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读书报告

发布时间:2016-04-21 23:52:35

形势与政策读书报告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201113120508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是塞缪尔·P.亨廷顿(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所著,这是一本政治学专著,从宏观上论述了不同类型的第三世界新

兴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凝聚了亨廷顿关于社会发展与冲突的重要学术见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欧美少数大国支配和争霸全球的形势下,其他的民族开始觉醒和独立,它们被称作为第三世界新兴国家。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发展上的走向,不仅决定着他们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也将影响到主要发达国家的地位和政策。正因为如此,西方学者开始对第三世界新兴国家推行现代化趋势和进程关注和研究,并逐步形成了崭新而独立的所谓“现代化学”,并先后构造出了若干不同的理论模式或框架。面对这种前所未有而又带有挑战性的世界政治新格局,西方学者先后提出了两种理论,一是正统现代化论,学者们把世界各国分为现代化国家和传统国家两大类。早期实现了工业化的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是现代化国家,新独立的众多第三世界国家仍属传统国家,传统国家经过发展和阵痛,逐步引进和采纳现代性的全部价值标准,摒弃并排除传统社会的历史积累,从而过渡到现代化社会;二是现代化修正论,认为传统性和现代性并非此消彼长的两个对立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多面的,传统性不但具有顽固性,而且会吸收现代化的某些成分或层面,从而获得新的生命力,譬如,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家庭因袭、裙带关系和门阀政治等就是如此,这些传统的东西实际上构成了相当多数新兴国家的特定国情,问题不是去消灭它们,二是借助它们来实现社会动员和整合,从而最终导致现代化。这两种理论都把人类各民族政治文化的发展预设为只有一条道路,一样的过程和类似的结果,现在存在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民主社会是世界其余各国的可靠样板。 

而亨廷顿立足于发生于第三世界国家政治舞台上的现状,针对上述的两种理论,提出了第三派学说,即强大政府论,或者说是政治秩序论。政府强大论的要义在于,欲根除国内政治的动荡和衰朽,这些国家必须树立起强大的政府,强大政府的构建和维持单赖强大政党的缔造和巩固,政党的强大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力量。 

与此同时,他还强调政治秩序。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他对政治体制与社会稳定之间相关性的理论进行了明确的解释。首先,一个社会的政治成熟程度与其政治的制度化水平密切相关。适应性、复杂性、自治性和内部协调性等指标可以用来衡量政治制度化的水平。这些理论指标越高,政治制度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其次,政治体系或政体可以根据其政治制度化程度、政治参与程度及其二者比率的高低加以区别。最后,一般而论,政治制度化程度低,而政治参与程度高的社会,政治不稳定;与此相反,若政治制度化水平高,而百姓的政治参与程度低,则政治比较稳定。并由此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概念:普力

 

夺社会,这是政治制度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政治参与而产生的一种均衡的混乱社会,该社会很明显的特征是各种社会势力都干政,尤其是军人。因为政治现代化涉及两个方面:政治制度和政治参与,在当今现代化进程的国家,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后者的快速进步,各种社会势力都愿意在政治进程中表达自己的利益和追求。政治制度却由于分权或者其自身力量等原因,无法将政治力量集中,并无力同化新兴政治团体的政治参与。这样的普力夺社会往往会出现暴力或者无序的情况,亨廷顿认为,最好在普力夺社会的早期(寡头、激进普力夺)进行,由占优势地位的政治势力进行改革,将政治制度化能力扩大,才能回归稳定的现代化进程。 

作者在“政治秩序和政治衰朽”这一章节中提到现代化与腐化的关系,看到他所提出的相关理论,联想到中国目前的政治体制的发展,不仅感叹,在40多年前提出的理论在现在看来依然是有参考价值的,依然闪烁着预言家般的真知灼见。 

腐化是指国家官员为了谋取个人私利而违反公认准则的行为,他在文章中指出,“腐败的基本形式就是政治权力与经济财富的交换”。这种交换得以形成的纽带的实质就是权钱交易。有钱的一方为经济当事人,他们是这种交易的主要受益者;有权的一方为政府官员,他们也是受益者,可获得贿赂费用。由此,权钱交易活动在掌握政治权力的人和拥有财富的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一方用政治权力换取金钱,另一方则用金钱换取政治权力以谋求更大私利,这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行为的异化表现。我们由此可以总结,腐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和经济迅速现代化有关。为什么现代化会滋生腐化呢? 

首先,现代化涉及社会基本价值观的转变。判断腐化与否,首先需要基本承认公职与私利之间的区别。如果某一社会在文化上对国王作为个人和作为国王这两重身份不加以区别,那就无法指控国王动用公款即属腐化行为。腐化也就是现代化带来的对公共福利和私人利益加以区别的产物。其次,现代化开辟了新的财富和权力来源,从而进一步助长了腐化行为。因为这些新的财富和权力的来源与政治的关系,在该社会统治地位的传统规范中没有明确定义,处理这些新旧财富和权力的现代规范也没被该社会内部居统治地位的集团所接受。从这个含义上来说,腐化是握有新资源的新集团的崛起和这些集团为使自己在政治领域内产生影响所做努力的产物。第三,现代化通过它在政治体制输出方面所造成的变革来加剧腐化。现代化,特别是处于后期现代化之中国家里的现代化,涉及政府权威的扩大和各种各样受制于政府活动的增加。 

联想到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重大成就,当前正

 

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社会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腐败这个不正之风的困扰,部分官员的腐化已成为制约我国政治经济继续良好运作的发展不可忽略的消极因素之一。那么,如何消除并根治腐化这颗“毒瘤”?在亨廷顿看来,度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结合亨廷顿的相关理论,似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速政府职能转变。 

在现阶段,很多人把腐败恶化归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从某些表面现象上看,这似乎有点道理,但从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特征来看,却是大错特错。事实上,腐败行为之所以滋生蔓延,恰恰正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发展、不够完善造成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转变过程中,由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过度和失当,出现了许多经济体制上的漏洞,市场受到扭曲。所以,首要问题就是要尽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以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堵塞经济体制中的漏洞,铲除滋生腐败现象的温床。 

腐化自然会使政府官员手软,或使他们的手永远软下去。就此而言,腐化和政治发展是不相容的。但是某些形式的腐败有时能加强政党的力量,从而促进政治发展。某一政府机构的腐化有助于另一政府机构的制度化。只要政府官吏制度的腐化迎合政党利益,它便有助而不是阻碍政治发展。如果一个官员把加官晋爵作为别人为自己的政党组织效劳或捐款报答方式,那他只不过是将一种公共利益置于另一种更有必要的公共利益之下而已。 

与此同时,要加速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使政府的经济职能从微观调控向宏观调控转变。要使资源尽快从权力的控制下解放出来,交由市场去配置。凡是市场能做的事,政府尽量不要干预,政府只在宏观领域间接调控经济,把不应由政府行使的微观职能逐步转给企业、市场和社会中介组织。只有这样,才能使“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紧密配合、共同调节,既促进了经济繁荣,又使腐化的可能性被限制到最低限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堵塞政府官员以权谋私的渠道,使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其次,全面推行公务员制度,建立公职人员职务透明制度。 

在书中亨廷顿这样说到,在处于过渡阶段的国家里,追随现代价值观念的集团在开创时期常常会走极端。因此,在一个国家里要消除腐化常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降低衡量公职官员行为的准则;另一方面则要使这些官员的行为大体向此种准则看齐。对社会公共目标缺乏一致认识时,腐化就成了合法达到私人目标的替代物,而在处理个人或公共利益的冲突时,暴力就成了论战的替代物。 

 

现代公务员制度适应现代化行政管理和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也符合民主政治发展和反腐倡廉的要求。在国家公务员制度中,以下几项具体措施在廉政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考试制是保障公务员从政廉洁的主要机制。严格考试、择优录用的制度使优秀人才不断补充进公务员队伍,大大提高了政府官员的整体素质和办事效率;回避制使因私人关系而导致有失公正、任人唯亲、拉帮结派、共同作弊、以权谋私的现象不再发生。功绩制则强调了公务员实实在在的是政绩而不是年资高低、亲疏关系、家庭背景或其他因素。保障制使公务员有稳定的工资收入,全面的福利保障,生活比较安定富足,使其能够珍惜自己的荣誉、名声和职务,没有必要去冒贪污受贿的风险,这对保持公务员的清正廉洁具有显著的作用,即“高薪养廉”。最后,强化监督机制。 

在一个社会里,现代化造成的腐化程度当然是传统社会性质以及现代化进程性质的函数。相互竞争的价值体系和文化在传统社会中的存在,其本身就会助长这一社会中的腐化行为。但是,对于相对同质的文化来说,现代化期间有可能滋生起来的腐化与传统社会中社会层次人分明程度成反比。 

“权力容易使人腐化,绝对的权力绝对会使人腐化。”没有约束的公共权力可能会毁灭一个政府。必须有一个强大、完善的监督机制来制约政府权力的执行,来提高获利的社会成本,加大政治谋利的风险。从而使企业宁愿通过扩大生产、提高生产率等方式来增加利润,而不愿靠牟利活动达到目的;使政府官员不敢冒险通过腐败活动谋取私利。目前,我国的监督机制还很不完善,这是现行政治体制的一个薄弱环节。就遏制腐化而言,强化监督机制可以在三方面努力:1.社会监督。可推行政务公开制度,让人民群众了解政府管理过程,对官员的腐败行为加以曝光;完善举报制度,鼓励和保护群众的举报行为;充分尊重新闻自由,发挥传媒的监督作用等。2.法律监督。在现阶段,主要是通过加快立法、提高破案率和加大受惩成本,依法从重从快给腐败分子以严厉制裁。这是当前形势下遏制和消除腐败现象的必然选择。3.行政监督。这是政府的内部监督机制。在这方面,香港的廉政公署制度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还有,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反腐倡廉活动中行之有效的公务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对我们同样很有借鉴意义。

形势与政策读书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