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高三地理海岸及海域 最新

发布时间:2020-04-08


中国地理 专题3 海岸及海域
第一节 海域环境

一、海域环境 我国近海的五大海区
1、渤海:古名沧海,是中国的内海。 2、黄海:
3、东海: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海槽的边缘海 4、南海
5、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区 二、海底地貌
(一)海底地貌的类型 1、大陆架
中国近海海域的大陆架是世界上最宽广的大陆架区之一,渤海、黄海全部位于大陆架上。东海约有2/3在大陆架上,是亚洲东部最宽广的大陆架。南海的大陆架面积也占1/2以上,台湾岛以东大陆架狭窄,最宽处仅十几公里。 2、大陆坡
东海、台湾以东海域与南海东部的陡窄的阶梯状大陆坡与海槽、海沟相伴存在。南海的大陆坡多呈阶梯状。 3、海槽与陆缘海盆
东海与南海分布有若干海槽。冲绳海槽是东海大陆架与琉球群岛



岛缘陆架的天然分界,冲绳海槽形似新月,向东南凸出,总体呈北东一南西向,与岛屿平行。
南海有西沙海槽、中沙西海槽、南沙海槽、礼乐西海槽等,大多是南海扩张而产生的裂谷。 (二)海底地貌分布规律
1、由近海向外海倾斜,坡度由小到大,海水由浅到深,地貌由简单到复杂。
2、各海区地貌的差异
黄、渤海只具有单一大陆架,东海主要是大陆架,有部分大陆坡与海槽。南海及台湾以东海区类型复杂多样。 三、海洋水文 (一)海水温度
中国近海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受纬度、海岸与海区形态、海流与潮汐、气象变化等因素影响,变化比较复杂。海域水温的年平均值,渤海约为12℃,黄海约16℃,东海22℃上下,南海26℃左右。 (二)海水盐度
海水盐度的分布和变化主要取决于入海河川径流量的大小、海流的性质和强弱,其次还受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影响,中国近海各海区盐度年平均值由北而南逐渐升高,渤海约为30‰,黄海约31‰东海33‰34‰,南海在34‰以上。 (三)海流 (四)潮汐




潮汐类型 海区
正规半日渤海沿岸、龙口至蓬莱一带、秦皇岛以东和神仙沟附近、
黄海沿岸、台湾西岸从基隆至布袋为正规半日潮
不规则半渤海沿岸、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威海至成山头和靖日潮
海角、连云港外、东海大陆沿岸除宁波至舟山之间、南海沿岸
正规全日雷州半岛南段和广西沿海
不正规全黄河口两侧、南海沿岸、南海诸岛、汕头至海门、珠江口日潮
至雷州半岛东部、海南东北部
中国沿岸潮汐系统主要是由太平洋传入的潮波引起的振动和日月引潮力形成的独立潮合成的,以前者为主。
中国海域潮差分布差异很大,总的趋势是东海最大,渤、黄海次之,南海最小。 (五)海域环境评价 1、海域环境优势
1)区位优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太平洋40多个国家与地区先后进入经济繁荣期,经济发展速度高出世界平均水平,全球经济重心逐步向东亚转移。我国位于太平洋西侧中部,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2)近海水体活跃,海况总体较好,利于海洋开发利用。中国近海海域水体在海流、潮汐、风浪、入海径流等因素作用下比较活跃,海



域有较强的自净能力,对海域开发利用有较大的承载力。渤海的水质除沿岸局部区域相对较差外,其他海区仍能保持正常状况。 3)海水营养盐丰富,水质肥沃。中国近海海域陆源物质来源充裕,上升流比较活跃,海域初级生产能力较高。海洋生物生长必需的磷酸盐、硅酸盐、硝酸盐三大营养盐类含量适宜,是海洋生物资源繁盛的良好基础。
4)海洋环境类型多,为海洋全方位开发创造了条件。中国近海海域南北跨越温带、亚热带、热带、赤道带几个气候带,决定了环境类型的复杂多样性,又由于地质构造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特点的海岸、海岛、海底地貌类型。为我国海洋全方位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5)浅海、滩涂广阔。宽阔的浅海和滩涂是我国发展海水养殖和海洋空间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 2、海域利用的不利因素
1)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威胁海上作业活动。 2)海平面上升的威胁。 3)海岸侵蚀和海水倒灌。 4)赤潮。
第二节 海洋资源及其评价

一、我国近海区条件优越:
(一)海域辽阔,有温带海洋,也有热带海洋,因而有冷水性、温水性鱼类,也有暖水性鱼类。




(二)大陆架宽广,阳光较多,有利水中植物繁殖。
(三)沿岸有许多大河流入海洋,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海洋生物繁殖生长。
(四)寒暖海流交汇,带来不同的鱼种;海水的对流混合作用,使下层水得到饱和的含氧量,同时把下层食料翻腾上来。所以近海是鱼虾贝类索饵、繁殖的良好场所。也是世界海洋生产力最高的区域之一。 二、我国的海洋资源 (一)生物资源 1、鱼类资源
1)鱼种的分布规律:
黄海、渤海区的鱼类约29种,主要经济鱼类约50种,有小黄鱼、带鱼、马统鱼、娼鱼及少数底层鱼类,如大黄鱼、海鳗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素称“中国的家鱼”,也称我国四大经济鱼种。
东海大陆架鱼区的鱼类有727种,外海有346种,重要的鱼类有大黄鱼、带鱼、海鳗、鲸鱼等。东海区经济鱼类可以生活在40——80米处的沿岸水及以外的暖流水系。
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的鱼类有 1184种,其中经济鱼类有 125种。南海大陆坡海域的鱼类有200多种,南海诸岛海域的鱼类有520多种。 从鱼种上看,从北往南逐渐增多,但在数量上则以东海最多。 2、虾蟹资源
我国近海海域的虾类很多,对虾是中国近海的特产,每年冬季在黄海南部越冬,初春成群向北作生殖洄游。渤海的对虾,黄海北部的



鹰爪虾,南海和东海的龙虾等产量都很大。 3、主要渔场

我国海域共有70多个渔场。 4、海洋生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1)渔业捕捞过度,海水养殖管理不善。
我国近海海域的传统鱼类资源因捕捞过度而处于衰退状态。一些优质经济鱼类如黄鱼J黄鱼、带鱼、蝶鱼等,出现严重衰退现象。近年来这些优质经济鱼类的幼鱼也被大量捕捞,使已经几近枯竭的经济鱼类资源更加难以恢复。
2)海洋环境污染,珍稀海洋生物濒危 3)围垦、水利、海洋工程的不良影响。

(二)海水化学资源

黑潮暖流带来的高温高盐的水,使我国近海含有丰富的海水化学资源,为发展海水综合利用事业提供了条件。其中产量最大的是盐,我国海盐生产已有几千年历史,产量居世界首位。晒盐后的苦卤,从中可提取多种化学产品,投资少,效益高。
海水提铀及重水。
海水综合利用与海水淡化相结合,据计算,一个供100万人口生活和工业用水的淡化厂利用淡化后的浓缩海水,每年可提取食盐6400万吨,金属镁240万吨,钾68万吨,溴1.2吨。这是利用海水资源的新途径。



高中地理-高三地理海岸及海域 最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