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如何主动把握经济文化的话语权范文

发布时间:2019-01-27 16:20:42

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如何主动把握经济文化的话语权

话语权就是说话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决定了社会舆论走向。话语权是掌握在媒体控制者的手里,掌握在拥有经济权的人手里。他们一般学有所成,控制着媒体和其他经济实体,而他们想说的,一定和自己有关。

  金融危机使得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困境,被认为是一百年来所未见的经济危机,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相提并论,又因为世界经济的紧密联系,这一场危机迅速在小小的地球村蔓延,殃及很多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这场经济危机中也遭受着重创,很多依靠出口的中小企业纷纷破产,2000万农民工失去工作,100万大学毕业生未落实工作,市场萎缩,面临着与世界其他地方相似的窘境。不过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可以依靠相对独立的金融和市场体系,依靠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济成果,依靠政府的高投入来维持经济的适度增长。

一、中国如何主动把握经济文化的话语权

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将成为最早走出经济危机的国家,又因为中国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拥有者,世界给与中国很高的期待,给与中国前所未有的尊敬,似乎中国掌握了解决这场经济危机的主导权和广泛的话语权。但是中国政府务实清醒的态度使很多人失望,其实,中国并没有话语权的深刻坚实基础。

1、中国经济增长的意义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所不同

  中国经济基础薄落,达到10%的增长率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1%~2%左右的增长率所获得的GDP增长量差不多。

  中国拥有13亿人口,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力资源,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保持着一定的同向变化的关系,同时,中国处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数量也非常庞大,中国只有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才能解决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国生产力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农业还是基本维持着小农经济的作业方式,机械化和经营规模均面临着提高的广阔空间;同时,虽然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全面的国民经济体系,但是原创的工业技术和新兴的工业产业,中国并没有做出很大的贡献,很多产业维持着低水平的发展;中国的服务业遍地开花,金融业、交通运输业、咨询业等等日益发达起来,不过金融业务依然沿袭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改革缺乏原创的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方式,咨询业还没有大步走出国门,通过向其他国家输出外智,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来操纵行业发展。

2、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所不同

  中国经济增长建立在因物质基础贫乏从而拥有广阔市场,因人民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低下从而具有低廉的劳动力基础上的,劳工权益和生命安全缺乏保障,市场机制和法制不健全造成市场竞争淘汰机制的不能有效运作。

  中国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污染了江河、破坏了自然环境,造成了能源的巨大浪费和损坏并且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具有不可持续性,势必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不过,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自然资源的匮乏迫使中国加强同中东、蒙古、澳大利亚、南美洲等石油、矿石、森林资源充沛的国家地区保持密切的经贸关系;破坏了的环境开始影响着大众的日常生活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劳工权益和劳工质量日加成为影响中国企业生存发展的瓶颈,有效保障劳工权益和加强劳动职业培训和社会生存培训成为下一步关注的事项。

3、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调整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经济危机具有爆发的周期性,每次经济危机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基础。特别是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来,每次危机都是点燃了发展新兴产业的引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将很多军事领域的技术投入民用,掀起了新科技革命的狂潮,带动世界经济持续繁荣发展。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具有恢复经济的雄厚的科技和高素质人才基础,而且善于把握世界市场规则,可以有效利用其他国家的发展来为它的发展服务。两次世界大战,西方发达国家都能迅速调整秩序迅速恢复并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就充分证明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具有创造机制和掌控机制的能力,这一点保障着发达国家可以继续繁荣。

4、中国要取得在经济文化中的话语权必须努力做到:

  (一) 在制造领域提高生产线技术水平和生产线作业能力,开发高精尖产品。

  中国开发的自行车、摩托车等产品与日本相应产品就存在着质量差距,他国的产品使用起来让人根绝更加人性化、人格化。相信中国不是不能制造出更加优异的产品,而是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不能在技术创新上进行大胆投入,中国的制造业缺乏育人争锋的锐气和勇气。不过,同是炎黄子孙,台湾的电子产品享誉世界,笔记本电脑占据世界市场的1/3,并且拥有绝对保障的电脑品牌,在企业发展的大环境和企业运作机制上也是存在完善的地方。

  (二) 品牌战略

  中国需要在常规领域打破常规,不再一味跟在别人后面摸索,在世界步入依靠质量、创意、创造、人格化来赢得市场的情形下,创造自己的形象和品牌成为企业的关键战略,同时有效树立国家的威信。走向海外的企业无论采取的是在地战略还是落地战略都应该把握品牌文化的重要性。现在除去海尔家电等少数依靠国家强力扶持的企业意外,大多数扩展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缺乏这种意识特别是民营企业。

  (三)离岸外包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除去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资本外,还承担着国外的大量外包业务,使得中国处于相应产业链低端的位置,为其他国家进行产业创新和升级做基础性的工作,也让中国大量的工程技术和设计人员丧失了创想、创新、创业的格局,影响着中国现代化的推进和产业的合理发展。

  因此,中国在接收国外离岸外包业务、扩大就业率的同时,应当适时推动向海外进行产品、业务的离岸外包,这不仅仅是对海外的贡献,也同时有效调整中国的产业布局,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各个产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互相带动,有利于建立人力资源强国。

  (四)新思想、新科技、新营销方式的传播

  英国是一个发达的依靠出售金融咨询业务而发展的国家,这种无烟工业使得英国在咨询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硅谷最为IT行业的引擎,不断推出新的网络发展理念和新的互联网经营模式。而中国的各种金融、咨询业务基本沿袭西方发达国家的类型、模式,而且想世界推广、具有深刻影响力的金融、咨询等业务的新思想几乎等于零,同时,咨询业务基本上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对乡村建设还没有发挥应有的影响力。中国以其悠久的历史、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经济形势的复杂性为思想革新创造了广阔的舞台,如何转化为影响中国乃至世界发展的引擎,成为中国获得话语权的根本。

  中国只有真正成为创新型大国、创新型强国、以科技和思想立国而享誉世界的时候才真正掌握了话语权。

二、企业要夺取创新话语权

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科技创新的巨大机遇。
 
    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龙头企业,都应该趁势而为,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夺取创新话语权

    自主创新,成为两会会场被代表、委员屡屡提及的关键词。

1中小企业:战略联盟获持续创新力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4000万户,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近70%,上缴税收占国家工业税收总额的60%左右,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也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我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

    “金融危机中,冲击最大的也是中小企业,必须营造良好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升级,使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李谠委员分析,目前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数量多,但是不强,虽然建立了62国家大学科技园、54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331家生产力促进中心和6万多个科技中介机构,但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和高校之间没有形成如同发达国家那样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和集群优势。因此,我们应建立中小企业服务系统,培育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中介机构。建立合作创新的分担与收益共享机制,推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战略联盟,使中小企业获得持续的创新能力。

    2龙头企业:加大科研投入谋反弹

    金融海啸蔓延已严重影响实体经济,但有些企业并没有遇到想象中的困难,还趁机进行扩张。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08年度合同销售金额达233亿美元,其中75%来自海外市场,在欧洲和北美市场这两个金融危机重灾区的销售额,也分别达到了42%58%。业绩突出的背后,是公司对技术研发的大力投入和对知识产权的高度重视。华为公司每年用于研发的资金都不低于当年销售额的10%2008年超过了120亿元,申请国内外专利达25000项。

    杜斌代表表示,龙头企业要擅于在中寻。纵观微软等大型跨国企业,都是因为有核心技术在手,从而占据了国际市场的相当份额而不倒。国内龙头企业应该趁着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的这股东风,通过科技革新,实现产品升级换代,更好地在国际舞台上一争高下。金融危机导致企业订单减少,客户对质量的要求提升,促使企业适应市场需要,研发能提升质量、降低成本的精打细算型技术,这对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是有力推进,此次金融危机,对于钢铁行业的冲击非常大,宝钢在各个方面勒紧裤带,唯有科研、环保两项经费不减。为的就是在经济低谷中强力反弹

    一些代表委员提到,龙头企业在前一轮经济发展中已经累积了大量的财富、技术基础,要抓住世界经济重新洗牌大好契机,加大经费投入,寻求科技突破、瞄准主攻方向、调整科技战略,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夺取科技话语权

    3产业集群迈向创新集群

    “一枝独秀不是春。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上下游企业在技术革新方面的共同推进。张圣坤委员提到,近年来,我国涌现了像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和武汉光谷等产业集群,但大多存在发展水平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等弱点。美国硅谷的崛起,就是产业创新集群效应的充分体现。他认为,在发展产业集群的同时,要奋力推动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提升。

    张圣坤委员表示,创新集群不只是产业链的合作,更需要通过高校、研究机构等创新网络的协助,形成技术链合作,进而优化价值链,实现价值的最大化,由此强力推动经济增长。他建议推进集群内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发挥示范、辐射效应,积极向关联企业转移相关技术;建立集群的公共技术创新平台,为整个集群提供关键共性技术和行业技术支撑等服务;着眼全球思维,鼓励集群内优秀企业参与全球竞争,以适当方式并购相关产业链和技术链上的国外企业,通过产业和资本实力在全球范围内控制产业。

    4、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

    一些代表、委员提到,以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是国际通行的做法。《美国产品购买法》规定,在政府采购项目报价中,只要本国供应商为中小企业,其报价不超过外国供应商报价的12%,则优先交由本国供应商采购。去年财政部也出台了《自主创新产品政府收购和订购管理办法》,但在实施过程中,还要不断完善自主创新产品的认定和评价体系以及采购运行机制,确保中小企业能够公平公正参与政府采购。同时,还应进一步强化国家关于技术开发等配套政策的执行力度,保持税收优惠政策的持久性,使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够获得持续稳定的支持。

    “到位而不缺位越位错位。周汉民、马国湘委员在发言中提到,政府的介入要有理有节,适时、适度。在培育创新型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控制力不能替代生态网络的资源整合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政府必须在创新型经济网络中建设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提供廉洁高效的政府服务,开辟融资畅通的投资渠道,同时要在主体培育、平台建设、制度设计、机制构建等方面大胆创新,充分发挥政府的制度竞争优势。

三、经济危机中的大学生就业思考

近期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对于大学生就业环境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其实,早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前,大学生每年艰难的就业形势就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之一,从北大才子卖肉到香港一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弑母,从每年百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成为“新盲流”到 “新读书无用论”的流行,目前在劳动力市场中,大学毕业生似乎已经成了和农民工一样的弱势群体。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因素,有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不衔接的结构性问题,也有扩招之后大学生数量激增的客观现实,但我想对于个体同学来说,大学毕业即等于待业的现象更主要的原因应归结于自己。  
  遭遇世界性经济危机,多数企业难以独善其身,但作为新东方分校的负责人,我并没有感受到我们对人才诉求的减少,无论是在经济发展旺盛的过去,还是在经济环境尽显疲态的现在,对优秀人才的求贤若渴一直是我们的人力发展的常态。昨天和一个在西班牙做进出口贸易的同学通话,她也还在感慨目前在国内想雇用一个合适的西班牙语翻译竟找不到。其实,在我看来并不是企业没有岗位提供给大学毕业生,而是找不到具备基本职业技能符合企业需要的优秀大学毕业生,说到底你找不到工作,是因为你不够优秀。  
  所以说,我们在校学习的同学,与其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在大学生活中,一定要让自己形成超越其他同学的核心竞争力,不能“泯然众人”,这样才会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领先一步。比如你学财会专业,你未来想进“四大”或者投行,如果你考了ACCA或者CFA,虽然很难,即使只通过了一些科目,或者只通过了最初级别,但相比其他同学都没有参加类似考试,你就比别人具备了优势,即使经济再不景气,任何企业都要新陈代谢,只要在大学毕业生中招聘,那么你就会比其他同学有更多的机会。总之,你必须有“打眼”的地方,要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思考凭什么企业愿意挑选你。 
  经常有同学向我感叹,同样是一个学校一个专业甚至是上下铺的同班同学,大学毕业几年后人生发展的轨迹竟会是如此不同。我的大学同学里,多数人过着朝九晚五的普通生活,但也有人白手起家创造了资产几千万的企业,也有人成为了上市公司的高级职业经理人,却也有人步入歧途走进了监狱,还有的人已经要靠领低保过日子。相同的起点,而阶段性或者可预见的终点却迥异。为什么会这样?其实道理很简单,今天的你是由三年前的你决定的,而未来三年后的你又是由今天的你所决定的。所以说,未来大家毕业后的人生轨迹的不同,正是取决于大学四年我们是如何度过的。很多同学的大学生活更象是生活在游乐场,每天都充满了阳光、美酒和玫瑰花,终于等到必须毕业的那一天,依依不舍一步一回头的离开学校门口才发现自己并没有准备好来应付这个社会的野性、欲望和挣扎,于是开始感叹读大学浪费了你的青春年华,开始责怪这个社会没有给你更多的机会,其实,你没有资格这么说。我们只需要看看自己的电脑,多少人使用电脑是为了上网看碟打游戏,又有多少人是为了学习;只需要看看枕边常看的书籍,多少是武打言情侦探,又有多少能称得上是非看不可的经典;或者再想想周围最好的朋友里,多少是天天吃喝玩乐的哥们儿,又有多少是志同道合为了将来一起做事的伙伴。  

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如何主动把握经济文化的话语权范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