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形象的悲剧色彩

发布时间:2019-07-26 16:05:35

孔子形象的悲剧色彩

作者:陈移瑜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第22

        [摘要]读《史记孔子世家》,由孔子形象悲剧色彩这一角度,试图还原孔子的真实形象:自强不息的平民知识分子形象;孔子的理想与实现的矛盾之间的冲突;司马迁的写作倾向。

        [关键词]孔子悲剧形象 平民知识分子 悲剧冲突 写作倾向

        

        孔子是我国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历代封建统治者把孔作为神圣的偶像来崇拜,这就使人们不易看清孔子的本来面目。关于孔子的传说非常多,评价更是见仁见智。但从历史这个角度上看,和孔子相距仅三百多年的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记载的《孔子世家》较为近于实际。因此,研究《孔子世家》中的孔子形象对于如何对孔子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价,使人们认识真实的孔子是很有意义的。

        

        一、孔子布衣”——自强不息的平民知识分子形象

        

        孔子自幼丧父,和母亲过着孤儿寡母的贫困生活。《孔子世家》说孔子贫且贱,孔子也自称吾少也贱”(《论语八脩》)。家贫且无靠山迫使年轻的孔子从事当时被认为是鄙贱的职事:尝为季氏吏,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息。有一次,鲁国大夫季氏飨士,孔子兴冲冲前往,不料被家臣阳虎当面奚落。阳虎对孔子说:季氏飨士,非敢飨子。这一细节,说明孔子当时社会地位低贱,充其数也不过只属于这一阶层,一个不折不扣的平民知识分子。

        孔子社会地位的提高是与他坚持不懈、异常勤奋地学习分不开的。他之所以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受到尊重,首先,在于他是伟大的教育家,而这正是他在逆境中发奋勤学带来的丰硕成果。在那个时代只是居于士农工商四民之首,掌握文化的那个阶层。孔子由勤奋而博学多识,名声愈来愈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被阳虎奚落的那种尴尬处境也一去不复返了。他成了一个社会公认的士中的佼佼者。后来,他同委吏、乘田这类鄙事告别,开始收授弟子,从而开辟了一条私人讲学的道路。孔子真不愧为伟大的教育家,他传授知识技能是多方面的,所教学生很多,效果很好。《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在最后部份中,太史公这样赞道: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于子王候,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这话并非虚美。

孔子形象的悲剧色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