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七十三”和“八十四”是老人的两道坎?

发布时间:2018-10-05 16:54:02

为什么说“七十三”和“八十四”是老人的两道坎?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这一说法,在很多地方都非常流行,说人到老以后,73岁和84岁,是人生的两个关口,这是人年老后的两道坎,很难过去。这有什么科学道理吗?还真是有。我们调取各个时间段各个地区的死亡年龄和这个年龄的死亡比例数据,看是否符合这句俗语所说的: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以前的时候,百姓人生中有三道坎,其中第一个就是出生后的夭折,夭折率实在是太高了,八十年代十个里面还能死一个,古代五个里面就要死一个。第二道坎是六十五岁死亡,古代农村人口,没夭折的,通常就活到这个年龄。第三道坎是七十岁出头死亡,俗称“人到七十古来稀”。在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人们的死亡年龄集中在:七十岁出头、八十岁中。猜测还真是七十三岁,八十四岁。其中,七十来岁死亡的占28%左右,八十岁左右死亡的占33%左右,这构成了国人死亡的60%以上。看起来,俗话说的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迷信,而是人们根据日常生活的观察总结出来的一套“大数据”。根据数据看来,人们死亡,无论男女,均集中在73~84岁之间,这是毋庸置疑的。还有个很广泛的说法,说是因为孔夫子活了七十三岁,孟夫子活了84岁(这里说的都是虚岁),所以人们把他们的年龄作为人们的大限。但实际上这也只是凑巧而已,名人一死,九十岁一百多岁的就说长寿,71、72、74,就都往73上凑。82/83/85,也都往84上找。你去看历史名人,死在这两类寿命的太多了,但其实有一半人都是这年纪死的。佛经上说:快人一言,快马一鞭,已是忉怛,何况七十三八十四!如之若何?草鞋蓦口筑,不为分外,同生同死。看来,无论是佛家,还是儒家,抑或是统计数据,都认为,七十三,八十四,的确是多数人寿命的大限啊! 流行有这样的一句俗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到!”说的是人到老年,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是两道坎,绝大部分人都迈不过去的。人过古稀,“七十三”与“八十四”这两个数字犹如魔影,总在垂幕之年的老人眼前晃来晃去,我们现在明白那是种迷信的说法,但老辈人却对此深信不疑。那么,“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到”这样的迷信思想是如何产生的呢?原来,这两个数字与两位历史名人有关,一个是孔丘,一个是孟轲。

孟轲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

老来乐一个是圣人,一个是亚圣,看看他们的死亡时的年龄我们就能明白人们为什么对“七十三”与“八十四”这两个数字那么敬畏了。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病逝于公元前479年4月11日,享年正好七十三虚岁;孟子出生于公元前372年,病逝于公元前289年,享年正好八十四虚岁。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祖先们,对孔子和孟子十分推崇,孔孟学说在我国也有巨大的影响,二人被尊为“圣人”和“亚圣”。连圣人和亚圣都无法过去的年龄坎,对普通人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于是这种说法便世世代代流传下来了。寿有数“七十三”与“八十四”之所以会成为前辈人心中的死亡之坎,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也确实有许多人没能迈过这道“坎”。何也?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们面对的不是一个“坎”,而是一组关系紧密的“坎”——一是平均寿命的坎:古人由于生活与医疗条件的原因,寿命大多不长。根据相关史料推测,中国各个朝代的平均寿命都不高:唐高祖李渊69、唐太宗李世民52、唐高宗李治55、唐中宗李显55、唐睿宗李旦54、[武则天81]、唐殇帝李重茂20、唐玄宗李隆基78、唐肃宗李亨52、唐代宗李豫52、唐德宗李适64、唐顺宗李诵45、唐宪宗李纯43、唐穆宗李恒29、唐敬宗李湛18、唐文宗李昂32、唐武宗李炎32、唐宣宗李忱50、唐懿宗李漼41、唐僖宗李儇27、唐昭宗李晔37(非正常死亡,被被鸩杀)、唐哀帝李柷17(非正常死亡,被被鸩杀)。唐玄宗(剧照)唐二十一帝,没有一个是死于“七十三、八十四”的,二十一帝计922岁,人均44岁;如果加上81岁的武则天,二十二人计1003,人均45.6岁。近者如清朝——清前期(1840年之前):北方男子45岁,女子50岁;南方男子47岁,女子51岁。清后期:北方男子31岁,女子33岁;南方男子32岁,女子34岁(这个阶段,中国遭受空前灾难,内外交困,鸦片肆虐)。

预期寿命并不是真实寿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增长迅速。1960年至2015年,55年间中国国民的平均预期寿命增长了32.64岁,增幅达75%。据世界银行数据,196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43.35岁,1970年为58.68岁,1980年为66.52岁,1990年为69.03岁,2000年为71.73岁,2010年为75.01岁,至2015年为75.99岁。在古代,能有幸活到“七十三”、“八十四”的已是人中祥瑞,孔子与孟子是当时的高寿老人。民间还有句俗话,叫“人生七十古来稀”,一般人是扛不过七十岁的。二是心理暗示的坎:有些长寿老人即使活过了七十岁,进入古稀之年后,身体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夏冬两季更是难扛,所以,一旦病情加重,年龄邻近“七十三”与“八十四” 的老人,便会想起那句“要命”的老话,心理上一遍遍地暗示自己活不过这个坎了,结果还真就有人倒在这个“坎”的前面。这点并不是老黄的猜测,现代许多癌症患者“被自己吓死”的不在少数,如果内心够味强大,病魔也会怯而远之的,反之,就会被病魔吞噬。这个话题咱不讨论三是“传播学”的坎:因为大家都相信“七十三、八十四”是道坎,如果哪家老家恰好倒到这个“坎”上,便会被人们拿来做证据,被人一遍遍地说起,而病逝于其他年龄段的人往往因为没有“新闻”价值而被忽略了。我们都可以高寿,努力吧兄弟们现代“传播学”中有个受众的选择性行为,这种选择性行为包括受众的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到”也是我们选择性的记忆,我们其实是被这种“选择性传播”给欺骗了。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这是一句流传依旧的老话,古人认为活到这两个年纪的老人,是最容易被老天收走的。至于原因则是相当封建迷信了:因为孔子活了73岁,孟子活了84岁。深受儒家思想浸染的祖先们,认为圣人孔子和亚圣孟子都不能活过这两个年龄,那么作为他们的后人,我们也就没有资格超越圣人。并且奇妙的是,也确实有很多老人正是去世在这两个年纪。因此这句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话就被流传了下来,直到今天老人们还总是在念叨。这句看似迷信的老话,事实上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毕竟古人也不是随口胡说,而因为的确有很多这样的例子,73岁和84岁去世的老人比同年龄段的其他年纪多出不少。为什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类的生命活动存在周期性,大约为11年一周期,其中会有相应的高潮和低谷,而73和84恰好处于两个周期的末尾,正是那轮周期中最为低谷的阶段。事实上,95岁也是另一个低谷,但是由于活到95岁的老人实在太少,因此很少提及。敬重孔孟二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要说到了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就开始为自己能不能活过这一年而开始担心,这对老人和自己的亲人来讲都是不公平的。现代的生物学家通过人类细胞的分裂次数,进而推断人类的正常寿命应该在100岁以上。只是由于战争、疾病等各种外力因素导致如今人类的平均寿命在73岁左右。但尽管如此,我们的寿命已经比两位圣人生活的年代提高了40余年。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正在被攻克治愈,人类的平均寿命还会稳步提升。 尽管存在着11年一周期的说法,但是我们还是要帮助自己家的老人以良好的心态去渡过这两个年纪,毕竟自己的一生是自己活出来的,不是靠一句老话就能左右的。 "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73”,“84”这两个年龄数字是怎么来的呢?有许多种不同的说法:一、流传最广的说法它和我国古代孔子和孟子两位圣人的死亡年龄有关。一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圣人”孔丘,一位是战国时代的“亚圣”孟轲。古代人的年龄都是以虚岁计算的,正巧孔子年满七十三虚岁时归天,孟子活到八十四虚岁时寿终。因为孔、孟都被尊为“圣人”, 我国古代对孔子和孟子十分推崇,所以,人们把他们归天的年龄视为不吉利之年。并把这两个年龄说成寿命的“坎”,认为圣人都容易在这两个年龄死去,何况一般老百姓呢?二、推敲出来的说法真要推敲这种说法是从哪来的,就会发现,至少在元、明至清初,“七十三八十四”只有一种含义,就是专用来形容某人说话东一句西一句、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如《水浒传》第二一回:“(唐牛儿)板壁缝里张时,见宋江和婆惜两个都低着头,那婆子坐在横头桌子边,口里七十三八十四只顾嘈。”《三言二拍·醒世恒言》 第十三卷:“却有一个三都提事使臣,姓冉名贵……只管南天北地,七十三八十四说开了去。”《醒世姻缘传》第四十八回:“打得那素姐口里七十三八十四无般不骂。”三、按寿命长短的说法人活七十古来稀,在过去很少有人活过七十岁的,而到七十岁,你又能很健康地活过前三年(即73岁)老百姓说的第一道“坎”。多数人就能再活十年,我们中国人说寿一般是以十说的,十代表更大的意思,是个吉样数,再活十年就是八十三,八十三活个满年也就是八十四,也就是第二道坎。四、命相学凶吉的说法有人从甲子纪年与命相学上加以解释:远古黄帝大战蚩尤,接连九败,乃至泰山祈祷,天乃降下六十甲子,用于纪时,又命九天玄女传授奇门兵法,故能擒杀蚩尤于涿鹿。如:七十三岁的时候,是“丁丑”年,“丁丑”为太岁,此乃凶神,太岁中“丁”泄年柱中的“甲”,导致命主精神不振,而地支“丑”直克命主年柱中的“子”,导致命主肉体遭受凶克,所以对于甲子年出生的人,“丁丑”年是个凶太岁!即人在七十三岁的时候,八字容易被克。七十三岁是个关口。同理,而地支“子”则与太岁“子”比肩对抗,实乃凶年也!故84岁对一般来人说,也是凶年!五、科学周期性的说法科学家们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发现人的生命有一个周期性的规律,大致是7~8年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每个周期中存在着生命活动的高潮和低潮。一般周期的中间年龄为高潮,而周期的始末为低潮。高潮称健康稳定年龄,人的免疫能力较强,去世的人就少;低潮称健康减弱年龄,人的免疫能力较弱,去世的人相对较多。7年的周期为7、14、21、28直至84岁;8年的周期为8、16、24、32至72岁,而73和84这两个年龄都超过了古稀之年,人体的免疫能力减弱了,再加上处于生命周期的低潮期,去世的人相对就会多一些。那么老人如何闯过“73”“84”的坎呢?给出以下几个建议:一、心态调节是首位尽量多回忆过往的愉快往事,回味当时的幸福体验,多设想今后美好的生活,不要让过去的痛苦和不幸笼罩和掩盖自己,纠正自身性格的缺陷,保持乐观、开朗、自信的心态有利于老年人克服疑病症。笑一笑,十年少!介绍五个避免生气的方法:1、是躲避;不去正面面对,对少管就少管。2、是转移,人家骂你,你去下棋、钓鱼,没听见;3、是释放,找朋友谈谈,释放出来,搁在心里要得病的;4、是升华,就是人家越说你,你越好好干;5、是控制,别人火时,不能开心至少可以平静。忍耐不是目的,是策略。二、理智治病调养的理念1、面对现实。当年老患病后,医院治不好许多病,1许多事力不从心,面对现实,不急不躁,能做到哪一步是哪一步,只要尽力了就行了。2、多种选择。主流医学治不好的病,非主流医学的中医、民间验方、个人经验可能有很多方法可以选择辅助配合,关键要有智慧去选择。3、尊重差异。有的治疗不一定有效,要在患者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尽力寻求无伤害的有效的措施。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可能比方法本身更重要。三、 合理规范饮食很重要1、是0.618黄金分割:副食6主食4;粗粮6细粮4;植物6动物4。 2、要吃7成饱,一辈子不得胃病,吃8成饱最多了,若吃10成饱,那2成没有用,是废物,是致病的元凶。 四、把握好运动起居1、老人不易过度运动,散步就是好方式,每天能坚持走 20分钟至一小时,必有好效果。2、睡好觉。因人而异,每天睡好六至八小时。午睡时间是午饭后半小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等比从前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平均寿命大大提高了,甚至出现了百岁老人。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眼里一根刺”这句话是姚生老家的一句俗语,身边的老人们常说:”熬过七十三,再活十一年,熬过八十四,就等破百咯。“今天就给大家说说这句俗语里边学问。据说这句话与两位儒家圣人有关。孔子的生卒年为公元前551年到公元前479年,按中国人习惯的虚岁算,一共活了73岁;孟子的生卒年为公元前372年到公元前289年,同样按虚岁,一共活了84岁。在传统的封建社会当中,儒家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儒家思想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而孔子、孟子在儒家的地位悠然,所以两位圣人设了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这两道坎,一般常人想越过它们,当然也不容易,而“阎王爷”也会严格把关。故事的形成总会受到所在社会思想文化的渲染,但是故事的背后总是会存在一个事实依据。而这个故事的事实依据就是:在中国从古到今,七十三、八十四的说法应验了很大一批人。当然了,七、八十岁的老人年经历了太多事情。在他们出生的那个年头没有身份证件;公历还没有深入到全国各地,有的地方用的还是阴历等等的情况,所以有大部分人也不确定自己生日。还有其他岁数去世的事情就被忽略了,但是七十三岁、八十四岁就被人们刻意加深印象,记了下来。还有就是代代相传的”魔咒“已经深入人心,好心态是活到高龄的重要因素。因为这句话而影响了平和的心态,产生了心病,时间一长,必会导致身体的其他病患。当然了,如果从这些方面说,原因真的很太多了,我就不一一阐述了。接下来姚生从命理的角度,给大家说说这个事。七十三岁、八十四岁分别是一个人第六个和第七个本命年。之所以是七十三不是七十二,也是中国虚岁、周岁混合记岁的一个模糊之处。举个例子就是:1942年出生的人今年多少岁?这个问题大家可以算一下。首先,生辰八字是古典命理学的基础,是天道在你出生的时候给一个人的编号。当然了,天道给的编号不会这么简单,还会包括出生地点(也就是经纬度)等其他的元素,用时间和空间结合去标记一个人。只不过大部分人没有了解关于空间的精髓,但是仅仅凭借时间也能比较准确地了解一个人的旺、相、休、囚、死。一个人生辰八字是由天干和地支组合形成的,而天干与地支都是有自身的五行属性的,(传说天干地支是黄帝时候的大挠氏所创,但是夏、商帝王的名字都包含着天干,而且有出土的商朝青铜器上记载的文字可证,所以天干地支产生应该不晚于商。)如下表:关于一个人的命理推断,我不能用这一篇文章就能给大家说得明白。只能举一个例子来简单说明:一个人的公历生日是:1972年5月18日早上10点24分,他的生辰八字是:壬子年乙巳月己酉日己巳时。那么1996年丙子年是这个人24岁本命年。本命年的地支与生辰八字中的年柱地支相同,也就是犯太岁。就是今天的核心问题所在。“本命年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的俗语其实是关于本命年最合理的描述。这句话说清楚了本命年的特点:宜静不宜动,动则大起大落。如果本命年的五行对生辰八字的五行起到平衡作用,那么这个本命年就是有利的;相反,如果生辰八字本来五行不平衡,遇到本命年就会加大了这个不平衡,那么就是不利的。最后总结就是“七十三、八十四,阎王眼里一根刺”的核心问题在于本命年对于生辰八字的命理影响导致的,也就是犯太岁。”家有一老 胜似一宝“,希望大家在忙着事业,忙着家庭的同时,能够多多关怀一下家里的”老宝贝“,能够让他们保持一个好心态,活一个万寿无疆!“七十三、八十四,阎王眼里一根刺”这句俗语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这是一句流传依旧的老话,古人认为活到这两个年纪的老人,是最容易被老天收走的。至于原因则是相当封建迷信了:因为孔子活了73岁,孟子活了84岁。深受儒家思想浸染的祖先们,认为圣人孔子和亚圣孟子都不能活过这两个年龄,那么作为他们的后人,我们也就没有资格超越圣人。并且奇妙的是,也确实有很多老人正是去世在这两个年纪。因此这句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话就被流传了下来,直到今天老人们还总是在念叨。这句看似迷信的老话,事实上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毕竟古人也不是随口胡说,而因为的确有很多这样的例子,73岁和84岁去世的老人比同年龄段的其他年纪多出不少。为什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类的生命活动存在周期性,大约为11年一周期,其中会有相应的高潮和低谷,而73和84恰好处于两个周期的末尾,正是那轮周期中最为低谷的阶段。事实上,95岁也是另一个低谷,但是由于活到95岁的老人实在太少,因此很少提及。最实用的长寿秘籍1、保护心脏,多吃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有益于心脏健康,可以多吃鱼或者苏麻油,这两者都含有omega-3脂肪酸,每周做三顿鱼菜或每天吃30克鱼肉,能够使中风风险降低50%。医学研究证明,经常吃鱼的日本人和爱斯基摩人与很少吃鱼的民族相比,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要小得多。如果日常不爱吃鱼或者觉得吃鱼比较麻烦,可以用苏麻油代替,其富含omega-3脂肪酸系列的α-亚麻酸,可根据人体需求代谢成DHA和EPA,可以将低密度脂蛋白转化成高密度脂蛋白,进而形成胆酸,排除体外,从而排除血液垃圾,调节血压血脂,降低人体内坏胆固醇的含量,是血液不可取代的“清道夫”,降低血栓、血脂的凝结几率,让内脏功能时刻保持完美状态。日常凉拌菜、煲汤、拌馅料,拌酸奶等等吃法简单,营养美味更健康!2、保护肺部,先戒烟有研究显示,30岁以前戒烟能使肺癌的风险降低90%,戒烟5年后,由于吸烟所致的口腔和食管肿瘤风险也会降低一半。肺主气,司呼吸。清气和浊气在肺内进行交换,吸入气体质量对肺的功能有很大影响。在步行或静止状态下,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慢慢地吸气,然后收缩嘴唇作吹喇叭状呼气,长此以往,可明显改善肺功能。3、保护肾脏多喝水英国肾脏研究中心研究发现,如果你每天至少喝两公升的水,那么你得肾病的几率就会降低80%。4、保护肝脏,少喝酒多喝茶有关专家研究发现,每天酒精量达160克以上者,10年内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率为92%。因此,护肝先从戒酒开始,除少量红酒,白酒啤酒都不宜多饮。肝脏喜欢“苦味”,用蒲公英根和刺玫花瓣按照3:1的比例做成蒲公英刺玫茶泡水喝,可去肝火,排肝毒,预防肝损伤。蒲公英入肝经,具有卓越的肝脏洁净和增强效力,对肝脏和胆囊有补益,可排肝毒,预防肝损伤;刺玫花可疏肝解郁,二者一起,保肝护肝效果显著。5、保护结肠,少吃肉威胁结肠健康的因素依次是:吃肉过多、缺少运动、膳食纤维摄入较少。少吃肉,保证每天充足的蔬菜和谷物摄入很有必要。三个小动作,每天做一次,健康舒服一整天一:腰部腿部运动【功能】增加身体柔软度,腹部收缩以及筋骨伸展。【频率】每组5次,一次做2组。动作不要过大,循序渐进。二:耸耸肩呀缩缩头——肩部运动【功能】耸肩的动作有助于消除肩部酸痛、促进颈肩血液循环。【频率】每组10次,一次2组。颈部感觉微微发热即可。三:活动筋骨——伸展运动【功能】促进身体血液循环、以及松弛紧张的肌肉,防止四肢血栓。【频率】每组2次,一次2组。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这是民间对人生寿命的传说,也就是说人活到七十三岁是一个寿终关口,过了七十三岁还有望活到八十四岁。到了八十四岁又是个寿终关口,如活到八十四 岁不死,就算闯过了这道关口,还能继续活下去。“七十三、八十四”的由来,是从我国史上两位“圣人”归天的虚岁说起的。一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圣人”孔丘,一位是战国 时代的“亚圣”孟轲。正巧孔子年满七十三虚岁时归天,孟子活到 八十四虚岁时寿终。因为孔、孟都被尊为“圣人”,所以,人们把他们归天的年龄视为不吉利之年。认为“圣人”才活到七十三、八十 四岁,其他人要超过这两位圣人的年岁也就很难了,所以说“阎王 不叫自己去。”实际上,这两个年岁并不一定是不吉利之年,不能截然看成人们寿终的关口。在我国的老人中,在七十三岁或八十四岁去世的并 不比其他年龄段多,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生活和医学技术水平 的提高,人们的寿命也在提高,况且一个人的寿命长与短,取决于诸多方面的因素,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则是长寿的要诀。

子曰:吾时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解释:孔子说:我十五岁时,便立定志向于学习之上;三十岁时,能立身处世;四十岁时,可以免于迷惑;五十岁时,已经能够领悟天命;六十岁时,就可以顺从天命;七十岁时,终于能做到随心所欲而行,且所为都能合于规矩的境界了。「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常人起心动念,都是善恶交杂,甚至充塞着损人利己的念头,难怪人与人之间,冲突不断,痛苦煎迫。反观孔子心中所想到的,都是纯善的念头,这种自然毫无掩饰的境界,何等光明!何等自在呀!「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从心的从字,作顺从讲。「矩」是端正方形的工具,引申为法度之义。孔子至七十岁时,顺从心之所欲而不踰越法度。顺心而为,自然合法,也就是动念不离乎道。「这章书,是夫子一生年谱,亦是千古作圣妙诀。」孔子自十五志于学,至四十而不惑,是修境。五十知天命,是悟境。六十耳顺,至七十从心,是证境,大有道理。孔子享年七十三岁,穷其一生于进德修业,但也直到七十岁才能做到从心所欲不踰矩的境界,可叹当时他不但时日无多,且垂垂老矣。由此可知:从心所欲其实是很难不踰矩的。以性善的角度看来,真正由心而发的,应为既真且善又美的,当然应能符合人类社会所形成的规范。可见得孔子此说又隐约显示人性中并非仅有善一个成份。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体质将有所下降,70岁的老年人更应该注意养生,易安居在此给70岁的老人提出一些健康上的建议,70岁应注意以下健康内容: 关节炎关节炎有两种主要类型,其中以骨关节炎最为常见,这与关节的耗损与撕裂有关,尤其是关节中负责「减震」的软骨。骨关节炎主要影响手部、脊椎以及髋部、膝盖和足踝等承重关节。70岁的老年人应预防关节炎。避免关节创伤、预防肥胖症、以运动强化骨骼并减少体力劳动对关节的相关压力,这些活动都有助预防骨关节炎。硫酸葡萄糖胺是一种天然的软骨构成要素,作为补充食品可舒缓关节发炎及由其引起的痛楚。 骨质疏松70岁的的老年人容易患骨质疏松症,对于这种骨质在不知不觉中「变薄」的疾病,骨中矿物质流失是主要成因。很多时候,患者到发生骨折之后才发现患上此疾病,在这之前很少出现病征。虽然采取预防措施比治疗更有效,但监察骨质密度对保护容易受伤的部位是必须的。您可考虑定期进行骨骼扫描以评估骨质密度;此外,可服用含钙的补充食品以及其他有助促进骨骼健康的综合营养素。虽然钙补充食品无法逆转骨质疏松,但可帮助预防进一步退化。 消化系统随着年龄增加,消化系统机能会下降;最普遍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腹胀、倒流和便秘等。老年人应保持健康均衡的饮食,摄取大量新鲜水果和蔬菜以提供保护性的抗氧化剂和纤维。摄取良好的纤维对消化系统的健康、预防便秘、降低胆固醇以及降低罹患肠癌的风险都非常重要。便秘:摄取大量高纤食物,例如不削皮的水果和蔬菜、全麦、坚果类、种籽类和荚豆类,这些情况容易使老年人肠胃消化不良,导致便秘。建议饮用大量开水——每天至少1.5公升,尤其服用纤维补充食品时,因为这些补充食品会吸收水分,提高身体对水份的需求。考虑在早餐与其他膳食中加入纤维补充食品。洋车前子、燕麦麸和米糠不但含丰富纤维,而且不会损害脆弱的消化道黏膜内壁,是很好的选择。腹胀:少食多餐,以改善消化并确保身体摄取足够热能。倒流:如果倒流现象在夜间较为严重,睡前两小时应避免进食,睡觉时亦应托高头部。 智力功能70岁的人通常会认为自己的智能或创意处于巅峰,尤其是男性。这可能因为少了孩子、工作和社交问题等顾虑,让人更能专心。回忆信息的速度可能会变慢,但您可以累积多年的经验来弥补。虽然大脑老化过程和遗传有很大关系,但一般相信智能活动可减慢心智功能退化。服用银杏对记忆力的改变会有帮助。临床测试显示,它可改善记忆力和认知功能。 适当运动晚年时多做运动确实可令身体更强健,改善摄氧量、弹性和身体机能。不一定需要剧烈的运动,您也可保持心血管以及肌肉与骨骼的健康。每周至少三至四次,每次30分钟,走路与游泳的效果不但可媲美慢跑,而且更容易进行。每周至少三次温和的运动可明显增加肌肉强度和含氧量。透过耐力运动可有效改善肌肉强度,也就是说,利用重量或自身体重的运动可以增强与强化肌肉。所谓重量可以只是一袋米,因此不要觉得必须到健身院才行。这类强化运动有助降低髋部骨折的风险并改善每日进行活动与保持独立的能力。耐力运动和骨质密度具有直接而正面的关系,因此,这或可降低罹患骨质疏松的风险,或减少骨质密度进一步下降。

谢谢好友邀请!先分享视频!然后再来回答问题!视频里是两位年龄加在一起是二百三十岁老人。人们常说老人难过两道坎:“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看到他俩!也许改变了你的看法!回答一七十三,老人的第一道坎。民间说法“三难起”“四会落”,当然,人的年纪达到了七十三岁,身体有可能不好了,抵抗力下降,有很多病痛相继而来,导致无法来医治,造成了这样的说法。我想如果老年人会注重早日保养好自己的身体,有可能比较就容易迈过这一道坎吧?如今有人打比方说:如果拿身体,像保养自己的车子一样来保养,可能应该比车子的寿命长。所以,老年人经常要去多多留意一下自己,多去检查检查,如今有优惠政策,65岁的老年人每年都可以去定点医院免费检查身体,这样就可以预防,把这个坎迈过!回答二八十四,人生的第二道坎。如果说,八十四岁是人生的第二道坎,这种说法也是不完全没有道理,据网上得知,中国人平均寿命年龄在七十六岁左右。人的寿命本就很短暂,能活到三万来天,就算是可以的了!所以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开开心心地过好这三万来天的每一天,也算是我们活着的一种享受和乐趣吧!人有生!就有死!只要不枉此生!何必去置之生死!不过,能活得更长,当然更好!借此!祝天下所有老人健康长寿!生活幸福!

在我们当地,有着这么一种说法叫做:“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意思是说,人们活到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是个不吉利的“坎”,容易在此时死亡。其实这句俗语没有半点科学根据。但却有一段颇不平凡的来历。现在从八字角度分析此俗语缘由。话说黄帝大战蚩尤,接连九败,乃至泰山祈祷,天乃降下六十甲子,用于纪时,又命九天玄女传授奇门兵法,故能擒杀蚩尤于涿鹿。这六十甲子分别是:现举例,某人若出生于甲子年,那么,他的八字头两个字(即年柱)必定为“甲子”;若某人出生于甲子年,那么他的八字为:“甲子 XX XX XX” 命主年柱为“甲子”。

等到他七十三岁的时候,即到了“丁丑”年,“丁丑”为太岁,此乃凶神,太岁中“丁”泄年柱中的“甲”,导致命主精神不振,而地支“丑”直克命主年柱中的“子”,导致命主肉体遭受凶克,所以对于甲子年出生的人,“丁丑”年是个凶太岁!即人在十三岁的时候,七十三岁的时候,八字容易被克。七十三岁是个关口。同理,某人甲子年出生,属老鼠的,到了84岁时,即到了“戊子”年的时候,太岁“戊子”更是不详。“戊”与“甲”抗争,导致“甲”战斗不止,疲于奔命,大伤元气。而地支“子”则与太岁“子”比肩对抗,实乃凶年也!故84岁对一般来人说,也是凶年!生物学家根据动物细胞分裂的次数推算人的寿命,人类的正常寿命应在100岁以上。还有生物学家认为,一般哺乳动物的最高寿命,相当于它们性成熟期的8-10倍。如果人类的性成熟期按14-15岁计算,则人类的最高寿命应是112-150岁。事实上,古今中外也确实有不少人是活到百岁以上的,可见,健康长寿是完全可能的。人虽不能万寿无疆,但只要心情愉快,饮食有节,劳逸适度,起居有常,有病及早就医,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调养推迟衰老,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的。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体育锻炼的加强,人类寿命将不断增长是无疑的。

希望我的回答是大家想要的答案,如果觉得小弟我回答的还不错,恳请大家给小弟我点个赞哈!

为什么说“七十三”和“八十四”是老人的两道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