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热点话题

发布时间:2012-12-07 11:30:14

就业问题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项重大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配置要也要遵循市场规则。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后,大学生就业自然要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受到供求关系的制约,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从2001年的115万增加到2006年的413万)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同时高校专业调整、学科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毕业生的规格和质量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不相符合也制约了大学生就业。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了整个社会的关注。

大学生关注的当前经济社会和国际形势重大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必然要求关注人的权利、利益和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权益是我国民主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高校的各项工作都应坚持以培养大学生成才为本,尊重和保障大学生应享有的权利,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大学生的根本利益。反腐倡廉工作是大学生关注的又一问题。以HJT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总结反腐倡廉的经验,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高度,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提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工作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要求,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是国人最关心的最直接、最现实问题。解决好就业问题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稳定的大局。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关注度远高于其他问题。加强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与实现教育公平,缩小分配领域差距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关注,说明党和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决策得到了大学生的高度认同,深入到了大学生的内心。


建议与对策
对于大学生关注的问题,我们要予以大学生正确解答和引导,并以此为抓手,积极探求解决对策,完善我们的工作,建议如下:
(一)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人才培养是核心,本科教学是关键,高等学校是主体。高等学校必须以质量为生命线,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培养合格人才。一要加强学科建设,优化调整学科布局。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基础,是衡量高校办学层次的主要标志,是培养人才的依托与平台。高校要准确定位,围绕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本着优化结构、丰富内涵、巩固优势、发挥特色的指导方针,紧紧把握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方向,积极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形成科学合理优化的学科布局。二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与强化实践教学并举。重记忆而轻创新,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是中国高校教学中的顽疾,也是课堂教学无法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希望课堂讲授的内容能紧密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要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强化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三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是教师。调查表明,大学生最喜欢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于一名优秀教师,包含着道德与能力两方面的要求。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所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既要增强教师的从师技能,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我们的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成长,兢兢业业工作,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高尚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以发展解决前进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校的办学条件表示不满;与此同时,学生中贫困大学生的绝对数量也在持续增加。一方面是学生要求改善环境、提高办学条件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是部分经济困难学生无力承担上学所需费用,这是学校在发展中的矛盾。改善办学条件必然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但是教育成本的增加又不能无限制的转嫁到学生身上,不仅如此,还要前方百计保障贫苦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因此,这个矛盾只能通过加快学校发展而得到根本解决。高校领导要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千方百计谋发展,以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气前进中存在的问题。伴随学校的快速发展,办学实力显著增强,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学校才能获得更多的资金投入,从而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要。同样只有加快学校发展,才能提升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能力。对经济困难学生实行资助,政府、社会、学校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特别是高校要发挥办学主体作用,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筹集更多不需要偿还的补助金发放给学生,这也是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的长远之策。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还需要认真落实国家助学贷款等政策,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多方积极性,逐步完善贫困大学生的救助体系。
(三)坚持各尽其责的原则,促进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问题为政府、学校、家庭、学生本人高度重视,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事实上,大学生就业难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我们必须首先明确两点:一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造成了全社会普遍就业压力大,并且在短时期内难以解决;二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大学毕业生同其他劳动者一样需要接受市场选择。对此,政府要做的工作是制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进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定期发布就业信息和市场预测,同时促进和保证就业公平,而不是对大学生就业进行更多的行政干预。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给予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度关注是必要的,但不能硬性规定要完成多少就业率,更不能把就业率高下与经费划拨、招生额度乃至学科专业设置挂钩。否则只能迫使高校玩起虚假就业率的数字游戏。教育部门应把精力投入到如何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为培养高质量人才创造良好环境。高等学校要在完成培养合格人才这个根本任务的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确定切合实际的就业目标。学生家长要尊重支持学生的职业选择,要在学生就业方面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家长的无为,并不是要放弃对孩子的责任,而是给孩子更加自由和广阔的空间,由他自己做出最合适的选择。大学生则要在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转变就业观念,正确认识自我,把自己定位为普通劳动者,勇于面对市场竞争、勇于自主创业、勇于从事艰苦工作。
(四)坚持心理咨询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
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工程。为此,很多学校都成立了心理咨询指导中心”,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们认为,单纯依靠关起门来的心理咨询指导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不仅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学校、社会紧密结合,而且要注意多种教育形式的融合。特别是注意把心理咨询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对自身、他人以及社会缺乏正确的认知,在社会生活中适应能力差、抗干扰能力差,处理各种人生问题能力弱。对人为什么活着?人究竟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等事关人生方向、人生目标、人生价值的问题无法做出正确回答,丧失判断能力,不懂得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必须把开展校内心理咨询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向实践学习。通过加强社会实践环节,使大学生更多地去观察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走出自我个体的圈子。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社会实践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与他人进行沟通和合作,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现实、理解现实、面对现实;有助于大学生领悟人生,找准自己的位置,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自我心理健康调适能力,增强承受和破解各种压力的能力。解铃还需系铃人,只有当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唤起自我教育,调动内在力量,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他们接受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综合素质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希望和未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网络媒体的进步,一些社会现象、人物、事件,很容易引起舆论高度关注,成为社会热点。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思维活跃的群体,自然会


(五)坚持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管理无小事。特别是学生管理工作关系到校园的安全稳定,关系到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关系到全体学生乃至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十分重要。高校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依法治校。今天,在我国的法制化建设进程中,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也在日益提高。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很多学生选择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近年来,大学生状告学校的事情时有发生,并多以学生胜诉告终,这反映出高校的管理存在一定问题。其根源在于高校过分强调自身的特殊性,在管理制度和管理工作中与国家现行法律相抵触或是背离。高校若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就必须坚持走法制化道路。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要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为治理国家最具权威价值的导向。我们知道,下位法是不得与上位法相抵触或相违背的。在学生管理制度的制订以及管理工作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中充分尊重法律,依照法律,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另外,任何法律、规章制度都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在坚持严格管理的同时,还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和保障大学生作为一个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管理工作的根本宗旨,而不是把学生摆在一个单纯的被管理者的位置。总之,高校要坚持依法治校与以人为本相结合,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和人性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大学。

当代大学生热点话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