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背景

发布时间:2011-05-25 23:06:14

调查背景:

丹东市有各类残疾人13万,这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他们有健全人一样的权利,尊严和价值。有参与社会的愿望和能力,同样是人类财富的创造者,保障残疾人的权利,尊重残疾人的价值,发挥残疾人的潜能,文明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调动残疾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残疾人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促进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是世界上听力障碍人数最多的国家,据2006年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全国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听力障碍严重损害人的听觉言语功能,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在听力障碍人群中,儿童病患也是引人关注的一个群体。在听障人群中,7岁一下的聋儿约80万,每年新增聋儿近3万。听障儿童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经济状况令人堪忧。因此我选择听障儿童这一弱势群体作为社会实践调查的对象。

调查小组:2为单位进行调查

调查方式:走访

调查分工:走访阶段

王绛负责走访丹东市听障儿童康复中心

曹诗源负责走访丹东市听障儿童家庭

调查报告处理阶段:

王绛负责调查丹东市听障儿童现实状况

曹诗源负责汇总资料,和分析结果

调查内容之1——走访听障儿童家庭

调查地点: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镇

调查对象:

姓名:张晨

性别:女,

年龄:6岁,

状况:听障儿童。听力损失程度:左耳90分贝,右耳95分贝。

具体调查情况;

张晨2岁检查出来耳朵有问题,但因当时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没有采取干预措施,父母一直在外打工赚钱,孩子就一个人在家,因此孩子的性格比较孤僻,胆小、不自信,遇到事情爱哭。

张晨家经济方面不是很乐观。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主要经济来源是她的父亲每月1千多元的工资。她的母亲身体不好只能打散工。走进她家时,她家里生活非常拮据,岁值寒冬,但为了生煤钱,门上结了厚厚的霜。家里十分的冷。全家人赖以保暖的只有几床棉被。

103月,在丹东市康复中心接受训练,并得到国家彩票公益金的救助,免费佩戴了助听器,减免了伙食费和康复训练费。

现在这个孩子已经能开口和我做简单的交流,比如:你好!她叫什么名字了?吃没吃饱?...

张晨父母说,现在国家面对听障儿童的政策已经越来越好,减轻了不少家里的负担。虽然生活状况不容乐观,但是,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也希望,越来越多的有听障儿童的家庭,能够接受听力治疗,得到社会的关心和帮助。

调查内容之2——走访丹东市听障儿童康复中心

调查对象:丹东市听障儿童康复中心主任许鹏阿姨

调查结果:在听障中心救助的患儿现在目前有80多人,但有一部分的儿童来自于外地、从经济状况上来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听障儿童来自于贫困的农村,只有百分之一家里经济良好。父母一般工作都是在外打工,而城市的父母也大都是工薪阶层。月收入低于平均水平。与之对应的是高昂的治疗费用。一般一个听障儿童,从检查病到有些家长盲目治疗,大概就要3—5万元,有的甚至更多。这是这些家庭所不能负担的,因此有很多潜在的听障儿童得不到应有的治疗和关爱。

从受教育情况来看,听障儿童教育资源十分有限。康复中心学校的工作是为7—8岁以下听障儿童提供语言康复训练,8岁开始进行义务教育直到初中毕业然后进入高中阶段、而此阶段中的教育均是在本校完成。到了高考阶段,招收听障学生的国内就几所、听障的一般专业都是美术类的。比方说动漫设计专业。于此相对应,听障儿童的父母受教育水平也不高,大都是初中水平。

从政策方面看,在丹东市实施的帮助聋儿的项目有,贫困聋儿助听器抢救性项目,《启聪行动》中残联的耳蜗捐赠,都是造福聋儿的,康复中心的聋儿4年累计受训聋儿达到80人。

调查结果分析:

随着中国对听障儿童的社会关心的增加,国家的不断出台政策对听障儿童实施康复计划和救助,听障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明显改善。十五期间,全国对9.5万聋儿进行了听力语言康复训练,为10.6万名贫困儿童免费佩戴助听器。全国已有近25万名聋儿接受了康复训练,其中的27.1%进入了普通小学和普通的幼儿园。但是目前形势依然严峻。目前尚有50%的聋儿无力配置助听器,80%的成年听力语言残疾人不能够及时得到听力康复服务。听力障碍人数众多,造成听力障碍的因素复杂,我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工作仍面临严峻形势。具体表现为:遗传性聋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滥用耳毒性药物现象仍然存在,环境噪声致聋成逐年上升趋势,新生儿听力筛查尚未大规模普及,儿童及成人的助听器佩戴率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城乡发展不完善,听力障碍于康复服务网络尚不完善,专业队伍建设有待增加,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性聋数量迅速增加,给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从微观来看,在聋儿确诊,诊断,教育,政府政策落实每一个环节的协调上,不能协调一致。往往医院只是检查是不是,能不能治,而耳聋现在医学又攻克不了,而不会给出家长更好的建议,使孩子措施了最佳的学语时期,学校只管教育,对有困难的听障学生怎样救助,又是残联部门的往往不能联系的很紧密,而使很多的孩子最终无法康复

措施构想

听障儿童作为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应该得到社会的关心和爱护。保障听障儿童权利,是国家,社会乃至我们每一个个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以下为调查后,我所构想保障听障儿童权利应采取的措施。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与康复相结合,以社区为基础,以儿童为重点,纳入大局,整合资源,全面加强听力卫生保障与听力康复能力建设。

具体措施:

1国家建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将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事业发展规划,统筹布局,协调实施。

2加大听力障碍与康复工作投入,积极开展对贫困听力障碍人群的医疗,康复救助。

3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加听力障碍预防工作于康复工作。

4加强基层医院听力门诊部门的建设,对听力障碍进行及时的检查和诊断,治疗。

5支持各级听力语言康复机构建设,以聋儿康复为重点,逐步将业务范围扩展至全年龄段。

5支持高等学校开展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相关学科的建设,利用社会力量,提供聋儿更多专业选择和就业机遇。保障社会公平公正。

6加大技术投入,开展听力障碍康复相关项目研究,推动与国外先进医疗技术的合作,提高医疗水平。

7重视城市噪声污染的有效监管,减少因环境而致聋的现象,保障环境的安全和谐。

8加强听力障碍儿童家长的培训,大力开展家庭和社会康复训练,巩固,提高机构康复成果。

9大力开展爱耳日等宣传教育活动,发挥各类新闻媒体的作用,通过各类多种形式,普及听力保健知识,提高公众对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知识的知晓率。在农村偏远地区,利用广播,电视,普及宣传,提高公众听力保健及防聋意识,减少听力语言残疾的发生。

10健全扩大对听障儿童家庭的福利保障,减少因贫困而无法接受治疗的情况,保证听障儿童的顺利受训和就学。

调查有感

作为90后的一份子,对于我们来说,生活在物质生活富裕的环境里,不愁吃,不愁穿。享受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在祖国的呵护哄无忧无虑的成长。自私的将拥有的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于是浪费,奢侈成为当代年轻人身上不可忽视的缺点。当我面对听障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特别是走进他们的生活和家庭,目睹他们的生活现状,与疾病作抗争,为生活而艰辛的工作奋斗的父母们,不禁感到了社会成员间巨大落差存在这一现实。当我们在欢乐的与朋友欢畅,游玩之时,有多少关爱和目光投给与我们应该拥有相同权利的他们。21世纪的中国,和谐是主旋律。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追求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而建设21世纪中国的年轻人们,更应有义务去为听障儿童们的成长和救助贡献自己的一份热忱。三个代表中,江总书记提出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应该以包含有各个社会阶层,不同收入人群,使老有所依,病有所养的大同社会为目标,缩小不同人群之间的收入生活水平。

目前,我国对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迅猛,残疾人的权利正在得到越来越完善的保障,残疾人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现实。然而,制度完善,福利加大,关爱理解增多,公平公正的道路上,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国家的未来在青年人手中。让我们关注残疾人,关爱这个需要理解和帮助的群体。

实现社会主义又好又快发展,为听障儿童创造一个更美的未来。我们每个人应该牢记于心的历史使命。

调查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