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阴阳变化的规律

发布时间:2013-08-08 10:33:24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阴阳变化的规律

中医阴阳变化的规律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对广大复习备考的考生有所助益。

阴和阳之间,并不是孤立和静止不变的,而是存在着相对,依存、消长、转化的关系。现分述如下:

(一)阴阳的相对性:

阴阳是说明事物的两种属性,是代表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是自然界相互联系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如天为阳、地为阴;白天为阳、黑夜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热为阳、寒为阴;阳电与阴电等。诸如此类,说明了不论任何事物,都是对立存在宇宙间的,但是,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必须根据互相比较的条件而定。就人体而言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就内脏而言,六腑属阳,五脏为阴;就五脏而言,心肺在上属阳、肝肾在下属阴;就肾而言,肾所藏之为阴,肾的命门之火属阳。由此可见,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

(二)阴阳的互根:

古代医学家称为阴阳互根。中医学有阳根于阴,阴根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等论点。意思是说,阳依附于阴,阴依附于阳,在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依存的关系――即任何阳的一面或阴的一面,都不能离开另一面而单独存在。以自然界来说,外为阳、内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白天为阳、黑夜为阴。如果没有上、外、白天,也就无法说明下、内、黑夜。以人体生理来说,机能活动属阳,营养物质(津液、精血等)属阴。各种营养物质是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有了足够的营养物质,机能活动就表现得旺盛。从另一方面来说,营养物质的来源,又是依靠内脏的功能活动而吸取的。

以上说明二者是相互依傍、存亡与共的,如果没有阴,也就谈不上有阳。如果单独的有阴无阳,或者有阳无阴,则势必如《内经》所说:孤阳不生,独阴不长,则一切都归于静止寂灭了。

(三)阴阳的消长:

指阴阳双方在对立互根的基础上是在永恒地运动变化着,不断出现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现象,这是一切事物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例如:四季气候变化,从冬至春至夏,由寒逐渐变热,是一个阴消阳长的过程;由夏至秋至冬,由热逐渐变寒,又是一个阳消阴长的过程。由于四季气候阴阳消长,所以才有寒热温凉的变化。万物才能生长收藏。如果气候失去了常度,出现了反常变化,就会产生灾害。

临床上常常以阴阳偏盛偏衰(即阴阳消长)来说明临床的不同证候。

例如,寒属阴、阴盛则见寒证,如受冷后出现的胃寒腹痛、腹泻等;热属阳、阳盛则见热证,如一般的急性肺炎、有高热口渴、皮肤红等急性热病症状。有些虚弱的病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其发病机制不是因为阴或阳的偏盛,而是因为偏虚。如果某脏腑的阴偏虚,称为阴虚,此为阴消,相对的突出,因为热属阳,故阴虚见热证。这种现象称为虚热。如果某脏腑的阳偏虚,此为阳消,称为阳虚,此时相对突出,因寒属阴,故阳虚见寒证,这种现象称为虚寒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阴阳变化的规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