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1713578564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的本质区别
作者:马龙
来源:《软件和集成电路》2018年第12
工业互联网被赋予的职能越多,操作起来的难度就越大,成功的概率就越小。反观消费互联网并没有如此桎梏,其成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
自从出现工业互联网的概念之后,拿工业互联网比拟消费互联网,或希望借鉴消费互联网成功经验,放之工业互联网而皆准的声音此起彼伏、蔚为大观。工业互联网能否借鉴消费互联网?又能借鉴什么?前提是要理解二者有何区别。推进模式区别
消费互联网解决了人类对产品、服务使用的方便性问题(效率),并没有改变产品、服务质量是好还是坏的问题(质量)。它们是把成型产品或服务,以更加便捷的方式送到用户手中,至于产品或服务已在其送之前定型了,质量如何它们是不做控制的。
消费互联网是一个单目标系统(方便),且是自下而上,通过调动民众的主观积极性发展起来的活力型改革模式,其改革模式对路、系统复杂性可控,成功只是时间问题了。而工业互联网不但想解决人类对产品、服务使用的方便性问题,而且还希望所提供的产品、服务质量是好的,是安全、环保、绿色的。是要把自己的触角延伸到产品或服务定型之前,乃至产品和服务使用的全生命周期之中,是要提供既方便、又好的产品和服务(效率+量)。
工业互联网是一个多目标系统(不但要方便,还要安全、环保、质量好,要激发企业活力,等等),且希望通过政府自上而下层层推行的效率型改革模式来实现。
但我们知道要实现工业互联网这样的目标恰恰需要的是活力型改革的方法,而目前用的却是效率型改革。其结果可能是距离目标越走越远。
工业互联网被赋予的职能越多,操作起来的难度就越大,成功的概率就越小。反观消费互联网并没有如此桎梏,其成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新旧兼容区别
人都是有分别心的。很难用本心去看待事物,更多地是根据事物的表面现象,有区别的对待人和事。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消费互联网给人类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电商、打车、外卖等,它们不存在兼容性问题,人类对其没有分别心,也就是人类不会拿它们与已有的产品或服务做比较。消费互联网定义的模式人类天然认为就应该是这样的。
而在工业互联网出现之前,工业已引入信息技术,通过工业软件,以企业信息化、两化融合为名进行了几十年的推广,已在企业形成了成百上千种软件和系统。当工业互联网出现后,势必会面临与已有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兼容问题,也就是说人类对其是有分别心的,人们会将工业互联网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几十年积累的企业信息化内容相比较,进行评头论足。至少在当下,工业互联网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几十年积累的企业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相较,还没有质的提升。因此,也就很难说服企业用户使用了。
消费信息化以前是没有的,消费互联网自然是企业决定,由消费互联网服务商决定规则。而企业信息化以前是有的,企业信息化是有规则的,由此,工业互联网是企业和用户共同决定,工业互联网服务商需要适应和兼容已有的规则。服务时效区别
消费互联网提供的是一种时间上离散的服务,如电商提供的产品、外卖提供的食品、打车提供的运输等,都是在有限时间内的一次性服务。
而工业互联网提供的则是一种时间上连续的服务,如目前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设备上,其提供的服务就需满足一天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这种服务是连续的,服务商的责任体现在分秒之中。
设备上云作为工业互联网提供的一种服务,其责任却是分秒服务的连续行为。若没有很好解决安全问题,将会引发怎样的社会问题?企业又将面临什么样的危机和压力?目前,工业互联网将原来企业信息化小范围的应用扩展到了大范围的互联网之中,其安全风险难以驾驭。
消费互联网服务商已经意识到了风险,正在采取措施进行补救。而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风险,拿设备上云来说,若一台设备服务费360/年,相当每天1元、每小时4.17;而无论电商、外卖、打车等,一小时至少有一单业务、最少有5元的收入,每天若有20单业务,其收入可达到100元,一年是36000元。若按一年36000元计算,设备上云必须接100台设备。工业互联网100台设备的运营成本、安全成本以及消费互联网业务员的运营成本和安全成本不可同日而语。
相比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无限责任的连续服务,消费互联网服务商的离散服务就是暴利且责任有限。由此,工業互联网的定价是不能与消费互联网相比较。软件定位区别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软件在消费互联网中是工具,这个工具并不需要根据用户或商品来定制。它只要提供一个门户平台类软件,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在工业互联网中,软件不但是工具也是商品。如工业锅炉、机床两类设备,工业互联网不但需对它们设计不同的软件,同时工业设备也需根据不同型号、配置进行软件设计。工业互联网不但需要一个门户平台类软件,还需大量的设备管理软件,才能解决工业问题,这无疑增大了软件设计的难度。流量思维区别
在工业互联网借鉴消费互联网上,提到最多的就是流量。认为流量是消费互联网模式成功的关键,所以工业互联网要想成功也离不开流量
在《为什么中国的ToB企业都活得这么惨?》中提到事实上整个移动互联网的体量由手机数量、手机中的APP数量和APP的使用时长的乘积,这是消费互联网人的同质性体现出来的流量优势。但在工业互联网中,由于行业不同、设备不同、应用不同,流量优势被设备的个性化消解得无影无踪了。
消费互联网动辄上亿用户,工业互联网成百上千设备,每种设备近百万台的规模就相当庞大。而如何引入消费互联网流量思维确需深思。所以,消费互联网的流量思维,可能在工业互联网中并不管用,或不会发挥如消费互联网那样的关键作用。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否实现跨行业
根据最新国家标准GB/T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行业是指从事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的所有单位的集合。国标指出本标准采用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原则划分国民经济行业。即每一个行业类别按照同一种经济活动的性质划分,而不是依据编制、会计制度或部门管理等划分
该标准将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四级。目前,国民经济行业包含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等20个门类、97个大类、473个中类和1381个小类。稍有信息化研发经验的人不难看出,在这些行业门类中还没有一个为特定行业门类提供服务的平台能够跨越到其他行业门类为其提供服务的,即使是普通使用者也会感觉到为自己提供教育服务的平台,与提供卫生服务的平台并不相同。
电商在国标GB/T47542017中被划分为批发和零售业门类中的互联网批发和互联网零售两个小类中,打车被划分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门类中的出租车客运小类中,外卖被划分在住宿和餐饮业门类中的外卖送餐服务小类中。
众所周知电商、打车、外卖这三个消费互联网中应用较为成熟,但还没有一个平台能够跨越这三个行业提供服务的,即使它们提供的服务满足了衣、食、住、行需求。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工业在国民经济行业中包含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个门类、41个大类、207个中类和666小类。分别占国民经济行业门类的15%、大类的42.27%中类的43.76%和小类的48.23%,工业行业在国民经济行业中占有半壁江山。
汽车制造业在行业上属于制造业门类的汽车制造业大类,该大类含7个中类和8个小类。8个小类分别是汽柴油车整车制造、新能源车整车制造、汽车用发动机制造、改装汽车制造、低速汽车制造、电车制造、汽车车身、挂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由于8个小类所生产的产品不同,故从研发设计、生产、工艺、质量、生产设备、采购及供应、售后等方面不尽相同。但是一个汽车工业互联网平台,若跨越这八个汽车制造业行业小类来提供统一的服务,应该是一个较难完成的任务。
周宏仁先生在智能制造的三个支点中说道: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一个以企业为中心的平台,而不是在整个工业行业建一个大的所谓工业互联网平台。所谓平台化是发展的趋势,其实是指企业的平台化,每一个大企业都会有自己的一个企业平台,而不会把自己的业务搬到其他企业的平台上去。
同时,在传统行业和消费互联网行业中没有平台能实现跨行业提供服务,好像也没有人提出来要实现跨行业服务,为什么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实现跨行业为工业行业提供服务?
行业的定义是指从事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的所有单位的集合,是按同质性原则把性质相同的经济活动划分为同一类国民经济行业,不同国民经济行业自然就是性质不同的经济活动。性质不同的经济活动,其社会组织、秩序、劳动过程或代价及各种生活资料的一切活动都是不同的,所以就无法实现跨行业服务。工业互联网与工业4.0的本质区别
按《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的异同》所讲,二者基本理念相近,都是将虚拟网络与实体连接,是对工业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的探索。文中列举了两者在推动力量、发展目标、实现方法上的三个相同点,和产业链环节、发展重点上的两个不同之处。
对此,更多的人士是讲工业互联网是美国人提出来的,是互联网+制造业;工业4.0是德国提出来的,是制造业+互联网。都是为了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抢占先机,争夺国际产业竞争话语权的产物。
工业1.03.0的解释为:
工业1.0,机械化,以蒸汽机为标志。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工业2.0,电气化,以电力广泛应用为标志。
工业3.0,自动化,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计算机应用为标志。
这些解释都只是关于工业1.03.0能够实现什么样的制造能力的阐述,至于它们实现中或实现后能制造出什么样的产品却只字未提。
制造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比起制造能力来说,制造什么更加重要。对社会、消费者或者用户来说,工业X.0采用了什么技术并不重要或者说也不关心,重要的或关心的是它们能产生什么样的行业、生产出什么样的产品为自己服务。
工业1.02.03.0,或说第一、二、三次工业革命分别催生或壮大了纺织、冶金、交通运输,钢铁、汽车、电气、石油化工,计算机、航空航天、信息技術等行业。它们主要解决了人类的衣食问题、住行问题和消费娱乐问题。因此,根据生产的产品,而不是制造能力来为工业化断代,才是工业化的本质和核心所在。
工业1.02.03.0都是工业化需要实现的目标,而实现的手段则是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工业4.0也是工业化需要实现的新目标,而实现的手段则是数字化、互联网化,即工业互联网。
既然工业互联网是技术实现的手段,手段就需要使用和盈利而工业4.0是目标,目标是未来,并非眼前就要盈利,所以西门子愿意为工业软件业务持续投资长达十年之久。即使如此德国已经意识到没有能力推动工业4.0概念,开始用一个更容易被各个国家认同的概念来描述,那就是数字化
衣食住行、消费娱乐,作为人类的基本需求,已通过工业1.03.0基本实现了,且产能都已过剩。所以,工业4.0或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应该不是为了提升现有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效率而诞生的,而是为了要创造出更加创新的产品而存在。
创新的产品是什么,我们不知道。但我们知道,若工业4.0不能创造出更加创新的产品,那它就不是工业4.0,而是工业3.X,是数字化。因为,它还不是一次革命,只是一次革新而已。林雪萍在《仿真软件的鲨鱼时代:改变历史的并购》中讲到:未来制造的发展是个并不能确定的问题。但能确认的是,各种制造分支无论是萌芽还是闪闪发光的时候,软件都会相伴其中。综上,工业互联网来源于消费互联网的自然延展,是一个与消费互联网横向对应的技术名词;而工业4.0却是工业1.03.0在时间维度上的纵向演进,是一个与工业1.03.0相对应的历史名词。它们之间有着手段和目标的本质区别。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