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存在哪些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如何面对

发布时间:2011-06-06 10:48:17

中国存在哪些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如何面对

1、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

分析生态环境是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它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其破坏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生态环境问题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概括如下:

一是荒漠化日益严重。首先表现在水土流失加剧。据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从建国初期约153万平方公里扩大到367万平方公里,而且每年都在以1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目前全国水土流失的耕地约占总面积的13。其次表现在土地沙化趋宽。沙化土地在新、青、宁、甘、陕、蒙、冀、辽、吉、黑10个省、自治区,已形成长逾万里的风沙危害线,面积达168.9万平方公里,占到了国土面积的17.6%。目前,我国近13的土地受到风沙威胁,每年必须付出500多亿元的高昂的治理代价。草地退化面积达1.3亿公顷,占到了其总面积的13,并且每年都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历史上水草丰茂,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科尔沁、鄂尔多斯等草原,至今已沦为风吹草地尘飞扬的沙地。

二是水环境日趋恶化。我国每年污水排放量都在350亿吨左右,其中80%以上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泄入江河湖泊或浸入地下。 据调查,全国73%的城市的河水不宜饮用,42%的城市地下水及七大水系近半河段受到污染,各大淡水湖泊和近海海域也因富营养化而出现赤潮。据载、由于废水、污水排放量大,农药化肥使用多,黄河流域近4/5的河道被污染,每年损失上百亿元(《环球时报·生命周刊》)。另据我国湖泊环境研究首席科学家刘鸿亮院士介绍,国内外由水中检出的有机污染物已有2000余种,其中114种列入或被疑为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物质,而我国的水源中一般都能检出百余种有机污染物。199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教委、卫生部等13个部委联合签发的文件曾指出:我国79%的人正在饮用污染水。当前,水污染还导致了不少社会问题。首先是危害人们健康。据调查,人类疾病80%与水污染有关。我国因水污染每年就有数十万人死亡,数千万人患病。其次是饮水源减少。据水污染现状调查,当前我国有3.6亿人难寻安全饮用水。再次是渔业资源锐减。污染不仅干扰鱼类的洄游和繁殖,造成其生长迟缓和畸形,而且导致大量鱼虾等水生物死亡。

三是大气污染日渐加重。由于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垃圾的任意堆放和沙尘暴的肆虐等,我国不少城市的空气已经受到污染。严重的沙尘暴使首都北京也成为我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到处都弥漫着呛人的土腥味,天空也成了深黄色。

四是动植物种类不断减少。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珍稀植物和动物失去了再生和繁衍的基本条件,目前不少物种濒临灭绝。据统计,当前我国有5%20%的动植物种类受到恶劣生态环境的威胁,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所列的640个物种中,占了156个。

五是水源涵养功能下降。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我国多数地区水源涵养功能下降,致使河道径流减少,湖泊水位降低,甚至干涸。如黄河在青海省境内,年均流量近10年比七十年代初减少了23.2%,其源头4000多个无名湖泊中有2000多个已经干涸, 扎陵湖与鄂陵湖之间的河段也出现了断流。上游主要支流湟水河的30多条小支流已干涸断流。 龙羊峡水库也多年未达到设计蓄水量,沿黄水利设施灌溉效益不佳。青海湖流域内的河流径流量也骤减,有一半成了季节性河流,入湖水量减少,湖面下降速度由过去每年的4厘米增加到近年来的13厘米,湖水面积缩小了200多平方公里,环湖沼泽减少了100多平方公里。由于水源涵养功能下降,我国已有不少地方缺水,目前约3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3亿亩,减少粮食280多亿公斤。工业和城市用水的紧张状况也十分突出, 已经严重制约城市发展。

二、如何面对存在的问题

我国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症结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人口总量过大。 二是乱砍滥伐严重。三是污染源迅速增加。加速发展是我国的第一要务,但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应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人类社会经过无数次惨痛的教训后作出的理性选择,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存在联系又有不同,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有可能得到有效保护。当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面对我国生态环境存在的诸多问题,除了做好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如加大宣传、完善法制、加强监管、搞好计划生育、建设生态工程外,还可拓宽思路,进行如下尝试:

一是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缓解我国的干旱缺水问题。我国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建设节水型社会,不只是倡导人民群众节约用水,或用行政的办法强制节水,主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

二是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解决我国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加速的问题。大自然生态是自我平衡的。人为地对其干预,往往适得其反,造成破坏。如果人不去伤害它,给它提供休息的机会,大自然就会自我修复。为此,我们可采取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禁柴、淤地坝、修水利、小水电代燃料等措施帮助大自然进行自我修复。

三是大力发展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缓解我国的水和空气污染问题。发展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即围绕经济增效这个中心,把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融合起来,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取得经济发展优势,依靠经济发展为生态环境提供保护和支持,最终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环境与资源永续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缓解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合为一体的生态经济。它一反传统经济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式的单向流动,实现资源产品废物利用(资源)的良性循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极大发展,但经济增长基本上走的是传统的、粗放型的发展路子。这种增长模式主要是靠资源、 投资和劳动力的扩张实现的,与经济的高增长相伴随的是高消耗、高浪费和高污染。面对自然资源不断减少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的现实,再走这条老路,很难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所以,发展循环经济值得提倡。具体是掌握变的技术,建立废物利用的中介组织。企业间互通信息,加强合作,使一企业生产后抛弃的废物变成另一企业稳定的生产原料,这样既可大大节省企业的生产成本,实现互利、双赢,又可消除废物造成的污染,达到一举多得的收效。

总之,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地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条件。迄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可持续发展是必要的战略选择。 我们必须尊重自然,切实解决好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把享受自然和生活的权力平等地分给当代人和我们的后世子孙。

中国存在哪些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如何面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