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面 乐在其中

发布时间:

春风拂面乐在其中
轰轰烈烈的课改口号,让教了十多年书的我徘徊了很久,不知如何迈出这第一步,大家都知道:素质教育是喊了一年又一年,语文课本换了一套又一套,但换汤不换药,我们切实地感觉到有一种“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味道。一方面要应付上面的素质教育检查团,另一方面要应付考试,老师成了两面人,学生也成了两面人的帮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全新理念。如一阵春风,迅速顺利地推进校园。我端起了《新课程标准》圈点勾画,揣摩深思,我走进了“新课改培训班”,认真聆听、热烈讨论。可依然有很多的茫然、困惑。
1、为了实施新课标中“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一建议,我们力图将课堂还给学生,一时间,课堂上活动多多,形式多多,很多老师都使出浑身解数,力求创设热闹的、活泼的、多姿多彩的课堂氛围来实现新课程的改革,一段时间以后,问题来了:“繁华”落尽,学生的课堂收获少之又少,纷繁的活动形式吸引了他们更多的注意力。
2、为了“重视语文课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联系实际,谈谈感悟”等环节,力图引导学生在课文学习之余,通过谈自己、谈人生、谈社会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谁知,问题又来了:政治老师向我们提出了“抗议”,认为我们力图占据他们的阵地,抢了他们的“饭碗”,而我们自己也感到语文课堂变味了,语文味淡了,课上得没劲了。
3、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宽他们的视野,激活他们的思维,我们在课堂上让学生信马由缰,畅所欲言,对他们能想别人所不能想,说别人所不能说大加赞赏。对每一篇课文,我们让他们把握自己喜欢,最感动的内容,他们的理由就成了我们课堂的“标准答案”都能得到教师的赞扬和认可。甚至有时,教师还会被学生的与课堂风马牛不相及的观点牵着走,盲目讨论,结果背离了教学目标与思路,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一段时间以后,问题同样出来了:作文中的别字,病句比比皆是,一学期下来,他们分不清什么叫表达方式,什么是写作手法,不知道文章的结构与顺序有什么区别。
4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们扣住课本每单元之后的综合性学习上起了语文活动课,一节课吹拉弹唱、小品相声、辩论竞赛,热闹红火,学生喜欢,老师得意,可听课的人心中起了疑惑:这

莫不是班会课?语文活动课等同于班会?就这样,新的问题同样产生了:综合性学习怎样体现语文学科的特色?难道新课改的诞生意味着语文学科知识的没落?
起来,语文课改首先需要的是革新教学观念,新课标所提倡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方法,以此为宗旨,我们重整思路,经过反复的实践,我倍感到了乐在其中:回味无穷的甜蜜,现在主要以我如何教《爱莲说》为例来体味那种美丽精致的感觉。一、以学生为主体
在课堂中,我们应还学生以调控策划课堂流程的权利,因为课堂最精彩的部分应该是师生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进发的思维火花,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不是以个人的或教参上的解释去约束学生,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已经多样化,我给学生上这堂课之前,充分发挥网上优势,分成几个探究学习小组,并布置任务,一组找古诗中有关描写莲的诗句,一组找有关莲的说明文,一组找观、当代作家写的有关莲的散文,一组找关于陶渊明、周敦颐的资料,一组负责翻译好课文……这样,上课时,每个组各派一个代表把他们找到的、讨论的有关知识告诉,同学们,这堂课就在学生自己掌握中完成,他们把一切做得非常好,只把一项任务留给我一一点拨,此时的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为了突破该课的重点,我是这样设计的:①不进行提示,请同学们找出作者描写莲花品格的句子。②请同学们谈谈从上面的内容看出、读出、悟出多少个“美”来。③讨论、点拨。可以看出画面美、形态美、神态美,可以读出描写美、语音美、情感美,可以悟出品格美、气质美、高洁美、正直美、风度美、清高美、质朴美……④老师顺势点示:写花就是写入,咏花就是咏志,请同学们想想,你在书上,电视上或身边看到或听到有哪些人具有莲的品格。这时,学生表现的机会来了,他们能讲出很多很多古今中外的英雄人物,这时老师要有个“度”,也得表现自己,怎样用语言进行总结。我记得我是这样说的:“作者在习染成风的恶势力中能顶住逆流,独步于尘世之外,使我想起屈原的诗句:‘举世皆浊唯我独清,世人皆醉而我独醒。’这在封建社会里是难能可贵的。时代造就英雄,在中国这块圣杰的土地上,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

物,就当代而言,郑培民的凛然正气,孔繁森的披肝沥胆,朱基的鞠躬尽瘁,周恩来的死而后已,无不为我们树立一座座丰碑,我们湖南就有‘芙蓉国’的美称,雷锋、毛泽东就是我们的骄傲。”这样,我以演讲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流,产生共鸣。同时在热烈的讨论中有所发现,有所得,这样调动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体味到果的格外香,格外甜。关于作文教学,我在讲评方面下了大功夫。学生作文交上来,我先浏览一次,对所有的文章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并进行初步分类,筛选出优秀作文及一些精彩语句。上课时,学生按座位自然分组,然后随机下发作文,保证每一小组至少有一篇优秀文章。讲评时的基本环节:(题目回顾(包括作文要(学生互评;这是整节课的重点部分。根据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制定出评分表格,每个学生根据作文情况,给出总评分,并在下面写上友情提示,争取每位学生至少评三本,每本至少有三名学生评(注明一评三评三评,然后学生间交流,积极发现别人的优点,教师也参与;接下来,教师展示精彩语句,并在写作方面予以指导。(榜上有名(鼓励作文优秀者与进步者(教师简评。(佳作亮相(把学生、老师推荐的文章张贴到教室里。这种作文评改很实际,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效果也很好,他们作文上交后就盼望着上评改课:通过自己的努力,不知不觉中在不断进步。此时要遵循教师角色定位的三个原则:到位不越位。教师既不能什么都交给学生,也不能做学生的主宰,师生间可共同发问、共同质疑、共同解惑。参谋不代谋,老师可以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但不能用自己的思想代替学生的思想,要帮助引导学生尽可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指导不诱导,教师帮助学生去寻找答案,但万不能用设定好的固定答案去“套”学生,僵化学生思维。
二、以朗读为主线“三分文章七分读”,即以读来完成对课文理解。采用多种读的形式,反复锤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使课文“其言如出吾之口,其意若出吾之心”。刘国正曾回忆他的语文老师:“他喜欢吟咏,咏到得意处,音节铿锵,声震瓦屋。我也跟着吟唱,跟着铿锵。许多诗篇的妙,是在跟着吟咏中体会到的。”朗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多问几个“这里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语调读”等。我跟学生说,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读古诗词,可以摇头晃脑读,可以仰望天花板读,

可以唱着读,可以打着节奏读……,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懂,读出韵味来,自我感觉良好就行,开始学生还不适应,时间久了,他们就能读出乐趣了,后来教古诗词,我只要喊谁来读,举手的特别多,而且都愿意到台上拿着话筒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真是其乐无穷。我记得教《沁园春·雪》时,有表演欲的学生,踊跃地走上讲台,学着伟人的神态在讲台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学生们身临其境。针对《爱莲说》这篇课文,我设计的“读”也是循序渐进。一读:读准音,通文意;二读:主旨明,情感真;三读:韵味足,出口诵。学生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明白其中的情感,他们个个都是正襟危坐,慷慨激昂,读出了一种凛然正气,读出了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情操。这样,通过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做到读中悟、悟中明。这样既教会学生朗读的方法,也品味了文章的语言、体会了文章的情感,可谓一举多得。
三、以文本开发为突破
我在参加教师培训时,一个导师给我们讲这一个小故事,我对它的印象相当深刻,这个故事是这样的,美国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提上一袋苹果,一人分一个,让学生看、摸、闻,甚至咬上几口,然后开始画苹果,结果,大多数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像西瓜,第二次画出来的像梨,第三、四次画出来的才像苹果。而中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只带一只粉笔,先对全班学生讲画苹果的注意事项,然后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示范,学生照着老师样板画出来,结果,所有的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就像苹果。比较而言,美国的学生虽然画得费劲且不太像苹果,但画出来的都是“生活中的苹果”“自己的苹果”,中国的学生虽然画得轻松,且很像苹果,但画出来的却是“黑板上的苹果”“老师的苹果”。这虽是一个形象化的笑话,但给我们提了个醒,如何运用我们的教学资源是相当重要。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才能使教学内容丰富,有创造性,怎样对教材的充分利用、挖掘,得要求我们做语文教师的必须下苦功夫。这堂课在讲明文章的重点、难点之后,我设计了几个环节,如为什么用“出”而不用“躲”“逃”“避”等,设计这一环节,我有我的目的,假如在课堂上,我只是一味地强调:“同学们,这是‘出淤泥而不染’,注意这个‘出’字。”这样学生能记下来,但为什么用“出”呢?他们不会去想,于是我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能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大胆说,对作者的思想境界能更深一层明白。为了突破难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写了莲,为什么还

要写菊、牡丹?在结尾时先写菊,然后写莲,最后写牡丹?开始学生说出烘托、对比之类,这时看老师如何启发的了,我对学生说“假如老师和你们照集体照,你们把我摆在哪个位置?“中间。“为什么?“老师是中心”“对”。作者就是在反复的衬托之中即突出莲的品格又表达自己的情怀,名为写花实则写人,写出人们对生活、理想的三种选择,突出自己对胸怀磊落、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的崇尚,作者好像在写花,实际上是托物寄意,弦外之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蕴”这种写法叫“烘云托月”。这样很自然地灌输了写作技巧,在这堂课,我告知学生许多课外的东西,如告诉学生陶渊明、周敦颐的生平资料,唐人崇尚牡丹的疯狂,白居易的“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刘禹锡的“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自居易的“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这些写出当时趋炎附势的世风。另外,我用“金刚经”的碟片来拓展学生视野,明白莲的品格,由课内拓展到课外,最后一环节用“我喜欢……是因为……”说一句话,进一步明白“托物言志”的写法,让学生主动说,漂亮说,尊重他们个性,为学生创造展示“才华”的机会,更好地使“异步”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语文课堂绝不是封闭的宫殿,而是开放的国门,课堂上应始终跳动着时代的脉搏。“问渠哪得清如水,唯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课如果脱离活生生的社会生活,只是干巴巴地讲解字词句篇,那就是把学生与丰富的大千世界隔绝开来,培养脱离实际的书呆子。我的语文课是宽域的,昆明砍杀事件、环保问题、丽媛style台湾问题、“发现号”女大学生频频走失、宇宙飞船、电视、歌星、物价上涨、别人破墙建门面、三中校园文化的建设等等,适时引入,恰到好处,大课堂、小社会,斑斑知豹。
四、以人文关怀为始终陶行知说过:“您若变成小孩,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和小孩子一般大,一块儿玩,一块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为真正的先生。”这就要求我们与学生互相尊重。教学语言要特别注重文明、礼貌,这是亲和力的表现,我用得比较多的“你请”“你想试一试吧”“谢谢”“没关系”……这样的语言给学生的感觉是没压力,造-成了一个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我们经常说:“黄沙茫茫,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绿叶茂茂,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我们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我记得一次“课前一练”,轮到一个刚从农村转来的新生发言了,他叫龙运飞,因普通话说得不流利,不敢和同学交流,他怯怯地走上讲台,我在台下暗暗地为他捏了把汗。“今天,我讲的成语故事是‘逼上梁山’,他的声音轻轻地、低低的,只见他微微地抬起头,急慌慌地扫了一下站在最后一排的我,这目光分明是没底,我冲他浅浅一笑,为了缓和气氛,我故意说:“平常龙运飞很少大声讲话,今天却站到讲台上为大家讲故事,这是不是也叫”一一“逼上梁山”,全班脱口而出。龙运飞腼腆地笑了,大家报以热情的微笑。台上台下的距离拉近了,龙运飞的表现非常好,我用欣慰的目光看着他,并点头向他示意,好极了,小伙子。突然,他把“林冲”说成了“林汤”,这是方言,一个反应快的学生立刻皱起眉头,并将脸转向我,他的口形告诉我:他的舌底下压着一句话!不过,习惯使他保持暂时的沉默——在同学读课文、发言时不允许其他同学打断。当故事快讲完时,我快速走到前排,背对着龙运飞,悄悄地给那位急于纠正错误的学生打了个手势——别出声!其余同学心领神会,释然地笑了,继续听下去。故事讲完了,龙运飞如释重负,当他回到座位时,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他羞涩地回望了大家一眼,我从他的眼睛里读懂了喜悦,直觉告诉我:他可能是第一次感到自己如此不平凡。我们应该给每一个学生一个温暖的空间,因为每个人都有优点,因每个学生都有愉快的成长权利。五、以个人魅力为引导
在学生心目中,语文教师应该是魅力无限、光茫四射的。这种魅力,如果用“定格”手法形容,就像清代刘鹗《明湖居听书》中描绘的说书艺人王小玉一样,往台上一站,眼睛向台下一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响!”很显然,这种魅力是一种内在的功力,是一种深蕴在骨子里的气质,要想方设法让自己有强烈的亲和力,让学生感到你可亲可敬,从而使他们“爱屋及乌”,把语文学习当成一种幸福,一种快乐。教师千万不能居高临下,一个闷热的下午,学生昏昏欲睡,我想让学生读课文提提神,我说:大家注意,开始读课文了,是你们读还是我读?想不到学生齐声说:“你读”。我故意清清嗓子,说:“老师读可以,但嗓子不好,当我感到吃力怎么办?”学生说:“我们接着读”。于是,我声情并茂地读起来,学生听得认真,我只读三分之一后,故意停顿了一下,学生明白,立刻齐读,士气大增。事后,总有一些学生送我

草珊瑚、黄氏响声丸,我确实感动。学生是聪明的,你要更聪明,特别是面对新生,一定要表现自己的随机应变,学生才佩服你,我教上232班时,一开始,我很亲切地把自己介绍给学生,并真诚地告知学生愿意成为他们的朋友,然后我说:“来而不往非礼也,你们如愿意成为老师的朋友,请自我介绍。”哗啦啦,很多学生说话了,课堂上出现了一个高潮,但高潮过后是平静,没人发言了,怎么办?我无意间瞥了一眼讲台上的座次表,灵感一来,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大字“金戈铁马”。刚一写完,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写的金与我有关,我叫金颖,应该站起来介绍自己。”接着龚戈、谭铁都发言了。这样,一个个学生又被带动,我趁机说:“我希望我们班组成一个富有战斗力的集体勇往向前,个个成为千里马。”全班爆发热烈的掌声。我的字写得还不错,一开始,我就说,一笔字就是一个人的脸面,字写得好的人,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别人的尊重。我希望我的学生好好练字。果不其然,他们的作业工工整整,漂漂亮亮,我窃喜。我从不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更不去占用他们的音、体、美课,但45分钟我得抓效率。
六、以课前练习为活动
我连续几年搞了一个名为“课前一练”的语文活动。从周一到周五每节课前的5分钟,依次开设如下栏目:诗词雅韵(古典诗词欣赏慷慨陈词(演讲心灵之声(优秀随笔朗诵群儒舌战(小型辩论会每个栏目由招聘的负责人对栏目全权负责。以“诗词雅韵”为例,负责人的任务是组织学生选诗、抄诗、背诗、赏析等,以确保上台交流的效果。这样做,不仅丰富了他们的课外阅读,还锻炼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总之,新课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自我,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让我们用“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睿智和“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胸襟来审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吧,让我们在这条路上越走越空阔,走越光明。

春风拂面 乐在其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