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活用课本素材

发布时间:2023-01-29 22:23:06

学以致用,活用课本素材
摘要:语文课本中不论是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喻理于事的寓言、童话,都是学生习作的优秀范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除了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课文中的佳词妙句、精彩片段,还应从课文的内容选择、材料组织、语言表达、篇章结构等诸多方面着手,有侧重点地从每一篇课文中挖掘出一个习作点,引导学生抓住这个习作点进行习作练习,能有效的减小作文的难度。在课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以课文为例进行选材,并为作文服务。 关键词:课本素材;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57-01 一提起作文,大多数学生就会有畏惧、厌烦的心理,于是我在班级中做了一番问卷调查,让他们说说害怕作文的原因,结果显示:大约70%的同学表示在写作文时经常写了个开头,接着就”笔塞”了,想半天也不知道写什么;20%的同学说有构思却不知如何表达:10%的同学说能写完篇,但其中有几位同学说写出来的内容总是不够充实,语言不够优美……笔者认真研读了这份调查报告后,得出学生害怕写作文最大的原因之一是不知道写什么。确实如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况且有大部分学生尚未成为”巧妇”,因此让学生”有什么”可写是解决写作文难的关键,那”有什么”从何而来,当然同学的生活体验、阅读感悟均可作为选择的源头,但由于初中生生活体验不是太多,而且许多初中生更多的时间是在读教科
书,况且大部分同学的阅读面尚不是很广,而且在十多年的习作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当前许多语文教学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即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的时候,只字不提作文教学;而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又只字不提阅读教学。大多数的语文老师都习惯将作文教学的阵地完全放到作文课上,往往忽略了学生在日常语文学习中最多接触的最宝贵的习作资源――教材中的”课文”。这样导致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两相分离,学生读课文和学作文也完全是两码事。学生不能够很好地将课文学习所得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教师在进行习作指导时,也基本上不注重与所教课文的关联。这种读写分离的教学方式,既浪费了有利的作文教学资源,又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因此笔者就建议同学尝试着将课文中学习到的写法、内容加以提炼组织,巧妙地运用到作文中去,学以致用,将课文与写作结合起来。
1.学课文的标题
中学语文所收篇目,其标题可谓各呈异彩。或新颖别致,耐人寻味,如《死海不死》,意境深远,含蓄隽永;如《大自然的语言》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如《奇妙的克隆》,主旨突出,旗帜鲜明;如《爱莲说》,托物言志,精练传神;如《变色龙》……对这些颇具特色的标题,在导入新课释题析题之时,我总是着意从内容、范围、文体、语法,修辞等方面启发学生品味,比较,用心抓”题眼”,让学生明确题目与内容的关系,懂得精心命题的妙处,学会拟题的
方法。这样篇篇渗透,天天”见面”,耳濡目染,使学生即掌握了命题技巧,又深味了文章内涵,学习效果不言而喻。作文课上,自命题作文时,学生根据训练要领,刻意追求,拟出了许多言简意丰,学习效果不言而喻。作文课上,自命题作文时,学生根据训练要领,刻意追求,拟出了许多言简意丰、新颖不则又颇具吸引力的题目。《难忘那一片绿》《秋日细语》《爱的奉献》《民族魂-读有感》《映日荷花别样红》等,都非常别致醒目,令人耳目一新。 2.仿课文的开头、结尾
中学语文堪称”凤头”、”豹尾”的课文开头、结尾,俯拾皆是。好的开头,先声夺人,引人手不释卷,一口气读下去;好的结尾则以高屋建领之势,画龙点晴之效,令人”把作品读完以后,把它的第一页翻开来重新再读一篇”(列夫.托尔斯泰语)。老舍《济南的冬天》的开头,用北平的风对济南没有风声,用伦敦不见日光对济南的响晴,有热带日光之毒对济南的温暖的空气,一组排比,贴切自然,犹如信手拈来,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物点。朱自清的《背影》开头只有一句话:”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开门见山,一下子点出了题目”背影”。鲁迅《故乡》结尾”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用耐人寻味式,《羚羊木雕》结尾”这能全怪我吗?”设下悬念,引人深思……像这样的”凤头”、”豹尾”,我总是先发动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以致用。 3.仿课文的写法

学以致用,活用课本素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