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绩及其平淡诗风

发布时间:2023-02-14 02:52:33

中国分 艾学砑宄 风 。陈颖妲 摘 要:王绩是初唐时期“独树一帜”的诗人。他一生三仕三隐,大部分时间在隐居中度过,这对他的诗风产生 了重大影响。王绩诗歌的一个重大特点是具有一种平淡”之美,这种“平淡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 是造语疏野,平淡简易;其次是平淡中寓有深意。王绩诗语言与情感完美结合,达到“自然圆熟”之境 关键词:王绩诗歌平淡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滓) 始终位卑名微、才高命蹇,他的《自撰墓志》曾云:“才高 人。天性疏放简傲,不喜拜揖,尤喜饮酒,也常因酒误事, 自比于刘伶、阮籍、陶潜。隋末唐初三仕三隐,一生大部分 位下,免责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 焉。”显然,这是诗人产生由仕而隐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因。 时间“结庐河渚”,在故乡隐居度过,故《新唐书》将他列 二是因其兄王通虽为一代名儒却不为世用之叹。王绩之家, 《隐逸传》,存诗一百余首。…前人评王绩诗“近而不 不仅世代簪缨,而且以儒学闻名于当世。其兄王通为隋末大 浅,质而不俗,殊有魏晋之风”_ 尤其有陶潜遗风。陶渊明 儒,却不见用于隋代,曾诣阙献《太平十二策》,隋文帝虽 的名字在南朝时期是暗淡的,刘勰著《文心雕龙》对魏晋作 盛赞之却不加以任用。故而自叹弗如的王绩,自度不能跻身  家多有品评而无一字提及陶潜,_ 钟嵘《诗品》列陶诗为中 台阁,遂产生一种放任自适的人生态度,这也就很自然了。品,仅称其“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典婉惬”_ 对陶诗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认识很有限。纵观此期诗作,几乎 三是受老庄道家无为思想和陶渊明隐逸思想的深刻影响。 《新唐书》卷一九六言其“《周易》《老子》《庄子》置床 没有继承陶诗的迹象。王绩是大力标榜陶诗并在创作中竭力 头,宅书罕读也”,王绩受老庄思想影响甚深,其自取字 追慕陶风的第一人。 “无功”,显然是用《庄子・逍遥游》“神人无功”之典,. 王绩一生大部分时间在隐居中度过,那么,其隐逸思想 借以表现自己无功于时的思想观点,由此可见其受老庄思想 的根源何在?笔者认为,其根源大致有三:一是生逢乱世 影响之“一斑”。王绩还深受佛教的影响。其《薛记室收过 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云:“赖有北山僧,教我以真如,使 进身失路,心怀愤慨。其《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诗云:“中 年逢伤乱,非复昔追求。失路青门隐,藏名白社游。风云私 我视.听遣,自觉尘累祛。”他“养拙辞官,含和保真” 所爱,屠博暗为俦。”不幸生逢隋末之乱,后虽被任用,却 (《游北山赋》),“意疏体放,性有由焉,弃俗遗名,与 韩愈是亲眼目睹的,工部尚书孟简还曾向他亲授秘药。对这 “我为药误。”对这种侥幸心理,韩愈在文章的最后做了精 些人服食药物以致最后丧生的痛苦过程他直书不隐,有些触 确的剖析“不信常道而务鬼怪,临死乃悔。后之好之者又 目惊心的细节描写是他用诗歌无法表现的。如工部尚书归登 日: ‘彼死者不得其道也,我则不然。 始病,日: ‘药动 自述其服药的痛状:“若有烧铁杖自颠贯其下者,摧而为 故病,病去药行,乃不死矣。’及且死,又悔。”这段话是 火,射窍节以出”,刑部侍郎李建则是无病暴亡,李于从柳 泌之处受药法, “服之往往下血”,东川节度御史大夫卢坦 说很多道教信徒面对同类因服药丧生的现实不引以为戒,自 欺欺人地说: 那是因为他们没有修成真正的道,我是不会 死时“溺出血肉,痛不可忍,乞死,乃死。”这些血淋淋的 这样的。”当他自己因此得病还执迷不悟地说得病是服药的 事实读来令人发指,然而这些事实却是道教杀人的铁证。这 正常反应,病好之后药的最终疗效就会发挥出来可。当病入 些当时精英悲惨的结局在韩愈看来确是“可以为世诫也”, 膏肓之时又悔之已晚。这套荒谬的狡辩无疑是道教术士灌输 他用一个反问句来揭示他们愚昧: “蕲不死,乃速得死,谓 的结果。韩愈对此痛心疾首:“呜呼,可哀也已!” 之智,可不可也?” 韩愈正是选取这一最能震慑人心的角度与碑志文相结合 道教信徒们的悲剧反映了道教对他们的迷惑之深,毒害 达到自己揭批道教方术荒诞不经,捍卫儒道的目的。 之重,他们往往等到死亡最终来临的那一刻才会幡然醒悟, 但已经于事无补了。如刑部尚书李逊将死之时对韩愈说: (刘敏阜阳安徽省颍上二中 2 36200) 
中国古 文学砑宄 (《答刺吏杜子松书》),这显然是其“纵情自 “不衫不履”,他的诗歌尚有注意“剪裁锻炼,曲尽情 适”思想的体现和表白。为此他还大力宣扬酒德,写了很多 玄,”以及追求声律进一步严密的一面。但从总体的造语来 赞美“酒”的诗篇,如《醉乡记》,吟唱《醉后口号》《独 看,则多是眼前景,心中事,不加矫饰,如实道来,正如鲁 酌》等等,认为“眷兹酒德,可以全身”(《祭杜康新庙 迅先生所谓“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如其 文》)。这一切正是其“吾欲自适其适”,“故常纵心以自 《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 适也”(《答程道士书》)的表现。 旅泊多年岁,老去不知回。 正是在其崇尚老庄思想的背景下,其诗常常仿效陶诗, 忽逢门前客,道发故乡来。 以平淡质朴之笔,描绘山水田园生活之趣,宣扬隐逸思想; 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 或者抒写自己纵情自适的人生态度,表现出老庄顺适自然的 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 思想。与当时弥漫整个诗坛的绮艳柔靡的宫廷诗风相比,王 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 绩的平淡质朴,无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更是显得难能可 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 贵,就像一股田野般的怡人清风,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理论和实践中, “平淡”作为一种审 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树梅。 美趣味和审美风格,受到了无与伦比的推崇。宋人梅尧臣 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 说: “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读邵不疑学士诗 院果谁先热,林花那后开。 卷》):苏东坡也曾说过:“渐老渐熟,乃造平淡”(《与 羁心只欲问,为报不须猜。 二郎侄》);姚鼐言:“文章之境,莫佳于平淡”(《与王 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菜。 铁夫书》)。可见,平淡是一一种难以企及的艺术境界,之所 全诗都是诗人向乡人询问家乡的变化和花草树木的种 以难,正在于它的自然天成、大巧若拙。平淡,即没有起 植、移栽、开花、结果等情况,既显得全面周到、无微不 伏,多被用来形容那些素淡之物。 《庄子・刻意篇》日: 至,又反映出其对故乡情况的熟悉和关心,虽是写乡村田野 “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故日恬 的生活与民俗风情,却显得新颖别致,给读者以清风扑面之 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故日圣人 感。尤其是语言淳朴之至,直如诗人脱口而出的急切询问 休。休焉则平易失,平易则恬淡矣。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 语,没有半点雕琢和斧凿的痕迹,没有丝毫难解之处。平 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l 由此可见,“平 淡、通俗、自然、直如口语,表现出一种质朴率真、平淡自 淡必须成立于紧张精神之深化与素朴之表现的微妙的均衡之 然的独特诗风,与宫廷诗绮艳柔靡、雕琢藻饰的诗风截然不 h,其构造之一端偏于理,另一端则偏于平俗”【]。 同。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说: “王无功以真率疏浅之 对平淡的审美特征概括得最为简当的当推苏轼,他在 格,入初唐诸家中,如鸾风群飞,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 《评韩柳诗》中指出平淡之美在于“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 也。”朱仲晦《答王无功问故园》一诗,曾对王诗所问逐一 美”。此外,他对平谈特征的论述还有不少,如“发纤浓于 回答,结尾说: “语罢相叹息,浩然起深情。归哉且五斗, 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质而实 饷子东皋耕”虽诗风相近,却颇逊于于诗。王维《杂诗三 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等等。宋人中亦颇多同 首》其二将此诗浓缩、删减成五绝:“君自故乡来,应知故 调,黄庭坚谓:“平淡而…高水深”(《与王观复书三首》 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脍灸人口,广为传唱。 之二),朱熹言:“枯淡中有意思”(《清邃阁论诗》)以 另如《LJ夜调琴》:“促轸乘明月,抽弦对白云。从来 及姜自石的“散而庄,淡而腴”(《白石道人诗说》)等 山水韵,不使俗人闻。”诗人用极为浅易的语言,表达自己 等,足见平淡之风在文人士大夫中是很受推崇的。 睥睨世俗的内心,何其干脆直接!又如《田家三首》其一: 平淡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内外两个方面。就内在情韵而 “相逢一醉饱,独坐数行书。小池聊养鹤,闲田且牧 论,首先表现为审美主体的冲和澹泊;从外在表现形式而 猪。”; 《独坐》:“有客谈名理,无人索地租”; 《醉 言,其关键则为质素单纯、简淡平易。『]“由其蓄于胸中者 后》“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 有高趣,故写之笔下往往出于自然,无雕琢之病。”(明吴 歌”等诗,其语言都明自如话,既平淡自然,又通俗易懂。 宽《完庵诗集序》)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作用,便臻于诗歌 如《初春》《食后》《采药》《围棋》《过乡学》等诗,也 艺术的最高境界——平淡。读王绩之诗,我们便能体会到这 皆以平谈的选材和质朴的造语取胜。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王 样一种平淡之美。 诗用典也能够做到化用无迹。如《赠程处士》中的“礼乐囚 首先,王绩诗造语疏野,平淡简易。所谓“疏野”,就 姬旦,诗书缚孔丘。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毫无佶屈 是不加雕饰,任其自然。正如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聱牙之弊,却于朴拙中透出点点灵动之气。于初唐宫廷诗的 所云:“诗之乱头粗服而好者,千载一渊明耳。乐天效之, 派绮靡中,这种本于自然,出以平淡,不烦绳削的艺术追 便伤俚浅,惟王无功善得其仿佛。”又云:“东皋潇洒落 求,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穆,不衫不履。”… 贺氏把王绩看作承渊明之后最具“朴 其次,王诗于平淡中寓有深意。“语言求其明自晓畅, 趣”的诗人,这种见解是很独到的。但王绩并非真的做到 情感却是深藏不露,这就是平淡的境界。”诗人本来有很深 
中国分 文学研宠 的情感,但不用感情色彩很强烈的语言将其坦露出来,而是 熟是指好像信笔挥洒,脱口而出,并不见得十分 把这种情感深藏在平淡的语言中,以外在表现的平淡,体现 不出锤炼的痕迹,但浑然天成,技巧老到,平淡之中显其功 内蕴的丰富和深厚。这就是姜白石所说的“淡而腆”,苏轼 力。如同王安石所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 辛。”(《题张司业诗》)又如皎然《诗式》所云:“取境 所谓的“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我们读古诗十九首, 读陶渊明的诗,读王维、孟浩然、柳宗元的诗,都能从“平 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成篇之后,观其气概,有似 淡”之中感受到一一种蕴含其中的“深厚”。平淡的诗歌,读 等闲,不思而得,此高手也。”l 巴金也说:“我主张文学  我们可以认为“平淡美”的境界 之如品香茗,如食橄榄,真味久在。“淡而有味”可以说是 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l平淡美的最大特色,然而到达“淡而有味”的路径却往往是 就是“无技巧”的境界。这种看似毫不经意的随意挥洒,正是 不平淡的。它多见于诗人历经磨难之后或年老赋闲之际,王 绩即如此。他一生三仕三隐,才高命蹇,许多“淡而有味” 的诗篇即作于隐居之时。王诗往往托物寄怀,义兼比兴,独 诗人高深艺术素养和过人观察力的体现,是最高的美学境界。 平淡是自然地表露作者的真切感受,只有眼处实境,心 生实感,作品才能神妙自然。读王绩的山水田园诗,我们会 标高格,如《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是~首描写秋天山野外景致的五言律诗。诗风疏朴自 然,于平淡中表现出诗人“相顾无相识”的抑郁苦闷的心 情,同齐梁以来绮靡浮艳的文学风习大异其趣。全诗洗尽铅 华,为唐初诗苑吹进一股清新的气息,是王绩的代表作之 首联两句即以平平淡淡的叙述,推出薄薄暮色之中,诗 人兀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 愁绪涌上心头,使之无法平静下来,以此观景自然会涂上一 层心理上的不平衡色彩,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 垫。此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问两联写景,经过以情写 景、借景言情的层层深化描写,把诗人的孤寂彷徨之情与笼 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妙地联结起来,给读者带来直觉的艺术 观感和美的愉悦。诗中所蕴含的不尽之意,更使人们长久地 咀嚼、回味。全诗语言平淡质朴,自然流畅;言浅味深,句 句有力。 又如《古意》诗中之咏竹子“竹生大夏溪,苍苍富奇 质。绿叶吟风劲,翠茎犯霄密”,咏宝龟“宝龟尺-寸,由 来宅深水。浮游五湖内,宛转三江里”,咏松树“宁关匠石 顾,岂为王孙折。盛衰自有时,圣贤未尝屑。寄言悠悠者, 无为嗟大耋”,咏桂树“荣荫诚不厚,斤斧亦勿伤。赤心许 君时,此意那可忘”,咏彩凤“风言荷深德,微禽安足尚。 但使雏卵全,无令 曾缴放。皇臣力牧举,帝乐箫韶畅。自有来 巢时,明年阿阁上”等等,皆隋韵俱兼,“意境高古”。至于 其咏历史上的高人隐士、道者仙家,如老莱子、闵仲叔、孔淳 之、绮里季、向子平等,也无不心存兴寄,旨意深蕴。 清吴乔《围炉诗话》云:“王绩《野望》诗,陈拾遗之 前旌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则明确指出王绩“实为 陈、张《感遇》先导”n ,充分肯定了王绩对陈子昂和张九 龄《感遇》诗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这 种基于诗歌史的角度的纵线描述,显然是合乎实际的,因而 王绩在初唐诗坛上的地位,也是较为突出的。 平淡要求语言明白晓畅,要求感情深藏不露,要求两者 的完美结合、不露斧凿痕迹,这就叫“自然圆熟”。自然圆 觉得眼前似乎接触到一片生活情景。正是因为作品的情景、 生活、志趣和心情无…不是诗人的真感受,真体验。诗中平 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 静的心情,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描写 出来,使人感到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的痕 迹。宋人张耒在《贺方回乐府序》中说: “文章之于人,有 满心而发,肆口而成,不待思虑而工,不待雕琢而丽者,皆 天理之自然,而性情之至道也。”【 只有描写了诗人自己的 真实具体的感受,诗歌才可以感人至深。 注释: [1】【宋】欧阳修,宋祁撰: 《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 197 5g-版。 [2】[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北京:中华书局,1 988年  [3】刘勰:《文心雕龙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 962年版。 [4】[南北朝】钟嵘: 《诗品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981年版。 [5]曹丽芳: 《王绩与山水田园诗派》,山西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199 7年,第3期。 【6]李军: 《论王绩对初唐诗歌的发展》,内蒙古民族大学学 (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7】曹础基: 《庄子浅注》,北京:中华书局,200o#-版。 【8]【日】横山伊势雄撰,张寅彭译: 《从宋代诗论看宋诗的 “平淡体”》,文艺理论研究,1 9 98年,第3期。 [9】廖女男: 《说“平淡”》,乐山师专学报,1 991年,第4 期 [1 0]【11】[清】王夫之:Ⅸ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年  [1 2]【清】永荣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北京:商务印书馆, 19 33年版。 [1 3】【唐】皎然: 诗式校注》,济南:齐鲁书社,1 9 8 6年版。 [1 4]丁国强:Ⅸ论平淡美诗歌的形式特征》,浙江学刊,2 001 年,第3期。 [1 5】【宋】张耒: 《张来集》,北京:中华书局,1 99O年版。 (陈颖姬广州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51 0470) 

王绩及其平淡诗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