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者角度 - 看记者与编辑的关系及其协调

发布时间:2016-08-16 15:25:43

从记者角度——看记者与编辑的关系及其协调

摘要:

记者和编辑是新闻行业中的两个重要岗位,两者之间关系融洽与否直接影响新闻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本文拟从记者的角度,探讨如何建立两者之间良好的协作关系,以及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记者;编辑;关系;矛盾;新闻工作

报纸的编辑出版工作是一种集体性的创造活动,从事这种创造活动的往往是由新闻机构的“编辑”与“记者”两个群体共同完成。记者在前期工作中主要完成了新闻的采写,这是记者的职责。记者通过新闻嗅觉,找到能够反映生活和社会现象的新闻来源,并赶往现场,做文字或者视频的采访和报道。而编辑的职责是,编辑在得到记者的新闻初稿之后,总揽全局,按照舆论导向,对记者的采写文字进行整理、修改之后排版。报道在经领导审核之后得以发表。

在上级领导制定新闻报道方针之后,记者按照这一方针寻找新闻线索,从各种渠道获取新闻的信息并写作,之后由编辑对记者的采访稿件进行修改。报纸的发表就是在这样一种复杂而庞大的创作集体中,依靠不断的信息交流和思想碰撞,经过不断的比较、论证和修正才最终完成的[1]

无疑,编辑是整个报纸的核心层次中比较重要的人物,而记者是外围力量中比较重要的人物。可以通俗一点地说明,报纸在采编的过程中,正是由编辑记者构成了报纸编采工作的总体系统。

因此可见,报纸编写一个系统工程,只有系统的各个环节互相协调,才能写出好的报道,办出好的报纸。因此,建立编辑和记者之间良好的关系,是报纸成功与否的关键之所在。

、记者与编辑工作的联系及其异同

记者与编辑虽然在名义上是两个不同的工作类别,但是不同的名称下,两者还是存在着一定联系的。

首先,在新闻内容的传播上,两者存在着“平行”与“递进”两种关系。所谓“平行”就是指在工作上两者都是为寻求有价值的新闻进行客观地报道和评论,因此在传播信息时,双方由于共同的出发点,使得记者通过编辑传达他们要表达的内容,同时编辑也通过记者的文字表达自己的理解。所谓“递进”就是两者在处理新闻时,记者是收集信息,而编辑则是在收集的同时完成整理并发布。

其次,在工作上,双方也是相辅相成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简而言之,记者需要编辑的整改,通过编辑来发出他们的声音;而编辑如果没有记者的帮助和协同,根本无法很好地完成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版面。

总之,记者与编辑工作是新闻行业中带有基础性、根本性的两个重要岗位,它们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两者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特点。

(一)相似之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早期的中国新闻机构中记者与编辑是没有严格分工的,正所谓采编合一。只不过在近代,随着新闻机构的发展,记者与编辑才出现了一定意义的区分。因此,我们仍然可以找出两者之间比较显著的相同之处。

1.记者与编辑从本质上来讲都是位于一线的新闻工作者,他们对新闻的追求和理解是基本一致的,他们追求的是具有新闻价值的真实的新闻事件,而他们对于社会所起的作用和应负的责任也是一致的,就是做好社会的“把关人”和“守望者”[2]

2.目前我国大多数报社都采取编采合一的内部管理体制记者与编辑往往是一人身兼两职,有的时候编辑就是记者,记者就是编辑,两者有时候是统一的,都需要有较好的文字编写能力。

(二)、不同之处:工作内容与环境

随着近代新闻机构的发展,编辑和记者逐渐出现了一定意义上的职责上的划分,而正是这些不同之处造成了记者与编辑之间的一些冲突现象。归纳起来其不同之处可分为以下几点

1.记者是以新闻的采集为主要工作,通常是自己或者接上级交代采访任务后寻找新闻线索,并赶到第一线进行实际的采访工作后将所采访到的内容进行文字整理;而编辑则是在得到记者的文字稿件之后进行审核和整理工作。编辑主要的工作是“全局”,而记者的主要工作则是局部

2.二者之间的工作地点与时间也有一定的差别记者的工作时间比较自由,工作地点主要是外部;而编辑往往是得到记者的稿件后才能开始版面上的编辑工作,因此工作时间往往比记者固定,多数情况下因为稿件数量较多,还要加班,而工作地点也比较固定因此工作时间上两者之间容易引起冲突。

、记者与编辑之间的协作与矛盾

记者与编辑在工作上存在着种种的联系,这些联系中既有相似也有差异。而这些相似和差异也就导致了两者在工作上出现了一定的协作和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

(一)、记者与编辑的协作

新闻报道的真正完成,最主要靠编辑和记者的协作和配合。记者的稿件要经过编辑的手才可能和读者见面。也就是说,不经过编辑,记者的作品是不能够完成的。而不经过记者的前期采集,编辑拿不到记者的稿件也就无法完成新闻的编辑工作,因此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记者与编辑经常进行沟通,彼此交换意见,将二者相似的地方进行巩固与促进,拉近彼此的距离,才能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最终达到完美协作的目的。这样的交流沟通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编辑和记者都应该是长于文字作的,两者应该就文字措辞与描述进行交流,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结果。

记者与编辑的协作,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新闻报道的有效完成,而这种协作的方法还有许多,但是最有效的还是两者的互相交流

在某种层面上来说,记者与编辑的协作关系更像是一种博弈,如何获得双赢的结果是双方需要争取的最终目标。也就是说一篇报道既要符合编辑的需要,登到报纸上后记者也满意,这是大家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以上海石化新闻中心为例,平时的新闻工作量较大,而编辑和记者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新闻采集和文字编辑工作。为了能够较有效率地完成工作,编辑与记者只有双方都严格遵守企业的制度、行业的规范和道德原则,才能在二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从而保证编辑、记者协调一致地工作。

(二)、记者与编辑的矛盾

1.记者与编辑的第一大矛盾是供需矛盾。

记者是提供方,而编辑是需求方记者写出来的稿件,如果正好是版面需要的,那么记者的稿件就能被顺利刊登;如果是版面所不需要的,那么记者的稿件就会面临“枪毙”的命运;如果不是版面所急需的,那么记者的稿件就会被积压下来;如果是版面能用的,但是有不少“毛病”的,那么记者的稿件就会被修改后才会刊登。

在版面上,编辑对记者的稿件有“生杀大权”,特别是主编、总编等。在上海石化新闻中心的报纸部,由于一周出4期报纸,工作节奏较快,报纸部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很紧张,有时候为了等记者的某篇稿件,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审稿,常常是加班加点赶制报纸,有时时间紧迫,而记者正好不在现场,或联系不便,一般来说容不得反复讨论,只能由编辑掌握集中权。记者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否则将陷于更加被动的局面[3]

2.记者和编辑之间的另一矛盾是局部与全局的矛盾。

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记者往往站在局部上写报道编辑站在全局上看报道。记者采访报道的新闻事实,大多数发生在具体某单位的某事件上,虽然记者也要研究全局问题,但是也只是用全局的精神来解剖局部问题,所以,记者的工作是以局部为基础的。而编辑并不是着眼于新闻事件本身,而在于报道对于全局的指导性。编辑先从一篇篇记者的稿件为局部研究点,然后再回到全局角度上来审核稿件。因此记者和编辑的矛盾,实质上就是局部和全局的矛盾。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解释“全局和局部”就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只能通过个性而存在;任何个性都具有共性的本质或属性。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但是,矛盾的个性并不就是等于矛盾的共性[4]。因此,从记者局部出发的报道中,往往含有“个性”特点,而这样的“个性”报道有时却又不含有编辑版面需要的“共性”。局部和全局之间有统一的一面,也有不统一的一面。

这样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编辑全局性的思想往往靠来自记者局部的报道来体现,而来自记者局部的报道有时可以体现编辑部的报道意图,有时则不能充分体现编辑部的报道意图。2)记者采访报道的“个性”方面的新闻,也是共性方面存在的新闻。有时记者找不到真正符合编辑意图的新闻,于是,就把旧东西改头换面来应付,而这样的新闻,编辑肯定不满意。3)因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全局存在的问题,并不在一切局部都同样存在,也就是说,有时,编辑的要求和记者的采访情况相矛盾。

从记者的角度——析记者与编辑矛盾的解决之道

在抓住了记者与编辑之间的主要矛盾之后,就要想办法解决这些矛盾

)提高版面意识——解决供需矛盾

一个令人满意的供需关系应该是,记者所采集的新闻稿件与编辑的需求一致。记者提供的稿件,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能被编辑采纳,并完完整整地使用到编辑的版面上去。记者和编辑都希望版面都能够尽善尽美,能够呈现一个符合受众需求的版面。双方都应该将眼前的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解决版面的供求关系。

从记者角度来讲,记者要有全面的版面意识[5]。记者写的报道是给读者看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为版面写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记者应该了解报纸的总体指导思想和近期报道思想;记者应该了解版面编辑的需求方向;记者应该关注版面的最新变化和最新动向;记者应该高度注意版面所需要的数量、质量、种类、时机等。不关心版面而只埋头自己写作的记者肯定写不出好报道,这样的报道写出来也没有读者愿意看。

)提高“大局观”——解决局部与全局矛盾

首先,记者要有一定的“大局观”,学会审时度势记者要从整个传播系统的高度看待记者和编辑的关系,要从新闻工作“个体创造,整体完成”这样的特点来看待这一关系。虽然记者的岗位特点,决定了记者站在局部,但记者绝不应该局限于此,记者应该突破局限,明确记者的根本任务就是为版面服务。记者的局部要服从编辑的全局要求,记者要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把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都拔到全局的水平[6]

其次,虽然局部和全局是有区别的,但是两者之间有内在的联系这就决定了记者和编辑之间的沟通。比如,记者发现新闻线索时,先不要着急采写,而是先和编辑联系,看看编辑对这条线索有什么看法、是否感兴趣、报道重点是什么等等,这样记者写出来的稿件把握性就更大。

第三,记者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记者与编辑最常出现的矛盾就是,编辑将稿子退回要求记者重新修改,记者辛辛苦苦写的大段文字,被拦腰删去一大截。对于记者而言,并不能因为这样而怨恨不已,恰恰相反,这正是编辑尊重记者劳动成果的敬业的表现,比起不提修改意见也不退回,就让一篇稿子无疾而终,编辑退回稿件并提出意见,本身就是对记者劳动的一种尊重,是对报纸版面负责的敬业行为。那么记者就应本着新闻专业主义的原则,尊重编辑意见的同时,对新闻稿精益求精记者可以有与编辑不相同的观点,但是并不代表记者可以随意抱怨编辑,双方要能够合理有效的讨论,只有这样双方才能解决分歧,并共同创出更好的新闻[7]

最后,编辑应体谅记者在外采访的艰辛,记者同样也要体察编辑的辛苦,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失误。在上海石化新闻中心,编辑人员的工作是辛苦而又繁重的,但他们没有怨言,就像“孺子牛”一样默默地奉献,他们经常是报社中第一个到的,他们的整个工作流程,包括策划、选稿、改稿、编审,直到最后一个步骤完成他们才回家。作为记者,我们要能够理解编辑的职业责任,以及他自身的压力。编辑每天都要处理许许多多的稿件,有时会因为稿件紧急,出现一些纰漏,记者也应该正确看待这些失误,毕竟人无完人,指正这些错误是必要的,但是不要因为一些事务,而对编辑不服气,甚至冷嘲热讽,这些不利于报纸内部团结的行为都是应尽力避免的。

当然,从记者单方面进行协调显然是不够的。从编辑的角度来说,要向记者灌输一定的版面意识,也就是让记者在采写的过程中了解到编辑的版面意图,以及一些宣传的主导思想,根据这些内容,让记者“有的放矢”,能更好地提高报纸编辑效率,而这些也是建立在双方互相尊重彼此的工作,并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信息交流的基础上的。以上海石化新闻中心采写的社区新闻为例,前不久在城市沙滩举办的2013年国际排联沙滩排球赛世界巡回赛大满贯赛编辑最好能记者采访前,与记者沟通,让记者了解版面重点是沙排赛,记者在采写中需要有全局意识,既要写比赛现场见闻,也要写现场突发新闻,这样出来的版面更加吸引人。记者也针对编辑所提要求来采写,以免做无用功

总之,要在新闻媒体机构之间建立一种好的良性的记者与编辑的关系,通过他们之间的共性增加凝聚力,通过企业的制度和行业的规范和道德意识制约他们的工作行为,使他们都在自己应在的工作轨道上运行;同样也要运用一切能运用的手段减少他们之中的矛盾。在某种意义上,这并不仅仅是记者与编辑之间的事情,媒体机构上层管理者应该创造好的氛围,来引导记者与编辑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陈力丹,《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2] 戴元光,《传播学通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3] 艾丰,《新闻采访方法论》,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

[4] 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 田志友,王薇薇,《采写编实训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9

[6] 焦国章,《新闻编辑学教程》,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05

[7] 杰克海顿(),《怎样当好新闻记者》,新华出版社,20115

从记者角度 - 看记者与编辑的关系及其协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