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字句被字句

发布时间:2019-07-08 11:22:42

把字句与被字句练习

例: 稼。

(什么1)(动 作) (什么2

把字句:大水把庄稼淹没了。

被字句:庄稼被大水淹没了。

方法1

先在陈述句中分析出什么1、什么2和怎么样,再按下面格式改写:

1)改为把字句:什么1++什么2+怎么样

2)改为被字句:什么2++什么1+怎么样

方法2

理解句子意思,自问自答。如“谁做了什么”该为“谁把什么做了”, “谁怎么样”改为“谁把什么怎么样”; “谁做了什么”和“谁怎么样”改为“什么被谁怎么样”。

(把字句改为被字句,被字句改为把字句,什么1和什么2互调位置。)

练习:我会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把字句。

1、一座堤坝被凶猛的洪水冲垮了。

2、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3、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

4、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5、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6、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7、妈妈,晚饭我已经烧好了。

8、山川、田野、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

9、激流冲跑了那块人们洗衣用的礁石。

10、那只大虫被武松使尽气力按定。

11、这道难题终于被我解答出来了。

12、北风吹来,地面上的害虫都冻死了。

13、小草被人们叫做大力士。

14、我终于取出了装在书包里的书。

15、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16、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17、我的作业从头到尾都被老师用红笔批改了。

18、灯光照得夜空光彩夺目。

19、妈妈不小心摔坏了我的文具盒。

20、桥上喷出的六条火舌封锁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

21、雨过天晴,蚂蚁清除了洞口的泥土,又出来寻找食物了。

22、小敏做好了今天的家庭作业。

23、乌云遮住了太阳。

24、李强被一本好书吸引住了。

26、敌人的一架飞机被英雄的空军击落了。

25、在这次乒乓球比赛中,五(1)班被五(4)班打败了。

我会把下面的句子改成被字句。

1、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2、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3、蒙蒙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

4、大雁总是把小雁护在翅膀底下。

5、我洗干净了红领巾。

6、船里装载的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

7、詹天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8、黄鹂吃了卷叶虫。

9、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样。

10、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包在里边了。

11、初升的太阳把平静的海面照射得波光粼粼,美丽极了。

12、我终于取出了装在书包里的小人书。

13、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14、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15、我的讲义从头到末藤野先生都用红笔添改了。

16、焰火照得夜空光彩夺目。

17、妈妈不小心摔坏了小芳的文具盒。

18、他们看到桥上喷出的六条火舌封锁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心里十分着急。

19、雨过天晴,蚂蚁清除了洞口的泥土,又出来寻找食物了。

20、一只小花猫捉住了一只老鼠。

21、清洁工人清理掉了一堆堆的垃圾。

22、小洁把刚换下来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23、雷锋把一个迷路的小孩送回了家。

24、火车把各种物资运往全国各地。

25、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26、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27、小李完成了老师交给她的任务。

28、哥哥把牛郎叫到跟前。

我会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 夕阳染红了西天。

2 奇妙的植物猪笼草吃掉了一条蜈蚣。

3 战士们消灭了敌人。

4 孙青在操场上找到了丢失的钢笔。

5 少先队员搀扶盲人叔叔过了马路。

6 一阵清脆的铃声惊醒了睡梦中的小芳。

7 医务人员精心地治好了一个个病人。

8 熊猫有趣的动作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9 树木挡住了风沙。

10 一条鲸鱼吃掉了一头海兽。

11 外祖父送给了莺儿一幅墨梅。

12 狂风刮飞了地上的落叶。

缩写就是去掉句子中所有的修饰词语,留下句子的主干部分,使其成为最简短的句子。

扩写与缩写相反,扩名则是在简单的句子上,加上合适的修饰词,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明确。

怎样扩句  句子可以扩充的有五个地方:  

1)“谁”的前面;  (2)“是”和“动作”的前面:   (3)“什么”的前面;   

4)“怎么样”的前面;   (5)“怎么样”的后面。   

例句:

英勇的战士狠狠地打击来犯的敌人。 (“谁”之前)(“动作”之前)(“什么”之前)刘胡兰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是”之前)(“什么”之前) 海娃非常高兴。(“怎么样”之前)   

海娃高兴极了。(“怎么样”之后)  一个地方可以加上不止一个枝叶。如“刘胡兰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在“英雄”的前面就加上了“一位”和“了不起”。  

扩句应注意什么呢?

一是不能违背原意;二是不能改变结构,三是必须搭配恰当;四是力求内容丰富。

如把“小兰上学去”扩成“小兰冒着瓢泼大雨和泥泞的小路上学去”,扩充的部分就有搭配不当的毛病。又如:“禾苗点头”扩成“禾苗在微风中点头”当然是对的,但算不上好。因为“禾苗”前可以扩充而未扩充。如扩成“田里的禾苗在微风中点头”就比较好。但仍不算很好,因为扩充的两个枝叶都是“在什么地方”,还可以加上什么样的,怎样的一类词语,变成“田里绿油油的禾苗在微风中频频点头”。  

扩句的正确步骤是什么呢?画一画,看看扩充哪些地方;

第一, 第二,想一想,可以加进哪些枝叶;第三,连一连,看看搭配是否恰当

缩句

1缩句,就是减少修饰、限制的词语,把一个较长、较复杂的句子或者单句压缩成与原句意思基本相同的较短、较简单的句子。这是一个大家认识都比较一致的关于缩句的概念。但是,在如何准确的把握这个概念,以及在具体的操作中,却往往各执一词,答案不一,有的甚至大相径庭。以至于会出现文章开头描述的镜头。

因此,我们为了能准确的把握这一个概念,应该先达成三个共识。

1.1 我们把一个长句缩成较短的较简单的句子,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分析和理解长句。以便能更好的掌握汉语。

1.2 在缩句的过程中,我们要去掉的是句子的修饰或限制的成分,保留其主干。

1.3 压缩后的句子,在其意思的保留上必须和原来的长句基本相同。保持句子的清晰和完整性。

2.我们的误区

我们在对缩句的理解上,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存有如下的几个认识上的误区。

2.1 缩句练习就是句法的分析。

2.2 缩句就是把所有的附加成分都减去。浓缩的就是精华。

所谓同位词组,即由两个部分重叠在一起,指示的是同一个事物,作同一个成分。在作这样句子的处理时,只要保留能表示人或物的主要词语即可。如“身穿整洁服装的工人叔叔一起去参加工厂的奠基大会。”在此句里,缩为“工人参加大会。”就可以,若缩为“工人叔叔参加大会”也行。

对于时态助词的处理。一些表示小、时态的词,如“着”、“了”、“下去”等,要予以保留。因为它们附在动词的后面,表示时态。如“叔叔在今年夏天到了北京”若缩为“叔叔到北京”,其意思就和原来的有差别。

对于连动词组的处理。连动词组是指两个动词直接连用在一起,它们之间没有修饰、限制的主次之分。只是在动作上的先后而已。如“走上去握手”,都表示干什么,应予以保留。

对于“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处理。

“把字句”和“被字句”都是两个比较特殊的句型。“把字句”的作用是把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动词的前面,以加强动作的结果。而“被字句”的作用是以“被……”为状语,用“被”引进主动者,同时指明主语是被动者。所以,在缩句的过程中,“把……”“和被……”都成了句子的主干,都要予以保留。

对于兼语词组的处理。

兼语词组指的是一个动宾词组和一个主谓词组连在一起,动宾词组的宾语兼作主谓词组的主语。

如“让我走”等。在“妈妈托在城里的叔叔给我捎来了一件毛衣。”此句子只能缩为“妈妈托叔叔给我捎来了毛衣。”

对于后补词组的处理。

后补词组由两个部分组成。后一个部分补充说明前一个成分。如“干的好”“听得不清楚”等。在对于此类的句子缩减中,应加以保留,否则意思会觉得别扭。但对于一些特殊的句子,如“我笑得流下了眼泪。”后面的“流下了眼泪”是对“笑”的补充说明,可以减去。其意思会更加的简洁。

其实,在具体的缩句中,针对不同的句子,我们要做不同的处理,但应保持和原来的句子意思基本不变。浓缩的不一定就是精华。

缩句练习

1、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

2、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3、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了高大坚固的万里长城。 4、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5、雪白的小兔在田野里飞快地跑来跑去。 6、白发苍苍的老人第一次见到高大雄伟的天安门。 7、年轻的妈妈脸上渐渐露出笑容。 8、白家庄小学的学生在操场上用力地做广播体操。 9、海边的沙地上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10、许多大大小小的鸟在这棵树上做窝。 11、小螃蟹悠闲自得地挥舞着两只小钳子。 12、小鸟在那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 13、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 14、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脚的民工,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 15、五彩缤纷的气球迅速飘向瓦蓝瓦蓝的天空 16、这是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17、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18、孙平用自己的脚挡住了对方踢来的球 19、脚落在千年万年积累的几尺厚的松针上。 20、其实雄伟的万里长城更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确认句子成份在句中的位置

含有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的句子才成独立单句。指导学生先分清这两面部分之后,再找分句子主杆“主、谓、宾”,而后找出“定、状、补。”“定、状、补”也就是缩句时按删除的部分。“定、状、补”,它们在句中的位置是怎样的呢?它们处于的位置是:

1、定语,它的位置有两处:一是在主语的前头,二是在宾语的前头,例:静静的小溪从村外缓慢地流向宽阔的潘阳湖。“小溪”为主语,“潘阳湖“为宾语,那么“静静”,“宽阔”分别为这个句子的定语。定语对中心起了修饰和领属的作用。

2、状语,它的位置也有两处,一处在谓语的前头,如上例子,缓慢地流,“流”是谓语,“缓慢”那就是状语,另一处在句子之首,表示时间和处所。例如,“从昨天开始”,“在学校里”。

3、补语,它的位置同样是两处,一处在谓语的后头,表示程度和结果。例:我高兴得跳起来,“跳起来”为补语。一处是在宾语的后头,表示补充说明,我打了他三下,“三下”为补语。

抓住句中的中心词,用设问的方法,找准句子主杆。

例如,中国第一丹霞江郎山耸立在美丽富饶的浙西大地,在这个句中很容易确立“耸立”这个词是谓语,就可以用设问的方法找出主语和宾语。问:什么耸立:江郎山耸立。耸立在哪里:江山郎耸立在浙西大地,很明显,“主、谓、宾 ”就是“江郎山耸立浙西大地”,这是句子的主杆。其余的是枝叶,要删除去。这个方法,通过多项训练,学生就很快地掌握起来。

借助结构助词,找准句子的主杆。

借助结构助词“的、地、得”为标志,寻找“主、谓、宾 ”就方便得多了。

“的”字,是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主语、宾语)之间。

例:小明的爸爸认真地审阅市政府的工作报告。

“爸爸”,“工作报告”前面有个“的”字,可以定为“爸爸”是主语,“工作报告”是宾语。

“地”字用在状语和中心词(谓语)之间。

上例中,“认真地审阅”,“审阅“前头有“地”字,可以定为“审阅”是谓语。

“得”字用在谓语和补语之间。

例:她笑得很开心,笑和开心之间在“得”字,那么“笑”字可定为谓语。

缩句,就是把写得比较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的枝干去掉,留下主干,使其简单明了,我认为缩句的原则是:留下主、谓、宾的中心词,去掉定、状、补,兼及句子基本意思不变和完整性。

把字句被字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