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职语文《致橡树》中教师的教学过程

发布时间:2018-09-29 04:41:01

简述中职语文《致橡树》中教师的教学过程

  摘 要: 本文介绍了中职语文第二册舒婷的诗作《致橡树》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八个环节与学生共同学习讨论诗中意象的特征,挖掘作者表达的爱情观。该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俗、落后爱情观的否定,对独立自主平等互爱的爱情的向往。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致橡树》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既要适应学生年龄特征,又要尽可能促进他们生理和心理和谐的发展,促进个性才能的特殊发展。

  中职生的语文教学一般只有半年或一年时间,它具有如下功能: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学史的简单构架,从而梳理学生中小学所学的文学知识;发扬中华人文精神,使学生在古今文化精品的熏陶下,促进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及独自阅读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因如此,针对“中职语文”的情况,教师应努力探索教学方法的改进,将传统教学方式与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力求教学方法生动活泼,课堂气氛活跃。

  以舒婷的《致橡树》为例,这篇诗歌写于19773月,在1979年第4期的《诗刊》发表后,立即引起广泛关注。许多青年读者更十分喜爱这首具有现代意识、感情深沉、构思别致的爱情诗。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分为八个环节进行讲解。

  一、精巧导入,激发求知欲

  语文教学应从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开始,从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开始,让学生产生了知与不知的矛盾,出现求知的内在动力。导入时教师运用古代的爱情典故开场,配以经典梁祝爱情音乐为背景音乐,意在渲染氛围,在思维、情感、个性等方面唤起学生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林黛玉含恨焚诗稿;祝英台忍悲赴黄泉”,可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那么,关于爱情,当代诗人舒婷又用她的诗表达了怎样的爱情观呢?学生各抒己见,灵感不断。

  二、作者简介,巩固知识

  在教学中,要学习一篇诗文,首先要了解当时诗人所处的境况,才有助于理解其思想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把握诗歌主题。基于这点,在课堂上就不得不介绍作者舒婷的背景情况。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是一篇向陈腐观念发出挑战的现代女性的爱情宣言,社会影响深远。

  三、朦胧诗派,知识延伸

  了解朦胧诗派的相关知识:其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特点是:(一)内涵上意蕴深厚,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二)艺术上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三)代表作家主要有:舒婷、顾城、北岛等。

  四、整体感知,感悟情感

  如果学生有了必要的感性知识,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则理解书本知识就比较容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又要重视学生对关键词句的理解,特别是文中作者的“匠心独运”、“点睛之笔”。因此,在这一环节安排《致橡树》的朗读以贯穿始终,整堂课在朗读声中开始,在朗读声中结束。首先多媒体朗读欣赏,整体感受诗歌内容节奏,体会诗歌的旋律美。随后女生诵读诗歌的前半部分,男生朗读诗歌的后半部分。正音后要求学生齐读诗歌,注意节奏快慢,感悟诗中情感。

  五、品味意蕴,深层挖掘

  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回避教师的参与,但教师的参与并不能是一种低层次的参与,而应将学生的理解带入更高更深的境界。

  活用投影加深理解。品评词句是学生正确理文章的基础,引导他们对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品评,让他们感知文中栩栩如生的形象,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恰当运用投影,化难为易,化枯燥为有趣,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从而读懂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一)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学生分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诗歌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明确诗人对这些爱情观所持的态度。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思考后互相交流、发言,教师点名两个有代表性的学生发言,适当点拨。(二)学生分6个小组讨论3分钟,就具体诗句讨论分析诗人的爱情观。讨论后小组由代表发言。诗人通过意象含蓄地表达自己的爱情观,认为爱情既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攀附,更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是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因为这样爱情双方是不平等的,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双方独立平等又相知相依,患难与共。这体现了朦胧诗含蓄抒写个人意识的特点。

  六、素质拓展,自由发挥

  对职业学校而言,中职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生活,学校教会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创造生活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通过学习诗歌,结合当今社会所出现的爱情观点(包括校园爱情),播放热播连续剧小片段《裸婚时代》,安排学生热烈讨论,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爱情观点。

  七、教师寄语,画龙点睛

  课后教师给予的寄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爱情是美妙的,被爱也是幸福的。倘若一个人的思想尚未定型,经济还未独立,事业还立,则必须认识到,应该学好文化知识,学会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棵向上的树。只有这样才会有沉稳坚定的步伐、自信坦诚的目光,才会热爱生活,拥有生活,才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八、作业延伸,自我检查

  检查知识、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及时对所学知识作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布置学生以《致木棉》为题,写一首诗或一篇文章。

  参考文献:

  [1]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东北师范大学.

  [2]马晓华.致橡树.吴忠高级中学.

  [3]张辉.致橡树.教学设计与反思.吴江中等职业专业学校.

简述中职语文《致橡树》中教师的教学过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