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

发布时间:2023-03-24 10:20:23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
作者:潘婷
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11
【摘要】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出自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序言,意为那些文化古迹现在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一片荒凉。与温桂元老师的访谈,让笔者感受到民族文化传承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脚踏实地不断学习,以及年轻一代该如何进行传承。【关键词】马山三顿欢;温桂元;坚守;传承
中图分类号:J64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096-01一、寻梦之音
201612月,笔者有幸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精品项目,即由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系与广西综艺频道专业团队合作打造的舞台版及电视诗画版《稻之韵》——壮族稻作文化民歌展示,《稻之韵》便是以壮族稻文化为创作背景的民歌展示,它汇集了马山、田东、田林等广西十几个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民歌。壮族人民世代据那而作,依那而居,赖那而食,凭那而乐,经过数百年的积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稻作文化。为了自治区精品项目《稻之韵》的创作需要,笔者随同《稻之韵》的总导演徐寒梅教授来到马山古零镇安善村,拜师马山三顿欢国家级传承人温桂元,从此踏上了这条寻梦万里路。二、万里蹀躞
温桂元,男,1933年生,壮族,小学文化,农民,广西马山县古零镇安善村人。温桂元从小跟随父亲温文德学艺,才思敏捷,开口成歌,凭着演唱壮族三声部民歌,温桂元成了广西一代歌王。其自编自唱的三声部民歌达4000首之多。
笔者通过对温老的采访了解到,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壮族三声部民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温桂元被认定为壮族三声部民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历史悠久,始于宋代,盛行于明清。主要分布在马山、上林、忻城三县交界的壮族地区。因受人文、历史、地理环境的影响,壮族三声部民歌具有三度和声的特点,主要传唱于壮族社会的生活生产、婚恋、节庆、人生礼仪和歌圩等活动中,表达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理解与追求。
三、对话马山三顿欢国家级传承人温桂元笔者:请问现在马山三顿欢的传承情况如可?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温桂元:目前马山县一共有5个传承基地,古零乡占了3个,其余的传承基地是马山县艺术团、文化馆。古零乡的第一个传承基地是在家里,由我和我儿子温建业教附近的村民,每一期为每年的6月至12月,到目前为止一共教了八期,每期40人。第二个传承基地是古零乡安善村小学,学员是2-4年级的小学生,3个班共100多人。第三个传承基地是古零镇中心小学,从每个年级里挑选爱好者组成山歌兴趣小组,共有60多人。因我年事已高,第二和第三个传承基地由我儿子温建业进行教学。
笔者:请问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在当地也是这种叫法吗?
温桂元:马山壮族民歌声部其实有三种说法。其一,壮文fwensamdonq,壮语直译欢三,汉语直译三顿欢。其二,壮文fwensamyamq;壮语直译欢三步,汉语直译走三步。其三,壮文fwensamdienh;壮语直译欢三层,汉语直译三层欢笔者:马山壮族三顿欢民歌的歌词体及押韵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吗?
温桂元:马山壮族三顿欢民歌的歌词特点是五言六句,每首歌的歌词一共是26个字。分解为五三五,五三五。壮语韵律特点是压腰脚韵。
例如,壮文BijbaenzduzraegraeuGaksoumaeuBaegwnzgaeudaejhojLwggyamboujmizbohGaksienhoiRaemxbarozbaenzfwn(备注:.表示脚韵;.表示腰韵)。汉译为:斑鸠叫咕咕,真孤独,藤上哭凄楚;孤儿没有付父,多苦难,泪水流潺潺。笔者:对您的学生有什么要求?
温桂元:由于素质教育的普及,现在会说壮语的孩子越来越少了,因此先要教会孩子们说好壮语,再根据每个孩子的音色,因材施教分好声部,并把所有的声部都教给每个孩子,只有这样他们才知道三个声部该如何默契配合。四、结语
通过与马山三顿欢国家级传承人温桂元的对话,笔者更加了解了马山三顿欢民歌的传承现状、歌词体及押韵情况。温老师对马山三声部民歌命名的解读也解开了笔者心中的疑惑,马山三声部民歌的三种说法提醒我们去思考,在民族文化研究中如何从局内人的角度对民歌种类进行正确合理解读。温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引发了笔者颇多思考。如今多元文化的交融,年轻一代放弃了对本民族语言的学习,民族语言的缺失加剧了民歌生存环境的萎缩。面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尤为关键,语言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根之所在,家长应重视孩子对本民族语言的学习,培养孩子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我们要向温桂元老师学习,做民族文化的践行者,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回报祖国。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1]陈海霞.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005):57-60.[2]覃荣.广西马山县壮族三声部民歌调查报告[J].歌海,2005,(04):40+47.作者简介:
婷(1992-),女,壮族,广西河池市都安县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民歌演唱与传承。


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