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2-12-13 11:12:14

摘要:

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农民运动中,最最著名的当属太平天国运动。这场寄托了农民美好生活愿望的运动在清政府统治下的黑暗中国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然而,和时代背景背离的运动最终走向了失败。

我们在惋惜的同时也感慨为何太平天国运动会最终失败。在这里,讨论了三方面的主要因素,太平天国运动领导集团的内部原因,大那是背景下的掌权者清朝政府与外过列强的外部因素,以及时代发展的历史局限性。

关键词

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农民阶级;时代局限性

一、 天平天国运动的发展与失败

十九世纪中期,中国发生了一起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太平天国运动。

在这场值得我们铭记的农民运动发生之前,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第一次出现了巨大的危机,而这个危机的原因就是那场惨败的战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巨额的军费和赔款,清政府无力偿还,将沉重的税赋负担加在了农民身上。而那条可以在中国传教的条款,也使农民倍受外国传教士的欺凌却无力反抗。外国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被迫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

于是,这场农民运动拉开了序幕。

一八四三年,洪秀全融合西方基督教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在广州这个最受外国传教士压迫的地方创立了拜上帝教。自此,农民运动真正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的“金田起义”、标志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的“永安建制”、标志太平天国形成和清对峙的局面“天京定都”,以及“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之后的北伐、西征、东征。起义期间太平天国的统治者们还颁布了太平天国前后期的两个治国方案《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这两个方案指导了太平军的前后两期的全部活动。

但是我们知道,定都天京之后,“天京事变”的发生摧毁了天平天国的内部领导集团,这也是天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再加上灵魂人物洪秀全的死,太平天国已经变得十分脆弱了。

虽然太平天国运动盛极一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最终,在清政府和国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之下,盛极一时的太平天国运动退了历史舞台。

二、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一、 太平天国集团本身的局限

第一,太平天国领导思想的错误。

宗教思想原本只是统治阶级用来愚弄和麻醉劳动人民的工具,拜上帝教宣传上帝全知全能的虚妄性,磨灭了群众的自由意志和创造精神,也使天国领导人思想僵化,丧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

太平天国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带有明显的局限性。虽然在开始之初争取到了大量的官兵支持太平军的各项活动,例如焚烧教堂,但是这给了农民们错误的认知,他们会依赖清政府,而对清政府放松了警惕,为失败埋下了祸患。这个口号只看到了外国洋教对中国农民的迫害,却没有看到清政府的腐朽和懦弱也是致使中国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

第二,太平天国领导人权力识膨胀,纷纷争权夺利,直接导致了领导集团的分裂。

最著名的当属天京事变。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二万余人被杀,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后来石达开因受洪秀全猜疑和有意迫害,带领大军出走,从此太平天国走向衰落。《李秀成自述》中有过这样的描述,“王在朝,不分清白,乱杀文武大小男女,势逼太重,各众内外,并合朝同心将北王杀之,人心乃定。”可见当时内争的混乱与惨烈。

第三.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层日益腐化

他们贪图享乐,大兴土木建造宫室,忘记了起义的任务,消极对敌。不仅如此,还制定了严格的阶级制度和一些有损百姓利益的政策,让大家都对他们失望到了极点。张德坚曾在《贼情汇纂》中提到:“四年(1854年)正月复兴土木,于原址重建伪宫,曰宫禁。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如大兰若状。”记载了太平天国领导者的腐败。

第四.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两个纲领性文件都超出可他的阶级范围。

《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的绝对平均主义,以及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都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以两个方案根本无法实施。太平天国提不出一个切实可行而又能动员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纲领,这就不能长期保持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因而他就不能把战争引向胜利。

第五.太平天国对知识分子大加排斥,使其缺乏知识分子为其出谋划策、制定纲领。

洪秀全将诗书典籍,扫地荡尽。统治区的知识分子想方设法逃离。一八六零年十一月,容闳来到天京访问,还被册封了一个四品爵位,要被留用。容闳在天京待了一个月,既看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正义性和不可避免性,又看到了这个政权内部日趋严重的腐败和种种予盾,认识到太平天国的队伍基本上是一些目光短浅的草莽英雄,不足以成就大事。1月后容闳留下印信离开了天京。这个制度的制定使批社会精英的流失,使太平军元气大伤。

二、 外部环境的影响

第一、清政府对太平军态度的快速转变

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提出的“扶清灭洋”的口号,再加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英法美俄四国分别签定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使清政府产生了巨大的财政负担和统治危机。这是,清政府决定暂时利用太平军的力量反抗外国侵略者。这时就出现了清政府官员参与太平天国运动的情况。

然而这种状态并没有持续多久。外国侵略者将矛头指向了清政府,慈禧等人不惜采用攘外必先安内之策,丢开华夷之变的旧意识,放弃和英法等国家在一些细小事务上的争论,借师助剿,聚集中外武装力量共同镇压太平天国。从此以后,同治朝的媚外政策代替了咸丰朝的排外政策。

第二、西方列强对天平天国运动的绞杀。

西方列强的参与加速了天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北京条约》签订后,封建统治者认为这些侵略者并不利我土地人民,当权派甚至感到,这些侵略者其实是很有信义、很有礼貌、可以做朋友的人18612月,奕訢又奏曰:(英法)均称深知中国以诚信相待,毫不嫌隙,彼此永敦和好,并释前日猜疑。其实,外国侵略者不但不想要清朝的土地人民,而且还想帮助统治者来对付他们的共同敌人,太平天国运动的所有战士。

1860年太平军进攻上海,英国向太平军曾发出照会,但遭到拒绝。英国想动用自己的军队来对付太平军,但又不愿意冒太大的风险。同时,美国人华尔公开在上海招募了一支由外国流氓、水手等组成的洋枪队,很快受到中外反动势力的欢迎。之后,华尔的洋枪队在清政府的供给和支持下实力大增,很快发展成为以中国士兵为主体、用洋枪洋炮装备、由外国人统领的一支中外联军,因为双方实力相差甚远,又因天平天国运动在定都天京后元气大伤,所以外国侵略者的加入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三、 历史原因及局限性

第一、 阶级的局限性

太平天国还只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在封建社会中,在民阶级受着严重的剥削,要求解放,而且敢于用武装斗争来争取解放。但是农民毕竟是分散的小生产者,他们不可能制定明确的革命纲领并用这个纲领来团结所有的革命群众;他们不可能长期地维持革命纪律,借以集中自己的力量战胜强大的敌人;他们缺乏用科学的方法总结革命经验并用这些经验来指导革命实践的能力。

农民阶级是小私有者,具有自私狭隘特性。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

第二、 时代的局限性

时代局限性是指中国的主要生产方式处于落后状态,没有产生新的生产关系和新的阶级。当时中国的历史环境是封建势力还未完全瓦解,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时代外国侵略势力不断入侵。这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这时的中国还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没有形成,先进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还未产生但农民阶级当时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是不清楚的,太平天国尽管也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但这只是出于一种自发的朴素的情感,并没有上升到一种理性的认识。

以上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B],红旗出版社,198312月版

[2] 张思恩,《洪秀全的失误及洪氏集团的腐败与太平天国的败亡》[C]19953

[3] 薛学生,《太平天国败亡的战略原因新解》[C],19944

[4] 周松柏,《基督教文化与传统文化结合对太平天国的影响》[C],19954

[5] 贾熟村,《试论太平天国失败的文化原因》[C],19945

[6] 陈宁,《试论太平天国对外关系之错误》[C],19964

[7] 陈宁,《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兴亡影响的评估》[C], 19971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