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歧伯乃是轩辕时期的扁鹊

发布时间:2023-04-22 00:05:27

神医歧伯乃是轩辕时期的扁鹊
一、混沌开孔窍与巫咸为医的神话传说

(一)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与倏忽给混沌开孔窍

依据西方的圣经故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上帝创造出来的。在东方的中华古国,则传说天与地是盘古氏用双手开辟出来的;接下来,便有女娲造人的神话。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东方神话传说中关于倏忽给混沌开凿七窍的故事。南海的天帝叫倏,北海的天帝叫忽,中央的天帝叫混沌。倏和忽两人常到混沌那里去玩耍,混沌招待他们非常殷勤周到。有一天倏和忽在一块商量怎样报答混沌的恩德。他们说,每个人都有眼耳口鼻……七窍,用来看呀,听呀,吃东西呀等等,偏那混沌一窍也没有,我们不如去替他凿出几窍来。于是就带了斧头、凿子之类的工具,去给混沌开窍。一天凿一窍,七天就凿了七窍。但是可怜的混沌,经他好朋友这么一凿,却一命呜呼,死去了。

“倏”shū)字构成于“攸”与“犬”,它的古字,或者用“黑”字来代替“犬”字。“攸”字的甲骨文象形着手持针或艾炷施针或灸于人背而引发出一条循行性感觉。“犬”字则代表仓促匆忙的意思。“黑”字的甲骨文则是象形着头上戴有炭色面具,而在面具上画有四只金色眼睛的那个部族的人正在舞蹈举行仪式。“忽”字构成于“勿”与“心”两个字。“勿”字的甲骨文表示在刀上沾有杂物残屑。总之,是粗忽操刀,心不在焉的意思。

混沌,则表示一个在跳舞仪式中不戴面具而满面涂以白粉或面具上没有孔窍的那个部族的人。当今的研究已经知道,当经脉现象循行性感觉到达两眼时,视物明亮;到达双耳时,所听到的声音清楚;到达鼻子时,嗅物灵敏;达到口腔与舌部时味觉的阈值下降而可以感受到微量酸甜苦咸之味。这种现象被认为是经脉“开窍”于头面部的感觉器官。
或者是说,人欲聪敏,七窍有开,必须施艾灸刺激于四肢远端的“本”、“根”与“始”处,疏通脉气,达于头面。

而今,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唯此混沌之人独无有,这怎么行呢?

倏与忽的行为所代表的是施加艾灸来引发循行性感觉,使之到达头面部的五官七窍,而却在引发失败的情况下,违规粗暴地日凿一窍,凿了七天,而混沌死了。

(二)燧人氏取火与“巫咸”之为医

依据希腊神话故事的说法,人间的火种是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从天上偷下来的。而在东方,那却是燧人氏所发明的钻木取火的结果。据传说:“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鴞,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

取得火种,是施灸治疗的必要条件。我们对于古代发明者的代表人物就用他所发明的那件事物相关的名称来称呼他。譬如有巢氏,当然是与居室的建造有关;伏羲氏或庖牺氏当然是与狩猎
及畜牧有关;神农氏当然是与农业耕作有关;轩辕氏当然是与舟车的制造有关……如此等等。《山海经》一书内含18篇,其中有14篇被认为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海内经》4篇则是西汉初年的作品,其中保存下来的有关巫医的传说很值得玩味。
《大荒西经》说:“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灵山,据说即是巫山。《海内西经》则说:“有巫彭、巫抵、巫履、巫凡、巫相”。

据研究者认为:盼即凡,履即礼,谢即相;“彭”为击鼓之声,跳神治病;“抵”是推拿;“阳”为针砭;“履”是禹步符祝;“凡”与“方”通,用药物为医;“相”者省视,相脉诊疗,均与医术有关。“十巫”以巫咸为首;《海外西经》中曾提到有“巫咸国”。巫咸的名字屡见于卜辞,被认为应是帝尧时期(公元前2350年)或商朝初期(约公元前1630年)的人物;又或说成是神农时人(约公元前2838-2698年)或黄帝时人(约公元前2698-2598年)。总之,可以算成是上古、大古或太古时人,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晚期,下延则可到达殷商。“巫”字的构成中有“工”字,“工”字的上边一横为天,下边的一横为地,中间的一竖则是象形着有一“天梯”沟通于天地之间,从此升降。这个一竖实是来源于从足至头的单经脉循行性感觉。“巫”字的构成中有两位神人在操纵着这条单经脉循行性感觉。

“咸”字的甲骨文,所象形的是一把巨斧与一个代表着病灶的“口”字,有大刀阔斧地一遭儿将病邪尽皆消灭掉的意思。如果把“咸”字加上“金”字旁,便成为“鍼”,就是针灸的古针字。在日本,仍然使用“鍼灸”二字。

神医歧伯乃是轩辕时期的扁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