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好老师的标准

发布时间:2012-04-13 19:40:21

新时代下好老师的标准  

伴随时代飞速发展,人们观念今非昔比,好老师的标准也日新月异。以前所谓的好老师就是教好书、让学生考出好成绩,但这已经不再是新时代判断老师好差的唯一标准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在这个不断进步的新时代下,好老师的标准也随之更新。

1、好教师应该是一名理性的教育工作者。教师这一行业是不同于其他职业的,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教师要有理性,在面对和处理任何问题时要冷静、理性地分析;教师要有理性,必须从四十分钟里榨出油来,提高教育效率,那是在为学生节约宝贵的时间……好教师应该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做大、做强。

2、好教师应该是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会休息的人才是会工作的。好教师应该是讲究工作效率的,而并不是非得加班加点,牺牲自身休息时间和健康。这里的健康不光是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在面对新时代的各项竞争和各种压力,许多人在承受的时候都会感到吃力,甚至有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作为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不同的有自己独特思想的个体,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会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起榜样和表率作用,才能正确处理好孩子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因而,好教师不光身体健康,而且心理也应该是健康的。

3、好教师还应能调整好工作和家庭的矛盾。老师,这个性质的特殊工作,人们往往更多的将老师直接与奉献划等号,但我认为好老师应该能和谐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的矛盾,而为了教育事业一味牺牲家庭甚至导致一些悲剧的发生,也许你能在教育事业上获得很大的成功,但从一个大的社会角度上讲,这也是在做人上的不成功。

 4、好教师应该是真正爱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是爱,教师就是爱的天使,好教师要让每一个孩子共享爱的蓝天,用智慧的爱,让每个学生心灵的花瓣快乐地绽放。好教师应该关爱每一个孩子,让最贫穷的孩子也有尊严,让成绩最弱的孩子也有自信,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出,唤醒良知、启迪智慧。

5、好教师应该是关注学生未来发展的。好教师的课堂应该成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成为唤醒学生学习,激活学生学习,彰显学生学习,调适学生学习心态,锻炼学生学习意志,提升学生学习行为的主场所。好教师应该一切从学生成长出发,关注学生学习品质的形成,关注学生的未来,关注学生的发展。如此看来,好教师要始终如一地和学生结成学习的朋友、学习的知己,成为学生学习生命成长的同行者、领路者和鼓动者。

新时代好教师的十个标准

——业务学习《好教师十个标准》有感

今天,业务学习了《好教师十个标准》,觉得自己离好教师还差很远,从现在开始,必须向好教师标准看齐,努力做一个新时代的好教师。

第一、好教师要在教育理念上创新,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为以培养能力为主。当然,不是知识不重要,知识是基础,始终要放在重要位置上。但在学校教育的短短几年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人类的全部知识教给学生,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二、好教师要树立培养学生个性的观念。个性的核心就是创造性,培养个性就是要培养学生勇于开拓和敢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好教师要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学习化社会,只有学习,不断的学习,才能生存,才能发展。好教师要有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第四、好教师要树立教育国际化观念。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

第五、好教师树立网络教育的观念。教师对网络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积极影响来促进教育的最优化。

第六、好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师德也有时代的特点,敬业爱生是师德的集中体现,也要赋以时代的内涵。新时代更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更重视亲密和谐的伙伴关系。

第七、好教师教学效果要好。要出成绩,出人才。

第八、好教师的基本功要扎实。棋、琴、书、画、吹、拉、弹、唱……七十二行样样都要拿得起放得下。

第九、好教师要有魔力。象刘谦那样,出神入化,课堂内外都能牢牢抓住孩子的心,让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

第十、好教师要与时俱进,引领学生的思想潮流。新时代的学生缺少理想和信仰、功利欲望心强烈、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好教师应该迅速占领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的偶像,引领学生思想健康发展。

做个新时代的好老师

(青年教师学习班讲义稿)

 

文:修身齐家 / 编:秀缘

 

 

20天以前,我参加了山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懂了点新东西,作为二道贩子,今天在这里班门弄斧,与大家交流,讨论咱们在教学中存在和遇到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我们先从问题和毛病说起:我发现,我们当老师的普遍有两个毛病,一个是把人家的孩子看的过大,把自己的孩子看的过小。认为只要讲一遍,学生们就懂了,就会了,而自己的孩子一遍不行,还得加工。人家的孩子犯点错误,就觉得这个娃是有意的捣乱,不得了,而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却是可以原谅的。这个毛病,说到底是对学生不爱。专家讲,我们的老师从骨子里对学生不爱。我们不理解孩子的错误都是美丽的错误,甚至很多孩子的错误与孩子的很多错误正是其创新能力的萌发点,而我们对孩子的错误的惩罚却恰当地抑制了孩子的创新精神。

第二个毛病,我们的老师往往把自己讲课的效果看得很好,认为很有效,从心里不愿让别人说毛病。其实,讲课的效果没有那么好,没有多大效应。说老实话,我一向认为自己的课就讲的不错,也有很多人当面拍过,可是收效是微乎其微的。我多次实验过,就一节授课内容,两个班两种教法,在甲班,老师讲得很精彩,高山流云,平湖起浪,教室内时而鸦雀无声,时而呼声一 片。课讲完了,学生欣赏完了,给个题,却做不来。而在乙班,老师组织学生学习,看书、讨论、提问、纠错、练习等等,结果,学生全会了。这就是说,我们的讲课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我们认为还是交流的好,或者设法组织学生学。现在普遍地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就要求教师深入了解教育发展趋势,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一、当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目前,世界范围内,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才资源相对减少。这个问题受到各国高度关注。2002年在中国上海召开的APK会议提出,各国今后在人才资源建设中要加强合作。就是说,现在人才资源很重要。时下流行一种说法:教授讲师跑英美,中学教师东南飞,麻雀也想追一追,实在不行大西北。其实,这表明 人才资源之重要。咱们国家人口众多,要通过教育转化为人才资源。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大学扩招,中学扩轨加班,私立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这些都是大势所趋,是与时俱进。

中国的教育在建国以来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就目前来看,大致呈现五大趋势:

1、学校教育向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社区教育发展,要求办大教育,使教育资源共享。大学正在合并,中学联合办学,都是趋势。我们县一些学校的发展情况是符合时宜的,是与时俱进的。

2、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教育向社会化,福利化,公正化方向发展。过去,我们一个班考取几个,十几个学生,大学招生人数少,研究生、博士生也很少,是精英教育模式。现在不同了,咱们一个班考走三、四十个学生,大学扩招,研究生扩招,表明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上,千万不能只注意前几名、前十几名学生,要面向全体,就是说要公正化,对每个学生都是公正的。不然的话,我们的教学必然是失败的。因为你不识时务,不能为俊杰。

3、以学科教育、科学教育为主向科学与人文并举。更加关注人文,关注人的发展。课程将走向综合化。

人文即关怀、人道,把人性、人格、人的尊严放在首位,既是人文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尊重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一位名校长问过一句话:你把学生当人吗?所以,在课堂上教师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督促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学习。我们要的不仅仅是教师会做题,更重要的是学生会做题、会办事。因此,必须完成由教师会变为学生会。

在管理学生方面,我们认为,没有自由的人,就没有创新能力。创新的前提是自由和智慧。所以,应当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和空间。有些观点,不大对劲,但有道理如:小时侯不打架的孩子,能有阳刚之气?抗战时期的将军、英雄,有谁小时侯不是常打架出身?大清前期,不让王爷子弟与女孩子玩,是什么意思?怕染上娘娘腔。再一个观点,小时侯不顶嘴的人,长大了是奴才。所以要鼓励孩子挑战,顶嘴的孩子不能吃巴掌。

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要针对孩子的错误进行教育,其结果只能培养一般的人。我们的教育应该针对孩子的优点、优势、闪光点、亮点去教育,缺点要让他自己去醒悟。保护孩子的尊严,培养孩子的志气是老师的责任。教育的功能要体现人文功能。必须坚持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说出学生的优点,要多鼓励,使学生感到了被尊重。过去的大家闺秀有风度、有气质,就是从小受教育,被尊重的结果。

4、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咱们一般都是以老师为中心组织教学,甚至是独角戏。教师为完成教学进度,一口气讲下去,讲完,不管学生会不会,睡不睡,这种状况必须想办法改变。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学习保持最佳发展状态。

5、由一国教育向世界教育发展、与世界教育接轨。

二、新形势对教师的要求

第一、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理念,就是对教学理论的信念,对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是否承认,有怎样的信念是核心的问题。本即本位,根本。以人为本在学校主要是教师本人、学生自身,就是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教师要自强、自爱、自尊,并为他人和社会尊重。教师教育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

中国过去的教育中,教师没有自主权,学生还受教师支配;教师是社会政治的工具,学生是物。这是十分可悲的。

现在,我们老师们倡导以人为本,头一条是自强、自爱、自尊、自重,更重要的是强调爱学生,必须培养出爱心和耐心。严复嘉说过,真正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我们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有自尊心有上进心。人没有自尊不求上进,谈何发展?再一条,我们必须树立平等观念,必须抛弃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把学生看成平等的人,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平等意识有利于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一条是必须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教育首先不是求知,而是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这一点在选择教学资料方面很重要。西方很多国家的教材里面,台湾的教材里面,有很多内容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存、如何协作的道理,就是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第二、必须重视学习和研究教学艺术

教学不同于其他工作,想做个好老师不大容易,必须学习教学艺术,把教学的科学性完美地表现出来。比如讲课,都会讲,但80%的人不是艺术层次上的讲课,包括我在内。多数教师是由模仿型变为称职型的,但不是艺术型的教师。我的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模仿了周雨亭老师的模式,现在最多属称职型一类。所以我们必须学习教学艺术,如何学习?首先是在教学工作中学习,学习他人的优点 ,总结自己的灵感发挥而创造的艺术。其次是要不断地进修,包括在职进修和脱产学习。再次是不断地参加培训。接受培训很重要,我们有些学校经常派老师出去参加培训,老师们出去听听专家们、名家们的说教,吸收点新鲜东西,把这些新理论、新经验、新方法带回来,对自己的教学加以总结改进,并辐射到整个学校的教学中,极大地提高了全校的教学水准。

第三、要注意教学科研。

在教学活动的同时研究点问题,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到的。人人都有研究点问题的能力,从小问题开始琢磨、实验、思考、总结。结果无所谓,能发表了东西当然好。发表不了,肯定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增长了自己的本领。就是说内强了素质,这有什么不好?所以,我建议老师们思考点教学中的问题,研究点东西,这是非常有益的,是新的教育形势对我们老师的要求。

三、关于讲解、讲课问题

1、有四种讲解形式可供参考:设问式讲解、讨论式讲解、交互式讲解和反馈式讲解 。这四种形式可以交叉运用,也可以选择运用。

2、讲解问题有“四不讲原则”:不求不讲、不问不讲、不究不讲、不精不讲。就是说,有学生要求讲的,再讲;有学生探究不清的问题,要讲;讲就讲好,讲精。并不是讲的数量多,时间长就好,而是要画龙点睛,触类旁通地解惑,使学生开窍、醒悟。最好是把握讲解时机,在学生思维活跃后讲解。

3、一节好课有“五项标准”:其一、学生始终处在最佳学习状态,思维活跃,师生互动,积极参与。学生善于与老师交流,积极提出问题、讨论问题。

其二、能优化配置教学资源,优化配置教学环节。学生用书为主,乡土教材、校本课程、时政资料、生活趣闻、实验器材等都是教学资源。学生方面、学校方面、社区方面都有教学资源,要优化配置。教学过程中,学、讲、议、练、写、背、做等环节要很好的设计,优化配置。

其三、教师要有风格、有创新、有特色地展示自己,展示自己的知识和学术。有特色、有风格地授课,学生欢迎。

其四、敢于开拓、敢于实验、敢于创造新方法、敢于启用新模式。

其五、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安排授课程序,选择授课模式,决定讲解内容。

4、关于课堂教学再说三句话:①把握好优质课的标准,是指导上课的指挥棒。花架子,空套子,只能欺世盗名。不过在时下,有时起作用,官方承认,但是,专家绝对不认可。

②不会讲课的老师是压路机,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学生在下边爬了一遍,会的弄糊了,不会的睡熟了,全完了。

③会讲课的老师是编织机,边教边走,围绕一个主题,探究再探究,结果形成了知识网络,提高了认知能力。希望在座的各位都成为槐乡大地上受人尊敬的好老师。

谢谢老师们捧场!

新时代教师的标准

梁东佳 发表于 2010-11-8 20:52:00

0

推荐

        今天与大师--黄恕伯教授的对话让我受益匪浅,点破了自己多年的在教育上的迷惑,点醒了我这种不但不求上进而且还自以为是的落伍了的老教师,最后还激化了我心中仅剩的那一点点上进,现在让我终于也有了紧迫感,使我认识到了新时代教师的标准(我自己这样认为的):

1、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素养。

2、注意知识和理念的更新,要与时俱进。

3、时时保持一颗好奇心,具有追根问底的欲望。

4、具有科学探究的素养。

5、具有团结协作的意识和精神。

6、低调的语言,高调的实践。

我将努力照这些目标散步

⒈分别从“师范”的意义和“新课程标准”,谈谈您对好老师标准的认识。

⒉结合具体案例,对比东西方基础教育的差异,从中提出东西方教育思想优势互补的设想。

⒊信息社会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是什么?

4.谈谈您对“教育的本义”的理解?如果您同意对“教育的素养”的阐述,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您对“教育的素养”和“成功教育”的理解和贯彻思路。

提交者: 赵文革  (提交时间:  2012-1-20 13:46:10

答题内容:

思考讨论

⒈分别从“师范”的意义和“新课程标准”,谈谈您对好老师标准的认识。

在我国古典文献中,师范最早出现于汉朝扬雄编著的《扬子法言》:“师者,人之模范也。”师大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⑴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②追求学生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强调生活与经验回归,围绕上述三个关系开发课程

好的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教好书,而应一生“为人师表,为人模范,为人表率”。

教师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人”: 能与自然(环境)、社会(他人)和自我和谐相处 ;关注科技的可持续发展;对废物的态度,对环境的态度 ;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具有公共道德,协作精神、助人为乐、宽容;自身素养、精神情操、知识结构、文化素养、信息素养、心理素养。

教师必须是一个“模范”的人,有“人格魅力”的人。

一个好教师还应该心存善意,教师也许做不到爱每一个学生,但必须做到尊重、善待、理解每一个学生。同时还要有智慧,既能从学生的心理考虑问题,不能等同于学生,与学生斤斤计较。好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还会用“心”和学生沟通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好教师注重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质疑探索的能力。好教师敢于直面学生的批驳与怀疑。好教师的最高追求莫过于能将学生身上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诱发出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能互相诱发出对方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最后,双方都得到很好的升华。只满足于教好书,只是一个“教书匠”;好的老师应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与学生做心灵的沟通,应成为学生心灵可以信赖的港湾。

 

⒉结合具体案例,对比东西方基础教育的差异,从中提出东西方教育思想优势互补的设想。

东、西方教育各自注重的东西

中国:注重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培养学生吸收知识的学习行为和接受能力;中国基础教育的“童子功”是多学、多练、多记、多考

美国 :注重学生掌握的“方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创造性、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基础教育的“童子功”是多看、多问、多想、多干

东、西方教育各自培养的目标:

⑴聪明的孩子(中国特色)

能够知道答案,带着兴趣去听,能理解别人的意思, 能抓住要领 ,完成作业 ,乐于接受 ,吸收知识 ,善于操作 ,长于记忆 ;培养“考生”,以“学会”为目的寻找已知世界的现成答案 ,包揽了“聪明孩子”所有的特点 ,中学生年年获得奥赛奖,高校无诺贝尔奖

智慧的学生(美国特色)

喜欢自己学习 ,能够提出问题, 表达有力的观点, 能够概括抽象的东西 ,能演绎推理 ,寻找课题 ,长于出击 ,运用知识 ,善于发明 ,长于猜想 ,善于反思、反省 ;培养“学生”,以“会学“为手段探知未知世界 ,包揽了“智慧学生”所有的特点 ,获得 70% 以上的诺贝尔奖.

由以上论述可知:东西方教育存在着差异,东方教育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两者应优势互补。应该把“教、学、做”三阶段统一起来,教育全过程才算完整,培养出的人才也比较全面。比如,中国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要增加动手和社会实践课的比例,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西方教育应注意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相关课程的设置。

 

 

⒊信息社会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是什么?

1)教育技术能力(教师专业技术基本能力):核心是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充分发挥和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优势,实现与传统教学的互补充分发挥和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优势,实现与传统教学的互补。

2)信息技术能力(信息社会的基本能力)

在信息社会里,教师本身必须首先适应信息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提高自己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寻找、发现、组织、管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教师要帮助学生学生身心健康和正常融入社会,特别要重视学生“终身的基本价值”和人格精神的培养。

4)教师要有高尚的信息道德.。具体来说,对于那些有负面影响的信息应坚决加以抵制;做学生的榜样;应把那些良莠不齐的信息先过滤,再传递给学生,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判断,学会评价信息的好坏。

5)作为老师,要有责任心。

作为老师,对自身的工作非常热爱,对所教的学生认真负责。要从我们教师自身做起,从平时的点滴小事做起,注意自身平时的一言一行,懂得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是作为新时期一名合格教师的标准之一。

 

4、谈谈您对“教育的本义”的理解?如果您同意对“教育的素养”的阐述,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您对“教育的素养”和“成功教育”的理解和贯彻思路。

    就中小学基础教育而言,教育的本义就是让孩子拥有美好的人性。因此要教会孩子:如何生存(日常生活、应对灾难等,),如何做人(与人相处与协作等),如何成功(兴趣、目标与努力等)。

教育的本义是和谐的。

素质有天生的、后天的;素质有高素质、低素质 。只有素养必须通过教育培养,修养必须后天养成 。个人可以是低素质,无素养,又称无教养;一个人可以是高素质,有素养,又称有教养。因此,“素养教育”比“素质教育”的提法更科学。

教育的素养 :尊重人的天性,尊重人的自我选择、尊重人追求幸福和快乐的权利

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具有教育的素养 :认识并承认智能与教育的多元性(不能简单用一个分数标准去丈量孩子,发现孩子最适合的,支持孩子从事起最热爱的,关注孩子是否获得幸福与快乐) ;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最大空间

但是,我们所面对的现实却是,中小学生长期负担过重,高中课程内容刁钻,都是为极少数考进顶尖大学的人设计的,大部分学生成了陪读生……

我们知道,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成功的事业也是多元的,不能用一个标准去丈量孩子; 人的天份的发现可能是漫长的,有的人少年早成,有的人大器晚成,人的天份到底在哪?人到底适合做什么?没有人能预先知道。上帝在每个人心中都安装了成功的密码,找到并点中它,才能成功 教育应该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最大空间,给孩子不断尝试的机会,去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因为最喜欢的才是他最能发展的,也就是找到成功的密码。

成功素质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没有天生的优劣好差之分,只有个性素质之别。教育的实质就是帮助孩子们取得成功。

因此,成功的教育就是和谐的教育,就是让孩子能找到自己最喜欢的、最能发展的、最可能成功的事业,找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并为之做好基本的准备。

而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提升教师的素养。

我觉得,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要求自己:

一是尊重学生。要把学生当做有独立意识的人、充满个性的人、处于发展中的人,;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去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情感、渴望,充分地了解学生;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尊重学生的个性,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是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者要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加强与学生的交往和沟通,通过教育引导,培养学生观念、品格、能力、知识、方法等成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关注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用“心”施教,体现对学生的关切之情;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养成,在增长学生知识的同时引导其健全人格和成功素质的发展。

当然,教师的素养绝不是天生的 ,教师的素养必须通过自己长期的教育、学习与自我修养才能养成。

 

 

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

 

一、“教”——正面教育,教给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播下真理的种子,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前提:

什么时候“教”?谁来“教”?“教”什么?我从这三个方面来简述我的做法:

什么时候“教”?初一年级这个时间段。为什么呢?大家不妨回顾一下,初一学生的主要特点:他们刚进入初中不久,心理还保持着小学生的特点:天真、稚气未脱、对初中学习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这个时候他们会主动与老师接近,愿意与老师交流,在情感上还对老师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还呈现出另外一个特点:正确的是非观还未完全形成,是非观还很淡薄,对事物容易根据自己的好恶来做出不正确的判断,而且学生在心理上有急切地想证明自己的需求。所以,这个阶段是教育的最佳时机,最容易找到切入点,老师更有亲和力。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最佳契机。

谁来“教”?单是老师,也不单单是班主任,而应通过家访,寻求家长的理解,与家长形成教育默契;配合学校狠抓常规教育和全面教育,关注社会热点,挖掘社会典型事例的深刻教育意义,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成以老师家长教育为支撑点,学校,社会教育大环境为面的点面结合的教育局面,再着重逐渐培养班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最终形成由表及里,由外因到内因,由初级到高级,由被动到主动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长效教育机制.

“教”什么?教学生做人,教学生学习,教学生审美.

教学生做人:教学生如何与身边的人相处.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养尊处优,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大都个性强,任性,不易相处.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首要任务就是教学生如何为人处事,如何尊重他人,尊敬老师.例如1: 初一时,班上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种倾向:班主任在时,学生还稍微自觉,班主任不在时,却是另一番景象:针对这种情况;我明确表明立场:只看班主任面的学生,是表里不一,阴奉阳违的表现,是错误的;如果真正尊重班主任必须首先尊重其他科老师.一个班级,老师在时纪律好,老师不在时,却很糟糕,这样的班集体,是很不成熟的班集体;而一个真正优秀的班集体,是老师在不在场,纪律都一样好.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很强的自律意识,养成尊重课堂,尊重他人学习权利的良好社会公德.2:初一上学期某个星期六,我正走在街上时,突然碰到我班一个学习非常优秀的学生,原本以为她会热情地主动打招呼,但该学生却视若无睹,眼巴巴看着她从我面前走过.当时,我内心有种说不出的悲凉.回来后,我认真思考了一下,觉得这不是个别现象,更不是一件小事.决定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文明礼貌重不重要,师生平等,学生应不应该尊敬老师,一声‘老师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经过激烈讨论,大家对这一现象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做出明确要求:见到老师,不管是不是自己的老师,都应主动问好.而且,这一习惯保持至今.

教学生如何学习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最主要推动力: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老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了学习热情,取得了明显进步,而且顾全大局,处处为学生发展着想,学生自然会信老师,尊重老师.例如1:初一时,社会关注程度,家长期望值都很高,教师压力大,而本人在调入育才中学前,只当过一年班主任,心中没底,英语教学还谈不上经验,当时,学生来自不同班级,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思想意识差异较大,正确的舆论和学习氛围还未形成.这个时候,这种压力下,人的最自然反应,是全力以赴把自己的学科教好,站稳脚跟.但是我当时却把“各学科平衡,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班级学生学习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在教学中我把握好英语学科所占学生学习时间的比例,尽量不挤占学生课余时间.这种做法得到学生及家长的认可,特别是班级科老师的理解、信任,为融洽的师师、师生关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教学生如何审美:我记得,军训的第一天,张利校长把我介绍给学生时,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军训结束后几天,我才偶然知道,原来当时学生是小声议论我的形象:土里土气.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初一学生, 是非观还很淡薄,片面追求外在美,比吃比穿,嘲笑长得矮,或长得胖,或长相普通的同学,盲目追星,迷失自我.这些现象,在我班比较普遍,针对这些现象,利用夕会课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经过全班整体审美教育、辩论赛、演讲比赛三个阶段,历时一个多月,同学们达成了共识,提高了辨别能力,形成了正确的审美观.

、“爱”——平等的教育平等的爱.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

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未必能带来平等的教育,而平等的教育还必须以平等的师爱为前提.素质教育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如果我们连“有教无类”都做不到,那么在带着偏见甚至歧视的教育中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吗?

成功学家A·罗宾在《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中说:“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我们去唤醒.”而能够唤醒那“熟睡的巨人”的,我想首先是平等的师爱.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也同样蕴藏着无限的潜能.也许一张笑脸会抚慰落魄孤寂的心灵,一个激励的眼神会升起执着追求的风帆,一个启发的动作会掘开智慧的泉水,一句劝勉的话语会滋润干涸的心田.平等的师爱就蕴蓄在这看似平常一举一动之中.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后不久,有位客人前去拜见他的母亲.客人笑着说:“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 杜鲁门的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一位母亲居然为一个“挖土豆”的儿子而骄傲自豪,那么,作为老师我们有什么理由漠视学生中的弱势一族呢?教师的爱应该更坦荡、更理智、更公正.

、“——辅导、引导学生走出成长的心理误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是发展新型师生关系的保障.

初中学生个体发展变化是多方面的,迅速的. 随着身体的发育,青春期的到来,学生情绪不稳定,心理容易失调.如有的学生情绪波动,时而热情奔放,时而郁郁寡欢;有的学生脾气暴躁,冒险逆反;有的学生孤独自闭,意志消沉;有的学生依赖从众,情感脆弱;有的学生自卑烦恼,多思多虑;有的学生嫉贤妒能,难以自控;有的过分紧张、焦虑而引起学习困难;有的由体象变化、异性交往、情感误区等引起青春烦恼等等.这些性格和情感上的问题常常是心理不健康的重要标志,使心理活动偏离正常状态.引起学生人际关系紧张,应对能力很差.

如我班一位男生,生活在单亲家庭,初二时,由于学习成绩很差,他的母亲又没有正确看待,由希望到失望,过于打击孩子,常常严重伤害其自尊心,最后导致该男生忍无可忍,狂怒之下,用菜刀砍门,纵火焚烧衣物.随后,这位母亲找到我,坚决要求退学.我通过对双方认真询问调查,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认定这是家长教育方法不当,造成了学生心理障碍,而不是学生思想品质问题.并与家长进行了沟通,指出其不当的教育方法.并以谈心的方式,结合实际对该男生进行了心理健康与修养的辅导. 当时如果只是简单地对该男生进行处罚,只会在其心中留下永远的阴影,这无益于学生的发展.也严重伤害了师生感情.

为此,针对全班同学心理状况,开展以“调整心态”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结合心理测试,开展心理卫生知识、心理保健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引导学生对心理问题进行剖析交流、专题讨论.提高学生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心理自我疏导的能力.

学生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发育进入高峰期, 开始形成性意识.产生了与异性交往的心理需求,寻找同龄异性伙伴的欲望更加强烈.甚至产生“早恋倾向”,如果处理得不当,往往会产生消极结果.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如我班某男生,对班上一个女同学颇有好感,目光几乎没有离开过这个女同学,弄得尽人皆知,如果不及早加以引导, 将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正如洪水光去堵不行,还必须积极地去疏导.因此,必须及早开展青春期知识和生理卫生知识教育,引导学生对青春期必要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他们适应青春期所特有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变化.而且,必须强调它们的科学,当然,它们也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易于接受.例如:让他们明确正常的男女交往的重要性, 明确异性之间互相产生好感是青春期发生的正常现象.教给他们正确的男女交往知识,恰当的男女交往技能,使他们懂得合理的男女交往限度等,引导学生进行健康的异性交往.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友情和爱情,了解爱情的含义、爱情所包含的义务和责任,使他们学会正确处理友谊和爱情,学习和情感的关系,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能力,促进男女同学之间健康大方的交往.

总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双向的,互动的;需要真诚和宽容,理解和信任;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存在的问题.

怎样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作者:莱州市三山岛街道过西中学 徐国利  时间:2009-6-11 6:53:51  来源:·年年有鱼·原创  人气: 4404

  新课标的颁布,新教材的试运行,给我们昭示着素质教育已日渐深入。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呢?

  我认为,根据当前形势的快速发展,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精深的学问、友好的态度、高尚的人格、浓厚的教学兴趣、适当的情绪表现以及合理的言行,竭诚为学生所观察、所注意、所模仿的对象。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人格,教师的素养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因此,要当一名优秀教师必须主动地调节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教学过程及民主、轻松,又生动、严谨。

  一、 建立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学习空间,以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如:在学习《抗美援朝》中的《黄继光》一文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再让学生仔细看图,练习说话,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以充分发挥。这时以图画为中心,根据画面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人物的表情、心理活动、动作要点,也可以想象未出现的战士们的愤怒之情。此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人人争先恐后,跃跃欲我。

  1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

  教师现在面对的每一个学生,他们无论字写得好坏、无论她活泼开朗,还是沉默寡言,哪怕他考试不及格,也都将走向未来,都将居于新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得到最大的尊重。我们要与学生交心,不妨蹲下身来或坐在孩子们当中与他们谈话,而不要让孩子们仰视你;不妨耐心听孩子们那不够流畅,甚至答非所问的话,而不去打断他。如:在教改革开放这一文中,让学生谈自己调查的结果,讲得好的给与赞扬和鼓励;讲得差一点的也不给予歧视。学会尊重他人,形成健全人格,并且使师生的心融为一体,产生共鸣。

  2 教师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使孩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开端,它反映了孩子对知识的一种渴求,使教师利用的资源,要充分保护它,利用它。锻炼他们的能力。如:在和学生的接触中,会经常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应尽最大努力满足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观察发现问题。

  3 教师要发展学生的自信心。

  有实力才有自信。班上几十个孩子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不足。学生实力不足的地方,正是需要教师特别关注的地方。对待学生的不足甚至是错误。教师要相信自己的教育,相信自己的学生,以尊重、理解、信任和鼓励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诱导学生,给学生自我修正的时间,自我进步的主动性。实践中,我经常有意识的让腼腆的孩子领读课文,代表小组发言,让性格急躁的孩子跟细心的孩子一起办板报,让不爱读课外书的孩子帮助老师查阅资料……渐渐的孩子们在愉快的活动中受到锻炼,增强了自信心。变要我说我要说。变我能行吗我能行

  二、 树立新理念、确立新角色

  我们都知道,任何改革首先必须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具有全新的理念,良好的素质和改革的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加油充电,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和教学艺术,是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渗入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着重培养学生素质的新模式。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侥有兴趣地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他们的观赏、调查、讲述、写作等,并乐此不疲。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有凌驾于受教育者之上的灌输者管束者转变为学习主体发展的良师益友,和作伙伴。密切了师生的关系,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现代的教学中,将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和理念的交流。知识资源能力简洁的共享,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整个民族的素质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当前,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师生伦理关系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比较混乱,学生权利经常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许多教师没有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个人权利的社会人来对待,经常有意无意地侵犯学生的个人权利,特别是侵犯学生人身方面的权利和自由以及学生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忽视、侵犯学生的权利,必然会导致师生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紊乱。师生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紊乱,还表现为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为学生筹划一切,包办代替。这从表面上看是教师事事关心,实质上是忽视学生的独立性,不让学生履行自己的义务。不论是侵犯学生权利还是包办代替,都不是恰当的师生伦理关系。 



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民主思想首先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其次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尊重既表现在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表现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又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第二,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法制意识淡薄,认识不到学生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这是侵犯学生权利现象屡屡发生和广泛存在的内在原因。所以,教师一定要提高法制意识,明确师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同时,也要加强教育制度伦理建设,使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更加明晰并转化为具体的制度规定,切实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第三,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即一种具有道德纯洁性的特殊社会关系。我们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抵御不良社会风气侵蚀的积极性和能力,同时,也要更新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从而为师生关系的纯化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 





总之,师生伦理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应面向新时代,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真正使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这将成为本次课程改革最亮丽的风景线。 





师生情感关系问题虽然比较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做了一些有效的探索,但是,从整体上说,师生情感关系的状况仍难以令人满意,师生之间情感冷漠、缺乏沟通的现象比比皆是。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情感联系,不仅使得一直为人们所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力源泉。优化师生情感关系,重建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 





那么,本次课程改革应追求一种什么样的师生情感关系呢?我们认为,新型的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它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创造这种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我们相信,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第二,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这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重要策略。 





第三,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教师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总之,课程改革需要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为此,需要教师全身心的真情投入,需要在完善教学活动和完善个性两个方面共同努力。  

浅谈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2009-12-8 14:16:42 来源:河南省教育网  作者: [我要评论(0)]

字号:T|T

  摘  要:大学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生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培养,本文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学习生活和课外生活三个方面论述了学生管理工作对营造和谐的校园气氛、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学生管理 思想道德教育 学习生活 课外生活

  第一章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对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有重要意义

  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学校是进行系统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单纯停留在课堂讲授知识上,而是必须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手段,通过感化、熏陶等各种途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念和行为习惯。教育并不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也不是简单的道德说教。教育要抛砖引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此,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要通过提高学生的认识,帮助他们形成明确识别善恶美丑的能力,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同时,还要通过各种课内课外活动,陶冶他们的情感,锻炼他们的意志,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信念,养成良好的习惯。此外,要对大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应当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地养成自律自省的意识和知耻改过的观念,勇于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明确辨别是非荣辱,自觉加强自我约束,使优良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成为他们主动的人生追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重要论述,明确了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在本质上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内容和要求是相统一的。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仅关系到他们能否健康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给予他们正确的荣辱观教育,帮助他们正确的选择人生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资源中,我们也可以得到很多有意义的启示,例如,儒家经典《大学》开篇讲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孟子也谈到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孟子·告子章句上》)。本末的次序,价值的高低不能不分辨。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第一章里讲到有各种的人。对于每一种人,都有那一种人所可能有的最高的成就。例如从事于实际政治的人,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是成为大政治家。从事于艺术的人,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是成为大艺术家。人员有各种,但各种的人都是人。专就一个人是人说,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是成为什么呢?照中国哲学家们说,那就是成为圣人。对于当代的大学生管理工作也必须坚持德育为首,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固然学问无大小,真理也无大小,但却有本末。

  第二章  规范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学生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大学生生活的主旋律。大学生的学习具有多样性,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而且要掌握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科学研究的方法,还要随时注意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学科发展的动态。让每个大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并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是我们每一个学生工作者的职责。

  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在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下整个人都松懈下来,整天无所事事,缺乏自制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学习上倦怠、生活上懒散、精神上空虚消沉,自我要求降低,独立自主能力差,种种不良习惯给大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要从入校时就抓起。新生入学,学校可以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让高年级的优秀学生、考上研究生的同学以及优秀学生党员等向新生介绍正确的学习方法、怎样安排大学生活、如何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也可以联系、组织往届毕业生中的优秀分子进行现身说法,介绍学校专业是他们日后事业成功的基础和奠基石,介绍专业人士的成功事迹,使新生建立起良好的职业印象,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树立好榜样,增强学习动力。

  学生管理还必须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严格管理为核心。班主任、辅导员应该经常查课、记考勤、定期开班会、讲评学习情况、进行考前纪律教育、考后及时总结等,促使学生重视学习,教育学生珍惜大学时光,任何时候都应该把学习放在首位。学生有了学习压倒一切的观点,动力有了,主动性就出来了。同时,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勤奋学习、全面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信念,这将是他们在大学里所收获的毕身财富。

  第三章  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对大学生管理工作有重要辅助作用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课外活动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和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途径。

  第一节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我们知道,近代工业文明以来,人完全从自身出发对自然界作主体性价值判断,用工具理性宰制性的支配自然、征服自然、掠夺自然,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甚至导致了生态灾难。人生活在人的世界里,但人的世界正好是人欲和物欲的集合,实际上也是技术的集合,因为技术是实现欲而获得物的手段。将自然的对象化本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大力发展我国经济无疑需要大量专门技术人才,但是如果我们片面理解这种专门化、技术化,这也会造成教育本身的工具化、技术化,进而会导致人的片面化甚至异化。由于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误解而导致的对根植这种关系之中的教育的误解,当前我国社会中有些机构和家长对于下一代的教育,特别是对于当前大学生的教育付诸实践就是浮躁浅显、急功近利的行为,其结果必然是导致教育的异化。教育背离了初衷,教育就是教技术,学习也就仅仅是学技术,教育本身也被技术化。这样的教育就会和科举无二,教育培育出来的多是死读书的书呆子和见利忘义的伪君子。原初的丰富性被逐渐片面化、工具化。物失去了物自身,而人也失去了人自身。因此,我们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教育和学习的这种工具化、技术化倾向的危害,要及时防范与纠偏。

  如果大学生没有健全的人格,诸如外在于人的道德教育、心理辅导之类也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因此可以结合诸如学生的专业特色,现实问题或国内外重大事件等,举办专题讲座、辩论会、征文、座谈会、读书活动、演讲比赛、文艺演出、

  技能大赛、创业设计等校园文化活动,这不仅对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有益,而且充

  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对提高学生文化修养都起着重要的影响。学生通过参加这些内容涵盖了诸如礼、乐、射、御、书、数等诸方面的活动可以达到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可以让学生返回人性本始之善,振奋正气。

  第二节  开展各式各样的学生社团组织,充分调动大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生不仅仅要完善知识结构,更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全面提升自我,社团对学生思想上道德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优秀的社团,其成员能够通过加入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参与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紧密地与社团联系在一起。刚入学的大学新生,虽然面对着从中学到大学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但通过参加社团的形式可以使他们由归属感到认同感,由认同感到荣誉感,找到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第三节   开展寝室互动活动,促进大学生在良好环境下健康成长

  加强对学生寝室的管理及规划,有助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形成,树立良好的学风。大学生寝室不仅是休息居住的场所,而且是重要的育人阵地。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有相当部分学生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寝室里度过的,他们不仅在此学习、休息,而且在此就餐、娱乐、交流思想。作为学生工作者应及时了解关注寝室中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规律,指定相关措施,经常深入寝室,组织学生开展互动活动,和他们谈心,讲理想,谈人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情感等方面的难题,让学生感到亲人般的关怀和温暖无时不在,使大学生在良好环境下健康成长。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思想教育、学习生活、课外生活三个方面三管齐下有益于营造和谐的校园气氛,创建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使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视野得到开拓,知识得到延伸,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一言以蔽之,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浅谈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黄振虎 袁培良)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实现的。

一、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

良好的师生关系,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首先是体现在人格上的平等,其次是在学问上的平等。虽然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在一般情况下要强于学生,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进步,教学相长,做到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实践和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和高效的必要保证——因为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下进行的。现实的师生关系中往往出现不平等现象,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民主权利。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左右教学过程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商和智商,教学过程中所追求的良好师生关系也就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造出一种师生互相尊重、信赖、平等、和谐的氛围,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人格,消除师生之间的鸿沟,真正建立一种平等相处,互谅合作的关系,从而使师生心与心联系在一起,产生巨大的合力,推动教学活动的进展。

三、师生关系影响教与学的积极性

师生关系一旦形成和建立,就会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重要的教学变量,对教学活动的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的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师生关系通过情感和激励的方式来影响教和学的积极性。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能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的要求也就易被学生接受,可以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从而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学科上来,教师的要求也就易被学生接受,这样就有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推进教学过程的进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所产生的那种高涨的教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情感交流,若师生之间具有良好的关系,学生对教师充满信心,教师也会不断增强完成教学任务的决心,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职业积极性。

四、师生关系影响教学信息传输

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往往会呈正相关,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师生关系是教学信息传播的首要条件,它和教学信息传播之间的和谐也呈正相关。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学信息传播畅通,信息反馈也及时真实;反之,不良的师生关系将必然会制约信息的传输,甚至是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抵触态度。师生关系本身就营造了一种课堂气氛,这种气氛可能是积极舒展的,也可能是消极压抑甚至充满对立情绪的。师生关系良好,课堂气氛就会温馨和谐,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会有更多的愉悦感,进而表现出积极愉快和健康的气氛。师生关系不良,课堂气氛就容易紧张、死板,学生会感觉如坐针毡,惶恐不安甚至默然。在不好的课堂气氛下,学生会不自觉地想要逃避,这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言:学校里面先生都有笑容,学生也有笑容,有些学校先生板了脸孔,学生都畏惧他,那就难免有逃学的事了。不好的情感泛化到学业上,就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谈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发布者:陈仙娟   发布日期:2011-11-28

 -----谈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要:班主任工作琐碎而繁杂,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养成了许多的不良习惯,加上没有高考的压力,其在校的行为往往会背离学校的规章制度。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因而也更加艰辛,面对思想怪异,行为出格的学生,班主任如果继续扮演着传统的师生关系中老师的角色,一味说教,结果是“面服心不服”,不能起到实质性作用。一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可以有效改变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认识,对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和优秀班集体的建设都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中职学校    班主任工作    新型    师生关系

生活好像万花筒,班主任的生活则像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班主任工作琐碎而繁杂。在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班主任开展工作,更有利于优秀班集体的建设。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使得传统的师生关系不再适宜,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中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

一、中职学校师生关系现状

(一) 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

中职学校的学生往往学习基础薄弱,在初中学习阶段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往往被烙上了“后进生”、“差生”的烙印,许多同学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养成了许多的不良习惯,十六、七岁的年纪,容易受社会新思潮的影响,喜欢标新立异。与普通高中的学生不同的是,中职学校的学生没有高考的压力,作业负担轻,这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的事情上,他们喜欢用多种方式来吸引他人的注意力,因而其在校的行为往往会背离学校的规章制度。他们多种多样、层出不穷的“花样”,往往使班主任疲于奔命。

(二) 中职学校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工作琐碎而繁杂,而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任课教师是班主任的“正式身份”,班主任往往是其“副职”或“兼职”,班级的工作都是班主任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的。正常的班级事务已经占据了班主任大量的课余时间,精力的有限使得那些违反校规校纪的事情往往成为了班主任的“眼中钉”、“肉中刺”,每个班主任都希望班级里少一点“麻烦”的事情,少一点“麻烦”的学生。而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使得学生的行为异常性更加突出,班主任为处理因学生的异常行为引发的事端而疲于奔命,疲倦的同时,对学生的厌烦感暗生。久而久之,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往往千篇一律,道貌岸然,表面上唬住了学生,学生心里却并不服气,不利于亲密师生关系的建立。

千百年来,孔夫子的儒家思想在许多人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传统的师生关系中,老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老师之所以成为老师,是因为学识渊博、阅历丰富,可以将这些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老师懂得越多,能教给学生的也就越多。然而,师生之间这些学识、阅历、年龄等方面的差距,也使得师生之间往往欠缺共同的话题,缺乏了交流的基础。传统的“师尊生卑”的思想也使得学生惧怕与老师交流,对老师的训导毕恭毕敬,洗耳恭听。在校外人看来,学生对老师尊敬,老师对学生和善,校园里洋溢着尊师重教的氛围,而在学生的内心里,却树立了一道与老师交流的心理屏障,不沟通,不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仅停留在别人看得见的表面形式上。

二、传统的师生关系在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

有经验的班主任都知道,与班级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对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建成后,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程度进一步加大,这有利于班主任在第一时间及时了解和发现到班级的异常情况,也使得班主任与“问题学生”更易沟通,更有利于事情的解决和学生正确认识的形成。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尊师重教的思想渗透使得学生对老师产生了距离感,即使老师主动亲近学生,学生也无法从心里上亲近老师,将老师当成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许多屡犯错屡被教育的问题学生更是站在了老师的对立面,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是唐僧的“紧箍咒”。这种师生关系给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设置了巨大障碍,那些屡次犯错的学生他们从心里上失去了对班主任的敬仰、尊敬和佩服,班主任每次苦口婆心的话语他们根本不放在心上,曾经的错误一次次重复,班主任的招谈成了“无用功”,他们的行为不仅仅使班级荣誉受损,更容易影响班级里的其他同学,长期下去,班级风气越来越差,需要操心的学生愈来愈多,优秀班集体也越来越远。

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的班主任由于身份的双重性,不可能24小时呆在班级里。班级存在的问题除了班主任用心去发现外,更多的来源于班级内部同学的及时汇报。那些循规蹈矩的学生尽管不会主动触犯学校的规章制度,个人表现也无可挑剔。但是因为从心里上无法亲近班主任,碰到班级发生的问题他们不会主动向班主任报告,使得班主任失去了处理事情的最佳时机,许多小问题往往也因此成为大问题。同时,这些学生有了难题也不找班主任倾诉,小问题郁积在心里,不利于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这样的班集体,每天都有许多问题亟待班主任解决,怎么会成为优秀班集体呢?

三、中职学校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实践

要使一个班级有良好的班风,有强大的凝集力,一直不断前进,班主任除了做好一些常规工作外,还应注重与班级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真正融入学生中间,多理解学生,使学生信服,并愿意与自己多方面地交流思想。那么,如何建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呢?

    众所周知,不管时代如何变化,由于身份的特殊性和儒家思想的渗透,老师在师生关系中往往处于主导者的地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更多地取决于老师所扮演的角色和处事的方式。在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目中,班主任与任课老师的不同之处在于,任课老师仅仅是任课老师,而班主任是掌管自己命脉的“玉皇大帝”,因而在与班主任的相处中始终处于被动。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一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更多地则依赖于班主任的个人努力。那么,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应该如何做,才能建立起与班级学生的良好师生关系呢?

(一) 懂得宽容,以同龄人的心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面对年龄相近,思想各异,性格亦不同的中职学生,处理他们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没有一颗真正关爱他们的心,就很容易流于简单化。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尊重学生人格,并善于进行“心理移位”,设身处地体察学生的心理处境,关心学生学习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及时地加以引导、表扬、鼓励,使学生逐渐对班主任产生一种亲切感、安全感。班主任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就能唤起他们的自尊心、自强心,激励他们发奋学习,战胜困难,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相反,如果班主任不信任、不尊重学生,尤其在公共场合,哪怕是无意识地用羞辱的语言去刺激学生,在学生面前,你就失去了教育的基础和权力。对善于做学生朋友的班主任,有哪个学生不喜欢他呢?当然,朋友关系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要严出于爱,爱寓于严,严而不凶,宽而不松,严在当严处,宽在当宽处,一分严格之水,再掺上九分感情之蜜,才能酿成教育的甘露。

班主任与学生所具有的学识不相同,人生阅历也不一样,各方面修养存在着差异,性格上的差异更是多种多样,诸如此类还有许许多多的不一致,当然会产生思想观点的不一致,看问题角度不一致,解决问题方式也不一致,于是,许多矛盾便产生了。此时,如果多一点理解,经常想想自己是他们那个年龄时,面对班主任的教诲是怎样一种心态,乐意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厌恶反感什么样的方式,恐怕就不会埋怨了。班主任应该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学生。没有歧视,没有偏爱,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心,能够放得下班主任的“架子”,洗去脸上的“古板”,与他们一起迎接欢笑,一同承受苦恼,这样才能真正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一方面,班主任要把学生当作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人来看待,对待学生的弱点、缺点以至错误,要给予真诚、热情、严肃的批评、教育和帮助,而决不能歧视、讽刺和挖苦,否则就会伤害学生的人格和做人的尊严。另一方面,班主任应尊重学生应有的权利,要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班级各项活动要充分放手让学生去做,如:主题班会、运动会、班干选举及班级日常工作都应听取学生意见,使学生在被尊重的同时,学会尊重别人,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如果一切都由班主任一手包办,不尊重学生的意见,不给学生各抒己见和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班主任产生不信任感,进而导致逆反心理的形成,不利于师生间的情感沟通。

二、民主地处理问题,给学生“辩护”的权利

一个班那么多学生,那么多事情,班主任不可能样样事情都了解得完全属实,偶尔也会带上一些自己的主观色彩,倘若事实并非如班主任了解的那样而轻易就下结论,那么不仅仅是学生受委屈,而且班主任也将面临着信任危机。民主不仅容易赢得学生,使他们乐于与你交流,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而武断的做法却民心大失,表面看来,你最威风,你永远正确,但在学生心里永远与你隔着一层,为什么不能谁正确就听谁的呢?学生首先是人,也有自己的自尊。“辩护”不仅能让班主任多方面了解事情真相,有助于解决问题,也可以是学生维护自己的权利和自尊的手段。做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自尊,学生懂得自尊,班主任应当高兴。当然,也不否认有些学生思想认识并不正确,总是掩盖自己错误,甚至于狡辩。那么,何不让他充分表现?班主任反而可从其表现认识其错误思想根源,以便对症下药。相反,如果不管青红皂白地训斥学生,甚至将本应有的解释也当作狡辩,那么不仅对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无益,还会严重地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师生间产生隔阂,信任不再。耐心地听学生讲完要讲的话,这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尊重。而让学生有机会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说出来,再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了学生今后少走弯路,就更应该应多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这也是一个班主任最基本的责任心。

三、多赏识学生,让表扬和鼓励助学生走向成功之路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学生也是一样,班主任为什么总是要带着挑剔,而不带着赏识的眼光去看他们呢?很难想象一个成天被挑剔的人,会不垂头丧气,会有成就感,会充满信心。我们要培养的是热爱生活,勇于实现自我的人才。我想,还是多给一点笑脸,多给一点赞扬吧。鼓励学生的每一个优点和长处,让学生充满自信,自我觉醒。当然,对好的学生给予赏识也许不难,而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更要多给一些关爱、赏识,因为他们更需要鼓励,更需要信心。一个信赖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都可能带来巨大的效应。我们应当时时提醒自己,在工作中应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予以赏识、鼓励,使他充满自信,激起他学习的兴趣,让表扬和鼓励成为走向成功的催化剂。

四、看准机会,选择最佳时机,进行思想教育

班主任若真正爱护学生,那首先应该理解学生感情,尊重学生人格,在平等立场上同他们谈话、交往,在交往当中寻找教育时机,只要班主任注意调查研究,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教育工作就会更加主动、有效。这一点对后进生来说尤其重要。

1、捕捉学生“闪光点”。对后进生来说,他们的心灵深处同样蕴藏着进取奋发的心理需要。班主任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后进生的“闪光点”的出现,而是应主动地抓住或创设条件,诱发后进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哪怕只是闪电般的那么一瞬间,也往往是后进生转化的最佳时机。

2、选准教育时机。在教育时机未出现时,班主任要耐心等待,当最佳教育时机到来时,要抓住契机进行教育,因为此时教育学生,最容易被学生接受,教育效果最佳。如新入班的后进生,往往会有在新环境中调整自己的欲望,这是转变后进生的大好时机。因此要提前做好后进生的情况调查,主动而自然地接近他们,从开学第一天起就关怀、鼓励、帮助他们,促使其把调整自己欲望变为争取进步的实际行动。某些后进生几经努力仍然不能改掉全部缺点,而继续受到大多数同学的冷遇和歧视,心灵会受到严重创伤。如果这时班主任热情关心和帮助他们,他们就会感受到温暖、安慰和鼓励而再次振作起来,同时,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也会因此得到新的契机等等。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与同学建立起了团结、亲密的师生之谊,那么他们有什么想法、要求就会主动找你谈心,寻求帮助,同时你也深入到他们中间,关心、了解每一个同学,师生关系融洽,严而有格,严而有情,班集体的总体成绩也就会有较大进步。

从总体上说,班主任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型关系,班主任要从“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探求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应特别重视师生关系,哪怕是最先进的技术,也只能对师生关系起支持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何雪芬 《班主任工作中的师生交往艺术》,文教资料,20064月下旬刊

2、邱玲敏 《浅谈班主任的五颗心》,兰州学刊,2006年第6

3、粟高燕 《论“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教育探索,2003

4、李大立 《浅谈职业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510

新课改中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作者: 王安良 (通识  甘肃张掖临泽三期通识三班 )

评论数/浏览数: 8 / 613

发表日期: 2010-11-18 11:36:24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变革,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课改中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变革,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中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师生交往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1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观念影响教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制约着教育的成效,也影响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当前学校教育实践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必然要求教师树立一系列科学的教育观念。

    一是尊重学生的生命尊严。生命是一个过程,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学校教育过程是其生命历程的重要阶段。优化师生交往,实际上也是改善师生生活、提高师生生命质量的过程。只有尊重学生的生命尊严,才能使师生倍加珍视学校生活,才具有共同建设学校生活的动力基础。

    二是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教育作为一项社会活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只有不断探索、认识和把握气教育规律,才能有效地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对于教师而言,不断加深对于规律的深刻认识,是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的重大任务。教师必须克服为完成任务而工作的思想,要认识到提高自己专业素质实际上是自我发展的过程。只有尊重教育自身的规律,教师才能够认真处理师生交往,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宗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协调统一和充分自由的发展。其中既有身体的健康发育和成熟,也有知识技能的获得和认知能力的提高,此外,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教师只有遵循以学生以本、促进学生健全发展的教育宗旨来实施教育活动和处理师生关系,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才有可能得以建立。

    2 课上关注学生,课后关爱学生

    有人说,孩子是家长心中的树,老师眼中的林。这话不假。由于独生子女是父母唯一的宝贝,家长特别希望老师甚至所有老师都来关注关照这个孩子。而老师的教育教学是立足于几十个人一个班的整体,而家长往往缺少这样的参照系统。因而,很容易出现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表现优秀,而老师对其评价却一般的现象。所以重视每位家长的孩子,关注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才是让家长满意、达成合作的关键。可是,老师时时刻刻对班上每个同学都关注行得通吗?这里的技巧全在于老师心要、脑要、眼要、嘴要、手要地去课上关注学生,课后关爱学生。

    心要——心诚则灵,该表扬时就表扬,该提醒时就提醒,该批评时择机批评,不做作,不卖弄,落落大方,诚心诚意,切忌为迎合学生和家长而所为。

    脑要——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采取好雨知时节的不同关注方式,入情入理,幽默析理,触摸人心。

    眼要——老师要放大眼睛,扫描课堂每个角落、学生外在表现、内在心境,潜心留心意学生的闪光闪念一览众山小地心中有数,不拘一格地与之随时交流。

    嘴要——当学生一有进步,或在某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时,老师要及时发自于内心地进行赞扬,由衷地在班上用恰当的方式表示祝贺,并通过家访的形式告诉家长使学生感到自身的成就感。

    手要——喜笑褒扬皆教育,但要公正、公平合理,不能偏袒,不能过分,还要提防阴错阳差。这课前课后大大小小关注关心学生的事例太多了,举不胜举。

    只要教师捧着一颗爱心,了解学生的心灵需要,不仅仅关注他(她)犯错误的时候,更重要关注闪光点的瞬间,学生就会深感老师在关注关心自己,学生就会进步。而每个学生都希望看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进步,更希望老师把自己的进步告诉同学、告诉家长。在肯定中委婉要求,在赏识中渗透指导,这样一来,一定能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自尊自信,越走越好。

    3 对学生要有研究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记得我班上曾有那么一位学生,在我上计算机专业理论课时,总是注意力不集中,而且总感觉这位同学有点懒洋洋、萎靡不振的感觉。当让他做作业时,要么应付着在那边翻翻书像在找答案做,要么干脆回答不会做。仔细研究了一下这位学生,感觉原因可能就是这位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而且由于恶性循环使他根本就没有品尝到学习中的快乐以及努力学习后所带来的成就感。为了先找回他的自信,我时刻注意这位同学闪光的地方。后来在一次实验中,我发现这位同学的实践操作能力很强,对这一情况的发现,我马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希望其他同学向他学习,这位学生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以后,该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也集中了好多,但有时还是有点管不住自己,有点走神。所以我又找这位学生谈了一次话,我说:“××,你最爱的表现很棒,学习成绩也进步了很多。你有没有发现,你以前回答我不会做的题目现在大部分都能做出来了呢。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现在有这个要去学,有就能学好,所以以后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时,先不要轻易说不会,这可不是男子汉的表现哦!。现在这位同学上课还一直做笔记,表现真的很不错。

    4 让学生当主人

    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我们学校有很多班级采用了多套班干部轮流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获得了学生的好评,并收到良好的效果,避免了师生间被动的关系。

    5 改革教育教学评价制度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从外部条件上讲,还需要有适宜的制度环境,推进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教育评价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事实上的导向功能,它使教育活动按照教育评价规则去进行,不断实现教育评价的指标。学校教育中的诸多问题,都可以在教育评价制度上找到一些原因,师生关系也不例外。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对于师生的评价,这种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会对师生交往产生明显影响。当前中小学校对于学生的评价依然停留在知识的考核上,学生升学系于考试分数的高低;在对教师的评价上,最主要的依据也还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这样就导致了教师只关注知识的灌输,学生只关注知识的获得,忽视相互间的精神交往。因此,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必须通过科学的评价制度来引导和推动。评价制度的变革能够为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提供制度支持。

 

对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几点看法

发布者:吴霞 发布时间: 2011-12-16 21:36:01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新课程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但现实是:一方面我们积极倡导;另一方面学生仍固守本份,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师生关系还没有从“师道尊严”中解脱出来,这让我们深切地感觉到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多么迫在眉睫!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能否处理好师生关系就成为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

那么如何改变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一、放下师道尊严,微笑面对学生

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是一架教书的机器。如果学生畏惧老师,则必然会妨碍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老师在课内外如果放下师道尊严,多一些微笑,对学生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无错原则”,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己见的场面,而课外也会主动与教师打交道,出现其乐融融的场面。于是我给自己提出了要求: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得轻松、学得快活、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二、切实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帮助学生,要用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他们需要老师的尊重、爱护和帮助。

要培养朋友式的师生关系,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外,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与学生交流。课上你的眼神、手势,甚至一个微笑都能让学生感觉到你在与他们交流,但,仅此是不够的。课下你也不妨来个“没大没小”,常与学生聊天侃大山,甚至与学生一起玩耍,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真诚为学生排忧解难。

(一)课上教室里。课上师生活动有空间基本上以教室为主,在时间上以授课为主,用以师生沟通的时间十分有限,,但却是师生沟通的主阵地。从时间上来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上课前。课前教师应早几分钟到教室,利用这宝贵的几分钟与学生进行沟通,如询问学生课前准备工作有没有做好,上课时要准备哪些东西等等,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又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上好一堂课就有了保证。

  2.上课时。上课时以教学为主,教师也应不失时机地与学生进行沟通,课堂上师生能沟通好的话,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一定要注意沟通的技巧。教师要尊重学生,上课提问应和蔼可亲,学生回答完问题应请其座下,即使回答错了也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尤其学生上课违反了课堂纪律,也不要轻易辱骂

学生,更不能体罚学生,有时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小小的玩笑,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下课时。下课后教师不要马上急着就离开教室,应让学生先离开,这一点有很多教师可能并未在意,殊不知这小小的一个举动会让学生觉得是老师对他们的极大的尊重,会引起学生对老师极大的信任,师生之间的沟通会变得自然而然,有水到渠成的感觉,同时教师可以询问一下学生这节课听得怎样,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听懂,哪些地方需要老师作进一步改进等等,这些对于教师来说都是有益的,所谓“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

(二)课余教室外。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会让人感觉更自由一点,因为课余时间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相对要小得多,沟通的话题可以更广泛一些。在球场上、在食堂里、在宿舍中、在劳动时都是师生进行沟通的好机会,学校、社会、家庭、朋友、同学都是师生沟通的话题,只有在这些时候,教师才能发现学生身上不易觉察的闪光点,学生也可以了解到老师除了上课以外的另一面,这样的沟通更自然也更亲切,容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自然也就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可惜的是,除了班主任以外,能在课余时间和学生进行沟通的课老师却并不是很多,这很值得广大课老师们注意。

另外,在校外,见了学生,我也会热情主动地与学生打招呼,这些做法使我的师生关系大大融洽了。

二、师生沟通的方法和途径

师生关系是班级社会体系的主要构成因素。师生关系影响着班级社会气氛,影响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及其效果,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研究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合力”,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我国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情感也有迁移的功能,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可以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感情在教学中是多么重要,师生适当的沟通足可以改变教育。

师生进行沟通的途径可以多种多样,特别是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更是如此,不同的沟通途径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面对面谈话式沟通。这是最直接、最传统的沟通方式,师生直接面对,真诚而坦率地交谈,沟通的效果可能立竿见影。但师生在沟通时应尽量注意师生的平等,尽量多给学生一些尊重。

(二)书信交流沟通。书信交流进行沟通也是较为传统的一种师生沟通策略。在某些环境下、可能有某些事情师生之间不方便直接面对面沟通,那么通过书信来进行沟通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这种沟通教师可能会了解到学生中平时不易掌握的情况,可能能直面学生的内心世界,而作为学生也会得到教师更为完备的帮助和指导。

(三)周记和作业沟通。现在很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都要求学生写周记,通过周记来了解学生一周以来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情况,这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可实际上有很多教师这样做只是流于形式,因为别人这样做了,我也就这样做。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周记和学生进行沟通,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要有一定的敏感性,能透过学生周记中的字里行间及时捕捉信息,然后进行必要的沟通,如写一段鼓励性的语言,提出几点具体的要求,讲讲教师心里的一些感受等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对学生是一种极大的促进和帮助,也许周记就成为师生对话的工具和主渠道了。当然,任课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也不应就满足于对和错,作业本也可以成为师生沟通的重要途径,如教师可在作业本上写道:“做得真不错”、“希望你继续努力”、“以后可不要再这样粗心了”“努力啊,岁月不待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等等,也许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四)电话及网上沟通。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达,电话已经普及,因此通过电话进行沟通已经是很容易做到并且是很正常的了。一个电话,一声问候,拉进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一个经常能通过电话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老师,一定是个在业务上认真,对学生负责的好老师,也更容易赢得学生的尊重,学生也更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向这样的老师倾诉,师生沟通将会起到良好的效果。随着当今互联网的日益发展,上网也就成了学生业余生活的一部分。网络这把双刃剑对青少年学生是好是坏是现今社会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但网络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这种趋势将无法阻挡,我们要做的是应该如何利用网络为我们的生活、生产和学习提供帮助。其实我们大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来与学生进行沟通,学生不是喜欢上网聊天吗?那好,我们就建一个聊天室,让喜欢聊天的学生都进来,我们教师陪你们聊,当然我们教师也应取一个好听一点的昵称,这样师生沟通是不是更自然一点呢;学生不是喜欢玩游戏吗?那好,我们就规定一个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师生可以共同玩游戏,在游戏时师生的沟通还有没有困难了呢?这个问题应该迎刃而解了吧。

随着改革开放及思想领域一些禁锢的解除,社会的变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新的社会背景中学生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的逐步增强都促使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在新时期里建立理想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沟通。

此外,作为教师,保持乐观开朗、情绪稳定也非常重要,这样才会使学生敢于接近你,乐于接近你。我想,对善于做学生朋友的老师,有哪个学生不喜欢呢?当然,朋友关系并非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一分严格之水,再掺上九分感情之蜜,我想即使有时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批评得过火一点,学生也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并乐于改正的。师生关系如此,作为教师,还有什么比此更值得惬意呢

浅析怎样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2011-11-3 10:20:02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又迎来了新的挑战,新课改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有较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学水平,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此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化为强大的力量,激励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教师运用各种教育教学的手段提供条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 

        教育学家指出学生学好的十个因素,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和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人。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二者必须建立共同的思想情感基础。教师热爱、信任、关怀学生;学生热爱、信任、尊重教师。二者情感融洽,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教师教得轻松、愉快,而且学生也学得轻松、愉快。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主动地去增进师生情感的亲密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很多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新型师生关系开始形成。但也可以看到,旧师生关系依然存在,且有它的顽固性。因此,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新型的师生关系,下面就我工作以来的心得和体会和大家谈谈。 

        一、转变思想观念。 

        我们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由此就决定了教师在新型师生关系中不是领导,不是严父,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应当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模范。 

        1、导师。教师应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生学会做人。教师应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理想探求的指路者,心理困扰的排除者。应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改变单纯灌输的落后方法,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和管理为主动参与。

        2、朋友。与学生交朋友,这是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一个标志。师生关系发展的趋势是合作的朋友。要关心热爱每个学生,用爱心去理解、去尊重、去温暖、去感化;教师不仅能教书,而且是师德高尚、热爱生活、兴趣广泛、才华横溢、乐于并善于与学生打交道的朋友,和学生有共同语言,是学生依靠的良师益友。 

        3、助手。教师应放下架子,淡化权威的角色。如有一次在学生打扫卫生时,我在教室里帮助他们一起把桌子安放好,那次我班的卫生成绩得了A等,同学们都很高兴。还有帮助他们克服在人生道路上的坎坎坷坷,帮助他们战胜学习知识中的种种困难,支持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4、模范。曾经有一次,学校要进行仪表检查,我班有几位同学还是把衣服掀起,我去叫他们把衣服扣好,他们就说了一句,老师的都没有扣好,怎么来管我们呢?从那以后,我也随时都注意到自己的一举一动。因此我觉得要做好学生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最直观、最生动、最重要的师表。教师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全面提高自己素质,以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去影响、感召、激励学生成才。

        二、教师要尊重与理解学生

我班有一位双差生,有一次上课未带书,我去问他原因,他说忘记了。我班有个规定,凡是违反了班上的规章制度,就得做一件好人好事来补尝,我就叫他扫地,他当时就说谁没有犯错误的时候呀,我才是第一次不带书,有的同学已经几次了,我就不扫。当时的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可是我还是忍了一下,我放轻语气对他说:这是我们班在上次班会课上讲过的,你认为你错了,那你就扫地或者另做一件好事,如果没错,那你也可以继续。没想到下午他把地扫得特别干净,而且还用拖把来拖了的。第二天一早就到我寝室给我道歉,我当时还表扬了他,从那以后他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各科作业也写得很工整。所以教师应该尊重和理解学生。尊重,首先是尊重学生自尊心,因为自尊心是一个人要求得到别人的肯定、重视以及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是不断追求向上的内动力,也是生活的精神支柱。只有尊重,学生才感到师生平等。这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 

        理解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教师首先要理解与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理解并尊重他们的追求、情感、兴趣、爱好与需要,平等对待学生。同时学生也应该理解与尊重老师教育自己所花费的心血和所付出的劳动。师生双方只有相互理解与尊重,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真诚的关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爱的阳光中生活学习。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养, 

在师生矛盾中,教师往往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高素质的教师往往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教师对待学生热情友好、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待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的品格等等,都会在学生及脑海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与尊敬,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心灵距离的缩短,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儒雅的气质和良好的修养。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才有足够的资本吸引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喜爱。老师要获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并非靠威严的面孔、靠教师这一特定的身份,靠的应该是丰赡的学养。教师的职业是一种以精神振奋精神,以气质影响气质、以人格塑造人格的职业。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仅使自己拥有常流水,更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 

        四、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最可取的途径 

教书育人是现代教育价值观在教师工作中的体现,是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本途径。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方法等,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实现社会化,促进学生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孔子曾说过,爱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相长,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就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会有助于提高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同时,学生个性得到了全面发展,又会从内心感激自己的老师的,这就容易形成正确的师生关系。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只有当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浓厚兴趣时,师生情感才会交融、配合才会默契,这样就能很好地实施教育了。兴趣和求知欲是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动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是一切人成长的起点。如果学生对老师所授课程产生了兴趣,那他不仅可以比较轻松的学好这门课程,他还会对授课老师产生由衷的喜爱。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应该知道,我们曾经是那么喜欢甚至崇拜那些把课上得生动活泼的老师,我们曾经为那些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的课堂而陶醉,我们曾经还刻意地去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可以说,一个教师赢得学生喜爱与尊重的主要场所在课堂,失去学生喜爱与尊重也常常在课堂。所以,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当下大气力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改革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追求师生互动。

        五、改进评价机制,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必要手段 

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学科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我一改以往的期末对学生的单一评价,尝试采用在我与本班学生范围内的自评加互评的方式,简洁客观地评价自己近阶段学习或教学中的得与失,存在的问题,然后师生间用一种平等、平和的心态互相评价,最后互相提出改进意见,这样一来,既能充分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营造和谐、团结、向上的评价气氛,又能使我们师生可以通过双渠道彼此获取改善课堂教学的最佳方式,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方法,用积极的态度共同提高教学效率,实践证明这种评价机制可操作性强,时间上灵活机动,可在学期的任一阶段学习中进行,它对师生间的沟通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培养,对改进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这是新课标中提到的综合评价方式中的一种,这一评价机制是科学有效的,它让学生学会了自我批评,学会了听取意见,学会了承受不同的声音,学会了自我完善,学会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与他人,学会了理解他人,学会了善待他人,它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的各方面发展。综合评价机制是科学、灵活的,教师要善于把握,根据需要和可能灵活运用,无论教师或学生终会受益匪浅。 

        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适当的表扬、奖励或批评、惩罚也是师生情感建立的重要手段。一个教师在课堂上表扬或批评某个学生时,不仅会激起这个同学的情绪反应,也会引起其他同学对教师或亲或疏的情感。教师要慎用批评,善于表扬。可以说,赞许的情感体验会比世上一切的批评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实践告诉我们,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会使我们体会到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师生间互相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它更注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新的学习方式,使人获得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当今教育的新形势下,作为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丰富自己,大胆创新,努力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一份丰富的精神食粮,为将来和教育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浅谈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发布者:韩宝霞 发布时间: 2011-12-21 10:38:00

 

 

    现代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应该在树立平等观念、相互尊重与理解、与时俱进等方面下功夫。

    一、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教师与学生人格平等的基础之上,形成师生之间心理相容、心灵相通的真挚情感关系。在这一关系中,教师不是领导,不是严父,不是法官,更不是“上帝”,而应当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模范。

    1、做学生的导师。教师应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理想探求的指引者,心理困扰的排除者。教师的职责是领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领着知识走向学生。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改变单纯灌输的落后方法,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和管理为主动参与,实行导向、导航、导演、引导、指导、辅导,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教师应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提供适宜的机会、条件和更多的选择可能性,并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发展活动指明方向,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和“顾问”作用。。

  2、做学生的朋友。师生关系发展的趋势是合作的朋友。这是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一个标志。教学过程是一种多边合作过程,只有教与学“合作”默契,才可能有高的教学效率。教、学合作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教师主动与学生建立一种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相互信任是师生建立朋友关系的前提。从某种意义上看,教学活动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平等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是以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平等交往为基础,双方互相交流,彼此敞开自己的心扉,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更不是由一方去消灭或征服对方,而是双方都会受到对方的影响。观点、答案正确与否,既不是由教师来决定,也不是由学生来决定,而是由师生双方共同来决定,即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对某一问题达到意义的认同和共识。从这个意义上讲,“对话”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共享”,是师生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过程。

  3、做学生的助手。教师应放下架子,淡化权威的角色,与学生共同探究、教学相长。帮助学生克服人生道路上的沟沟坎坎,战胜学习知识中的种种困难,相信他们、鼓励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支持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教师要抓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予以诚恳地肯定、赞许、鼓励,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动力。可以说,赞许的情感体验会比世上一切的批评更有利于学生的成人成才。老师要为学生服务,成为他们的合作者、支持者、助手。

    4、做学生的楷模。“言行可模可范者,人师也”。教师是学生踏进科学宝库的引路人,是传播文明,培育人才的人梯、铺路石。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具有教育性,是学生最直观、最生动、最重要的师表。教师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全面提高自己素质,以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去影响、感召、激励学生成才。这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内容。

    二、树立相互尊重与理解的观念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与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热爱、信任、关怀学生,学生要热爱、信任、尊重教师,达到情感融洽、心心相印的效果,建立起共同的思想情感基础,达到“亲其师则信其道”的效果。 

尊重,首先是尊重学生自尊心,这是学生心中最敏感的角落。因为自尊心是一个人要求得到别人的肯定、重视以及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是不断追求向上的内动力,也是生活的精神支柱。只有尊重,学生才会感到师生平等。

理解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是积极行动的先导。身为人师,教师首先要理解与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理解并尊重他们的追求、情感、兴趣、爱好与需要,永远记住自己的工作是因有学生存在而存在的,平等对待学生是自己的本分。据说美国的教师在课堂上评价学生时从不用“不”字,总是给予热情洋溢的赞许,我们教师应该从中受到启发。英国有影响的教育家欧文曾经说过,教师对学生的爱护,以及对学生的温和态度,甚至比他的学问和专业修养更重要。

教育实践证明,只有教师一方的尊重与理解是行不通的,尊重与理解应该在师生双方互动,共同体验、增进、升华。这就需要思想情感的交流沟通,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而这一切都必须在接触交往中才能做到。因此,师生共同参加活动是增进师生情感、形成和谐关系的条件和途径。教师应尽可能与学生一起参加各种形式和内容的课内、课外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感情交流。

    三、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在已经进入“知识爆炸”时代。教师要给学生的不再是一碗水,也不是一桶水,而是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因此,教师自身必须不断学习,随时更新知识结构,否则就不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曾预测:“从知识增长的速度看,今天出生的小孩到大学毕业时,知识总量将是他出生时代的32倍。而且全世界97%的知识都是在他出生后才研究出来的。”约翰、奈斯比特认为“科学与技术信息目前以每年增加30%的速度增长,当更大的信息系统出现,这个增长率将跃至40%,即意味着信息将每20个月增加1倍。”因此,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学习学习计算机、外语、新的教学标准、新的教学方法,要了解更多的时事、科技动态,要时刻注意时代的变化,及时更新自己的科学知识,拓展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的任务非常繁重,大多数教师还要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许多责任,要抽出时间学习新知识,就要克服许多困难。教师本人要重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要有迫切感和危机感,要有学而不厌和愚公移山的精神,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和修养。

 

现代班级管理的新模式——柔性管理班级[ 作者:吴培红 文章来源:杭州教师教育网 点击数:1109 更新时间:2008-6-13 5:55:15| 收藏本文 ]

【在线投稿】【信箱投稿(qqs18@163.com) 【背景: 字号:大 小】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回龙二中 吴培红

“柔性管理”,即人性管理,相对于“刚性管理”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柔性管理”是以“人为中心”,是在研究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学生的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核心思想是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培养人,给人以更大的发展空间,给人更多的关爱。它的特点是主要不是依靠外力(如教师的发号施令),而是依靠人性解放、权力平等、民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使他们能真正做到身心健康,“我要学习”成为一种要求。郑其绪教授这样概括:“柔性管理: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实施柔性管理班级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个性差异,带着爱心走向每一位学生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它充分体现了教育者的爱心与童心。因此,教师要带着爱心走向每一位学生,班主任要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到母亲般的温暖,并产生热爱教师的情感,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情感氛围。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所追求的是这样一种境界:让班里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明媚的阳光中实现自我,感受成功!班上的国豪不仅学习成绩不理想,还经常欺负其他同学。班上的同学都不愿和他在一起,他也就破罐子破摔。每次只要听到老师表扬别的孩子,他总是表现出不屑一顾的神情。对于这样的孩子。作为班主任的我,更要把爱的小雨点洒落在他的身上。于是,我主动和国豪交朋友,每次碰到问题时,我总是先表扬他的优点,再指出其不足之处,让他感到老师和同学们都在关注着他。渐渐地,国豪的脾气好多了,同学中的朋友也多了起来。真诚地与每一位学生交朋友,无疑能使班主任的教育充满更多的人情味。

2、建立让全体学生能够当家作主的运行机制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任何学生都有争取成功的愿望,也都有取得成功的潜能。每一位老师都无权扼杀这个来自童真世界的美好愿望。我的目的是,让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向往,为之自豪的家,让他们成为“家”中的小主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坚持“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原则,把管理的各项工作分给每一个同学,如:我把每个小组任务分为:上课纪律、作业情况、值日情况、好人好事、卫生情况等,每个成员分管一项日常事务工作。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各守其职,各负其责,在管理的过程中,每个人的专长都能得以施展,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另外,我们班还建立了岗位轮换制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活动,都在各个不同的岗位上得到锻炼,从而体验到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岗位轮换,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成长的舞台,把为班级和他人服务的义务和荣誉感还给了学生,从而,促进了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形成。

3、促进内化,建立和谐自主管理模式

有的班主任为学生筹划一切,包办代替,看是事事关心,实际上是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学生只有受其支配而无权主动思维和行动,因此无法充分发现自己、无法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价值,这样也使得学生一旦离开班主任便无所作为,而班主任也会因此疲惫不堪,且吃力不讨好。“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实验中,曾动情地呼唤:“……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管理,正是班级管理与时俱进的一大体现。学生是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主体。“听话”、“循规蹈矩”、“白痴天才”已不是时代要求的人才观。那么,如何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呢?

首先,应加强道德建设,让学生内化自己。在管理中,班主任要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本,强化管理措施,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使学生获得一种道德判断,从而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逐步从他律走向自律,发展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强化道德习惯,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体现个性,增强自信。鲁道夫史代纳认为:“教育的两个基本因素是人和社会,只有通过教育,进行个人改造和自我修炼,最终才能达到社会改革的目的。”积极创设有利情景,如主题班会(多与时事相联系,如SARS与我、网络道德、台湾的认识……)、谜语竞猜、诗歌朗读等,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受到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杜威认为:“教育要陶冶其真、善、美等方面的情感和情操,提升其道德实践水平,协助建立完全的主体概念,使学生成为劳作的、文化的道德主体。”

其次,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杜威曾说:“给儿童以自由,使他们在力所能及和别人所允许的范围内,去发现什么事他能做,什么事他不能做,这样他就不至于枉费时间去做那些不可能的事情,而把精力集中于能做的事情了。儿童的体力和好奇心能够被引导到积极的道路上去,教师将发现学生的自发性、活泼性,有助于教学,而不像在强迫制度下那样成为要被抑制的东西。”故班主任就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管理班级的氛围,让他们人人能动地、自主地、积极地参与管理,并做好自己主管的工作。

4、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学会自我评价

总结是班级管理过程中一个周期的终结性环节。经过一个阶段的组织、实施和督查,预期目标达成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积累了哪些经验,还存在哪些问题,有什么教训必须吸取,下一阶段如何进一步深入提高,都必须进行总结。从时间上说,总结有随机小结,阶段小结(如周小结、月小结)和期中、期末总结;从范围上说,有全面性总结和专题性总结;从涉及对象上说,有个人总结、小组总结和班集体总结;从形式上说,有口头总结和书面总结。不管何种总结,均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总结,培养他们自我评价的能力。班主任在引导学生自我总结时要注意三点:一要指导学生平时注意积累资料。个人可设一个记事簿,把日常表现、取得的点滴进步记下来。小组和班级可设小组日志、班级日志。二要指导学生以事实为依据进行总结,教育学生不说假话、空话,一律用事实说话。要学会一分为二地进行总结,既要讲进步、说成绩,也要实事求是地谈存在的问题。三是指导学生学会分析:个人或小组的成绩是怎么取得的,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对今后工作的启示是什么,存在的缺点、问题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今后怎样才能克服。学生学会这样分析,今后才能扬长补短,不断取得进步。学生总结,要在小组中或班集体中进行。总结之后,要让大家进行评议。这样做,一方面能促进同学从他人的评议中,调整自我认识,对真实的“自我”获得客观的认识;另一方面能促进同学互相帮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我们教师为学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把学生教育好,使其成才,让我们摒弃传统教育中那些不合理的东西,多用柔性化管理,还学生以尊重、理解、信任、包容和关爱。使班级成为学生发展个性的舞台,让他们在班级的自主管理过程中形成民主意识和作风,学会竞争与协作。让他们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发展个性,培养主体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当好自己的家,作好自己的主,形成现代班级管理的新模式。

浅谈素质教育新理念下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模式

 

摘要: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教学是现代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教育形态。而班级管理既是班级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条件,同时也是班级目标实现的条件。当今社会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与挑战,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有开拓的精神和独立自主的意识,为此,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管理者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学会自觉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完善,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关键词:转变思想、主体意识、激发潜能、创新意识

在班级管理中,与教学过程一样,学生不仅是管理的客体,更是管理的主体,我们应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最终目的,提倡学生做班级的主人,让学生认识到个人在班级建设中的重要性,从而使管理达到“管是为了不管”这个目的。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转变传统的班级管理思想

传统的班级管理的一个最显著特点就是:“简单划一”,“被动”。班主任统一布置任务,学生按部就班去做,所有班级都是一个模式,无所谓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班级却是绝对受制于学校,学校又完全受动于上级教育行政机关,班级和学校的办学自主性严重缺失,不利于新课改要求个性化、特色化教育的形成。教师并没有成为班级的真正主人,新课改与教师的责权利并未直接挂钩,他们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把新课改当作学校的事,领导说怎样改自己就照样做,很难积极地富有实质性的开展“既有利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又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新课改。

(一)转变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建立在“教与学”的关系上的。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只是以教为中心,通过教而对学生产生作用,学生获得的往往是某种知识的掌握,而不是精神的拓展。一位教师层这样说:“教师爱学生,师生感情好,教师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教师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如果教师关系紧张,教师表扬,学生认为是哄人;教师批评,学生认为是整人。”学生是管理的客体,也是管理的主体,在素质教育这个大环境下,我们在管理中更应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班级中的这种主人翁的快乐,这就要求我们在管理中构建一种新型师生关系。

1.与学生平等对话。

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教师不应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势,把“学生”只看作是“学生”或是一系列的属性或需要的单纯集合,而是把学生看作一个精神整体来与之平等对话,肯定他,接纳他,帮助他,让他能主动融进班集体中,发挥他在班集体中的主体作用,使之获得充分的发展。

2.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教师应将自己真实的、完整的人格面对学生“言传身教”,真诚地与学生交往,给他以帮助,并且指导他理解生活,理解世界。同时在情感、意向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性的关怀和支持,使学生积极创造性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二)转变学校的管理功能

1、学生由被动接受管理转变为自主管理

每一个学生都是班级的管理者。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充分信任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管理好自己,管理理好班级,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动手,给予学生大量支持与帮助。在管理中,班主任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制定集体的奋斗目标,个人奋斗目标,阶段目标,评价机制与方法,班级的各种管理制度,反馈机制等,然后引导、监督学生自主地实施,帮助学生校对出现的误差等,让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管理。

2、转变班级的管理观念

班集体的管理实质上是在班主任的正确领导下,全体成员积极主动参与下,协调一致地为实现班集体及个人奋斗目标,从而有效地保证全面发展教育顺利进行的活动过程。卢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应该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这个人,而不是去适应他本身的东西,我宁愿这种知识的老师称为导师而不是教师。”这就告诉我们作为管理者,不在于拿些什么东西去教导孩子,而是要指导孩子怎样做人。

班级是个体学习发展的微观环境,班主任是一个班级学生主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一个班级中几十名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一代,班主任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只强调班主任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观能动性,会导致班集体管理中只突出一个“管”字。

由此可见,在班集体管理过程中,管理的主体不仅具有多重性,并且还具有相对性,即班主任相对于作为集体成员的学生是管理的主体,而相对班主任的管理是客体; 相对于民主管理,尤其是对自身的管理以及对集体协同力形成所起的积极作用,则又是管理的主体。在班集体管理中,学生既是客体,又是主体,具有双重功能,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旦确立,他们就会感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易于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感、参与感,从而自觉地参加班集体地管理。我们不仅要从理论上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帮助集体成员担负起主体的职责,发挥其主体的功能,成为真正的主体。

二、引导学生制定目标,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目标是最终应达到的预订的结果,制定目标是班级管理的前提条学生的自主精神是班级管理的灵魂。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管理的主人,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要从思想上更新管理观念,确认每个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权利和义务,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加强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的教育,以“我是班级管理的主人“为主线,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

班级管理目标是指像未来的,但是又要立足于现实的基础上。在制定班级管理目标时,要求每个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出谋献策,组织他们学习、讨论,共同制定出切合班级实际的总目标。制定出班级管理目标后,每一小组又制定出改组的学习,纪律,卫生等目标,每一小组内的成员制定个人目标,通过每周组内成员竞争评选,每月组与组建评选竞赛,形成竞争机制,激发学生把潜在的能量发挥出来,使班级管理目标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管理目标的确立,一方面使用权学生既要看到前进的方向,又要明确目标实现是每个个体努力的总和;另一方面也要使学生看到目标高而可攀,但必须经过努力才能实现。管理目标制定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过程。

三、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功能,让学生自已管理自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再是执行者”,所以对于班级管理,我们不能“一手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全体参与;以教师为主导,宏观调控的合作关系,建立一套自律的班级管理模式。

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学生在班中自己管理自己,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通过学校组织有目的的训练和实践活动获得的,班级组织是社会组织的雏形,在班级中,有一定的层次和分工,学生干部和其它成员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班干部在班级自我管理的实践中,增强了民主作风,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强化了民主意识。他们是班级的主体,不是消极地执行任务,而是参与组织决策、分工、沟通,学习着怎样服从集体的领导和遵守群体规范,学会怎样控制自己的行为。学生在完成任务与参与组织活动过程中体验了自己所处的主体地位,而不像传统的教条式的班级管理,班主任成为了“超级保姆”。

 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应坚持“说服为主,灌输为辅”的原则,变“一言堂”的说教为“群言堂”的辨析,让学生自悟。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建立一种自我管理的模式,采用多种方法来管理学生,在管理中,班主任因势利导,给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自由空间,发挥引导作用,和学生一起共建良好的班风。

(一)、民主管理,民主治班

正如魏书生所说:民主管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多数人参与政治,参与决策,参与比较复杂的工作。我们的学校是社会主义的学校,是人民的学校。让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参与管理,才能够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感,增强他们的责任心。班主任管理工作及其复杂,民主管理是实施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的需要,没有班级管理的民主化,班级的管理是搞不好的。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共同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管理

在管理中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班主任要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尊重每个学生的意见,接受学生监督,不搞一言堂,切戒家长作风;对于重要工作,应通过会议形式,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多数人意见,要为学生发表意见和建议提供机会,创造条件,采取各种形式,让有某种特长爱好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学生感到他们都是班级的主人。

 (三)、做学生的管理助手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但他们毕竟是学生,是受教育者,要把社会的要求变为其素质,需要班主任的教育和指导。然而学生是班集体的重要成员,管理班班级是他们的基本权利,新课程理念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班主任由以前的“超级保姆”转变为学生的得力助手,要扮演好助手角色,帮助学生正确的管理自己、管理他人。

1、学生组织自己的班会活动,独立开展工作。教师适时点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还有对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也在管理中让出一片空白,让其自我管理,以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 

2、建立值周制度。每周推选一名学生担任“值周小老师”。班中的事由值周小老师全权负责。晨会、主题班、队会等活动,老师只加以启发指导,从方案设计、组织准备到主持活动、总结评价都由学生自己做。值同小老师还要负责记载班务杂志,检查班干部的工作情况。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装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才能,班组 的自我管理得到了加强团结,班集体内部也日趋团结。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只有确认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让其真正享受到民主、平等、自由的权利,才能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义务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班集体才能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尝试成功的精神乐园。让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学生才会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真正做到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关心自己,促进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

四、关注班级管理中的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也称创造教育,就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他已成为近几年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理作用,体现主体地位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由相互作用的几十名学生共同组成的社会有机体。这样,学生就成了班级管理工作的最终对象,学生在班级中是受教育者,是被管理者,但他们不是班级教育措施和管理措施的被动承受者。班级工作只有在学生的积极配合之下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体现出了自己教育自己。苏赫姆林斯基曾突出地强调:“教育这个概念在广义上就是对集体的教育和对个人的教育的统一,而在恶人的教育中,自我教育则是其主导作用的方法之一。”他还说:“教育人,就是要培养他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路,而是还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

尊重学生民主权利,学生是班集体的主人,是自我教育的主体,一个班集体中,班干部只能由少数同学担任,为了让全体同学都能参与班级管理,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主人翁意识,在班上采取了“值日班长轮换制”的形式来管理班集体。每天“晨检”这个属于班主任“专利”的阵地,我们把它变为一个短小的集体活动时间,由值日班长主持针对班、校社会等一些热门话题进行讨论,同学们积极参与,通过活动培养了主人翁意识,他们变得积极、大胆、信心足了、思想水平、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学们在活动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意识,他们的长处也得以表现出来。

与教学过程一样,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也是主体,我们就应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最终目的这一教育目标。就是要一切措施、条件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而选择设计。还要让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育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体参与和全程参与,提倡学生做班级的主人,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教育过程之中。

(二)创设创新氛围

创新教育不是竞争性教育,而是合作性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的不断优化教育环境的民主型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平等民主的作风,以平等、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心和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积极鼓励学生去探索,选择新途径和新方法处理问题,善于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追求创新的“临界”状态。

1、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队活动

班级活动是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桥梁,是促进班集体建设的中介,是学生展示才华的乐园。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属于养成习惯的事,光反复讲未必有用,一句老话,要能游泳必须下水。因此老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因此,班主任必须根据班级管理目标,指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开展和精心设计内容鲜活、形式新颖、感染力强的班队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其决的参与和亲身体验过程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每学期初,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管理目标的要求,老师有意识地让同学们去集思广益,精心设计适合自己的年龄特点的主题队会,制定好一学期的主题班、队会计划,并选好主持人,做到人人参与,富有个性。如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学法、懂法、用法,争做合格小公民”主题活动, 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学雷锋.讲文明”等主题活动,由于这些班队活动,从设计到实施的每个步骤都有学生的参与,在参与中,学生的自理能力,自护能力,自治能力得到提高,主人翁意识得到体现。

2、创设竞争氛围,让学生在竞争中成长

21世纪的社会充满着激烈的竞争与挑战,要想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就应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和耐挫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班级中建立竞争机制,创造竞争氛围。为此,我在班级中创设竞争机制,渲染竞争氛围,我动员每个学生自找一名水平相当的对手,让他们与竞争对手比学习、比文明、比纪律。通过比较,通过竞争,优等生更优,基础薄弱的学生也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班级中形成了一种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氛围,促进学生和谐、生动、全面地发展。

3、鼓励学生质疑探究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对所学课文大胆质疑,不仅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体现了新大纲的这一要求。经常性的质疑问难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它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提倡学生质疑,能培养学生既尊重教师,又不迷信教师的敢想敢说的创造精神、批判精神,使他们成为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为此,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对班级的管理提出疑问,激活学生的内在潜能,鼓励学生发散求异思维,要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敢于打破常规,能标新立异,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锻炼,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升华。

4、创设发展学生潜能的情景

潜能是学生内在的潜质,学生的潜能是一个巨大的精神资源,它具有多元性,可变性和显现性。作为管理者应科学地认识学生的潜能,正确地对待学生的潜能,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应充分挖掘,结合学生的喜好,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机会,激励其内在潜力,多加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参加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教育工作者,在班级管理中必须切实转变班级管理意识,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才能,以自己为本,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达成有效的班级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 郭毅主编《班级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他们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生活道路。作为班主任该如何做,才能管理好班级,经过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在管理方面我总结以下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探讨。  

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二、尊重和理解学生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克服一个误区:班主任是居高临下的,学生必须惟命是从,我教你听,我管理你服从,教师和学生永远保持距离,对于犯错误的同学,一味高声训斥或请家长。这样的做法我向来不赞成。对于温顺的学生也许会点头称是,但对于性格暴躁的,有反叛精神的学生则会怒目而视,甚至还有可能出言顶撞。这样不但树立不起老师的威严,反而使威严扫地,事倍功半。因此,采取民主的方式对待班级的学生,当他们出现问题时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想一想。我坚信: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没有一个学生是故意捣乱的。作为教师对待学生应该像对待朋友一样,理解他们,尊重他们,适当的宽容他们,在这个前提下引导他们进步。  

三、掌握批评学 班主任要树立良好的威信还必须掌握批评学生的艺术性。由于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因此批评学生也应有所不同。对于性格内向,自尊心强的学生,教师应采取温和式批评;对于脾气不好,自我意识强的学生,教师应采取商讨式批评;对于无意识过失或初次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应采取容忍式低调处理;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要认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切不可对学生失去信心。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件十分繁琐却又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它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培养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重大问题,我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对此充满信心,倾注心血,则一定会有收获。

一、弄清冲突的原因。

小张与小松本应该是一对好朋友,他们来自同一所初中,还在同一个村,但自进入班级,我就发现他们之间矛盾重重,小张在的地方,小松主动离开,小松出现,小张就躲闪,二人还经常发生口角甚至打架的现象。

我感到很奇怪,特别是小松的妈妈在学校对我说:求我不要将她们安排到同一个寝室,也不要将她们安排同坐,免得发生不必要的矛盾。为解除她们之间的矛盾,我找到小松询问究竟,她们总是闭口不说,经过在同学中间了解到:小松妈妈和爸爸关系一直不好,离婚后不久,刚好小张的父亲去世不久,小松的父亲和小张的妈妈好上了并结了婚,小松跟着妈妈,在妈妈错误思想的灌输下,认为小张的妈妈抢走了自己的爸爸,大人之间的矛盾传递到孩子之间,二人也是从来见面不说话,没想到冤家路窄,高中后分到同一个班级,本不想见面,却要天天见面。

同学之间的矛盾有很多,作为老师就要仔细了解他们之间的矛盾所在,掌握矛盾的根源,便于从中加以因势利导的调解。

二、学会等距离的安慰有矛盾的同学。

有一天,我在教室辅导小松的学业,回过头来,发现小张观察我的眼神不对,在辅导完小松后,我又来到小张课桌前,拿起小张的作业本,耐心询问小张的学习情况,认真的加以指导,我发现此时的小张显得得意洋洋。了解到小松与小张之间的关系后,在以后找他们谈话,辅导学业,思想工作等方面总是保持等距离,不偏不倚。

有冲突的学生,老师不要急于调解,否则欲速则不达,要根据双方的接纳程度进行水到渠成的调解。在调解之前,要等距离的关爱他们,赢得他们共同的信任和理解。

三、给他们关心对方的机会。

有一次小张请假,本该小张做的教室清洁我安排小松代劳帮忙,小张回校后,我对小张说:小张,你走后,教室清洁没有人做,小松主动帮你打扫了,你总要表示一下感谢吧!在办公室,小张第一次当着我的面在小松面前说了声:谢谢。小松非常别扭的说声:不用谢。双方之间只要在开口说话,老师就有办法让她们之间的关系处理好。

有一次,学校安排我帮助分各个班级的书,我觉得机会来了,就将小松和小张找来帮忙,她们以为我不知道她们之间的矛盾,迫老师的安排,在非常不愿意的情况下,还是来了,分书、搬书、清点书和记录都要两人合作,我坐在旁边指挥,她们之间在我的监督下配合的非常默契,在一起先互不说话,因为在一起不说话,就分不了书,慢慢相互之间话越来越多。

对于有冲突的学生,作为他们的老师不能回避,而是要有意识的创造机会,让她们进行接触、交流,慢慢消除心中的隔阂。

四、抓住时机,从中调解。

看到小张和小松之间误解在不断消除,在编排座位时,我有意识再将她们编排同坐,为防止她们之间发生矛盾,在之前我分别找她们谈话,她们也分别向我倾诉了家中的矛盾,我分别对她们说:你们家庭的问题本不该老师说,但你们都是我的学生,老师有义务消除我的学生之间心中的隔阂,大人之间的矛盾你们还小理解不了,等到你们长大了才会理解,但无论你们父母之间谁对谁错,但你们之间不应该有矛盾,你们都是无缘无故的产生的矛盾。

当她们都认可我的观点后,表示不再仇恨对方,我将她们同时叫到办公室,让她们握手言和,作为同桌,又还有一定的亲戚关系,她们之间终于成为了一对好朋友。

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老师在调解时如果不将她们之间的隔阂从心灵消除掉,也许表面上她们和好,随时都可能继续发生和激化矛盾,作为老师,要巧妙的安排,让她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的将矛盾消除,进而成为好朋友。

-

-

-

小学生减负工作

针对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带来的危害性与如何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在实施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基本上是不存在的。但“减负”不只是表面的减“负担”,而是应该改变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阅读的东西,比要求记住的东西多两倍,甚至多四至五倍,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让我们在学生面前,敞开道路,让他们走到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中醒来成为青少年时代的挚友吧!”为此,作为教师首先思想上要有较深刻的认识,然后在实际中加以体现,如: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从学生的角度衡量,作业量是不是太多了、有没有必要进行重复性的操练、对不同的学生是否需要有不同的要求和安排等等。这样既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何乐而不为呢!当然,若要真正做到“减负”又“增效”,关键是教师的素质要提高。

尤其是新课程教材同旧教材相比,知转载自百分网http://www.oh100.com,请保留此标记识点有增无减。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备课,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向45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要面向大多数,课下通过个别辅导解决个别学生问题,教师要整体安排教学进程,分散难点,分解压力,从而达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在教学中还可以实行3个方面的根本转变:

1、教师要把单一知识传授的过程,转变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综合的过程。

2、要把教学中对前人知识的复制、灌输过程,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

3、把知识的死记硬背的过程,转化为探讨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探求新知识的能力。慢慢地就能使“减负”工作落到了实处,学生在学习中也会感到轻松、愉快。

为了让学生喜欢上学英语,我尽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真是情景以及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样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我想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是很乐意的。只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学生就会说:学习是快乐的!

新时代下好老师的标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