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期末复习

发布时间:2023-01-17 17:31:37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2.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游客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综合效益的各种自然或者人文的事物和因素,都可以称为旅游资源。
世界自然遗产:从美学、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自然面貌、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以及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世界文化遗产:(分为文物 、建筑群、遗址 a.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b.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c.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总:从历史、艺术、科学、美学、人种学或者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群或遗址。 旅游可持续发展:在保护和增强未来发展计划的同时,满足旅游者和旅游地当地居民当前的需要;在保持文化完整性、基本的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和生命维持系统的同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美的需要。
3.丹霞地貌:由红色砂砾岩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发育而成的方山、奇峰、赤壁等地貌称为丹霞地貌。这种地貌最早发现于广东仁化县丹霞山,故被命名为“丹霞地貌” (从侏罗纪到早第三纪,我国很多地区发育了一套富含红色氧化铁、以砂砾岩及页岩交互成层的陆相红色岩系,后在我国地质史
上最后一次造山运动种整体上升,并经风化、流水、重力崩塌等外力作用,沿断裂、垂直节理处侵蚀、切割以及部分溶蚀作用,形成了以方山、石墙、石柱、奇峰等陡峻峰林地貌及其间狭陡的巷谷为主要造型的赤壁丹崖丘陵景观。
由形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主要是砾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解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 4.雅丹地貌:是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5.海市蜃楼:因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6.雾凇:又名“树挂”,其形成的途径通常有两个:一是由过冷雾滴(过冷雾是由零度以下的过冷水滴构成的雾)直接冻结在物体上而形成的白色冰晶沉积物;二是在低温时由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而成。(雾凇呈完全不透明的白色,似腊梅,似菊花,千姿百态,能给人以天然艺术美的享受。
7.龙门二十品:龙门石窟中有许多碑刻题记,经过历朝的推崇,到清代中期,人们从2800多块题记中,精选出了二十块有代表性的作品,称为“龙门二十品”,古阳洞就占有十九品。 “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法的杰出代表,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的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魄力雄强,气象浑穆,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在我国的书法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国宝” 8.黄肠题凑:“黄肠”是指墓穴内所用木材都是剥去树皮的柏木枋,呈淡黄色,“题凑”是指穴内垒筑的木材皆呈向心状,故将此类椁室称为“黄肠题凑”
9.园林: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配置和建筑的营造,构成的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10.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指在一定的地质、气候、水文条

《中国旅游地理》期末复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