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女性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3-10-13 17:01:00

建立女性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摘要】笔者欲避开笼统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而建议从性别的角度建立女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这一独立门类。从女性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女性教育心理学,对她们的身心健康、事业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女性 教育心理学 自觉意识

一、构建女性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

女性教育心理学是女性教育发展的需求。在信奉“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受教育是男性的特权,广大女性长期被排斥在学校教育大门之外。到了近代,中国女子学校教育有一定的发展,女性也开始觉悟,开始自觉地争取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女性受教育的政策与措施,使中国女性教育事业有了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女性教育仍有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如女性文盲、半文盲比例仍较高,女童入学率低于男童;女性人口集中于低文化层。总体看,与男性相比较女性教育发展呈滞后状态,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经济、人口、教育本身等多方面的原因,制约着女性教育的发展。除此之外心理因素也是制约女性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

()角色期待影响着女性受教育的机会

从心理学角度看,角色是一种身份、地位、道德修养、个人素质,是社会规范,是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对个人的期待。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女性的角色从依附男性而发生了变迁,今天的女性已身兼事业与家庭双重角色。当女性以新的形象,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在竞争中施展自己才能开拓人生价值的时候,社会的传统观念并没有完全改变,原有的女性角色模式并没有打破,女性的新角色并没有完全被社会接受,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待仍然是“贤妻良母”、“男主外女主内”,女性在公众心目中只能在社会大舞台中扮演配角。社会角色期待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女性的教育态度,如人们对男孩的教育远比对女孩的教育重视,这一点在农村尤为明显;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智力投资,往往多偏向于男性。这些都影响了女性受教育的机会。

()女性自身的心理禁锢影响着女性受教育的水平

在谈论客观条件给女性接受教育造成障碍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女性接受教育的内在心理障碍。对于当代女性,特别是当代职业女性来说,自我意识有了明显增强,精神的追求也更加强烈,对接受教育,实现女性自身价值的愿望也更加迫切。但是,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冲破束缚,实现自己应有价值的人,毕竟不多。大部分的女性仍然扮演着家庭主妇的角色,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社会态度,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一直束缚着女性的成长,是造成男女人才悬殊现象的社会环境因素,也是重要的障碍因素。但是,在当今社会,特别是在我国,女性生存、受教育和成才的外部条件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党和政府对女性的教育重视程度,比任何时候都高,尤其在改革的年代里,人们对女性解放的认识比任何时候都开明。比起外部束缚的改变情形来看,女性的自身变化是缓慢的。

中国女性当前仍然不能与男性共挑大梁的主要原因,已主要不在政治、法律、经济等外在客观原因,而在于女性自身的心理禁锢。女性自身的心理禁锢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未能冲出传统模式。脚虽已放成天足,心却没有挣脱枷锁,在生活方式现代化的外表下灵魂深处仍然有旧传统观念的阴影。二是缺少社会责任感。当今社会已给女性与男性同等的权利与自由,今天的中国女性已在各条战线上崭露头角。但是对国家、对民族的那种危机感、使命感还没有普遍在女性头脑中占主导地位。大多数女性考虑更多的是小家庭、小日子,民族意识、社会责任感明显不如男性。这是因为:

其一,女性的自卑感严重。如果仅是在女性之间的竞争中,女性往往不甘示弱,好强争胜。而当女性与男性竞争时,则表现得畏首畏尾,自觉不如男性,在男性面前甘拜下风。许多女性习惯于用一些带有偏见的社会观念,自主或不由自主地塑造自己自卑自弱的形象,来迎合传统观念对女性的要求及社会偏见对女性的角色期待。女性对自身价值的淡漠悲观的态度,是女性自卑心理的突出表现。

其二,女性情感较脆弱,意志品质薄弱。知识的获得与事业的成功,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和一定的代价,包括体力、智力的投入和情感的割舍。而作为女性由于先天生理方面的弱点,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更大,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而这些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来支撑。现实生活中能够知难而进,执着追求,勇于奉献的女性较少,多数女性面对种种困难、挫折和打击,常表现为怯弱无助、困惑、犹豫。在这种心态下,女性往往自觉地放弃竞争,包括接受继续教育、专业深造、自我素质的提高统统放弃,心甘情愿做贤妻良母。这必将拉大女性与男性的距离,影响女性受教育的水平。

()心理定势影响女性教育的科学性

长期以来女性的形象始终是以弱者的身份出现的。“男强女弱”已根深蒂固地存在人们的观念中并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强与弱是相对而言的,女性的强与弱也是针对男性而言的。从生理角度看女性的骨骼承受力弱,女性的身体软组织属脂肪型,不能耐热耐寒,女性体力只及男性体力的2/3。然而女性由于体内脂肪含量多,体内贮存着相对较高的能量资源,耐受能力强。女性的性别基因难显隐性特征,使女性遗传疾病的机遇较男性减少了一半。女性的生理优势还表现在女性骨骼比男性发育早,肌肉比男性较早丰满,神经比男性早发育健全,女性的生理比男性早成熟,由此,生存能力加强。

从心理角度看,女性的弱性心理表现在:情感脆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卑心理、怯弱心理、依赖心理、盲从心理。而女性的某些心理特征较男性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女性心理细腻,观察人和事都比较认真、仔细。女性情感丰富、善解人意,做事谨慎、细心。女性人情味较浓,这一优势与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管理相一致。所以美国的民意测验得出“女人管理的社会可能更和谐些”。从智力上看,男女两性的智力发展是平衡的。据研究表明:男性中智、愚差别悬殊,女性智力发展较为均匀,多属中等。而男女两性智商平均值平衡。从学校学业成绩来看,学习成绩优异和较差者男多于女,成绩中等的女多于男,男女 总体上平均成绩无明显差异。在事业上,以创造能力强而取得事业优异成绩的男性多于女性。但由于视、听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差而在事业上无所作为的男性也比女性多。女性以语言流利、情感细腻、善解人意等心理优势在社交、管理、艺术、文书、教育、服务、医疗领域较易做出优异成绩。

女性在生理心理方面既有弱的一面,也有强的一面,在智力上,男女在具体表现上各有优劣,在总体上发展是平衡的。但是由于人们心理上存在着定势,只看到女性的弱忽略了女性的强。不能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女性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也就不可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因性施教,这不仅影响女性智力资源的开发,也影响女性教育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

本世纪以来,主要是70年代以来,随着妇女参加生产劳动、政治运动、科学研究、文化教育的活动日益增多,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妇女学、妇女社会学、妇女人口学、妇女心理学等有关妇女学科先后应运而生,但是女性教育心理学,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明显独立的学科。当前对女性教育及女性教育心理学的有关问题主要是放入妇女学、妇女人口学、妇女心理学中进行研究。女性教育既符合人类一般教育的规律,又具有着本身的特点,影响女性教育发展的因素,既有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也有很重要的心理因素。提高女性受教育机会和水平,既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女性心理发展的规律。

因此,研究女性教育心理学既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着广泛的实践意义。创立女性教育心理学对女性教育的发展和教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都是非常必要的。

二、女性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科学性质

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社会活动,可以从不同视角分出多种形式和系统,其中按性别可把教育分为男性教育和女性教育。女性教育心理学的涵义是要根据女性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实施适宜教育。女性教育心理学主要是围绕女性接受教育与对女性实施教育中的各种心理现象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心理现象对女性教育活动产生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的研究。普通心理学是建立各种分支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女性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因此,女性教育心理学必须以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与法则作为自身学科建设的基础。女性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女性的能力、素质、情感、意志、动机、需要、自我意识等内容的研究都必须借助于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来进行,必须以普通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给予分析阐明。

女性教育心理学是介于教育心理学、女性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之间的一门交叉性学科。教育心理学与女性教育心理学在对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关心理现象的研究方面表现出共同性,但教育心理学研究只探讨男女教育活动中的共性问题。不研究女性教育活动中的“个性”问题。女性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和文化、观念的制约,而这种影响与制约又作用于女性的思想、观念和心理。女性教育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成年女性的职业教育、岗位培训、成就心理与教育、挫折心理与教育、心理健康与教育,都是女性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课题。

因此,女性教育心理学涉及到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只是它主要侧重研究对性教育活动有重要影响的社会心理问题。女性教育心理学与女性心理学关系十分密切。女性心理学是研究涉及一切与女性心理有关的现象及这些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规律。女性心理学是女性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理论依据。对女性因性教育的研究都要建立在女性心理学研究基础之上,如女性心理学中对女性性别差异的研究,女性特定时期心理现象的研究,对社会生活中女性心理的研究都为女性教育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女性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同样对女性心理学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女性教育心理学对女性教育活动中的诸心理现象的分析与揭示对丰富女性心理学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女性教育心理学与心理学、教育学的许多分支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将与女性教育活动紧密相联的心理学问题提取出来,作以专门研究,这些研究称之为女性教育心理学。因此,女性教育心理学是以心理学为基本原理,介于教育心理学、女性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是研究在一定社会生活条件影响下,女性受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它研究女性在教育影响下形成道德品质、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整个智慧和个性,提高整体素质的心理规律,研究教育与女性的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以提高女性教育的效率,促进人类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女性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人的心理现象是极端复杂的,女性教育心理学和其他心理学分支一样,既有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有受不同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制约的特殊规律。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对女性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既有普遍性问题,又有特殊的问题。我们认为当前我国女性教育心理学应侧重研究如下内容:

()女性的智力特点与教育

教育中的性别差异主要指男女两性的性差教育,而女性教育心理学则重点研究女性的心理特点及因性教育问题。男女两性在智力发展上究竟有无差异,这是长期以来为世界各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所瞩目的理论研究课题,也是教育实践中所经常遇到和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目前各国心理学界、教育界对此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研究的结论大致相同:男女两性在智力发展上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优异发展的各自特色上。具体说男女两性智力差异在总体上具有平衡性特点,在智力因素发展的特色上又具有不平衡性的特点。

女两性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除受生理因素、遗传因素的影响外,也受环境和教育因素影响。遗传因素对男女两性智力差异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但是遗传因素在造成男女两性智力的差异上并不起决定作用。离开了一定的社会环境,离开了一定的生活条件,这种智力上的差异也就不复存在。社会态度、社会期望、母亲的教养方式、女孩在家庭社会的地位、社会习惯性的偏见和做法对男女智力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影响男女两性智力差异的诸因素中,教育因素起着主导作用。教育因素对男女两性智力差异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教育上忽视了智力性差而不因“性”施教。这种忽视必然导致在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的男女两性智力上的差异更加固定和扩大。如果在教育上重视智力的因“性”施教,男女两性在智力上的差异虽然不可能消失,但完全有可能更好地发展男女智力上的各自优势,弥补智力上的各自薄弱环节,从而使男女的智力都得到优异的发展。

女性教育心理学将重点研究女性智力发展变化的年龄特征,女性智力发展的性别优势,影响女性智力发展的内在心理因素和外在社会心理因素以及如何根据女性智力发展的特点进行因“性”施教,找出因“性”施教的心理学规律。

()女性的独特心理与教育

女性的独特心理主要指女性在月经、怀孕、流产、分娩等特定时期的心理现象。两性生物学的差异塑造出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身体内的卵巢、输卵管、子宫和外部性特征等。特殊的生理机能和生理反应———月经周期、怀孕和哺乳。这些方面是男女之间仅有的绝对差异。与此相对应这些女性独具而男性所没有的生理现象带来女性独特的心理反应。虽然每个人都会出现时而精神焕发,时而情绪低落的现象,但与男性不同的是,女性的这类情绪上的波动似乎与月经周期的各个阶段紧密相关。比如经前和经期,女性比平时多易出现疲乏、嗜睡和沮丧的情况。除了与月经周期各阶段相联系的心理反应之外,与女性月经这一生理现象有关的引起个体强烈心理波动的时期,是它的开始和结束之时,即初潮期与绝经期。女性怀孕期、妊娠期和哺乳期,都有其特殊的心理变化。

女性教育心理学通过对女性独特心理的研究与教育,使女性认识自身生理特点,掌握自身身心变化规律,及时调节身心的适宜状态。此外,女性的性心理与教育,女性的心理健康与教育,女性的家政与教育属女性独特的心理范围,也是女性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女性的社会心理与教育

心理现象不是孤立产生的,是与社会、历史、文化条件紧密相关的。女性社会心理是女性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女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心理因素。女性与男性不同,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受到许多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制约,这些观念不仅在某些男性头脑中根深蒂固,也影响着女性对自身的认识和看法,这些固定的认识直接影响女性教育发展的进程,因此,女性社会心理与教育的问题也是女性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女性社会心理与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女性社会角色与教育,女性社会认知与教育;女性的社会情感与教育;女性的意志品质与教育;女性的审美心理与教育;女性的社会交往与教育;女性的犯罪心理与教育;女职工的团体心理特点与管理。

四、女性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及功能

()女性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女性和男性一样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活动中不断地接受教育,科学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并在为社会实践服务中得到发展。女性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实践的产物,它的根本任务在于揭露教育实践过程中女性心理活动的规律,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女性人才,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服务。

具体说,女性教育心理学就是要阐明女性学习的一般心理规律及女性掌握知识技能、提高素质的心理规律,以及阐明影响女性教育的诸因素,从而把女性教育建立在科学心理学的基础之上,以提高女性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效果,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女性教育心理学也要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教育是心理学应该密切联系的重要实际领域,女性教育心理学在解决女性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时,要总结有关的心理学理论,以促进整个的心理科学的发展。女性教育心理学既要在自己的实际领域内为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的建立提供科学事实材料,同时也要同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心理学理论进行斗争。这两个方面的任务是彼此统一互相促进的,它们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女性教育心理学的功能

1.女性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功能 女性教育心理学有助于帮助人们自觉地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通过研究和学习女性教育心理学,可以提高唯物主义的水平,从理论高度来认识女性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心理规律,加强女性教育、教学工作的自觉性。女性教育心理学有助于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与充实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解放的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解放理论提供一个科学的武器。女性教育心理学对邻近科学如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女性心理学、女性美学等学科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2.女性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功能 学习和研究女性教育心理学,通过揭示女性教育过程中学习的心理规律,直接为教育实践服务。女性教育心理学具体研究探讨女性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形成道德品质的规律,还要具体阐明教育者依据这些规律合理地组织教学与教育活动的方式方法。教育对学生施加影响,提出要求,采取的方式方法如果符合学生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它就有可能为学生所接受并成为自己的东西,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否则,就会事倍而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教育者如果了解女性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就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因性施教,才能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加自觉而有成效。

3.女性教育心理学的社会功能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我国政府提出了到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宏伟战斗目标。但是,我国女性教育的现状,特别是女童未入学的比例和妇女文盲的人数已成为我国本世纪末实现“两基”的最大障碍。发展女性教育已成为我国本世纪末实现“两基”宏伟战略目标的关键。女性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将有助于促进“两基”战略目标的实现。

历史表明,女性不仅是人类自身再生产的承担者,而且也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劳动力。女性占有人类近半数,女性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人类总体素质的状况。在我国女性人口为45873,占总人口的48·4%,这是一支庞大的人力资源队伍。女性教育心理学有利于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全民族、全人类的素质水平,促进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

参考文献:

①潘菽:《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75页。

②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598页。

③冯梅:《理工科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状况调查》,《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2,54页。

④王丕:《学校教育心理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396页。

⑤⑥⑦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128129129页。

⑧宋岭梅:《教育测量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97页。

建立女性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