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简介孙吴,为春秋战国时期两名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和吴起的合称

发布时间:

孙吴春秋战国时名著名的事家武和起的合
孙吴。孙吴。为春秋战国时期两名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和吴起的合称。
孙武。字长卿。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吴起。战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唐肃宗时将吴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徽宗时追尊吴起为广宗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本名,孙武。吴起。别称,孙子。吴子。所处时代,春秋;战国。民族族群,汉人。出生时间,545。前440。去世时间,470。前381主要作品,孙子兵法》《吴子兵法》主要成就,吴国名将;楚国名将。说明,孙武吴起的合称。
吴起是中国古代以研究学术起家走上仕途。而最终在历史上大放光彩的人物中一个最典型的代表。
《汉书·艺文志》所著录为吴起四十八篇。《武经七书》中的《吴子》则仅有六篇。二者在篇数上的差异实在太大。因此。可以断言今存的《吴子》即令不是伪书。最多也只是一部残书。《吴子》六篇我曾将其翻译成过白话文。其六篇各有主题。但彼此间几毫无连系。以体裁而言。它是一本谈话记录。记录者也许为幕僚或门人。但也可能为后人假托成书。
所以。其价值实不如《孙子》甚远。不过尽管如此。其中还是有若干值得重视的战略观念不仅有其特殊意义。而且也足以与《孙子》相比较。甚至于可以说。有些观念不仅与《孙子》非常接近。而且更有超越的趋势。 吴起一生的事业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较翔实的记载。在这里还要说明的是。吴起的老师是曾申。曾申是曾参的儿子。
曾参是孔子的徒弟。另外。曾申又是子夏的学生。子夏也是孔子的学生。曾申还有个老师叫左丘明。就是写左传的那个。
吴起有个同学叫李克。也就是那个写法经的李俚。他是孟子的老师。孟子是根牟子的老师。后者是荀子的老师。荀子是韩非和李斯的老师。李俚也算商鞅的半个老师。不过后者是自学的。两人从未谋过面。在我国传统兵学领域中。孙吴居于互相伯仲的地位。学者往往孙吴并称。但事实上。他们之间有很多差异。值得较深入分析。孙子从未讨论战争的性质。也很少触及政治与军事的关系。吴起则在这两方面有其独特之见。也许可以说吴起是中国古代的若米尼。
他的书与若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第一章颇为相似:吴子曰:凡兵之以起者有五。一曰争名。二曰争利。三曰积德恶。四曰内乱。五曰因饥。其名又有五。一曰义兵。二曰强兵。三曰刚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禁暴救乱曰义。恃众以伐曰强。因怒兴师曰刚。弃礼贪利曰暴。国乱人疲。举事动众曰逆。五者之数。各有其道;义必以礼服。孙武简介强必以谦服。刚必以辞服。暴必以诈服。逆必以权服。这是一篇简明扼要的战争论。首先分析战争的起因。其次为战争定名。 分为五类并界定每类的性质。最后概述应付每类战争之道。此种战争性质的探讨。在古代实属难能可贵。吴起重视政治与军事的关系。并认为对二者必须作总体性的考虑而不可有所偏重。他初见魏文侯时。即提出内修文德。外治武备的总体战略观念。其书第一篇名图国图国即谋国。所以可以证明其思想并非限于军事层面。而早已升到大战略层面。如何图国?他概括指出。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足以显示其所学出于儒家。
像孔子一样。非常重视教育。他说: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亲民教民的目的为培养向心力。吴子称之为。他指出:有四不和: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陈。不和于陈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是以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人事。不敢信其私谋。必告于祖庙。启于元龟。参之天时。告乃后举。民知君之爱其命。
惜其死若此之至。而与之临难则士以尽死为荣。
退生为辱矣。非常明显。吴子所谓与孙子所谓在目的和作用上完全一致。吴子虽主张启于元龟。参之天时。并非表示他迷信鬼神。而只是向人民表示政府对战争的态度十分慎重。吴子的慎战不仅代表儒家的传统。而且与孙子如出一辙。他更指出胜利含有内在的危险。甚至于足以导致亡国的后果:战胜易。守胜难。故曰天下战国五胜者祸。四胜者弊。三胜者霸。二胜者王。一胜者帝。是以数胜得天下者稀。以亡者众。此种警告在战国时代对于好战者而言。


孙武简介孙吴,为春秋战国时期两名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和吴起的合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