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城市总体规划

发布时间:2015-06-23 12:11:49

杨凌城市总体规划

杨凌示范区是国际知名的现代农科城,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安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杨凌城乡总体规划》按照城市发展的要求,将规划区控制面积设定为73.72平方公里,到2020年,人口规模达到30万人,建设用地35平方公里。目前,示范区已完成了杨凌次核心城市发展战略总体策划和次核心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并在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园区配套项目建设、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等方面大量投入资金,逐步将杨凌建设成为科教领先的农科城,经济发达的产业城,环境优美的生态城,文明开放的旅游城。

国务院于19977月批准设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纳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序列。国家期望杨凌示范区通过发挥其农科教基地的作用,依靠农业科技发展和推广来探讨解决我国尤其是西北地区粮食问题的途径。探讨农业科技产业孵化器、示范基地建设和农业科学技术有效转化的机制和体制。探讨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区域综合治理的农业高新技术。

规划构思

力求充分体现国家设立示范区的目的,突出“农业”、“高科技”、“产业”、“示范”四大功能,把杨凌建成现代化的农业科学技术产业城。功能结构按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行为特征和用地条件,合理确定不同功能园区的用地范围。用地布局规划中充分考虑不同地段的自然生态条件,追求人工建设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

空间布局

以“绿心”——现代农业及乡村建设示范园区为中心,按照网络状的农业作物、林地和水网体系,将几个功能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分为以下园区:

一、现代农业及乡村建设示范园区:重点展示区内各类农科技术、人工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环境改良、现代化乡村改造与建设成果。

二、农业科学园区:综合性的科研、实验、教学和信息中心。

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安排各类农业科技加工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四、农业综合园区:栽培和展示各类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的基地。

五、农业中试园区:旱地农业节水灌溉、生物工程、遗传育种等农业高新技术的试验场所。

六、生活服务园区:综合性多功能的城市中心,建设居住小区和公园。

七、农业观光及休闲带:沿渭河北岸建设农业观光及休闲带。

创新与特色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规划国内无先例,规划对其特征、基本功能构成、空间结构等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及全区生态适宜性评价。规划有如下特色:

一、方案具有综合性。最终方案是在获全国性规划设计竞赛一等奖的基础上,综合多家方案优点进行编制的。

二、突出农业特色和城乡融合。论证了示范区的农业高新科技及产业的发展战略,强调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以及各农业类功能分区、城镇类功能分区的有机结合。

三、突出生态思想。开展了生态适宜性评价。环境规划以“回归大自然”为目标,调控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示范区的建设在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资源与环境的最有效最合理的分配与利用。

四、突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提出了经济发展模式及科研体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强调规划结构的弹性和灵活性。鼓励节能和使用再生和清洁能源。规划强调把农村建设与可持续农业结合在一起,提出了区内农村建设的现代化目标。精心规划和利用水资源,人工湖泊由人工河贯穿联接,存蓄天然降水。将污水处理和污水资源化相结合,循环利用。

五、同时编制示范区起步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从而总体规划对某些问题尤其是规划的实施的考虑更加深入。按照总体规划实施的起步区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示范区从19984月开始大规模开发建设,已完成总投资10亿元,铺设市政道路23.4公里,同步完成了电力、通讯、供热、燃气、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上下水管网等工程。创业中心、标准厂房、国际会展中心、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已开工建设;共建住宅20.61万平方米,科教人员住房人均达到14.2平方米。防洪工程堤路结合,使城市防洪能力从抗御2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的标准。农业高新技术开发进程加快。采取省部共建方式,在国家各部委支持下,建立了节水灌溉、生物技术育种中心、植物化学、水土保持等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在西北地区不同生态型区建立各种试验示范基地38个,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特别突出了杨凌的绿心环境建设和特色景观建设,按规划实施的绿地及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经过两年的建设,示范区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引进投资29亿元,昔日的农村乡正迅速地向名副其实的农科城转变。

规划特色工程:

城市拓展和功能提升工程

1.交通优化工程。建设扶风-杨凌-眉县过境公路、杨扶路、西宝中线、南环路、西环路等城区主骨架和主干道路,新建城西汽车客运中心、高速铁路杨凌车站和铁路货运站等工程。设置2处区域客运站,建设公交总站。实施市政道路及附属设施、城区一期道路大修等项目,建设杨凌大道、农科路、博学路、水厂路、永安路、渭惠西路、高研路、滨河西路、东环路等城市道路,总长度112公里。

2.集中供水工程。建成石头河调水工程,新建原水输水管18公里,10万吨/日净水厂一座,改造城市现有供水管网,关闭自备井,实现集中统一供水。新建孟杨路、农科路、杨凌大道、博学路、水厂路、永安路、渭惠西路、高研路、滨河路、城南路、东环线等城市供水管网。

3.排水改造工程。改造老城区排水管网,实现雨污分流,提升陇海铁路涵洞和城市其它低洼地段的排水能力,随城市道路同步建设雨污水管网,完善中水利用系统,逐步提升中水利用率。

4.电力扩容工程。扩容杨凌110KV变电站,容量达到2×50 MVA;新建揉谷110KV变电站,主变容量2×31.5MVA。新建揉谷接入永安至段家110KV线路。

5.城市气化工程。建设液化天然气调峰工厂。建设液化天然气调峰站,优化城市能源结构,扩大天然气普及率,逐步取消石油液化气。建设杨凌大道、渭惠西路、城南路、永安路等城市主干网。

6.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华电热电联产项目,实施新老城区、一河两岸片区供热管网工程,完善老城区、一河两岸、卫店片区供热管网,扩大集中供热面积。实施城区热计量改造工程。推广地源热泵技术,建设五湖路中段地源热泵集中供热区。

7.一河两岸开发。加快一河两岸渭北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市政道路19公里,完善水、电、路、气、热等配套设施,为科教产业园区、体育产业园区、高速铁路客运站等核心引擎项目提供配套。实施体育运动公园、水上运动公园、高速铁路站前广场、星级酒店和科教产业园区共享区等重大项目。

8.旧城区改造。启动3.25平方公里的旧城改造,优化功能布局,美化城市环境,实施城市道路拓宽改造、棚户区改造、行政单位外迁、建筑外立面改造、城市美化亮化等项目,提升城市基础配套和公共配套能力,建设城市核心商业区。

9.高等教育设施建设。建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科综合楼、文科综合楼、食品学院综合楼、留学生公寓和南、北校区风雨操场,总规划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建设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职教培训和教学综合大楼,规划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

10.房地产开发。实施渭惠路商业大街改造,建设城市行政商务中心,建设博学嘉苑、人才公寓、化建家园高层住宅楼、家佳花园、水韵天伦居、锦逸国际城、玉祥花园、田园新都市、御景国际社区等一批住宅小区。“十二五”期间,新建商品住房2.22万套,建筑面积320万平方米。

空间布局

1.“一城三镇一批新型社区”的城镇布局。

一城:即中心城区,内设杨陵、李台、杨村三个街道办事处,12个城市社区;

三镇:即五泉、揉谷、大寨三个中心镇;

一批新型社区:即川口杨村、王上村崔家村、崔西沟夏家沟、官村周李、夹道曹家、绛中、新集姜嫄7个新型农村社区。

2.“一核、四心、四区”和“两轴、两环”的空间布局。

一核:打造集科技创新、教育培训、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商住办公等功能的城市核心区域。

四心:建设行政中心、商务中心、会展中心、商业中心等四大中心。

四区:打造涉农产业发展区、国际交流合作区、西部总部休闲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与农耕文化旅游区等四大功能区。

两轴:打造沿渭惠路的商业发展轴和沿杨凌大道的城市发展轴。

两环:打造沿主要功能区之间区域形成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两条交通景观环。

3.“六横五纵”方格状城市道路网。

六横:杨扶路、北干渠路、西宝中线、城南路、河堤路、兴安路中段。

五纵:西环路、高研路、杨凌大道、西农路、新桥路。

生态环境创建工程

1.生态环境建设。强化“点、线、面”的绿地空间格局,重点建设城市水系及公园绿地、历史文化遗址公园,建设城区湿地公园、农大广场公园、城市运动公园、人民公园、植物园、教稼园等9个城市公园和台地森林公园、城市森林公园等2个城市森林公园。

2.城区生态廊道建设。实施生态建设工程,打造西宝高速的防护林带和西宝中线的城市景观林带,在604030米宽度的道路两侧分别布置1085米的绿化带,构建连接城市公园、旅游景区、主要社区和商业中心的绿色空间通道。

3.城市水景营造工程。连通高干渠和渭惠渠,建设湖泊湿地和沿渠水景。综合整治湋河河道和沟坡,利用二支渠补水,修建堤坝,改善生态,形成具有亲水平台的沟坡公园。综合整治漆水河生态,利用杨凌电站、漆水河倒虹等水利工程,在河道上选址建坝,增加水面,并在入渭河口建设三角洲湿地公园。

4.渭河生态治理。按照《陕西省渭河全线整治规划及实施方案》稳步推进渭河杨凌段河道生态综合整治工程,疏浚整治河道,建设生态湿地景观,建成堤路结合的滨河大道,打造滨河休闲观光长廊和渭河湿地公园。在东起渭河大桥,西到西环路,总面积270公顷的河床范围内,由东向西建设防护林带区和渭河湿地沙滩生态景区。

5.湋河综合开发。综合整治湋河河道,在湋河坡地建设高标准生态防护林,在坡台地建设融旅游、观光等生态林业为主的高标准的防护林。建设农家乐园、瓜果园、森林公园、运动公园、撒野乐园、花卉世界等6个公园,成为以生态运动、生态休闲、市民娱乐、农家乐等为主导的城市生态休闲带。

十二五期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期间,杨凌示范区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机遇。一是我国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发生根本改变,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新一轮重要发展期,为杨凌示范区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在继续支持西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优势特色产业和重点区域开发建设,为杨凌示范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着力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型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随着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国家更加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政策措施,为杨凌示范区加快科技创新,扩大示范推广,提供了广阔空间。四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大对杨凌示范区的支持力度,立足全局和战略高度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做出了“继续办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战略部署;国务院下发了《批复》,明确了新时期杨凌示范区发展的目标定位和总体思路,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办好杨凌示范区的政策措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把杨凌建设成为次核心城市和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核心区的定位;省委、省政府出台《意见》,召开推进大会,形成举全省之力建设好杨凌示范区的良好氛围;共建体制进一步加强,各共建部委、共建厅局将继续加大对杨凌示范区建设的支持力度。这些都为杨凌示范区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五是经过13年的建设,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杨凌示范区在集聚创新与示范推广、现代农业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积累了较为坚实的发展基础,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区上下人心思进,团结务实,为“十二五”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十二五”期间,杨凌示范区发展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和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国内新一轮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东部沿海地区抢占先机,各高新区、省内各市及周边地区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竞争进一步加剧,加大了杨凌示范区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缩小差距,迎头赶上的难度。二是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在现代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和科技水平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同时,全国各地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全面发展现代农业,竞相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和示范基地,对杨凌示范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构建示范推广新格局,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三是自身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低,投资规模不大,城市化水平较低,综合经济实力和区域核心竞争力亟待加强。四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力度不大,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精神,与加快杨凌示范区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改革任务十分艰巨。这些挑战和问题迫切需要在今后发展中引起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

“十二五”时期,是战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也是杨凌示范区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必须牢牢把握、奋发有为的重要时期。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局面,牢记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牢记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开创发展新局面,为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杨凌城市总体规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