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说课稿

发布时间:2019-10-31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说课,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展开。 、说课标
1.课标目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2.学段目标: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基于以上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单元目标。 3.单元目标
①了解古代写景游记散文的文体特点,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寓的政治理想和思想感情。 ②诵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③把握课文的主旨,研讨重点难点问题。
④积累文言常用实词,注意其古今意义的不同;积累常见文言虚词,注意其在表达语气、关联文意方面的作用;积累古代诗文中的名言警句。 二、说教材
1.教材编写的特点 1)文体统一
三篇文言文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游记散文,依次安排了宋范仲淹、欧阳修、明末清初张岱的作品。 古诗词依次为唐李白、刘禹锡、宋苏轼的作品。集中学习它们,便于学生全面体会游记散文、古诗词的特点。 2)风格迥异。
各篇所记景色、写作心境不同,叙事、写景、抒情的手法各不相同,体现出不同的风格。这些写作上的特点,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也可以借鉴,使学生在比较中领略传统文化的多彩魅力。 3)关注生活,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2.编排体例及意图:本单元教材由单元导读、课文、写作和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部分组成。 1)单元导读
概括介绍了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情感内容、特点;明确了学习本单元的方法和目标。 勾画出知识框架的大致轮廓,明确学习的重点,具有重要引领、指导作用,可作为自主学习时的重要依据和提纲。 2)课文,一般由课文预习、课文正文、文下注释、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四部分组成。
①课文预习从不同角度建立与课文的联系,内容涉及写作背景、内容简介、阅读要点提示、文体特点等,为学生提供与课文相关的信息,激发兴趣,也是开展自主学习的助手。 ②课文正文精选经典的文章,文质兼美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
③文下注释,主要是作品出处、作者简介、实词和虚词解释、较难或特殊句式语句的翻译等,相当详尽。及时为学生扫除阅读障碍,帮助其理解课文基本内容,降低阅读的难度。
④每课课后都有层次地安排了思考探究与积累拓展,问题大致分三个层次: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语言和情感;拓展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及启示。问题逐层深入,重在理解巩固内容,检验教学效果。 3)写作和课外古诗词诵读这是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拓展,也是对整册书单元内容的延伸,为学生听说读写等多方面语文能力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演练。 3.内容结构
10课《岳阳楼记》这篇散文运用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具体描绘了洞庭湖的胜状,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教读课3课时)
11课《醉翁亭记》以“乐”字贯穿全篇,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教读课3课时) 12课《湖心亭看雪》运用白描手法,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及游湖人的雅趣,寄托了作者无限的故国情思。(自读课2课时)
13《诗词三首》中李白的《行路难》通过层层叠叠的感情起伏变化,抒发了诗人出仕无路的悲慨,同时表达了其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巧用典故,写出诗人二十多年
转徙巴山楚水的悲愤心情和对已故友人的怀念及对保守势力的愤慨。苏轼的《水调歌头》寓哲理于抒情之中,写出了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教读课3课时)
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要明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且要与观点一致,并注意材料的丰富性。2课时) 4.知识整合
1)横向整合:九年级上册共六个单元,依然采用“双线组元”的形式。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各有侧重,文体各不相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游目骋怀”,重在引导学生感知古代诗文的意蕴,感受作者的情怀,从而得到思想的启迪和美感的陶冶。作为古诗文单元,侧重于让学生熟读成诵,积累掌握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注意文言虚词的作用。
2)纵向整合:古诗文学习贯穿整个第四学段,七年级分散于各个单元,每册平均6课,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古诗文,培养学习的兴趣。八年级至九年级四册书中按单元集中编排,共5个单元,这些选文经典浅易,都是名家传世经典之作,文质兼美,文字浅近,易于理解,篇幅、难度递增,便于学生在反复不断地实践中学习和积累古诗文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增强语感,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质量,讲方法,求实效。
1)激发兴趣,创设情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可以从作者的趣闻轶事导入,可以穿插介绍有关的评论,也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体验作者的情怀。比如设计“岳阳楼上望洞庭湖”“醉翁亭里话醉翁”“湖心亭上说西湖”等主题活动,将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
2)诵读为主,知识为辅。坚持诵读教学,在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考虑到已经进入初中高年级教学阶段,教师可以适当介绍一些文言知识,总结一些规律性的认识,从理性上启发学生的认知,提高他们理解分析作品的能力。
3)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参照“课文研读”的内容,兼顾课后练习的要求,抓住每一篇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发挥思考的活力,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让教学活动更加充实而有效率。比如《岳阳楼记》围绕一个“谪”字展开,《醉翁亭记》以一个“乐”字贯穿,《行路难》突出了一个“难”字,《水调歌头》的处处写月,等等。 4)比较阅读,深化理解。运用比较阅读,来考察学生的文言文鉴赏能力,是中考时一种常见题型。可以在同一篇内找出比较点,比如,比较《岳阳楼记》中的两种“览物之情”,比较《醉翁亭记》中的滁人之乐和太守之乐。也可以在不同篇中比较,比如,比较《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在文体、立意、作者情怀等方面的异同。还可以联系从前学过的课文进行比较。比如,比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岳阳楼记》相同的济世情怀,比较《饮酒》《行路难》中借酒表达的淡泊超然和苦闷抑郁的不同情感。适当引入与其他各册、课外浅易游记散文的比较阅读,从内容、情感、写法等角度比较,实现前后知识的勾连,课内外知识的迁移,提升古诗文阅读能力。将积累与日常表达结合,鼓励运用这种阅读方法。得法于课内,施展在课外。 2.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重视文体特点。不同的文体,阅读的方法应该有所区别,授课重点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文体的课型,也应当有所变化,语文课才会更生动。
2)重视课型的区分。教读课主要是老师教,功能是举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自读课是让学生自己读,把教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阅读实践中,主要是泛读,自主性阅读。 3)重视课外阅读。“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说“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15%的人做不完。”——耸人听闻。孩子再不阅读,高考连卷子都做不完。孩子再不阅读,高中或许都上不了。采用“1X”的办法,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不只是读散篇作品,还要有“整本书阅读” 4)利用网络平台查询资料,拓宽视野。
以上就是我与大家的一点分享,谢谢大家的聆听。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说课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