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 专题五第10讲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 人民版(1)

发布时间:2020-05-28 01:27:18

2015《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人民版)总复习讲义:专题五第10讲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

专题概览

类别

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巴黎公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美苏争锋

新兴力量的崛起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主要

表现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以后,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很快失败,但为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1917年,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

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优势,妄图称霸世界,把苏联看成称霸的障碍,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随着西欧、日本、中国、第三世界等新兴力量的崛起,整个世界出现了新的形势即多极化趋势,并日益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当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专题

主旨

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过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后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终于在俄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共体、中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第10讲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

1.欧洲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

(1)原因: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

(2)事件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

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3)意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阶级和实践基础。

2.空想社会主义

(1)代表人物: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2)主张: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了各种设想。

(3)空想社会主义的一些天才设想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是非常重要的。

二、伟大的友谊

1.马克思

(1)理论研究:接受了黑格尔的辩证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2)工运实践:直接参加许多工人团体的活动,并与其保持密切联系。

(3)世界观转变:1844年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2.恩格斯

(1)工运实践:在曼彻斯特期间密切关注和支持英国工人运动的开展。

(2)世界观转变:1842年后形成了共产主义世界观。

3.共同研究

(1)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进行了第三次会晤,并开始了共同的战斗历程。

(2)对19世纪人类的优秀思想成果加以科学的改造和吸收,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三、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7年11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2.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共产党宣言》创造了一个时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此后,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轻巧识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概念阐释]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

(1)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归宿和落脚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思维升华]《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共产党宣言》是国际无产阶级第一个具有新思想原则、新组织结构的共产主义政党的政治纲领。1847年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则是马、恩创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马、恩为其起草了纲领,即《共产党宣言》。

(2)《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共产党宣言》阐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基本任务和策略原则;批判了形形色色的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断言资本主义最终必将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同时还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3)《共产党宣言》科学地阐明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和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的前程。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成立标志:来自英、法、德、意、波兰等国的工人代表于1864年在伦敦圣马丁教堂召开大会,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

2.领导机构:临时中央委员会(后改称为总委员会)。

3.原则

(1)政治原则:《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

(2)组织原则:《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

4.主要贡献

(1)反对各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压迫。

(2)反对第一国际内部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派别。

5.意义:国际工人协会成为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它的建立,真正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了!

二、巴黎公社——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

1.成立:1871年3月28日成立,它是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的政权。

2.革命措施:废除资产阶级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公社委员会是经普选产生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下设十个委员会。

3.失败:1871年5月,公社被扼杀在血泊中。即历史上著名的“五月流血周”事件。

4.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其原则永存,精神不朽。

三、第二国际的斗争

1.成立: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开幕。大会通过了每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决议。

2.第二国际内部存在的斗争:第二国际成立后,内部各种派别斗争激烈,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修正主义思潮泛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自行解散。

[轻巧识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第一国际建立

[整体图示]巴黎公社爆发的偶然性和失败的必然性

[易误辨析]巴黎公社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革命

巴黎公社不是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革命,但在客观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且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一、背景——革命前夜的“火星”

1.俄国帝国主义特征:伴随着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完成,俄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本对西欧资本有极大依赖性。

2.列宁主义诞生

(1)背景

俄国在备受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制约的同时,国内垄断资本对无产阶级的无情剥削使矛盾急剧尖锐。

俄国群众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急需一个革命政党的领导。

1900年,列宁创办了《火星报》,从组织上和思想上做好了建党的准备。

(2)诞生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了布尔什维克党的诞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二、经过——帝国大厦的坍塌和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1.二月革命

(1)原因:一战中俄国的失利,进一步暴露了沙皇政府的腐败无能;战争的破坏造成俄国经济濒于崩溃,国家局势日益恶化;布尔什维克党的宣传和发动。

(2)结果: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影响:形成了两个政权,即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存的局面。

2.革命形势的发展

(1)《四月提纲》:提出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的任务。

(2)七月事件:说明和平发展已不可能,布尔什维克党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制定武装起义的方针。

3.彼得格勒起义

(1)起义机构的建立: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会议通过起义的决议,并成立了公开领导起义机构——军事革命委员会。

(2)过程:1917年11月6日起义开始,至7日上午,整个首都几乎全部落入起义者手中,7日晚开始攻打冬宫。

4.第一个工农政权的建立

(1)1917年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2)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2.世界意义: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轻巧识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易误辨析]俄国革命由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2)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

比较项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目标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结果

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建立工农苏维埃政府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思维升华]十月革命的特点

(1)革命理论: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革命道路:开创了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3)革命历程: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形成了两个不同阶段性质的革命。

(4)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形式夺取政权。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1.理论——马克思主义诞生

(1)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

(2)三个条件:理论来源——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阶级基础——三大工人运动;个人作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

(3)四个内容:肯定阶级斗争在推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阐明社会发展规律;揭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号召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4)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发展起来。

2.实践——巴黎公社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从成立背景看,巴黎公社是在巴黎工人武装起义的基础上建立的。

从公社产生的过程和对公社委员的要求看,公社委员是广大工人群众选举产生的,并保障人民对公职人员拥有监督权和罢免权,这是公社实行无产阶级民主的伟大尝试。

从巴黎公社实行的政策措施来看,最能说明公社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公社在建设新政权的同时,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做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机器的伟大尝试。公社的社会经济措施和其他民主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它的无产阶级性质,触及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

(2)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巴黎的无产阶级用革命暴力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公社成立后,打碎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实现了无产阶级专政。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实践马克思主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教训。

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比较

   事件

比较项

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

革命性质

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

革命方式

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革命背景

都与大规模战争有关:分别是普法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都与阶级矛盾尖锐有关

革命

领导者

没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自发斗争

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革命措施

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设法恢复工厂的生产,把工人组成合作社,努力改善劳动条件

最高权力机构是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没收地主土地,把土地及生产工具分给劳动者使用

革命结果

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成功地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革命影响

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开辟了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史料] 1847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已变成资本主义世界性的危机。

——《世界近代史》

史证 史料表明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引发经济危机,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条件。

[史料]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西欧发生了三大著名的工人运动……以失败告终。

——《世界近代史》

史证 史料反映工业革命促进西欧工人运动发展,表明工人阶级的觉醒;但工人运动的失败,又表明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作指导。

[史料] 无论是圣西门、傅立叶或罗伯特·欧文,都根本没有想到资本家和工人之间成为两个在经济上对立的阶级,更没想到实现他们的计划要涉及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大规模斗争。

——G·D·柯尔

史证 史料揭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和空想性,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理论来源之一。

2.《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史料]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史证 史料表明《共产党宣言》提出了暴力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新制度、变革私有制、发展生产力、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等主张,从而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及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都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特征

[史料一]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史料二] 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苏维埃政权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后来将大企业收归国有;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

史证 (1)史料一反映马克思强调巴黎公社革命的无产阶级性质。“由人民掌权”体现为公职人员的民主选举,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等。

(2)史料二说明了俄国十月革命后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采取措施,建立工农联盟,巩固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

(3)以上史料反映了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均打碎了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了新的无产阶级政权,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特征。

《共产党宣言》和巴黎公社

材料一 劳动力的买和卖是在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的界限以内进行的,这个领域确实是天赋人权的真正乐园。那里占统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一离开这个简单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就会看到,我们的剧中人的面貌已经起了某些变化。①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蹂躏。

——《资本论》第1卷

材料二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巴黎公社)实行公职人员的民主选举,选举不受任何限制,是名副其实的普选制。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几乎都参加了投票……公社委员及其他公职人员除了接受群众监督之外,还可以根据人民的意见,随时撤换……②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

——刘祚昌《世界通史》

[读史三步曲]

粗读

材料一马克思从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劳动力在生产领域的变化。材料二反映了《共产党宣言》强调阶级和阶级对立。材料三体现了巴黎公社无产阶级专政的一些措施,具有民主平等的思想

细读

材料一中画线部分的关键信息:在资本主义劳资关系中,工人是被剥削的对象。材料三中画线部分的关键信息:“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目的是防止国家公职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

史证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巴黎公社开始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史料应用]

(1)根据材料一,指出“剧中人的面貌”在什么领域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真正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根本措施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分析这些措施体现的思想及产生的作用。

答案: (1)领域:生产领域。变化:从自由、平等到不自由、不平等(或受压迫、剥削)。

(2)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3)思想:民主平等。作用:保护人民行使民主权利;防止国家公职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临考视窗】 (1)综合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的措施。

(2)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进程、苏维埃政权的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3)结合十月革命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来理解如何立足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高考例析](2012·高考浙江文综卷)《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解题流程

审题

题干

定时空: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 法等西欧国家;抓关键:关键信息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分析选项

A项

题干内容:“看到了……看不到……”涉及的都是理论问题,“从理论到实践”中的“实践”材料无法体现

排除

B项

由材料中“圣西门……看到了……但是,他们看不到……”等信息,可知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但是并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其理论还有发展的必要性

正确

C项

题干讨论的对象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观点,而非资本主义是否灭亡

排除

D项

题干内容未提及工人运动由自发到自觉转变的必然过程,“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涉及的也是对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评价,而非工人运动形式的自然转变过程

排除

答案: B

[借题发挥]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也是一种发展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2.《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系统完整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明了斗争的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革命的基本力量——无产阶级,实现目标的手段——暴力革命,革命的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所以说《共产党宣言》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3.巴黎公社:在如何建立新政权方面,巴黎公社的实践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4.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革命和发达国家首先发生革命的理论因十月革命而被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

5.中国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开辟的井冈山道路否定了俄国十月革命以城市为中心革命道路的普遍性,马克思主义逐渐中国化。

6.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尝试应用]

1.(2013·山东临沂高三期中)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则材料认为,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  )

A.武装斗争夺取政权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夺取资产阶级政权 D.大力发展社会生产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工人革命第一步是夺取政权,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而后是发展生产力,“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因此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D项。

答案: D

2.(2013·山西省高三第一次摸底)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浪费了宝贵时间”去组织民主选举,而不是迅速地消灭凡尔赛军,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这给我们的主要历史教训是(  )

A.暴力是实现民主的必要手段

B.不合时宜的直接民主会导致革命受挫

C.实际斗争策略重于践行理论

D.掌握政权是争取民主权力的前提条件

解析: 考查巴黎公社。材料认为巴黎公社组织民主选举浪费了时间,应该迅速地消灭凡尔赛军,选择C项。B项中的直接民主表述错误。

答案: C

3.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作者认为,临时政府所以倒台,是因为没有解决人民的愿望。二月革命后,人民最大的愿望是“面包”和“牛奶”,即和平与土地,故B项正确。二月革命后,沙皇专制已经被推翻,故A项错误。C、D两项的说法正确,但和材料信息不符合。

答案: B

探究型选择题解题技法

探究型选择题以开展研究性学习为问题情境,要求依据科学的价值标准辩证地、历史地分析事件,对有关历史问题和观点进行探究,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观点、方法与技能解决相关问题,具有开放性或探究性的特点。

探究型选择题解题技法:

解答此类试题,一是阅读探究情境,明确主题,充分挖掘探究情境所蕴含的有效信息,明确研究主题;二是利用史实支撑法等分析备选项,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这类题目解答多用阶段特征分析法、史实支撑法、理论分析法等。

(2013·高考江苏卷)

[点拨] 探究型选择题是伴随着新课改流行起来的一种试题,题干中引入材料,根据材料创设探究情境,设置备选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本题选取列宁的演讲,探究十月革命是一次暴力革命,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由此判断这次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故二月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排除A项,B、D两项不属于革命之列,可直接排除。

[尝试应用]

4.马克思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些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此话旨在强调(  )

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具有时代局限性

B.巴黎公社运动缺乏必要的阶级基础

C.俄国的落后使其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D.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指明了方向

[自我解答]__A__

[点拨] 本题的探究主题是:“那些看不到当时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而去探求某些社会科学、社会规律的发明家”强调是这种理论的不成熟。

5.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自我解答]__D__

[点拨] 本题探究主题是“主要意图”,巴黎公社比较清楚地意识到要争取实现的目标和方法的需要。“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判断A、B、C、D哪一项符合这一“主要意图”。

6.(2013·河南南阳部分示范高中高三期中)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主题是(  )

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自我解答]__D__,

[点拨] “在政权上取代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应当是俄国二月革命,再分析符合二月革命这一探究主题的选项。

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 专题五第10讲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 人民版(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