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河北宣化一中第三章《概率》检测卷2

发布时间:2016-05-19 14:44:08

1.“腹有诗书气自华”,请你根据要求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7、⑴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的句子是:____ ___

⑵《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时序交替,又赋有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

⑶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 ___________________ ,偶有微风,只吹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这更使照晒于初夏之太阳光之下的、金光灿烂的水面显得温秀可喜。

⑷《饮酒》中最能表现作者闲适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8分)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④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⑤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__________,相伴过年华。(葛天民《迎燕》)

⑦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1.背影(节选)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着上面,两脚再向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小题1】根据课文,文中横线上所缺的动词正确的选项应是()A.探、穿、攀、缩B.探、走、爬、缩C.探、走、爬、蹬D.探、迈、爬、缩【小题2】请给文段拟一个小标题:

【小题3】“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中的“蹒跚”能否换成“慢慢”?为什么?

【小题4

1)“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是因为;

2)“我的眼泪又来了”是因为。

3)透过“我”的泪水,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题5】有人说,从动作足以体现父亲买橘子不易、爱子情感人了,因此,对父亲身材和穿着描写实在有些多余,你对此有何见解?

2.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写下这题目,仿佛又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黑,薄暮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回家的路上。那时,最迫切的愿望,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点亮了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飘散的几缕炊烟中,默默地守望着。

其实,母亲所能煮的,也就是“饭”而已。自每年春三月下秧,到秋八月才有新谷入仓。在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里,一天三顿,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有时,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仿佛她真是不该只煮出这样的饭食。

虽然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①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每当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那时,母亲最大的快乐,或许也和我们一样,就是逢年过节。因为,她终于能给我们煮出一顿好吃的饭菜来。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啰,开饭啰!”那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而是凝望着我们,嘴里喃喃着,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

终于能够天天都这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烧火做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②饭菜自然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没。父亲又讲,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说看啥时能回来,她做给你们吃。

“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绵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潮湿,依稀看见,我苍老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前,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

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的初源。

【小题1】文中先后两次写母亲的脸“讪然”,其含义有什么不同?

【小题2】阅读全文,指出本文的线索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小题3】文中对母亲有多处精彩的描写,请从两个画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

第( )句赏析:

【小题4】文章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1.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乙】

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②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丰乐亭记》)

【注】①[]指滁州。②[]拾取,采取。③[]皇上。

[刺史]代称知州。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梗塞,不顺)B.夫不能以游堕事(堕:坏,耽误)C.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思)D.乐其地僻而事简(乐:喜欢)【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A.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掇幽芳而荫乔木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为坛而盟,祭以尉首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小题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甲文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由近及远地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引人入胜的山水画面。B.滁人生太平之世,享山川风俗之美,安丰年之乐,这是“丰乐亭”得名的缘由。C.甲乙两篇游记散文,均采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D.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体现了作者“与民共乐”的高尚情怀。

2.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1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借指老人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无助的境地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全,部D.余人各复延到其家延:引领【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D.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行道之人弗受。【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3分)

江中有小孤山,嶷然独立,世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

(欧阳修《归田录》)

1.古诗词鉴赏(3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2.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小题。(6分)

天净沙·春

【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

阑杆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

【注释】① 帘栊:带帘子的窗户。②飞红:花瓣飞舞,像落花。

【小题1】画线句展示了一幅 、的美丽画面。(2分)

【小题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这里的“小桥流水飞虹”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

3.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小题1】依据“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发挥想象,做一段景物描写。(40字左右)(2分) 

【小题2】本诗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歌咏了松柏的“本性”,

表达了的情怀。

1.作文(50分)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阅读以下歌词,请以“时间都去哪儿了”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不限,自拟题目,600字左右。

时间都去哪儿了

王铮亮

门前老树长新芽

院里枯木又开花

半生存了好多话

藏进了满头白发

记忆中的小脚丫

肉嘟嘟的小嘴巴

一生把爱交给他

只为这一声爸妈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感受年青就老了……

2)材料作文。

往山顶寺院的山路难行,一位朝圣者已是气喘如牛。当他看到一个小女孩背着一个小孩从旁边缓慢走过时,便同情地对她说:"孩子,你一定很疲惫,背那么重的一个小孩"。小女孩听到后不高兴地说:"你背的是重量,但我背的不是重量,是我的弟弟。"

爱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喜悦的关怀与无求的付出。

要求:①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选准角度,自拟题目。

②文体下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

③文中不得出现自己学校、老师和本人的真实名字。

四、作文(50分)

2010-2011学年河北宣化一中第三章《概率》检测卷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