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刘禹锡赏析

发布时间:2019-11-08 17:40:24

竹枝词刘禹锡赏析

  导语:《竹枝词》是众所周知的文学家刘禹锡的杰作,在民间流传很广,深受人们的喜爱。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刘禹锡竹枝词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
  唐代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
  竹枝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于社会历史变迁及作者个人思想情调的影响,其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类是由文人搜集整理保存下来的民间歌谣;
  二类是由文人吸收、融会竹枝词歌谣的精华而创作出有浓郁民歌色彩的诗体;
  三类是借竹枝词格调而写出的七言绝句,这一类文人气较浓,仍冠以“竹枝词”。
  刘禹锡竹枝词在民间流传很广,一直到宋代还在传唱。据邵伯《闻见后录》记载:“夔州营妓为喻迪孺扣铜盘,歌刘尚书竹枝词九解,尚有当时含思宛转之艳”。又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余当夜行苕溪,闻舟人唱渔歌,歌中有此后两句,余皆杂俚语,岂非梦得之词自巴逾传至此乎?” 苕溪在浙江流入太湖,渔歌中的后两句,指刘禹锡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其一
  白帝城头春草生,
  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
  北人莫上动乡情。
  作品赏析
  《竹枝词九首》是吟咏风土人情的民歌体乐府诗,此诗为《竹枝词九首》中的第一首。 一二两句写山水雄阔隽秀之美。
  “白帝城头春草生”写高处。白帝城在濒临长江的白帝山上。时值春天,城头百草茂盛。一个“生”字写出百草依视线次第出现,又写出百草滋生之广。草因城脱俗,城缘草而含生机。
  “白盐山下蜀江清”写低处。蜀江即指白盐山脚下的一段长江:江水清澈倒映云天,又有耸入长空的白盐山作背景,山水互映,各尽其妙。
  “南人上来歌一曲”写当地人以雄山碧水为背景放声高歌。本句虽未直接写歌的内容歌的悦耳,但因了一、二两句雄阔灵秀山水的烘托渲染,读者自然能体会出歌声的优美。四句笔锋一转,写路上的异乡人受那歌声的感染,触发起思乡之情。此句当为全诗主旨所在。
  全诗之妙,其一在动词传神,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耐人品味的人物形象。第三句中,“上来”既可理解为“登到高处”亦可理解为“出来”,无论作何解读,歌声那情绪饱满、难以自禁的形象呼之欲出。而第四句中一个“动”字更是传神。“北人”即外乡人。春日雄奇秀丽美景,他无心欣赏,只顾匆匆赶路,忽然,当地人一曲高歌令其驻足而听,心为之怦然,神为之飞越。一个“动”字写出北人神情,又引起读者共鸣。其二在一景两用,烘托渲染人物形象。山高草绿水澄明,春日美景烘托渲染当地人不吐不快的蓬勃之情,也烘托渲染异乡人心不在此的旁骛之意,一景两色一石二鸟。 其三在意味的绵长婉转和境界的高远。诗人第三句,由景及人,此一转;至第四句,以当地人的高歌反衬异乡人的乡情,此二转。同时,写乡情以大江大山和滋生无限的春草来烘托渲染,写出来的当然就不是儿女情长,小家碧玉,而是浩荡乡思,人所共识的那份故园情结了。
  《竹枝》其二
  山桃红花满山头,
  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
  水流无限似侬情。
  作品赏析
  这首《竹枝词》含思宛转,清新活泼,音节和谐,语语可歌。特别是把比兴揉而为一,此诗兴中有比,比中有兴,颇富情韵。
  诗中刻画了一个热恋中的农家少女形象。恋爱给她带来了幸福,也带来了忧愁。当她看到眼前的自然景象的时候,这种藏在心头的感情顿被触发,因而托物起兴:“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描绘出一幅山恋水依的图画。
  山桃遍布山头,一个“满”字,表现了山桃之多和花开之盛。一眼望去,山头红遍,象一团火在烧,给人以热烈的感觉。而山下呢,一江春水拍山流过,一个“拍”字,写出了水对山的依恋。
  这两句写景,却又不单纯写景,景中蕴涵着女主人公复杂的情意。
  但这种托物起兴,用意隐微,不易看出,于是诗人又在兴的基础上进而设喻,使这种情意由隐而显。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让女主人公对景抒情,直接吐露热恋中少女的心绪。“花红易衰似郎意”照应第一句,写她的担心。一个“红”字,说明鲜花盛开,正如小伙子那颗热烈的心,让人高兴;但小伙子的爱情是否也象这红花一样易谢呢?“水流无限似侬愁”,照应第二句,写少女的烦忧。既相恋,又怕他变心,这一缕淡淡的清愁。就象这绕山流淌的蜀江水一样,无尽无休。
  诗所表现的是初恋少女微妙、细腻而又复杂的心理,十分传神。 诗的格调也明朗、自然,就象所描绘的红花绿水一样明媚动人。而诗的情境的创造、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却恰恰是靠了这个最明显、最巧妙的手法——比兴。
  《竹枝》其三
  江上春来新雨晴,
  □西春水彀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
  人来人去唱歌行。
  作品赏析
  杨柳本是夹河而生,诗人用“桥东”“桥西”加以重复指示,把人的视线牵移到此, 在人的刻意关注中,杨柳也似乎更加繁盛,春的气息便愈加浓郁可感。把桥上的行人用 “人来人去”来表现,以见其熙熙攘攘,人流涌动,充满了动感,紧接着缀以“唱歌声” 三字,歌声与往来行人牵引杂合,忙碌而繁闹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土俗民风的独特性 因这些词语的重复而得到了更突出的显示。
  《竹枝》其四
  日出三竿春雾消,
  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
  住在成都万里桥。
  作品赏析
  1 、这首诗写蜀客的薄情。 2 、 " 日出三竿 " ,太阳升起很高,表明时间很晏了。 3 、 " 蜀国 " ,西蜀成都的商客。 " 兰桡 " ,木兰做的船,泛指很讲究的船。 4 、 " 凭寄 " 两句: " 狂夫 " ,狂放而没有操守的人。 " 万里桥 " ,桥名,在成都。
  这两句写蜀客凭借狂夫样的人带信,分明是不可靠的,表明他对自己妻子的冷淡。
  《竹枝》其五
  两岸山花似雪开,
  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
  永安宫外踏青来。
  作品赏析
  这两句大意是:江两岸,山花怒放,洁白如雪,风景宜人;村落里,家家户户,春酒满觞,民情欢愉。
  此诗写春日踏青时所见蜀地民俗及风光。两岸山花怒放,家家春酒满怀,一派融融的春意,生活气息很浓。
  可在表现农村风情,尤其是山村春色时借用。

竹枝词刘禹锡赏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