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督女儿张佩玟忆往昔

发布时间:

提督女儿张佩玟忆往昔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的一处寓所里,住着一位年迈的老人,她一头银发,深邃的目光里透着大家闺秀的优雅,她就是清末湖北提督、镇守湖北武昌的第八镇统制张彪的17子女中现如今唯一健在的女儿张佩玟。97岁高龄的张佩玟近百年人生坎坷向人们诉说着漫漫往事……
从山西走出的清末提督
张彪原籍山西榆次西左付村,生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腊月初五,家里世代以种田为生。适逢一年大荒,张彪母亲冯氏过世,幼小的张彪和舅舅把母亲悄悄埋葬在山洞里。父母双亡的张彪寄生于舅舅家。为应考武举,他拜拳师,刻苦习武,“常常于夜深起床,浸湿弓弦结合处使勿发声,潜至无人空处暗自拉练硬功,至力竭方罢”练就了一身好功夫。1882年,山西巡抚张之洞于祭孔归途中在太原钟鼓楼遭遇围堵,被张彪解救,从此被张之洞安排为贴身侍卫。张彪脸憨,嘴拙,腿勤,可靠而且伶俐。给张之洞做侍卫实际上就是跑腿的,做这种活计的人,成百上千,但得到主子青睐的还真不多。晚清到民国,从戈什哈发迹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吴佩孚,一个就是张彪。张彪从一般侍卫变成贴身侍卫,成了张之洞须臾不可离开的得力干将,属于可以不经通报、直接

进入寝房的贴心人。张之洞走到哪儿,他跟到哪儿。安全由他负责,事务由他打理,钱财也由他一手掌管。张之洞索性把贴身丫环作为义女许配给张彪,当时,凡是娶了主公丫环的,人们一律尊之为“丫姑爷”。包天笑所选《丫姑爷张彪小史》指出,吴趼人所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的丫姑爷就是张彪。自此,张府的事,全交给张彪夫妻俩包办。光绪十年(1884年),张之洞调任两广总督到广州,张彪也升任到中军官;张之洞由两广总督调任为湖广总督,张彪也先后被提升为总督衙门护卫亲军的都司、统领随同至武汉。当时汉口水患成灾,张彪还受托,督修湖西大堤,他精心设计,严格施工监督,根除水患,当地人称大堤为“张公堤”,这并非只纪念张之洞,也包括张彪。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张彪受清政府委派到日本学习陆军,并在湖北组练“新军”张彪担任统率。后升任四川松潘镇总兵,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补授湖北提督,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整编全国军队,湖北成立新军,张彪任陆军第八镇统制,并率湖北新军在全国军事演习中数次夺冠。
张彪共育有八男九女。如今其后人已至6代达200多人,他们分散居住在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及我国的天津、北京、长春、山西、张家口、南京、上海、台湾、香港、澳门等地。记忆中的父亲

当张佩玟记事的时候,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已经发生了。19111010日晚,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爆发,湖北武昌新军第八营工程营首先开枪鸣变,打死前来镇压的排长、队官及管带,冲出营房,奔往“楚望台”军械库夺取枪支弹药,当时清军最高将领就是统制张彪。张彪不顾危险前往请示总督瑞??,然而,瑞??早已带着家眷挖开督署后墙逃跑。此时张彪的“靠山”张之洞已经病逝,张彪与排斥汉人、刚愎自用的满人总督瑞??并无交情,且常遭其呵斥,暗生怨恨,遇事敷衍,况起义新军都是自己的部下,自相残杀非张彪所愿,内心纠结的张彪无心恋战,带着清军在巷战中且战且退,弃城而去。事后瑞??把武昌失守的责任全部推到张彪身上为自己开脱,因此张彪被清廷革去职务,成为武昌失守的替罪羊。辛亥革命的成功,使延绵中国2000多年的帝制土崩瓦解,同时也意味着张彪军旅生涯的结束。心灰意冷的张彪选择了退隐,随日兵舰潜赴日本长崎。
辛亥革命后,民国建立,张彪回国,落居天津日租界寿街,暂时借住在朋友处。此时的张彪远离政治,开始谋划搞实业,昔日旧友们筹措了万余元让张彪加入了大兴纱厂成为股东,后来成为山西老家晋华纺织有限公司30位发起人之一。当时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纱厂股票大涨,借此,张彪分得了很多红利,并以此款购买了20多亩土地。他又倾其所有,亲自设计督工,建筑了张园,同时在张园的后面

还为8个儿子各盖了一处住宅,称作“八楼八邸”,取名为“宏济里”。深受传统“忠孝”思想熏陶的张彪还回榆次老家建了一座张氏宗祠。从1915年开始,张彪在张园又设计并招标建筑了一所三层的豪华楼房。并建有走廊、假山石、土山、花窖、番菜馆、咖啡馆、照相馆、电影厅、杂耍园子、高尔夫球场、草坪及乘凉休息的场所。张彪将其辟为综合性露天游乐场,取名“露香园”,出租对外营业,仅门票就要半个大洋。张园建筑宏伟壮观,在当时的日租界,如此规模宏大而豪华的建筑屈指可数。再加上张彪为人厚道,喜欢交朋友,一时间张园成为民国政军各界名流,甚至对立双方政治势力出没的场所。
1924124日,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在段祺瑞等安排下,下榻张园,孙中山住在三层东侧内间。随行的服务人员很少,行装也非常简单,但书有几万册,都堆放在楼下的走廊里,直至走后,张园还剩下很多书。虽然孙中山只在张园居住了27天,各方风云人物如段祺瑞、张作霖、黎元洪、李烈钧、汪精卫等纷纷前来张园拜访。中共地下党的于方舟、邓颖超等,也曾前来张园探视病中的孙中山。这里一时成为民国政治的关注点。在张园,孙中山先后发表了《告天津人民书》《善后会议条例》,积极宣传召开国民会议的进步主张和反对段祺瑞的所谓“善后会议”等。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倾向革命,鹿钟麟

把溥仪赶出紫禁城。1925年农历二月,溥仪住进张园,张彪遂召集全家老小开会,宣布:“皇上”来张园居住。自此张家主仆开始忙着装修,粉刷戏台,扩建游乐室,购置牛皮沙发、波斯地毯、钢丝软床,还特定了英国惠罗公司的欧式家具。他还命家人购置上好的铜床及进口床褥,赶制近百件床上用品,一日间便花去3700块大洋。溥仪入住张园后就住在孙中山居住过的三层“平远楼”的那间屋里,随来的皇亲国戚住满张园。因溥仪入住房子不敷用,张彪后又在此基础上添建45间,为饭厅、游艺室及客室,还在园内右侧兴建平房4间,给溥仪随从和下人用。楼前南面是假山、水池;西面为传达室、总务处、警卫室、汽车库;西北角有罩棚及戏台一座;东部为中西厨房、马圈、护军、差役宿舍等。溥仪买了2辆轿车和1辆赛车,还买了3架钢琴和留声机,分放在婉容和文绣房内。溥仪请崔慧?、崔慧梅姐妹做家庭教师,专门教婉容音乐和绘画。张彪虽年近七旬,仍尊溥仪为旧主,为禁止园丁靠近平远楼,每日清晨,亲自为溥仪洒扫庭院,精心安排溥仪的饮食起居。平远楼楼顶原为屋顶花园,左右两边是上、下楼的楼梯间;前后有一米高的水泥栏杆,溥仪就以此作为平台,在上边放12节的蜈蚣大风筝。溥仪和婉容在张园养了不少珍奇异兽,在走廊一端还拴着一头3英尺高的白猿。后平台上加盖一层作为娱乐场所,溥仪将立式收音机放在这里,每天听新闻、音乐、戏曲。婉

容在这里设宴,招待西洋女宾。婉容特别喜欢活泼可爱的佩玟,经常带她上街玩,心情好的时候还模仿梅兰芳的唱腔唱戏。
张彪家法很严,给孩子们立了很多规矩,不让他们打扰皇上,但他的几个孩子常临窗对着平远楼指手画脚,引起溥仪的好奇。一天张彪把儿子张挺叫去,说溥仪要见他。溥仪虽大张挺5岁,但张挺骑马、开汽车、打高尔夫,一切时尚的玩意儿无一不会,还是学校里的台球明星。这对溥仪有很大吸引力,于是拜张挺为“师”,学打台球、高尔夫。此后张挺只要放学早就去找溥仪,为此得绰号“伴驾王”,他们一起打球、游戏、开汽车,听音乐、看戏,到起士林吃西餐。为此,溥仪还赏了他一个翡翠扳指和一台美国胜利牌留声机。张园林木中的鸟儿引起溥仪的兴趣,遂叫人买2支火药枪,在张园马号试枪。他还派人到墙子河雇船,去打野鸭子。黎元洪曾在张彪手下做过事,当黎元洪在北京任大总统时,经常从北京到天津张园拜访张彪,并力劝张彪出山,多次邀他到民国政府任职,张彪坚持不出,黎元洪只好授予张彪“建威将军”的虚衔,成为中华民国政府的高级顾问,每400块大洋津贴。在张园的快乐时光
佩玟依稀记得5岁那年,因为家乡榆次遭受自然灾害,张彪携带着家眷回山西老家赈灾,乘火车从天津到石家庄后,

被太原的阎锡山亲自接到榆次。他把乡亲们变卖的耕地倾囊购买下来,然后仍将土地交给原卖主耕种而不收分文地租。如今她依然清晰地记得家乡大脆饼香甜的味道。
张彪晚年虽然脱去清廷官服、剪了辫子,但仍是过去那样好交际,在天津过着悠然自得的平民生活。在许多社交场所,人们都可以见到他的身影:嘴里叼着吕宋雪茄烟,手持文明杖,满脸笑容,精神矍铄,与人侃侃而谈。在家里,他仍然爱吃山西的刀削面、猫耳朵、拌汤,偶也猜拳划掌喝点“白兰地”,高兴之余哼哼山西梆子,尽享天伦之乐。张彪对子女们教育一向严格。他在张园里设置了一个沙盘,每天孩子们放学回家后,必须在沙盘上写一首诗方能吃饭。他时常以节俭朴素的生活理念教育子女,但在子女求学上却不惜重金,甚至在购买大部头书籍上也毫不吝啬。他很看重子孙的书香熏陶;同时他也是一个开明的人,不仅不让女孩子们裹脚,还带着佩玟去看电影。
张彪同情穷苦人,佩玟至今还记得:当年在张园门前,家里常年支着两口大锅,每天都会让下人熬粥给穷人吃,父亲还时常领着她和妹妹到贫民中走访慰问。一次,一个盗贼跑到张园盗窃,被下人抓住五花大绑绑到父亲面前,盗贼道出他的窘境,家中上有双目失明的母亲,下有少不更事的孩子。父亲派人了解实情后,不仅释放了盗贼,还给了盗贼一些钱,让他做个好人,不要再去偷。在家里,张彪平等待人,

平时吃饭不分等次,逢遇喜庆大宴也不分上下,对奴婢下人从未疾言厉色,一个闵姓的下人从1894年始随侍张彪33而不离。
1927年初,在父亲生病期间,佩玟每天陪在身边,给他端水,为他捶腿。张彪还掏出半块银钱给她,让她买好吃的。张彪同情革命,躺在病床上给她讲武昌起义、人生道理。他说,尽管自己是个武官,但他从来没有杀过一个人。这年913日,张彪病危,溥仪闻讯赶来,张彪眼睛盯着终身维护的皇帝直到断气,终年68岁。溥仪为痛念这位清朝的忠臣遗老,挥泪不已。成殓之际,溥仪亲书“心如金石”匾额,又赐陀罗经被为他送行,丧事由福建军工帮办王永泉担任总理,并从南方买进金丝楠木棺椁,丧事操办近一个月。张彪出殡之日,葬礼在津门盛况空前,无数社会名流前来吊唁,最终以2432人抬明黄彩亭出殡。溥仪委派皇室公爵代表他前往,张彪的老部下黎元洪亲往致祭,在祭奠时嚎啕大哭。远近亲友、感恩者纷纷前往吊唁,送葬队伍长街数里,满街军警戴孝并维持秩序、疏导交通,一时间万人空巷,极尽哀荣。
提督女儿的寻常日子
18岁时,张佩玟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辅仁大学英语系。在辅仁大学,她不仅学习优秀,还是学校的校花,之后,与毕业于清华大学、在保险公司就职的杨新如结婚。

1953年“三反”“五反”运动开始后,由于家庭出身不好,杨新如受到牵连,抑郁而终。新中国成立后,张园收归国有,成为《天津日报》的办公场所,满怀忧伤的佩玟回到北京一所学校当了老师。
1954年,因工作需要,张佩玟被调到河北宣化工作。几年后,她又被调到张家口铁路一中工作。在张家口,佩玟嫁给了从抗美援朝归来的崔天迈。“文革”开始后,在团地委任团委书记的崔天迈因不满当时社会的混乱现状说了几句情绪话而深陷牢狱,这个曾经留学德国、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并与毛岸英一起工作过的英雄在狱中一待就是15年,出狱后没几年便病逝了。就在丈夫入狱后不久,张佩玟也入狱了,原因是在学校的厕所墙上有孩子写了不满社会的“反动标语”,最后罪责被加到出身不好、丈夫又蹲监狱的张佩玟的孩子身上。当时她的孩子一个8岁,一个6岁。尽管多年后真相大白,是学校一个年龄大点的孩子写的,但张佩玟还是从1966年至1976年在狱中度过了10年岁月。在丈夫出狱后的第二年,58岁的张佩玟也出狱了。尽管源于错案,出狱后的她得到了一定的经济补偿,但无人照看的子女不得不在社会福利院度过应该接受基础教育的10年。苦难带给张佩玟的是豁达,活着就是幸福。出狱落实政策平反后,她没有抱怨、没有怨恨,虽然自己的子女没有接受正规的教育,但张佩玟把这些遗憾化为力量,她无偿为张

家口二中、五中的学生补习英语,义务服务长达10年之久。道不尽的乡愁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佩玟的乡愁愈来愈浓。虽然故乡的模样因久远的离别而渐显模糊,但思念的愁怀在心底常常升腾,难以割舍又挥之不去。有生之年回一次山西榆次老家成为她魂牵梦绕的夙愿。
2013719日,张佩玟带领30多位分别从北京、津、张家口、太原赶来的张彪后裔回乡省亲祭祖,这是她第二次回到故乡榆次西左付村,相隔近一个世纪了,尽管故乡的山山水水一直留在她童年的记忆中,但家乡的巨变还是让她感到新奇和激动。民风依然淳朴,未曾改变,家乡的父老乡亲没有忘记名人之后。在老家的日子里,张氏后人受到了当地领导的亲切接见;朴实热情的村民对她们嘘寒问暖;村干部带她们走街串户,走亲访友。当张佩玟看到村里为纪念张彪而塑立的大理石汉白玉雕像时百感交集,抚摸着雕像她潸然泪下……
西左付村,至今仍然矗立着当年张彪亲自设计和建造的张氏宗祠。祠堂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二进院布局,坐北朝南,集南北建筑风格于一体,布局严谨,用材考究,虽饱经风雨侵蚀和岁月磨砺,但当年的气势和风骨还在,这让张氏后人甚是欣慰。他们在祠堂举行了庄重的“纪念忠恪公张彪诞辰153周年祭祖大典”。当地的史学爱好者和张彪拥趸

还自发召开了张彪研讨会,邀请张彪研究者参加,令张氏后人大为感动。3天的时间是如此的短暂,721日,张佩玟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她魂牵梦绕的老家榆次,踏上了归途。虽然离开了家乡,但张彪祠堂岌岌可危的状况一直困扰97岁的张佩玟老人。201489日,家乡山西榆次西左付村村委会向社会发出呼吁:目前,因年久失修,张氏祠堂岌岌可危,正殿面临坍塌,抢修迫在眉睫。
听到这个消息,张佩玟非常激动,带头捐助退休金1元修缮张氏祠堂,希望带动张彪家族后裔和海外亲属以及所有关注历史文化的各界人士、企业大行善举,有一份热发一份光。
此时,98岁的张佩玟只有一个愿望,希望在有生之年张氏祠堂能够得到修缮和保护,让父亲惠泽家乡的心愿继续传承。

提督女儿张佩玟忆往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