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客观性原理

发布时间:2019-07-24 14:41:32

自然客观性原理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改造自然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世界物质性原理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制定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青少年要学习历史,了解我国的现实,把立足点放在中国国情上。   意识能动性原理   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以马列主义、毛**思想为指导,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以邓**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反对封建迷信和各种形式的邪教。   规律客观性原理   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创造、消灭或改变规律,但是能够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搞好学习,必须按照学习规律学习。忽视生态平衡规律,造成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   主观能动性原理   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人类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正确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实现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键都在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坚持正确的取向,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益于人类,有益于国家,有益于集体。   普遍联系原理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加强地区之间经济联系。开通政府网站,沟通政府与群众联系。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因果联系原理   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必定由一定原因引起。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   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生产的发展是科学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科学的发现和发明促进生产的发展;生产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改善是一种因果关系;农业和工业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吸取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立在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社会、环境相协调的基础上。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原理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决定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在一切活动中都应该有全局观念,整体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强调局部要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必须十分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是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个人利益主体的功能,又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强大功能。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个大局的战略决策和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在服从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让企业有更多的自主权,增强企业的活力。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事物如实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是当今世界的一个显著内容。可持续发展既是今天对以往行为反思的结果,也是对人类未来发展前途的探索。知识经济时代,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矛盾普遍性原理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创造条件促成良好的转化,限制条件防止不良转化。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一分为二)。反对一点论,防止片面性。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并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用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矛盾特殊性原理   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反对一刀切一风吹、千篇一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企业的发展必须既面向市场,立足市场,又加强科学管理,抓紧技术改造。我国社会生活中,处理各种矛盾要特别注意区分矛盾的性质,坚决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相互转化)的。正确认识事物,遵循特殊普遍特殊的认识秩序。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经验,党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用来指导全国。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诞生了20世纪中国两大理论成果——**思想和邓**理论,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主次矛盾原理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必须高度重视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存在的种种矛盾、困难和问题,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矛盾主次方面原理   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但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所以我国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②“一国两制没有改变我国的社会制度性质。正确认识形势和估计工作中的成绩与缺点,处理好人际关系。对缺点和错误要防微杜渐,对成绩和胜利不要骄傲自满。   发展的原因原理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根本原因、源泉)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社会的发展是由社会内部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的结果。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技术引进的关键是消化和吸收,把引进和开发、创新结合起来;利用外资要坚持平等互利原则,量力而行。   发展的状态原理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结构和排列次序的变化会引起质变。用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看问题。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促成飞跃,重视量的积累,学会优化结构。   青年要把理想和苦干精神结合起来,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才能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当脚踏实地、有步骤、分阶段地一步一步地去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企业要优化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学习要优化时间配置,提高学习效率。   发展的趋势原理   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挫折,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路。   要站在发展的立场上,支持改革等新生事物,促进其发展壮大。既要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又要学会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社会主义的改革大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坚信光明的前途,才能满怀信心地战胜困难和挫折,向着正确的人生目标迈进。   认识的根本任务原理   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认识的根本任务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备两个条件:在实践基础上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科学的思维方法包括分析与综合的统一,想象与创造性思维。   企业经营者必须抓住生产要素间的内在联系组织生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举邓**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我们在认识事物时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关心了解课本以外的社会实际,正确认识其本质。 认识的深化与发展原理   认识过程有两次飞跃: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发挥思考的作用,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人们把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使之得以修正和完善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方面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认识需要深化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发展和丰富。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在学习中应该由少到多、由浅入深,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多问为什么,层层深入,逐渐扩展。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在,决定了我国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等社会意识是以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根本特征,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开拓进取精神大大加强。诚信是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黄金规则,信用机制是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集体主义是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是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上是一致的。坚持集体主义,就是要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正确处理个人和他人的关系,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   人是自然的朋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党的基本路线和三个有利于是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原理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也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是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青年学生应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爱好,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人生的价值原理   人生价值包括贡献和索取两个方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自觉投身社会实践,艰苦奋斗,正确处理人生与金钱、人生与享乐的关系,走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误区。   一切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就在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青年学生应该努力培养热爱平凡岗位,踏实肯干的良好品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正确认识和处理金钱与人生的关系。创造是生活幸福的源泉,是丰富人生的真正内涵。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原理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正确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青年学生应该把个人志向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统一起来,将自己的一切同祖国、人民、人类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我国现阶段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艰苦奋斗,才能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   实践的特征原理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把旧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为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制定五年计划,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实行对外开放,反对闭关锁国。 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原理   生产实践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当今国际竞争中,科技是龙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各国都加紧制订和发展本国的高科技计划,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最终目的、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谬误对实践活动有阻碍作用。   马克思主义自觉面向实践,及时捕捉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并根据社会提供的新经验,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提出能够正确解决时代课题的新结论。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问题的需要,促进了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的发展。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证明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原理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利益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路线以及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改造主观世界原理   改造主观世界包括改造思想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改造主观世界有利于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自觉改造主观世界,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在实践基础上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转变主观世界,推动社会进步,使个人得到全面健康发展。认真学习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养,改善知识结构,改进思维方法,提高认识能力。 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破坏作用。
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论: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途;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唯物辩证法
1、联系的观点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同时,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
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二者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二者互相影响,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整体,有时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论: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发展的观点
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4、规律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论: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5、对立统一的观点
原理内容: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论:要求我们既要肯定事物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统一的一面。
6、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论: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反对一点论。
7、矛盾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论: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论: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主次矛盾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但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论: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10、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观点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11、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论: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12、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论:坚持适度的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13、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论:既要充满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 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理论),认识(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 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2、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推移
原理内容:从深度上说,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从广度上说,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说,认识必须向前推移。
论:反对思想僵化、认识固定化的观点,反对一切停止、悲观、无所作为的观点。
3、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人生观、价值观
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
2、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 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它是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
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3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5、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
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用;反之,起阻碍或破坏作用。社会条件和社会规律又制约着个人的活动。
6、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
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为祖国繁荣、民族振兴中,不断实现和提高人生价值。
7、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促进作用。
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崇高的理想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要求我们把个人志向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统一起来,将自己的一切同祖国、同人民、同人类的命运结合在一起。
8、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应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9.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辨证关系
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
要求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自然客观性原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