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 专题阅读 (师用) 全国通用(含答案)

发布时间:

书山学海无涯

精讲赏析
岁月留痕·青春回眸
你并不是个坏孩子
丁立梅
一个自称叫陈小卫的人打电话给我,电话那头,他满怀激动地说,丁老师,我终于找到你了。
他说他是我十年前的学生。我脑子迅速翻转着,十来年的教学生涯,我换过几所学校,教过无数的学生,实在记不起这个叫陈小卫的学生来。
他提醒我,那年你教我们初三,你穿红格子风衣,刚分配到我们学校不久。
印象里,我是有一件红格子风衣。那是青春好时光,我穿着它,蹦跳地走进一群孩子中间,微笑着对他们说,以后,我就是你们的老师了。我看到孩子们的脸仰向我,饱满,热情,如阳光下的葵。
我当时就坐在教室最北边一排啊,靠近窗口,很调皮的那一个,经常打架,曾因打破一块窗玻璃,被你找到办公室谈话。老师,你想起来没有?他继续提醒我。
是你啊!我笑。记忆里,浮现出一个男孩子的身影来,隐约着,模糊着。他个子不高,眼睛总是半睨着看人,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经常迟到,作业不交,打架,甚至还偷偷学会抽烟。刚接他们班时,前任班主任特意对我着重谈了他的情况:父母早亡,跟着姨妈过,姨妈家孩子多,只能勉强管他吃穿。所以少教养,调皮捣蛋,无所不能。所有的老师一提到他,都头疼不已。
老师,你记得那次玻璃事件吗?他在电话里问。
当然记得。那是我接手他们班才一个星期,他就惹出一件事来,与同桌打架,打破窗玻璃,碎玻璃划破他的手,鲜血直流。
你把我找去,我以为,你也和其他老师一样,会把我痛骂一顿,然后勒令我写检查,把我姨妈找来,赔玻璃。但你没有,你把我找去,先送我去医务室包扎伤口,还问我疼不疼。后来,你找我谈话,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以后不要再打架了,你打了人,也会让自己受伤的对不对?那块玻璃你也没要我赔偿,是你掏钱买了一块安上的。他沉浸在回忆里。
我有些恍惚,旧日时光,飞花一般。隔了岁月的河流望过去,昔日的琐碎,都成了可爱。他突然说,老师,你做的这些,我很感动,但真正震撼我的,却是你当时说的一句话。
这令我惊奇。他让我猜是哪句话,我猜不出。
他开心地在电话那头笑,说,老师,你对我说的是,你并不是个坏孩子哦。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让他记住了十来年。他说他现在也是一所学校的老师,他也常找调皮的孩子谈话,然后笑着轻拍一下他们的头,对他们说一句,你并不是个坏孩子哦。
一句话,对于说的人来说,或许如行云掠过。但对于听的人来说,有时,却能温暖其一生。
(摘自《课外阅读》2009年第14期)
点评: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文中作者所写的陈小卫可谓“坏”到透顶:“经常迟到,作业不交,打架,甚至还偷偷学会抽烟”,然而老师的一句略带温情的话语——你并不是个坏孩子哦,仿佛一缕阳光散布在孩子的心里,弥漫开来的光芒改变了孩子的一生。小文选材平淡中不失朴实真挚,话语中透露着人性的温暖,亦如尘埃里开出花般馥郁芳香的甜。真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阅读全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叙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结合具体语境,揣摩下面句子的妙处。

书山学海无涯
我看到孩子们的脸仰向我,饱满,热情,如阳光下的葵。

文中“这令我惊奇。他让我猜是哪句话,我猜不出”一句,在全文中起到了何种表达效果?
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1.学生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曾经说给他的一句话。2.作者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群学生富有朝气的可爱情态。3.既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看出这句话在陈小卫心中的分量。4.结全文,点明中心。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丁立梅
①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②我问:“怎么草也开花?”
③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④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⑤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⑥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幽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息在里头。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⑦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⑧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⑨刹那间,台下一片静。
⑩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结合全文分析“我”的形象,并说明“我”在文中的作用。
主要考查对文中人物的理解。
人物言行举止→作者观点态度→联系实际体验→归纳总结评价
这类题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对人物的评价,也可以是对人物的分析,还可以是对人物的现实意义的辐射,所以,作答这类题目,必须认清题目要求,否则就会牛头不对马嘴了。本题是一个主观性试题,

书山学海无涯
但在处理这类题目要注意从文章本身出发,避免牵强附会和脱离作者写作基调。把握住人物言行举止和作者观点作答是关键。本题写“我”从母亲那里听来的一句话“每一棵草都会开花”受到启发,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长处,都会成就自己的某种事业。于是,“我”就懂得去关心学生,懂得去理解学生、懂得去尊重学生,特别是那些被人们容易忽视的对象。而“我”也将所记之物与所写之人联系起来,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
形象:“我”是一个关怀学生、尊重学生、具有爱心、勇于反思的教师。(1分)作用:“我”是文章的线索,起到了贯穿全文脉络,把人物和事有机结合,使文章条理清楚的作用,同时使文章主题更加突出。(2分,意对即可。)最易出错的是在理解人物时不注重作者对人物的感情态度。
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与母亲的话“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语句相近而含义不同,各是什么意
思?(2分)
文章前四节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写各种草开的花,其作用是什么?(2分)

品读第⑥节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分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内心阳光的孩子?(可以引
用原文回答)(2分)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很少受到关注。选择你身边的其中一人。以花喻人写出一段话,表达你对他(她)
的评价和关怀。(不得出现真实姓名,60字左右)。(3分〕

1.(2分)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含义是每一个人(学生、孩子)都能成才。母亲的话只是在陈述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这一自然现象。(每问1分,共2分)
2.(2分),作者运用大量笔墨细致地描写各种草开的花,为下文写“耳聋学生不被重视却取得成功打下铺垫;结构上与结尾构成首尾呼应;借花喻人,表现文章的主题(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其中两点得2分)3.(2分)(l)他有些耳聋。因为不怎么能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耳朵,微向前伸了头,努力倾听。2)他同答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3)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4)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蠕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以上四点,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
4.(3分)比喻贴切合理,得l分;评价与比喻存在内容关联,体现关怀意识,语言流畅,得2分。
两代之间·父爱凝望父亲的理想丁立梅
母亲夜里做了一个梦,一个很不好的梦,是事关我的。
半夜里被吓醒,坐床上再也睡不着。第二天天一亮,就找了父亲来看我。
父亲辗转坐车过来,我已上班去了,家里自然没人。父亲就围着我的房子前后左右地转,又伸手摸我锁好的大门,没发现异样,心里竟很是宽慰。
我回家时,已是午饭时分。远远就望见父亲坐在院门前的台阶上,顶一头灰白的发,朝着我回来的方向——傻望。脚跟边,立一鼓鼓的蛇皮袋。不用打开,我就知道那里面装的是什么,那是母亲在地里面种的东西,青菜啊大蒜啊萝卜啊。一年四季里,这些东西,总是源源不断地运到我的家里来,是父母源源不断的爱。
父亲见到我,把我上下打量了两遍后,长长地舒口气说,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又絮叨着告诉我,母亲夜里做怎样的梦了,又是怎样被吓醒。你妈一夜未睡,就担心你出事,父亲说。我扭头看父亲,发现他眼里红丝缠绕,想来父亲一定也一夜未眠。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 专题阅读 (师用) 全国通用(含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