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父爱的散文六篇

发布时间:2019-11-26 13:09:23

关于描写父爱的散文六篇

关于描写父爱的散文六篇
【篇一】
有人说:“中国式的父子关系很“拧巴”, 那种“好哥们儿”似的父子关系貌似不多。”网上一个段子是这样说的,孩子和母亲日常是这样对话的“妈,我饿了!”、“妈,我渴了!”、“妈,我回来了!”,和父亲的对话是“爸,我妈呢?”,和母子关系一词相比,父子关系几个字稍稍感觉就有点尴尬。
可能绝大多数儿子与父亲之间的关系都很“拧巴”,我和父亲也是。父亲在我小时候就是权威似的存在,不容触犯,我又总是调皮捣蛋,到处惹事犯错,偏偏父亲极认真,所以,我被训斥是很正常的。
记得小时候的一件“挫事”,有一天看电视,小主角给爸爸凉了一杯水,下班回家的爸爸喝了水十分高兴,恰逢老师在课堂上又给我们讲了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所以当看到电视这个镜头时,我十分激动,于是决定要做点什么,我就把家里几十个杯子全都倒满了水,泡好了茶,还用风扇一直吹,美滋滋的等待夸奖,但是我的下场显然很惨,没有获得和电视剧里的小孩一样的表扬,父亲扔了一句“你把这几十杯水喝完!”,当时我就傻眼了,可能那时候父亲无语的连训斥或者揍我的心都没有了。还有一件事,也是电视剧惹的祸,几个才子在墙壁上洋洋洒洒作画赋诗看得我心花怒放,显然我又错估了自己的水平,掂起毛笔在家里的白墙上也画了幅画,当然我的下场也可想而知。
直到我考上了大学,我和父亲稍稍有了话说,关系近了一点。去学校报到的路上,看到一个律所,父亲的话突然多了起来,他向我描述法官们如何在庭审中辩法明理,检察官们如何抽丝拨茧揭露犯罪,律师们如何在法庭上高谈阔论发表意见,这是他心中的法律职业者,虽然他可能一辈子也没和他们打过交道,也没现场见过他们如何工作,只是因为我报考了法学专业,去了法学院,成为了他的骄傲,他已经把我想象成律师、法官、检察官。
报到当天,父亲首次走入这么大的校园,有点讷讷,而我却相当兴奋,很快入学手续办完了,那时候几万学生家长都挤进了学校周边所有可以住的地方,夜晚已经没法订到房间,刚好我的室友还有没来的,还剩下一个床铺但只有一张木板,那个夜里,我垫着席子,父亲躺着光板床,风扇在头上嗡嗡响,他辗转反侧,我也一夜未眠。
天亮了,大礼堂广场密密麻麻的都是人,当父亲给我讲:“我要回去了,你在学校好好的”,我突然感觉到鼻子酸酸的说:“嗯,你路上注意安全”,想要送送他,他却摆了摆手,很快湮没在人群,急急忙忙去了车站。
在校期间,每次先给母亲打电话,她都详细的给我说父亲最近的事情,嘱咐我有没有给父亲打电话,其实我一直都是两个电话连着打的,这边听完她的“唠叨”,那边就电话询问父亲的近况,虽然每次都是注意防寒防暑、注意身体之类的话,但是慢慢的也有了其他话题,通话时间也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甚至几个小时了,每次多说几句都让我高兴不已。因为有了学法律的儿子,父亲日常在家,看电视都不自觉的关注那些法制栏目,有时候甚至和我争论这个案子该怎么判,后来又通过了司法考试,读了研,他感觉这都不是小时候那个捣蛋的我了,在他眼里也成为别人的榜样。
我和父亲的性格很像,不喜张扬。毕业,我考入法院,但是从报名、笔试、面试、政审直至体检我都没有和家里面说,只是和弟弟交流了下,因为我想着只有结果出来才算十拿九稳,对父母来说才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弟弟认为这么大的事情应该和家里说一下,很快父亲、母亲、爷爷的电话都来了,焦急的问我工作是不是定了下来,直到公示他们还惴惴不安。父亲更为高兴,他的儿子要成为一名法官了。
2015年春节本来是一个幸运年,但是不幸的是快要到单位报到的时候,父亲却突然血压增高住进了院,不能动,不能语,母亲从没有碰到过这样的场面,有点惊慌失措,一直偷偷的抹眼泪。那一段时间是最艰难的,母亲不断地和父亲说话,帮他洗漱翻身、揉腿捏脚,一个多星期过去,父亲终于能和我们说话,也能在搀扶的情况下走几步,虽然不能和以前相比,但是也足以让我和母亲高兴不已。一天散步,父亲极力拒绝我继续留在医院,坚持要让我去单位报到,争论不过,我只得去了单位。
出院之后,他的身体一直是我们关注和担心的,由于还没有彻底恢复,只能缓慢的走动,有时候为了证明他已经彻底无恙,父亲甚至想要小跑一段,被我们劝阻之后就很点生气。确实,病好之后父亲的脾气有点“大”,喜欢批评人和发火,母亲把他当做小孩,都顺着他不与他计较,有时候我无心和父亲拌了嘴,母亲都私下忙不迭提醒我,我也懊恼不已。大病之后,家里也是极力反对父亲出去工作的,但是他一直闲不住,认为自己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他孤身外没人照顾,我每次打电话都要嘱咐他准时测血压,不要忘了吃药,天热不要出去,在外面不要太累最好回家。
我们的交谈越来越频繁,话题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我说什么他一直应声着,我们的关系不再“拧巴”。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最让他们牵挂的就是教育、工作、婚姻,我也避不开婚姻这个话题了。在家里,母亲说父亲接到好多咨询我情况的电话但都推了,他认为人的性格才是最重要的,他有他的标准。得知我工作之后感情有了进展,他一直旁敲侧击的问我情况,获知性格不错,他又不干预,让我自己去选择。
结婚那几天,他要准备好多事情,忙得气喘吁吁,几乎没有休息,但笑容满面,幸福感十足,结婚给父母行礼的时候,我看到他眼角湿了。我工作在异地,只有节假日才回家,和父亲见面更要等到春节、端午等这种传统大节日,我们还是一如既往的电话联系,只是变成我在“唠叨”的嘱咐他,父亲回答“嗯嗯”了。成家之后,父亲认为我是大人,也很少再给我嘱咐什么,有时候认为家庭之间需要注意的事情,也不直接给我说,都通过母亲转给我。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古人真是睿智,一句话将父母对我们一生的养育之情给精确地概括了。现在看来,造成这种“拧巴”的原因,更多的来自于小时候的调皮捣蛋和屡屡犯错被惩罚,如果非要说还有其他的原因的话,可能就是生活的重担、全家的希望部都在父亲的双肩,他都有点不善于以温和的方式面对我的各种犯错了。在中国,父亲有着极大的责任,处于家庭的中心,却是“被反抗”的对象,被打上了刻板、严肃、无趣的标签,真是不太公平,等到我们成了父母,却才真正能理解他们。
愿天下父母安好。
【篇二】
很早很早就想写一写我的父亲,可刚下笔,泪水就模糊了双眼,没想到这一写竟写了八年!纸短情长,我对父亲的思念永远也写不完!
父亲虽然离开我已经八年了,但对父亲的思念一刻也不曾停止。这思念不只局限于每一个有关拜祭父亲的节日,可以是电视剧里的一个情节,甚至是一些文字。一想到父亲,就想起他在河里打鱼的背影,想起他在厨房为我做好吃的情景,想起他亲切地喊我小名的温馨,总感觉父亲从没离开过我。
记忆中,父亲有着一对浓密且超长的眉毛,父亲每每说他长的是长寿眉,一定会长命百岁的。父亲长年劳作,身体康健,感冒发烧都很少,更不用说其他疾病了。父亲这样说,我也是一直这样想。然而,父亲的生命却突然而又决绝的停留在他56岁的那个秋天——农历十月初二。父亲是突发脑淤血去世的,母亲说父亲去世前的一星期,眼睛老是红红的,就提醒让他看看医生,父亲却总是说没事,可能是眼睛有点发炎,点点眼药就好了,殊不知,这种症状是血压过高所致,如果及时看看医生,或者吃点降压药,就不会有事。父亲的突然离世至今让我难以接受,自那时起,我才真切懂得了人的生命竟是如此脆弱,在面对无可挽回的失去时竟是如此的无望与无力!那种刻骨铭心的伤痛,是再高明的医生,再珍贵的药物,也无法医治的!
父亲是一个勤劳、朴实、本分的农民。小时候,村里人刚刚解决温饱,生活还很贫困,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农闲时节父亲常常到河里打鱼。父亲在河里打鱼的时候,唱着歌,挥着槁,很是快乐。父亲是打鱼高手,看看水面就能判断哪里有鱼,每次总是能打好多鱼,第二天把鱼拿到集市上卖,换回一些钱。父亲很节俭,但是在我们身上他从不节俭,别的小孩有的,他都会尽力去满足我们。每次父亲去卖鱼都不忘给我们几个小馋猫带点好吃的,那时候,对农村孩子来说,几根焦果,几块糖都是巨大的惊喜。但父亲自己却从来不舍得花钱在街上吃饭,不论多晚,都会回家吃。父亲很善良,要是鱼打的少,就不去集市卖了,分给左邻右舍一些,让他们也改善改善生活。这样乡亲们端着碗聚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吃的是鱼,聊的也是鱼。爽朗的笑声,四溢的饭香,总能传出很远很远,气氛是那么的温暖。
父亲育有我们姐妹三人。在那个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的年代,因为没有男孩,父母亲受到了太多的白眼和非议。但父亲却没有这样的偏见,对我们姐妹三个格外疼爱。清楚地记得我考上高中那年,因差几分,要上高中就要比平价生多交4500元钱才能上。在九十年代, 4500元钱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无异是一个天文数字。得知这个消息,我很沮丧、灰心,我觉得我肯定不能再上学了。亲戚们、邻居们也都认为供女孩子上学没用,长大嫁人后就不是自家的了,是“亏本的买卖”。父亲不说话,一笑了之,但我感觉到了父亲的尴尬。临近开学了,父亲把我叫到身边,说“该开学了,准备明天去学校……”。我认为父亲是在开玩笑,不等父亲说完,我赶紧说:“我还是不上了吧,再说家里哪有那么多钱?”父亲笑着说:“4500元钱不算多,爸爸有钱,钱还用不完呢!”那一刻,我一头扎进父亲的怀里,喷涌而出的是泪水、感激,更是幸福。
后来,有了工作,结了婚,虽然离家远了,但每个月总要找个双休日回家一次,在家里住上两天。每次我回家前,即使是大冬天,父亲也会撑上小船到河里撒几网,或者到河里翻看捕鱼的地龙,看有没有捕到鳝鱼,因为那是我最喜欢吃的。父亲去世的那天,我回到家里,看到的是满满一缸的鳝鱼,足足有六七十条,母亲说这是父亲这个月捕鱼时挑出来的。看着满缸游来游去的鳝鱼,我心如刀绞,泪如雨下。父亲,我想您,很想很想……很想在你面前撒撒娇,很想再品味一次你做的鱼,很想再一边跟您轻松愉快地聊聊天,一边看着您和蔼可亲的脸和温馨的笑容。然而,父亲永远的去了。父亲在时,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永远长不大,为难的事,对父亲说;高兴的事,对父亲说;家长里短的事,也对父亲说。父亲去世后突然觉得自己一夜之间长大了,既要照顾好母亲,又要关照好两个妹妹,身上的责任和肩上的担子曾经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父亲的操劳和不易。
父亲虽然走了,但父爱,就像一座山,永不倒的山,是我精神的依赖,是我坚实的靠山!
【篇三】
今年的父亲节恰逢母亲的生日,我们兄妹及孙儿辈给父母分别买了好几套衣服,想让父亲穿上新衣迎接节日。父亲试穿多套新衣后,还是选择穿上昔日的军上衣,或许是父亲军人出生的缘故,父亲一穿上军装,立即显得刚毅精神,神采奕奕,虽然我们略有微词,但也不再坚持。
父亲当年随大军南下留于信阳,山东人耿直的性格和军人刚烈的风骨交融在父亲身上,铸造了父亲铮铮铁骨的硬汉特质,加之父亲一米八的个头,无疑成为标准山东大汉的写照。
父亲身体因战争伤痛而被病痛折磨,刚结识母亲时,曾被医生预言不过能陪伴母亲几载。因是爱的感召,和母亲结婚之后,父亲除去繁忙的工作,便开始自学医学。虽然只有高小的文化程度,但父亲靠着一本繁体四角注码的新华字典艰难的啃下一本本晦涩难懂的医学古书,学习身体各部位穴位,自我按摩、自我开方拿药、甚至自己给自己打针!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屋里每天弥漫的即是中药罐里飘出的中草药的味道。父亲并未为命运屈服,用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不仅打破了医生的预言,反而陪伴母亲一路走来,幸福地渡过了他们老俩口的钻石婚!
文革中,父亲被打倒批斗,东躲西藏,不仅父亲甚至连及母亲和我们姊妹吃尽了苦头,因得益于父亲平日结下的好友相助,才得以生存。父亲被革职在家赋闲八年,直至文革结束才被恢复公职。那时年少的我,记忆中,父亲常常外出钓鱼以排解烦闷和寂寞,而我便背着小鱼篓,颠颠的跟在父亲身后,陪伴在父亲左右。期间,父亲教会我下军棋、围棋,于是在闲暇时,我便能陪父亲下上几盘棋,排解父亲的苦恼,即使在那样的岁月里,父亲亦从未流露出悲观失望或者怨世忧人的情绪,对党的忠诚矢志不渝。高小文化的父亲也就在那时练就一手漂亮的毛笔字,父亲在我的小书桌上方书写了一幅字“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那一面墙和墙上的那八个遒劲有力的毛笔大字,至今刻印在我的脑海里,在我的人生航海中,时时鞭策着我。
在外人、同事及其部下的眼里,父亲是威严而不苟言笑的,甚至姐夫、嫂子进家门很久对父亲还是可敬而不敢亲近的。父亲对待工作严谨而又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让同事惧怕父亲,但当同事遇到生活上或工作中的难处,父亲绝对是全力以赴,鼎力相助,父亲的这份真诚和热心,又让同事倍感温暖。今年初,原来居住的父亲单位家属院里的一位同事的儿子结婚办喜事,已经退下来20多年的父亲受到邀请去参加婚宴,父亲一进入饭店,昔日的老同事、老部下、老邻居便络绎不绝地走过来和父亲寒暄,纷纷问候老父亲的身体近况,情形让我亦不由感叹父亲的为人和其人格魅力!
父亲在我眼里,不仅是侠骨柔肠的硬汉,更是柔情细腻的慈父!学生时代,记忆深处刻画的永远是父亲目送我上学久久站立的身影;学习至夜深,常常是父亲相伴直至我入眠才肯休息;清晨,未及我起床,便能闻到父亲在为我做早餐---翻炒鸡蛋米饭的香喷喷的味道。但凡姊妹生病,父亲一定是彻夜不眠陪伴床边,端水拿药、量体温,直至好转,才可见父亲紧张的神情略微松弛。甚至在我们兄妹几人各自都已成家为人父母了,但凡有点咳嗽感冒,父亲一旦知道定会电话不断,嘘寒问暖。可如今年迈的父亲,即使自己身体如有不适,却一定瞒着我们,自己打车去医院看病就诊,唯恐耽搁孩子工作,不愿给我们增添一丁点的麻烦。
如今,父亲已至耄耋之年,身板不如以前伟岸,步伐不如以前矫健,岁月的沧桑亦布满脸庞,但在我心中,刚毅、睿智、执着、慈爱的父亲就如风和日丽的一片蓝天,风雨交加时的一把伞,雷鸣电闪时的一盏灯,迷失航向时永远的港湾!
父亲,我心中巍峨的一座山!父爱,我永远唱响的一首歌!
【篇四】
见过我父亲的朋友,都会说你们爷俩长的真像。从农村来的乡亲,都会说:不用问就知道你是谁家的孩子。翻看老照片,我大学毕业时的样子与父亲二十多岁的模样惊人相似。
事实上,我不仅遗传了父亲的容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复制了父亲的性格,在某些人生经历上也有着父亲的印痕。
父亲在学校的时候是个品学兼优的人,擅长演讲等社会活动,还曾担任学生会主席。毕业时,因为家庭出身未通过政审而终止学业,但在同学中颇有影响力。有一次父亲在街上,被一个当时低年级的同学拉住问:您不是七中的学生会主席吗?现在在哪高就啊?父亲淡然地回答:我在家种地啊。对方以难以置信的口吻说:怎么可能?当时我很崇拜你的。
读书期间,父亲一直是我的榜样,也是我的辅导老师。最初的英语学习是父亲在老家的墙上教我们兄弟音标、单词。父亲有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内容有警句、格言、生活常识、医药知识等,这对我的影响也很大。初三中考那年,我从一篇文章中摘抄了一个父亲对儿子讲的励志的话,父亲在下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每天晚饭后,父亲会亲自督导我们兄弟练习书法,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大学毕业。记得大学期间,父亲给我的回信的信封上还在提醒我“个”字的竖必须端正。
父亲是个非常勤快的男人,仿佛停下来就会难受。因为母亲是小学老师需要很早到学校辅导学生自习,父亲每天坚持早起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父亲喜欢动手改造设计些实用的东西,来缓解家庭经济方面的压力。1983年,我们从祖宅搬到现在的院子。门窗上的玻璃全是父亲从一个亲戚的店里捡到的废弃材料,一个小小的格子最多有三块玻璃拼成,且图案也不完全相同,显得很别致,到现在也未更换。家里的毛巾架是一支旧灯管,固定在雪白的墙上有点现代艺术感。能自己动手完成的事情,父亲基本不麻烦外人,并在其中享受着莫大的乐趣。
父亲并不溺爱我们兄弟,自小教育我们“鸡子还知道不停地在土中觅食,人活着哪能偷懒”,并要求我们兄弟参加各类劳动,并努力将自己所学所会全部传授给我们,生怕儿子将来手笨难以生存。小学时期,父亲搞家庭养殖,养过百十只鸡和几十只兔子,放学或休息日,我们都要随父母去割草;父亲和叔叔们经办过电线厂、电闸安装等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我和堂兄弟们也会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情。高中毕业时,跟着父亲蹲在院子里维修摩托车,弄得满手油污,自己感觉挺爷们儿。大学假期,每天早起跟着父亲学习修剪果树。参加工作后,很少从事农活,好多东西竟然都忘记了,让父亲感到有些失望。父亲曾经对母亲抱怨:这孩子都忘记自己是农村人了,都不记得还有几亩果园的家业。听母亲转述时,我仿佛看到父亲在果园孤独劳作的背影,确实辜负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父亲还是远近出名的孝子,为了照顾家庭放弃了许多次个人发展的机会。因为祖母患有冠心病,父亲坚持不外出打拼,每天为祖母捶背,精心照顾饮食起居。一直到母亲退休后,自己认为可以脱身,到附近一个企业担任车间主任,至到副总职位。祖母96岁后,身体越发不好,父亲坚持和祖母同居一室,昼夜伺候,悉心照顾。祖母临终前一天,对父亲说:你也辛苦了,去歇一歇吧。放心吧,今天我不会走的。
我一直非常敬重父亲的为人,很少顶撞父亲,但也有做错事说错话的时候。在婚前装修房子的时候,因为我执意要打掉原有的博古架,父亲坚持“成物不可毁”的老理儿,冲动下我说出了“我的房子我说了算”的混话儿。事实上,购房装修的钱基本上是家庭承担,我的工资积蓄很有限。这句话伤了父亲的心,在场的其他长辈批评了我的粗鲁。事后,我向父亲道歉,请他原谅,希望他不要生气。父亲笑笑说:如果当爸生孩子的气,天下的老子早都被气死完了。还有一次,因儿子顽皮被我狠狠地揍了,父亲过来批评我:你的教育方法不行,你得用正确的法子。我当时正在气头儿上,就顶撞了父亲:你有本事,你来教育他!父亲笑了笑说:你说我没本事教育孩子,你看我培养的孩子不是挺优秀的嘛?我当场无语。后来给朋友同事谈起这事,都说你们家老爷子高明!
父亲也曾经有过自己的政治舞台。十九岁时曾担任一家集体企业的党委书记,后长期在村委担任村委主任。面对复杂的家族、帮派之争,父亲一直坚持公正独立的立场,不依附、不对立,不人为制造矛盾。父亲总结自己的政治生涯,得益于独立人格,吃亏在独立人格,但必须保持自己的个性。所以,父亲经常教育我们兄弟,做人得有原则和底线。
回想起自己成长的历程,非常庆幸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一双有品德的父母。父亲对我,亦师亦友,不仅是指引我成长的人,而且是默默支持我的人。父亲从不因私向我打听案件或介绍当事人给我,凡找到父亲向我说情的,父亲都会说:法院都是(偏)向理不(偏)向人的。父亲经常告诫我,无论吃稠吃稀,人得活得坦然,不能违背良心做事。
苏东坡在表达对长兄的情义有句诗: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在父亲节的这一天,我只想对父亲说:如果有来生,我情愿继续做你的儿子。
【篇五】
前几天中午,我让女儿睡午觉,由于房间里开着空调,怕女儿着凉,我让女儿把她的小被子盖上。女儿说:“妈妈,我要盖爸爸的被子。”我问:“为什么不盖自己的被子呢?”女儿俏皮地回答说:“因为这个被子昨天爸爸盖过,上面有爸爸的味道。”天呢,听了这话我的心都快被暖化了,有点小吃醋呢。要知道,她爸爸出差今天早上才刚走,她就想念爸爸了。真不知道老公要是在女儿身边,听了这话会是什么感觉。晚上,打电话告诉老公女儿中午睡觉时所说的话,原本以为老公会很感动,但电话里只听到老公“呵呵……”的笑声。难道这就是父爱吗,明明心里装满甜蜜的幸福,嘴里却没有只言片语。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记得,我生了女儿后的第三个月就到娘家去住了,一直到产假结束。那段日子,爱打牌的父亲也不再打牌到深夜才回家了。而是一改往日,早早回家,回来还总不忘带点我爱吃的美食,然后就趴在几个月大的外孙女身边,咿咿呀呀地跟她说着什么,那高兴劲俨然就是一孩子。每天早晨,父亲总会早早起床,在客厅里转悠,只要听到房间里有我女儿的哭声或者咿咿呀呀的声音,就会隔着门喊我女儿的乳名,问睡醒了没有,睡醒了抱出来给他看看。为此,父亲没少遭到母亲的数落,母亲埋怨父亲自己睡不着,也不让孩子们睡个好觉。每当此时,父亲总是嘿嘿地笑着,什么话也不说。
和父母相处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转眼我的产假就结束了,我得回去上班了。父母都不舍得我们走,因为我上班的地方离父母比较远,自从我上班结婚后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和父母长时间的住在一起。这次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机会像这次一样长时间地相聚在一起呢。走的时候,母亲还一直念叨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才再来。
我们走后,母亲电话中告诉我,父亲每天早晨起来老是会不自觉地到我们住的那屋转转。有时晚上回来了,一进门还会不自觉地喊我女儿的乳名,边喊边说:“姥爷回来了……”见无人回应他,又自言自语地说:“噢,我忘记她们回去了……”听了母亲的话,我心里酸酸的,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眼眶里分明有股热热的液体在滚动,这是感动的、幸福的眼泪。
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唱出了天下父母的辛酸,唱哭了多少人,“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想想日渐老去的父母,看看他们的满头白发、那渐渐苍老的容颜和蹒跚的步履……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悟父亲爱的细腻与温暖,用笔更用心记录下有关父爱的温馨回忆与美好情怀。
【篇六】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每次离开,总是装作轻松的样子;微笑着说回去吧,转身泪湿眼底………”一首筷子兄弟的《父亲》在屋内静静地播放着。听着音乐,思绪不禁飞向了远方。
父爱是一缕阳光,让我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弦清泉,让我的情景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也能依旧纯洁明净;父爱是一座大山,让我的人生即使跌落低谷也不失站起的力量。
一直以来,在自己的印象中,父亲都是严肃的,黝黑的皮肤,微胖的体型,言语不多,是实实在在的农村人。勤勤恳恳半辈子,对自己省吃俭用,但对我却是有求必应。正是由于农村人的淳朴,父亲从小教育我做人心底要善良,要吃苦耐劳。在父亲的教导下,我慢慢地成长起来。
后来,外出上学就读,离开了父亲,与父亲交流的时间少了。但是,父亲对我的教诲却始终在脑海里,无法忘却。正是有了父亲的殷切教导,使我今后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能够乐观勇敢地去面对,练就了自己在处理问题时波澜不惊的心态。
现在,在异乡上班工作,平时只有周末回家,由于工作忙碌,与父亲的联系就更少了。不知不觉,父亲的额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父亲的眼角添了皱纹。看到这些,才发现自己对父亲的关爱太少了,作为女儿的自己太不称职了。今后,不管工作多忙,自己都要多关爱父亲。趁父亲健在时,及时行孝,不让自己留有遗憾。
平时,与父亲意见不合时,也会有分歧和争吵。自己都会不高兴,板着脸不理父亲。然而,父亲会反过来耐心地开导我,直到我想通不生气为止。现在回想起那时的自己,是多么的不懂事。自己不仅没有尽到作为子女的责任,反而还让父亲为自己操心。
父爱如山,深邃而内敛。父亲的爱,虽不如母亲那体现于日常的吃穿喂养牵手领步的温柔,却也时常影响着我,令我终身受益。父亲曾说过:“这个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所谓爱,其实不爱在口上,要爱在心里。”是啊,父亲就是这样默默地演绎着他平凡朴素的爱!
岁月如白驹过隙,一闪而过,就没了;岁月如歌,或嘹亮如童年,或奔放如中年,或忧伤如老年,无论岁月是怎样华美的诗章,或是怎样平淡的白水,它总归是一个让人无法控制的过程。如歌的岁月里,无论怎样,如山的父爱都是最重、最浓的一笔!




关于描写父爱的散文六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