举例请参考上面表格西方文化之根-----古希腊罗马文明

第二课 基督教文明与欧洲中世纪

1、欧洲中世纪有句谚语说: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情况?

反映了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等级制度。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各级封君与封臣之间都互有义务。所以,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君,而对自己封君的封君却没有臣属(主从)关系。所以,中世纪的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复杂的关系,在封建主之间造成一团乱麻般的权利和义务,使封建主之间不断发生争夺和混战。

2、教皇为查理加冕,这一事件意味着什么?(上帝对查理称帝的认可,意味着查理负有传播和捍卫基督教的义务,标志着教权与王权之间相互利用的关系及其联盟的建立。)

3、为什么在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基督教?(犹太人民不满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在屡次反抗斗争失败后,才将希望转向宗教,期盼上帝派救世主来拯救他们。)最初信仰上帝的人是富人还是穷人?(在基督教产生之初,它是下层人民的精神寄托和借以斗争的手段。)后来富人加入教会,对基督教产生哪些影响?(上流社会的人士入教并把持了教会的领导权,使基督教原有的反抗精神逐渐消失,日益成为罗马帝国维护其统治的思想工具。)教会为什么积极靠拢王权?(利用国王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影响。它通过各种手段占有大量地产,并经常干涉和控制各国的事务。)后来教会势力发生了哪些变化?(在欧洲封建社会鼎盛期,教会不仅垄断了思想文化领域,而且具有雄厚的经济地位和相当大的政治权力。)

4、书P60它们分别是面包师、裁缝和酿酒工行会的徽章。

5、欧洲中世纪城市和乡村生活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从政治角度来说,欧洲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组织单位是封建庄园,生活在其中的劳动者是依附于封建领主的农奴。他们为了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必须忍受封建主的剥削和压迫,交纳地租,服劳役。农奴缺乏人身自由,基本被束缚在土地上,与庄园主有依附关系;而城市的市民则摆脱了封建义务的束缚和领主的控制,相对具有很大的自由。从经济角度来说,乡村庄园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的生产不是为了出卖,而是为了庄园内部的消费;而城市中商品经济发达,贸易繁荣,十分开放。

3.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表现:封建庄园制度、封建农奴制度、封建等级制度、基督教的作用和影响。

第三课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1、阿拉伯文化有什么突出特点?

先进性:在数学、天文学、化学和医学等科学技术方面,帝国时代的阿拉伯人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包容性、多民族性和融合创新精神。因为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帝国范围内各个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它是在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和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有鲜明的特点,又有很强的包容性。

2、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作用或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

阿拉伯人把古希腊、罗马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它也把中国和东方国家的一些文化传到欧洲。阿拉伯人穿梭于三大洲,带去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和伊斯兰教,带回了东方的特产和先进的技术阿拉伯文化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3.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2世纪的罗马帝国(奴隶制);395年的东罗马帝国;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封建制)17世纪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封建制)

4世界三大宗教

三大宗教相同点:都是由于当时战乱造成人民的痛苦、在大众需要精神寄托时产生的;教义中都含有一神论、要甘于忍受痛苦、宗教仪式等内容;对社会影响都极大,都与政治有紧密相连,发展到后都成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

评价佛教:佛教掩盖了奴隶社会中最根本的阶级压迫之苦,要人民忍耐顺从,寄希望于来世,麻痹了人们的斗志,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但佛教许给人们的只是虚幻的平等,是灵魂上的而不是现实中的平等,实际也起了麻痹斗志的作用。佛教实质上是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

评价基督教:早期的基督教是下层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斗争的手段;后来富人入教并取得了教会的领导权,使基督教原有的反抗精神逐渐消失,日益成为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思想工具(实质)。在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成为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教育也为教会所垄断,教会还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相当大的政治权力,基督教势力成为欧洲的主宰。(导致基督教性质变化的原因:教权与王权之间相互利用的关系及联盟的建立。)

5理解“条条大路通罗马”(由来和今意)

答:①由来:古罗马人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这些宽阔的道路数量众多,反映了当时交通非常发达。②今意:比喻各种方法各种途径都可以达到同一个目的,也比喻做人要变通。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第一课 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

1、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受封者、受封者的权利、受封者的义务、作用。

目的(原因):为了有效的管理广大被征服的地区,镇抚各地原有的邦国,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受封者:亲属(王室)、功臣、先代的贵族受封者的权利:从周王手中获得土地、人口等;掌握封国内的军政大权受封者的义务:服从国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物,保卫周王室,定期朝见天子等积极作用:确立了周王室的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巩固了奴隶制国家政权。消极作用:诸侯王权利和土地的扩大会威胁周王,为后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埋下了祸根。


2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P70这首诗反映了西周时期,全天下的土地和百姓都归周天子管辖。

3 述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关系

答:分封制和宗法制是紧密联系的。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原则进行的;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它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使得周王确立了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疆域,同时也密切了周王室和诸侯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使周迅速发展成为幅员广阔,对周边民族影响比较大的国家。礼乐制度是宗法等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表现。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都是统治阶级用来维护社会秩序,巩固其统治的工具。

 4、孔子为什么如此重视礼乐制度?孔子重视尊卑等级,而礼乐制度恰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5、礼乐制度的作用(评价):

答:礼乐制度一方面起到了维护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一方面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6、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是怎么决定的?P71

社会地位和权力是由宗法制为基础的等级制度决定的。等级越高,社会地位就越高,权力也越大。

西周社会和现代社会有什么根本差异?西周社会强调社会等级,现代社会强调平等和奋斗精神。

7.春秋五霸:①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是:齐楚秦。

8.说出战国七雄相当于今天的哪些地区?

齐:今山东东北部;楚:长江流域(湖北);秦:在西边关中地区;燕:在华北、东北;赵:今河北;魏:在今河南韩:在今河南、山西一带。

9、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归类:

①纸上谈兵(赵括)②老马识途(管仲)③三令五申(孙武)④负荆请罪(廉颇)⑤完璧归赵(蔺相如)⑥胡服骑射(赵武灵王)⑦退避三舍(晋文公)⑧一鸣惊人(楚庄王)⑨立木取信(商鞅)⑩卧薪尝胆(越王勾践)⑾有教无类(孔子)⑿围魏救赵(孙膑)⒀图穷匕现(荆轲)⒁三迁之教(孟子)⒂田氏代齐(田和)⒃奇货可居(吕不韦)

10、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在今天的意义

答:令出必行,取信于民。这与我们当今社会所提倡的“诚信”完全一致,说明了自古以来,诚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秦国商鞅变法的时间、人物、内容、性质和作用:

答:①时间:公元前356年开始。②人物: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③内容:a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劳役;c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d建立县制,把原来的居民聚落合并为县,由国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e编制户口,规定一家犯法,其邻居必须告发,否则予以处罚等。④性质:一次比较彻底、全面的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⑤作用(结果):废除了奴隶制度,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和士兵的积极性,增强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秦国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和对我们现代化社会的启示或意义

⑴成功原因:变法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它对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商鞅具有献身精神和顽强毅力;人民群众的支持等。

⑵启示或意义:一个国家和民族要想强大必须改革,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故步自封、固守传统,只能落后于人。

13、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答: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春秋初年的一百多个小国逐步归并成几个大国,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②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在少数民族袭扰中原和中原霸主的攘夷斗争中,出现了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共处,打破了各族间原来的地域界限。③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各国为了战争的胜利,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某些改革,从而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结果是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④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灾难

14、分析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

答:从地理位置来看,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有称霸的物质基础;从齐桓公的为人来看,他胸襟宽阔,任用贤能,这样聚集了优秀的治国人才;从谋略的角度来看,齐桓公采取了正确的治国方略,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建设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域,使得齐国国富兵强。这些条件促成了齐桓公首先称霸。(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正式承认了他的霸主地位。)

15. 百家争鸣主要的学派、思想家及其代表思想


16. 诸子百家哪些思想在今天还大放异彩(仍然有价值)?

答:①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②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③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④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当时在治国策略上最容易发生争执的是儒家(孔子)和法家(韩非子]


17、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孔子重视道德教育,特别是个人修养,强调关爱别人,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有利于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即不分贫富、贵贱、贤愚、种族和地区,任何人都可以入学,使人人都有了受教育的机会;孔了还主张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此外,孔子还注重启发式教育,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强调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可借鉴意义重视道德教育,培养人的仁爱之心,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②“有教无类的思想体现了教育平等精神;③“因材施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启发式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以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孔子的这些思想,对于当代教育都有借鉴意义。


18、联系战国时期的社会形势,谈一谈法家为什么在秦国会受到重视,而儒家(孔孟之道)始终未被重用?

因为战国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局面。当时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强化国君专制权力;同时,为了应付战争,统治者向百姓征收沉重的赋税、兵役徭役,阶级矛盾激化。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当时社会形势需要,自然受到青睐,而孔子、孟子”“的思想不可能被统治者所接受,因而遭到冷落。

儒家思想为什么到了西汉时被汉武帝所采纳,成为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因为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适应了西汉统治者统一思想、加强皇权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因而被汉武帝所采纳,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19、为什么秦国能强大起来,最终统一中国(即秦国统一中国的原因或条件)?书P79

战国以来,各国间经济文化联系加强,政治上的分裂混战状态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人们已经厌烦了常年不休的战争,渴望和平安静的生活,统一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国地处关中,地势险固,易守难攻,物产丰富,充足的物资财富能够供应长期战争;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为强国,军队威武雄壮;嬴政精心勤政,有雄才大略。


20、评价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利弊:

答:一方面是以思想一统巩固政治一统的需要,当时秦朝刚刚统一,六国遗留贵族时刻图谋复国,诸子百家对新政议论纷纷,不利于维护统一局面,采取这个政策有利于统一;另一方面,他催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残杀儒生,落下了千古骂名。但推行思想文化一统并非是亡国的必然因素。


2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答:1)政治上:建立起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①自称“始皇帝”,独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②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对皇帝直接负责。③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作用:大大强化了地主阶级的国家机器,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后历朝基本沿袭了这套制度)

2)交通上:大修驰道,拆除路障,统一全国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作用:有利于全国交通和经济文化往来,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

3)文化上:统一了文字(小篆)。(作用: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4)经济上:统一了货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用:统一了度量衡,促进了各地区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5)思想上:焚书坑儒。(作用:虽有利于秦朝加强思想控制,但也摧残了文化和钳制了思想。)

6)军事(边疆治理或民族关系)上:①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②南征越族,开凿灵渠(连接了长江和珠江水系)。(作用:有利于疆域的巩固和拓展)

22 对秦始皇的评价

答: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既是千古一帝,同时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他功大于过。

1)主要功绩:①顺应历史潮流,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战乱状态。有利于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安定进步。②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专制制度的基础。③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大修驰道,修造万里长城,开凿灵渠等,促进了秦朝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发展,使秦的疆域空前辽阔。

2)历史罪过:①焚书坑儒,摧残了先秦辉煌的中华文明,钳制了人们思想的发展;②实行严刑酷法和沉重的兵役徭役赋税,严重剥削百姓。③穷奢极欲,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

第二课 汉唐盛世

23、汉武帝的政绩(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西汉的新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答:1 政治上:①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大大削弱了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②加强监察制度,对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员进行监督,加强皇帝权威。

2 思想上:①采取儒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统一思想;②大力推行儒学教育,长安设立太学,地方上设立官学,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 军事(疆域治理或民族关系)上:开疆拓土①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基本解除了汉朝北部边患;在河西走廊陆续设郡,把长城延伸到敦煌以西的地区;②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西汉和西域的联系。[后来公元前60年(汉宣帝统治时期),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使西域正式归属西汉版图]③加强对南方的经营:在云、贵、川等地建立了郡县,派官员修建通往西南地区的道路,加强了内地同西南少数民族的联系。

总之,汉武帝是西汉时期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在他统治时期,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结果


24.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对历史发展的利弊(评价)。

答:①从政治统治的角度看:这一思想为汉武帝提供了实行政治大一统的思想武器,在解决汉朝分封诸侯引起的弊端问题上起了积极作用,它能够统一思想,有利于皇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从思想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一方面,它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这种只发展一家学说,限制其他各家学说的做法对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和文化发展是不利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当时的影响:起到了统一思想的作用;对后世的影响西汉汉武帝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5P85“农事图壁画所展现的生产场面说明了什么?

答:反映了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农牧结合的生活情况。反映了汉匈两族的经济交流反映了少数民族也被汉族文化所吸引,逐渐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26、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和重要意义。

答: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意义:沟通了西汉和西域的联系;西汉和西域各国的友谊从此建立起来;著名的丝绸之路从此开始出现,大大加强了汉朝和西亚、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


27、三国鼎立


28、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

答:从统一与分裂的角度看:三国鼎立(分裂)是历史的倒退。这是因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反之,国家分裂会加剧地方矛盾,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从大规模分裂与局部统一的角度看: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这是因为从东汉末年开始,大小数十个军阀割据势力的存在使东汉实际上已是一个分裂的国家,而三国鼎立无论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如曹魏实际上是在消灭了北方割据势力,实现了北方地区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的),而这种局部的统一既是大一统的前夜,又为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9、《史记》描述的南朝前期的江南地区与《宋书》描述的汉朝中期以前的江南地区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1)变化:司马迁《史记》描述的汉代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物质生活水平比较低,但贫富分化的程度也低;而《宋书》所描述的南朝时期的江南,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

2)变化原因:因为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魏晋以来已逐渐得到开发。自然条件来说,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人口方面来说,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技术条件来说,北方人口的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社会状况来说,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江南地区的变化。


30、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答:(1)内容:①废除鲜卑族的旧俗,主动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②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学说汉话,改穿汉服,改用汉姓,提倡同汉族人联姻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和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等。

2)作用:①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②鲜卑族人积极学习和吸收中原汉族地区的先进文化,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顺应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对我们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③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的进程。

总之,北魏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31唐朝“帝国新政”的内容(即唐太宗巩固政权的措施唐太宗“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答:吸取隋亡于暴政的教训,正确处理君臣关系、君民关系,把君比作舟,把民比作水,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调整统治政策:

1)政治:①善于用人,保证政治比较清明②虚心纳谏,保证决策的正确性;③完善三省六部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④完善科举制度,重视治国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大了统治基础;

2)经济:①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力役,不误农时,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注意节俭,去奢省费。

3)民族关系: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改变“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促使民族关系融洽和民族大团结。

唐太宗的治国措施给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②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③重视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负担; ④艰苦奋斗,勤劳节俭;⑤实行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


32、书P91答案:唐太宗说:以铜作为镜子,可以整理衣冠;以历史作为镜子,可以了解朝代兴衰的规律;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知道自已的得失。我常常通过这三面镜子,来防止自己犯错误。魏征死了,我也失去了一面镜子。可见,唐太宗把魏征比作镜子,通过魏征来了解自已的得失。

这句话反映了唐太宗善于以史为鉴,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勇于改过的治国风范。


33、科举制度最早实行的朝代是什么?哪个朝代得到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在实施初期有什么历史作用?在读书人看来,科举制有什么作用?在统治者看来,科举制有什么作用?

答:隋朝唐朝实施初期的进步作用科举制改变了过去依赖于推举和家庭出身的选官方式,它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扩大和稳固了国家的统治基础。在读书人看来,科举考试为他们提供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他们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施展自已的才华,参与国家管理,改变自已的社会地位。在统治者看来,科举制可以网罗人才,为他们的统治服务。P93唐太宗与宰相的看法有什么不同唐太宗是为了网罗人才,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而这位宰相只是为了维护大官僚的利益。


34唐装唐人街说明了:唐朝的繁荣强盛和巨大的国际影响力。


35、唐朝社会生活的特点丰富多彩,中西互通,胡汉交融。


36、中国古代妇女地位普遍很低,但还是涌现了一批杰出的人物。请列举两位人物并说出她们的主要成就。商朝的女将军妇好:是中国第一位出现在文字记载中的女将领,她英勇善战,功绩卓著曾率领1万多人出征。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且惟一的女皇帝,她严厉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大开科举之门,大量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她统治时期史称贞观遗风元朝的黄道婆织布业祖师)从黎族那里学会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她改造的木制棉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线,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领先欧洲400年);使棉布取代丝绸和麻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使松江成为当时的棉纺织业的中心。


37、唐朝诗人杜甫《忆昔》一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这种局面的出现与什么关系密切?(即开元盛世的局面出现的原因):书P94

答:这首诗反映了开元盛世的社会风貌,当时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原因: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贞观遗风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唐玄宗善于用人,制定了正确的政策,使得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当时的农耕技术以及农耕工具等都较有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这三方面因素共同促成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出现。


38、列举中国古代几次统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太平治世):

答:西汉:文景之治;东汉:光武中兴;隋文帝:开皇之治;唐太宗:贞观之治;武则天:贞观遗风;唐玄宗:开元盛世


39、书P96答案: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从礼仪的角度讲应用。这个故事说明了唐朝诗人对诗歌的热爱以及做事情应该反复推敲。李白《静夜诗》《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杜甫《春望》《江南逢李龟年》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李商隐《夜雨寄北》王维《山居秋暝》《渭城曲》孟浩然《春晓》


40、玄奘与鉴真共同的功绩是什么?不同的贡献是什么?书P97

玄奘与鉴真共同的功绩是都致力于佛教的传播,为佛教的传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不同的贡献是:玄奘是到印度求取佛经,将印度的佛教文化带回中国,并进行了大规模的译经活动,写的《大唐西域记》介绍了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鉴真是将中国的佛教、医药、建筑、雕塑、绘画等技术传到日本。


41、丝绸之路开辟的时间、人物、主要路线、经过的主要国家、经过的主要地形。

开辟的时间:西汉; ②开辟的人物:张骞; ③丝绸之路主要路线:河西走廊敦煌玉门关、阳关新疆中亚西亚欧洲(古罗马) 丝绸之路经过的主要国家:经过的长安、敦煌、楼兰、疏勒在境内;蓝氏城是今法兹拉巴德;华氏城是今巴特那;阿蛮是今哈马丹;塞琉西亚在今;埃德萨是今埃德萨城;君士坦丁堡是今伊斯坦布尔;罗马是今罗马。 经过的主要地形:经过陕甘高原、乌鞘岭、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天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等。


42、丝绸之路为什么成为东西方交往的代名词 ?(即:丝绸之路的作用或地位)

答:是沟通中西交通的路上要道;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陶瓷、铁器、漆器传入西方,西方的毛皮、香料、药材、珠宝传入中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汉代城市有古罗马魔术艺人表演、唐朝盛行由波斯传入的马球游戏);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联结中国同亚洲、欧洲、北非各国的友谊之路。

[注:亚欧大陆桥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宋元时期的“陶瓷之路”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43、隋朝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原因)、概况、评价(当时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答:1)开凿的目的(原因):①隋炀帝为了加强对北方和东南地区的控制,加紧对东南财富的攫取,以及满足自己巡游江南的愿望。②在古代,南北的物资运输主要依靠陆路交通,存在很大缺点:速度慢、运量少,运费高,运输大宗货物十分困难。为了方便南北之间的货物往来。

2)概况:一个中心:洛阳(隋朝的东都、重要粮仓、交通要道)

两个起讫点:东北到涿郡(今北京)、东南到余杭(今杭州)

三百万民工和士兵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由北往南)

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六年605---610

七个省级行政区: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3)评价隋朝大运河(一分为二):○当时的积极作用(历史意义):①使运河沿线的城镇迅速繁华起来;②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③贯通了南北水路,解决了南北的交通(南粮北运和盐运的主要通道);④使唐朝后期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向南转移,南粮北运成为关系到王朝安危,政局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⑤加强了政治统治,巩固了国家统一;

○消极影响:隋炀帝为开凿大运河征发了大量民工,耗费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同时征收了大量赋役,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但隋朝的灭亡不能说是因为开凿了大运河,而是隋炀帝的骄奢淫逸,残暴统治。

4)京杭大运河在今天发挥着怎样的作用(现实意义):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依然发挥着水路运输(航运)的作用;大运河是现在北煤南运干线和防洪灌溉干流;当前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就是利用京杭大运河作为长江水北送的主要渠道。总之,大运河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44、书P103—104 自我测评答案:3、唐朝钱币与日本钱币都是圆形方孔钱,代表天圆地方;钱币的文字用的都是汉字;钱币的大小基本相同。4、这个事例证明中国是文明古国,世界上很多发明、制度、文化等都源于中国。从敦煌莫高窟、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汉唐的建筑等,也能看出汉唐盛世对世界的影响。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复习提纲作业 浙教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