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记者眼中的城市变迁

发布时间:2022-12-09 16:49:55


一位记者眼中的城市变迁

主持人:欢迎走进“大红鹰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这里是学术的殿堂。
大家好,我是曾子墨。从今天的这期节目开始,我就接过“大红鹰世纪大讲堂”主持人的这个接力棒了。其实我离开校园已经有将近十年的时间了,但是事隔这么多年,再一次回到大学的校园当中,再一次走进这样一个大讲堂,应该说内心并没有陌生的感觉,反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我真的非常高兴能够和大家一起来见证我们这个时代思想的自由变迁、碰撞和交锋,而且我也相信我们的节目为大家所奉献的正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思想盛宴。
今天我们来到了北京理工大学。我不知道在座的老师和同学当中有多少是北京人,我自己是在北京出生、在北京长大的,所以我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地道的北京人。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理工大学周围的这片区域还算是北京的西郊,那个时候如果说起城里,那一定会是说四合院、是胡同。北京理工大学东边的那条马路叫做白颐路,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那边是一条非常美丽的林荫大道,但是现在它已经变得车水马龙,非常地热闹,完全找不出当年的痕迹。似乎这么多年北京城的变迁好像也是这样,马路变得越来越宽,从五环到六环,北京城变得越来越大,但是一年一年的建设好像让北京变成了一个“大工


地”,而且交通也变得越来越拥挤,空气的质量也变得越来越差,最重要的是胡同、四合院拆了一片又一片,京味是越来越淡了,可是我很少听到会有人说北京城变得越来越漂亮了,我自己作为一个北京人,心里总是会有一些悲哀、有一些无奈。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当我读到《城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共鸣,因为这本书所讲述的就是在过去五十年当中北京城的变迁。今天我非常高兴地把这本书的作者王军先生请到了我们大讲堂的讲台上。欢迎王军先生。
王军,新华社主任记者,现供职于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他2001年参与《梁思成全集》年谱部份的编写,2003年出版自己的代表作《城记》,获台湾吴大猷科普著作奖,并被《文汇读书周报》评为2003年中国十大年度图书》他是2004年法国“东西南北”文化活动参展人,“2004北京建筑文化周”发起人之一。
在了解了王军先生的经历之后,我发现您和我是校友,都是从人民大学走出来的,只不过是您毕业的那年我才刚刚进校园。您当时怎么会想到从贵州来到北京念新闻?
王军:因为北京作为一个文化之都,自然对各地的学子有强烈的吸引力。在贵州那个
地方,我小的时候就觉得到处都是山。记得在初中的时候,我有一次就看见我们家对面那个山,它是一片一片的,这边是一座一座的,我都一个一个征服了。那一片一片的我就觉得一直压着我,压到我到初三的时候,我就和一个同学——他是个农村的一个男孩,知道路况,我们就爬,爬了大概有六、七个小时,爬到那边去再一看——我以前就想那边可能还会有海,有草原,有特别美的一些东西,结果翻过去一看还是山。所以我就说,我一定要去一个地方,我向往的地方。我小的时候喜欢画画,老爱画天安门,我说我到有天安门的地方去,到北京去。

一位记者眼中的城市变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