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

发布时间:2019-10-12 08:44:55

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

【教材把握】

一、教学内容的理解

《散步》一课属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内容,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散步》题材极其平凡,意蕴却十分丰厚,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可感受到其丰富的“美”。

(一)一波三折的情节美

文题就是文章主要内容的高度浓缩,是文章的线索。

文章一开头就交待了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作者没有用“一家四口”来一代而过,而是逐个介绍,作者的目的不言自明。第一,清楚的交待出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的关系;第二,说明家庭成员每一个人都很重要;第三,强调了我在这个家庭中的重要性。这也照应了后文发生分歧后的两句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请母亲去散步,是出于对母亲的关心。因为母亲身体不好,我想让她舒活舒活筋骨,也不想把母亲一个人冷落在家中。母亲最开始是不愿意去的,因为做母亲的明知自己身体不好,虽有心去,却无体力行动,怕自己拖累儿孙,影响他们的情绪。作为儿子的“我”也的确孝顺,极力盛情邀请,终于说服了母亲,此刻,“我”想母亲心中应该是十分甜蜜的。

散步,本是一件很平凡的事,但其间起了一点小波澜。我的母亲和儿子的意见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面对分歧,“我”必须做出抉择。选择走小路,顺了儿子的意思,久了就会使他骄纵。而母亲表面上不说,内心却不会畅快。选择走大路,是出于对母亲的孝敬,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有很多时间去补偿他,言外之意是我伴同母亲的日子不长了。因此,暂时委屈儿子。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家之主保持家庭和谐的艰难和责任的重大。

然而,一向顺从“我”的母亲却是了解我的,她想出了一个两全的办法:“还是走小路吧,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既不让自己的儿子为难,也照顾了自己疼爱的小孙子的情绪。在这温馨的“母背子,子背母”的图画中,我们感受到了一家人的幸福、甜蜜。

矛盾因此而顺利化解,一家人的心情又变得轻松、愉悦了:“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文中的写景句,很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二)值得继承和发扬的情感美

     作者通过记叙散步这样一件小事,反映了一个大的主题:尊老爱幼、互敬互爱。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

“我”请母亲去散步,母亲一开始拒绝了,而“我”不是消极地顺从,而是积极地提出建议。“我”劝说母亲:正因为身体衰弱才应该多走走。从这极力的劝说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和对老人的尊敬。

散步中,在岔路口,当“我”的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后,“我”处在了两难的境地,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终不愿意。在两者不能兼顾的条件下,“我”选择了委屈儿子,这个决定,其实就是“我”的一种“尊老”美德的体现。后来,分歧解决了,“我”蹲下来背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儿子,并且走得很慢、很稳、很仔细,这一行动是“我”及妻子“尊老爱幼”美德的再一次体现。

为了解决分歧,老母亲替儿子想出了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表现出老母亲善解人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德。由此可见,他们一家人之间都是互敬互爱的。

(三)意蕴丰厚的语言美

1、文中运用了许多富有表现力的字、词。

比如第三自然段中的“太迟,太迟了”“总算”,把一个热切盼望春天快点到来,让母亲身体变得硬朗些的孝顺儿子的形象凸显出来了。当母亲终于“熬”过严冬之后,“我”的愉悦、庆幸之情,也随着这个“熬”字而自然地流露出来了。再如“摸摸”这个动作,写出了母亲对孙子的怜爱。又如写“我”和妻子“蹲”下来“背”母亲和儿子的动作,以及“我”和妻子背着母亲和儿子“慢慢地,稳稳地”“很仔细”地“走”的动作,充分地体现出“我”尊老爱幼的品格和强烈的责任感。

2、文中运用了景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是第四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作者比较集中地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初春时节田野里充满生机和生命力的景色,衬托了“我们”一家人散步时的欢悦心情和阳光情绪。

3、文章还运用了几组对称句。这些句子句式整齐、对称,有一种独特的对称美,互相映称,很有情趣。例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个对称句表达了一个中年儿子与老母亲之间的骨肉情深,折射出一种亲切、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又如“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个对称句,反映了小儿子善于观察而又天真活泼的性格特点,原汁原味的生活语言,读来很有真切感。这些对称句的运用,对表现人物的特点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又便于让读者理解课文内容和进行有感情的诵读。

二、教学目标及确定理由

本文是一篇朴实无华、意蕴深厚的精美散文,是一曲用580字凝聚而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其教育价值是多方面的。根据本单元的总体要求及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拟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1.通过朗读,以及对人物关系处理的理解,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

2.采用分组讨论,以及圈、点、勾、画等方式方法,品味课文的语言特色及重要句子的含义。

3.感受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亲情,在情感的熏染中,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教育。

【过程方案】

一、教学策略

1、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对于这篇文字浅显却含义深刻的文章的教学,要选择的切入点比较多,可从标题来切入;可从“分歧”来切入;可从人物性格特点来切入;可从人物关系处理来切入;可从初春景物描写来切入;可从全文结句来切入;可从与林文煌的《三代》对比来切入等等。

我这次选择了从人物关系的处理来切入。基本思路是:以人物关系的探究理解带动人物性格的分析,以人物性格的分析带动文章语言的品析,以文章语言的品析带动文章的朗读教学,以文章的朗读教学带动情感的把握,以情感的把握带动主旨的领悟。这个基本的学习链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也可以根据学情来灵活处理。

2、确定两个恰当的深化点。

结合对最后一段这一组特写镜头的分析、品读,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内在含义,从而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同时,在与林文煌《三代》的对比阅读中,进一步升华文章的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通过对人物关系的处理,理解课文的内容。

2、品味文章朴实无华却意蕴丰厚的语言特色。

难点: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制作配套的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由图片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  教师范读,营造氛围。

2  学生自读,感知内容。

   要求:①放声朗读,读得流畅,读出感情。

②读后用一句话概述文章的内容。

③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三)细读课文,感受亲情

1、学生细读课文,探究人物关系是怎样处理的。

设问:这些关系中你认为哪种关系处理得最好?并从课文中找出你的依据来。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交流看法。

策略: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灵活地加以引导。这一环节在人物关系处理的分析中,要同时注意对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要借助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把握。还可以借助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来体会。在理解母子关系(“我”和母亲的关系)、祖孙关系时,要注意结合景物的描写的来理解。

教师小结。

2、品味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出示“散步图”,朗读最后一段。

圈出最有表现力的词,加以品味,从而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再次朗读,细心体会。

(四)、联系现实,回味亲情

让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或者生活片断。

小结。

(五)、比读课文,升华亲情

对比课后林文煌的《三代》一文,谈谈哪个故事更感动你。

小结。

结束。同学们,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和谐了,这对构建和谐社会也是一大贡献。我们青年一代,要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下去。让我们在一曲优美的歌声中结束这一课的学习吧。

 

附:板书设计

                                 

                                         莫怀戚

 

                            母亲

 

                          尊老  承上

 

                     妻子

 

                          爱幼  启下

 

                            儿子

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