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失败之教训谈

发布时间:2010-11-29 20:48:37

太平天国失败之教训谈

曾几何时,总想探究一下太平天国壮大的经验和衰败的教训。这场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前后历经14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交融了东西方文化,浓缩了中国古代到近代农民起义的思想变迁。从成长,到壮大,到衰败,到灭亡,其经验教训是值得后人深思的。

至于太平天国的灭亡,原因是多方面的,金田起义时候,区区两万人,能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可定都天京后,发展到了百万人,却最后失败,这是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深思的问题,毛泽东曾说过:倘能大手笔写一篇太平军的经验,将是有益的.”


多数观点认为太平天国从兴旺到衰败,是从杨韦内讧这个转折点开始的,其实,从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就已经为他们以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首先,定都天京以后,一些人开始滋生了贪图享乐的意识,洪秀全和几个王候争相扩建王府,过上了奢华淫逸的生活,军事上开始变得消极。因此说,从全局上来讲,由原来的战略进攻,潜移默化的转为了战略防御。同时,洪秀全,杨秀清,以及诸王等深居京都,这就为他们之间矛盾的加深和恶化制造了温床。


第二,派出林风祥,李开芳北伐,战略上是正确的,但没有有效的给予后援,使得他们两万人孤军深入,导致最后的失败,这对太平军是个严重的损失。


第三,西征时候,又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思想,全局配合及其不协调,这边是西征鄂皖的艰苦征战,那边却是京都里的一片歌舞升平。


第四,杨韦内讧。这对太平军是致命的打击,不仅好多将士死于内乱,更使得太平军失去了一位能执掌全局的核心人物--杨秀清。从此,太平军在全军指挥调动上更是一盘散沙。


第五,石达开的出走。这位太平军的顶梁柱的负气出走,使太平军面临的严峻形势又进一步雪上加霜,力量大大削弱。


第六,洪秀全用人用兵平庸无奇。有人评价洪秀全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侏儒,用人上不能任人唯贤,而是任人唯亲;用兵上闭门造车,刚愎自用。另外,没有一个正确的信仰,依靠天主教来作为统制手段,毕竟不能久远。尤其是杨韦内讧以后,其理论基础开始被动摇。另外,想学习西方的思想,却没有认真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七,军队职权混乱。没有一个完整的指挥系统,前前后后的封了两千多个王,王与王之间不能协调统一领导,相互之间又互相猜忌。而对他两个平庸哥哥的重用,使全军将士更加寒心。


第八,中外势力的内外夹击。太平天国后期,清军洋人相互勾结,共同绞杀了这场轰轰烈烈这场太平天国运动。


总之,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是一篇文章所能彻底阐述清楚的,归根结底,笔者认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文化上的匮乏,缺少一个宏观的战略思想作指导。缺乏全局观念,即使取得了部分成果,也只能是暂时的。

一个比清政府还腐败的农民政权,差点导致中国的灭亡。

一;太平天国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时间长,规模大,范围广的借助宗教形式的人民起义。这次起义有着积极的意义,(1)建立了人民政权。(2)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3)提出了较全面的政治纲领和制度。(4)加快了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二;起义失败的原因是(1)腐朽文化侵蚀,自建都天京以来,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成自由落体变质,军队也渐渐腐化,战斗力下降,{参考李自成起义}。(2)战略失误,对战争形势发展估计错误,没能对清政府进一步打击,北伐军太少,与其说北伐不如说送死,给了清政府喘息的机会,{参考黄巢起义}。(3)力量分化,根基不稳,出现了农民起义的痼疾,权力之争,导致起义军实力大损{考绿林赤眉起义}。(4)政治制度改革停滞不前,前期太平天国有很好的纲领,但是一直没有执行或执行不力{考瓦岗起义}。三;给我们的教训是:个国家要强大,一个政权不灭亡就要充分发扬民主,建立健全好的制度,抵制从内部腐朽分化。一个好的领导人就要保持清醒头脑,听取好的执政意见,制定好的战略方针。

太平天国历时14年,占领长江中下游富庶地区多年,战事波及半个中国,使清廷国力大伤。
由于清廷倚赖汉人组建的湘军和淮军才能打败太平天国,曾国藩、李鸿章等汉臣平乱有功,逼使清廷更加重用汉人,汉人在清廷的权位因而大增,同时满人对军队的控制权减弱。
清廷曾借助外国人镇压太平军,因而产生效法西方,推行改革的想法,促成后来洋务改革的出现。
太平天国的事迹及它提出的一些主张,宣扬了民族思想和革命精神,对日后的反清革命有一定的影响。
太平军在江南征战时,大量富户及平民逃到上海避难,促进了上海的发展。
太平天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战争,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水平,它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并对亚非人民的反殖民斗争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体现了时代新特点。
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是先进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更没有科学革命纲领的指导,再加上客观上反动势力的强大,失败成为历史的必然。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为求民族独立而做出的尝试,以及当时中国社会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历史的发展趋势,在当时许多人民受其压迫。
倡导社会改革---太平天国主张土地公有,财产平均分配;又提倡男女平等,破除社会陋习.其倡导的社会改革,对日后的中国有一定的影响.
播下革命种子---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但它所宣扬的反清思想已经广传民间,播下了日后反清革命的种子.
汉人势力抬头---清廷依靠汉人曾国藩,李鸿章等平定太平天国,他们都被封为地方总督或巡抚,自此汉人势力上升,逐渐掌握了地方实权.
削弱清廷根基---太平天国是一场大规模的反清运动,持续十四年(1851-1864),波及大半个中国,建立与清廷对歭的政权,一度动摇清朝的统治,使清廷元气大伤.

由于太平天国还只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在封建社会中,在民阶级受着严重的剥削,要求解放,而且敢于用武装斗争来争取解放。但是农民毕竟是分散的小生产者,他们不可能制定明确的革命纲领并用这个纲领来团结所有的革命群众;他们不可能长期地维持革命纪律,借以集中自己的力量战胜强大的敌人;他们缺乏用科学的方法总结革命经验并用这些经验来指导革命实践的能力。太平天国颁布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但或者由于其绝对平均主义方案注定了不可能实现,或者由于其他主客现条件决定了无法实行,太平天国提不出一个切实可行而又能动员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纲领,这就不能长期保持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因而他就不能把战争引向胜利。太平天国在初期从上到下都保持严格的纪律和艰苦朴素的精神,但建都天京后,却首先从领导人开始,滋生享乐、保守思想,逐渐破坏了团结统一的局面,导致发生内乱、分裂和一系列不正常事件。到后来,朝纲败坏,许多将领拥兵自重,敛财自肥,腐化堕落,甚至发生一连串叛变投敌的行为,从而瓦解了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的失败。太平夭国用以指导革命的理论是拜上帝教,它在开始时起过动员和组织群众的重大作用,但它终究不可能解决在革命发展中不断出现的大量新问题、新矛盾,不能及时地、适当地总结经验,避免重犯错误,提高革命水平。因此,在太平天国史上同样性质的错误往往一再重复,得不到及时纠正。尤其是到了晚期,洪秀全深深沉溺在"天父天兄"的速网里,失去了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以至使这个理论反而日益成了太平天国前进的障碍

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起义但因为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所以反帝不彻底在战略上偏安东南孤军北伐内部残杀导致最后的失败

1.以王权神授作为太平天国的立国之本

洪秀全作为一个在长期封建专制君主制环境里成长出来的农村知识分子,其最高的政治理想就是成为一个专制帝王,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万国定咸宁,王独操威柄”[66]。所以,在成为封建君主后,也确认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原则。而他所建立的太平天国,又是以拜上帝的信仰作为精神支柱的,从而使这场运动本身就带有浓厚的神权色彩。在金田起义之前,洪秀全就借助于所谓梦游天国和聆听上帝教诲,及成为上帝次子、接受上帝使命来到人间解救人间苦难等神话,给自己罩上一层君权神授的神秘光环。接着,杨秀清、萧朝贵也屡次假托天父、天兄下凡,代天言事,更为起义增加了神秘色彩。金田起义后不久,洪秀全就开始自称天王。所谓天王,也就是人间天国的王,这本身就带有政教合一的意味。在建都南京后,更是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封建神权体制。洪秀全把从广西一路势如破竹的胜利和太平天国的建立,完全看作是上帝的旨意。其臣下奉承说:天父皇上帝恩差我主下凡,救众安民,扫妖除害。自广西至金陵,一路滔滔,势如破竹。金陵之至,如此其易,金陵之得,如此速者,非天父天兄欲使我主建天京于金陵呼?”[67]“他们把成功归功于天父的默许,把失败归于天父的惩罚[68]定都天京后,又用拜上帝的教义作为制定政策和指挥打仗的依据。声称他只向上帝负责,倘违天命,我只膺上帝之怒耳[69]杨秀清也告戒属下说:他(天王)出一言是天命,尔等要遵[70]他整天沉迷于研读和批注《圣经》,撰写宗教诗文,制造迷信隐语之中,把对天国成败的希望完全寄托在皇上帝的保佑上。直到天京被包围,仍然相信自己是奉上帝圣旨,天兄耶稣圣旨下凡,做天下万国独一真主。”[71]认为会有天兵天将来帮助自己拒敌。亲自访问过天京的牧师卑治文得出结论说:他们的政府是一种神权政治,也就是他们信奉为一种新的教规的发展。正像以色列人在摩西治理下的情况一样,他们认为他们是被一位由全能上帝派到世上来执行自己意志的人所管理的。”[72]

2.确立封建等级制与君主世袭制

咸丰元年八月(18519月),太平军占领永安后,洪秀全又封杨秀清以下为东、南、西、北、翼王。后来又在诸王之间设立了严格的等级,其中天王称万岁,其他诸王依次递减为九千岁至五千岁。咸丰二年(1852)洪秀全在湖南长沙时就制造玉玺,要求臣下对他呼称万岁。太平军攻破南京后,东王率领官员们迎接洪秀全入城时,通赞官高呼:天王有旨:诏众官珠贯而入,各肃班联,趋跄起跪,不得嚣喧。三呼万岁,听旨传宣。朝觐已毕,站立两旁。”[73]定都天京后,又颁布《太平礼制》,确定了一套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从天王到两司马共分为16个等级,朝仪、称谓、冠服、旗帜、仪仗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为了显示森严的等级和宏大的仪规,规定出行时天王的骄夫为64人,东王为48人,其余各王依次递减。甚至还规定,各王驾出,大小官员士兵,如不回避跪道,一律斩首不留。为了显示洪秀全和诸王的威严,皆配备了大量的执事官,其中洪秀全拥有1659人,降至石达开还有1044人。东王杨秀清出巡时,必有1700多人打着各式灯笼、旗帜、衔牌、遮伞、扇饰等,而且一路铮鼓齐鸣,前呼后拥。洪秀全还发布《天王诏旨》,以严格后宫的秩序,以免天王及后宫的权威受到侵犯,规定:继自今,外言永不准入,内言不准出。今凡后宫,臣下宜谨慎,总称娘娘。后宫姓名次位不准臣称及谈及,臣下有称及谈及后宫姓各[]次位次者斩不赦也。后宫而[]永不准臣下见,臣下宜低头垂眼,臣下有敢起眼窥看后宫面者斩无赦也。后宫声永不准臣下传,臣下女官有敢传后宫言语出外者斩无赦也。而且表示自今朕既诏明,不独眼前臣下宜尊,天朝天国万万年,子子孙孙暨所有臣下俱宜遵循今日朕语也。”[74]

洪秀全为了达到由他的子孙永远作为太平天国君主的目的,下令实行世袭制。在《天王诏西洋番弟》中说:朕立幼主继耶稣,双承哥朕坐天都,幼主一半耶稣子,一半朕子迓天庥。代代幼主上帝子,双承哥朕一统书。”[75]

3.大兴土木,修建宏伟豪华的王宫、王府

太平军进入南京后,立即大兴土木,首先把清朝两江总督衙门扩建为天王府,所坏官廨民居,不可胜计,以广基址。日驱男妇万人并力兴筑,半载方成,穷极壮丽。由于工甫成即毁于火,于咸丰四年(1854)正月又重新开始兴修。于原址重建伪宫,曰宫禁,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建有天台作为礼拜之用。另外还建有天父上帝真神殿太兄基督殿勤政殿求贤殿等。据亲身访问过天王府的英人呤唎写道:天王府面积极为广大,四周有高大的黄墙,望楼高矗,房顶覆盖着颜色鲜艳的或绿或金或红的琉璃瓦。”[76]其他各王也竟相效仿,杨秀清也大肆铺张地修建东王府,尽毁附近民居闤匮,开拓基地。十分奢侈豪华,穷极工巧,骋心悦目[77]“东王府所藏的珍宝,确是洋洋大观,因为据我们采集到的报告,足以证明其中不仅堆积着中国有价值的珍奇装饰和艺术精品,而且还有许多外洋的财宝。在东王府里有时偶然可以看到穿得光彩夺目的妇女,在绣金的帘子后面窥探。除了这些深藏在宫闱中的贵妇人外,其他各房各院的不同部门,还可以看到有千百名妇女。”“每天早晨有一千名嫔妃到王府报到、候命,等等。她们都穿着华丽的服装[78]就是在太平天国处于衰落时期在苏州修建的李秀成的忠王府,其豪华程度,也使李鸿章为之惊叹:忠王府琼楼玉宇,曲栏洞房,真如神仙洞窟!各王的金冠也都是雕镂龙凤珠宝缨络,甚至一冠袍可抵中人之产。曾亲身造访忠王府的英人呤唎描写道:忠王府是新建成的,极为雄伟美丽整个王府显示了中国工匠的巧妙艺术,石刻、窗棂雕刻、木刻、天花板雕刻、墙壁雕刻全部都各具巧心,精美绝伦。”[79]另一造访过忠王府的富礼赐也说:忠王府之新邸,时方在建造中,其地离旧府约一里半。此真是宏伟的工程,其大仅亚于广州之总督衙门一筹耳。工人千余方在此工作有数人站在一旁拿着藤鞭在手,凡有懒惰者即鞭之。而且工人是不给工资的。[80]这种穷奢极欲、金碧辉煌的王宫和王府,实际上是封建皇权思想的实物化。[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1840年以后)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因此它有着当时时代的显著特征。另一方面,洪秀全在这次起义假借了当时从西方宗教传入的新兴宗教基督教,亦使一般老百姓感到新鲜。这可能与当时老百姓希望求变的思想有关。

太平天国的理论纲领都包括在《原道救世歌》、《原道觉世训》、《原道醒世训》等几本书之内。然而,很出奇地,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虽然声称结合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但他其实对基督徒一无所知。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源于当时的中国籍传教士梁发所写的《劝世良言》。后来有外国传教士知道了这件事,试图向他讲述圣经的道理,反而被洪秀全斥为异端。不过,洪秀全这些非基督教亦非儒家的三及第思想,对于当时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群众有着很大的号召力。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解决生产资料与产品分配的革命纲领,体现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旧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资政新篇》是干王洪仁玕在后期提出的中国第一套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意愿的政治纲领,由于客观上周边环境的恶劣与主观上农民阶级的漠视而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

孙中山先生自称洪秀全第二,自小便深深热爱着太平天国运动,他曾经说到:满清窃国二百余年,明逸老之流风遗韵,荡然无存。士大夫又久处异族笼络压抑之下,习与相忘,廉耻道丧,莫此为甚。虽以罗、曾、左、郭号称学者,终不明春秋大义,日陷于以汉攻汉之策,太平天国遂底于亡。岂天未厌胡运欤?汉子孙不肖应使然欤?抑当时战略失宜有以致之欤? 太平一朝,与战相终始,其他文艺官制诸典不能蔚然成帙;又近时官书伪本流行,关于太平战绩,每多隐讳。汉公是编,可谓扬皇汉之武功,举从前秽史一澄清其奸,俾读者识太平朝之所以异于朱明,汉家谋恢复者不可谓无人。

他还说道:满清入关以后,奴役我皇汉民族,汉军累次起义复国不成。及至太平天国洪天王时,才近成功。可叹我汉人为奴隶者之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三人,为满人灭了太平军,将汉家江山拱手送于满人,真大悲也!!!!

毛泽东说过:伟大的太平天国运动是反清运动中最为波澜壮阔的一只,浪潮席卷半个中国,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14年的革命政权,后因内部矛盾,导致主力出走,运动被地主武装镇压,它见证了爱国主义在近代中国空前高涨,民族独立思想与日俱增,以及推翻封建主义的迫切愿望,失败的教训告诉我们共产党人,没有先进的领导阶级、及先进思想来武装头脑的一切革命最终注定要失败的。

蒋介石曾对太平天国赞扬道: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而遽尔败亡,而其民族思想之发皇,轰轰烈烈,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纪念焉。又赞:太平天国之战争,为十九世纪东方第一之大战。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

但他又对下属说过:应多看曾文正(国藩),胡林翼等书版及书礼曾文正家书及书礼...,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审订《曾胡治兵语录注释》时说:曾国藩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在黄埔军校,他以曾国藩的《爱民歌》训导学生。他说,我认为曾左胡李能打败洪杨韦石,是他们的道德学问、精神与信心胜过敌人。

张学良于192812月宣布东北易帜,使国民政府在形式上于1929年完成了统一后,非常推崇曾国藩的蒋介石却要求立刻为太平天国正名,以告慰一直崇拜太平军洪秀全的孙中山先生的在天之灵!于是,南京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即于次年(1929)就《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函请内政部,教育部参考酌办,不久正式出台规定嗣后如有记述太平史实者,禁止沿用粤贼诸称,而代以太平军或相应之名称


汉民族主义者都认为蒙古人的元朝和满人的清朝都是中国的亡国史,因为在当时的时代,满人和蒙古人并没有加入当时的中华民族之中,而是以侵略者的形像进入中原汉地。因为他们分别采取了敌视汉民族的屠全城、四等人制、废科举数十年、九儒十丐(蒙元) 大屠杀、剔发易服令、文字狱、圈地蓄包衣、修四库肆意删书(满清)等等近乎西方殖民者在非洲等地的政策。而且他们认为,蒙元和满清(特别是后者)在删改曲解了在各类儒家学说中,特别是程朱理学(里面也有与原始儒学不同之处,如把克已复礼等同于存天理灭人欲,使孔子只要尽量克制人的欲望的想法变成了要彻底消灭人的一切欲望)里尤其强调的华夷之辨”“尊王攘夷”“微管仲,吾等皆披发左衽者矣”“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等等民族主义思想,还曲解了中庸原义,把孔子为反对以德报怨而说的以直报怨思想,完全曲解成了道家所说的以德报怨之后,中国已经没有了真正的儒学,且到太平天国时已经过了200多年。所以,汉民族主义者大部分都认为,尽管太平天国有着错误的敌视所有的儒家学说这一汉民族的重要思想的缺陷性和不足之处,但仍然是一个伟大的汉民族复国运动和解放性革命。

另有一些意见认为,太平天国存在本质上的缺陷,进步的表征底下存在理性的倒退。政治上,太平天国由神权与王权结合,朝中不但阶级森严,为王为官者的为所欲为,更甚于儒家思想约束下的朝廷(清朝)。文化上,太平天国对固有传统文化完全推倒,对传统知识分子仇视。洪秀全等王定都天京后,生活糜烂腐化,朝政纲纪紊乱,圣灵乱封。制度上,天朝田亩、资政新篇等纲领只属纸上谈兵,从未有认真推行,亦不见有任何成效可言。至于所谓开放科举考试予女子应考等进步政策,大多仅存在于野史传说之中。

这个政权在历史上存在非常大的非议,他的先进性并没有得到一些历史学家的赞同;太平天国被那些人认为是建立在欺压人性基础上的另一个残暴的政权。洪秀全本人也并不被认为是理解基督教教义。他的所有的政策都没有得到过成功实施。事实上,这更加倾向于一个农民暴力政权。郭廷以在《太平天国的极权统治》一文认为:太平天国是一个低级的迷信,绝对的暴力集团,神权、极权、愚昧的统治,只为满足自己的无限欲望,丝毫不顾及大众的福利,所造成的是遍野的白骨,满地的荆棘,丧失的生命最少为二千万至五千万。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运动,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超过了以前任何一次农民运动。而从整个运动过程看,太平天国政权的兴亡与农民的支持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



太平天国的兴起离不开农民的支持,而要获得农民支持,就必须重视和照顾农民利益,尤其是农民的土地问题。早在金田起义以前,洪秀全根据广大农民迫切要求摆脱贫穷苦难的愿望,表示了对土地问题的极大关注和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强烈不满。在《原道醒世训》中,洪秀全对私有制作了深刻批判,认为世道乖漓,人心浇薄,所爱所憎,一出于私。定都天京不久,太平天国颁布了解决土地问题的经济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这个改革方案以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要求按照平均主义原则重新分配土地,即土地归天父公有,将田地划分九等,由农民平均分耕,所谓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产品也平均分配,余物归公,以便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最终的目标是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无疑,这种土地改革方案,表达了千百年来生活在苦难之中的广大农民的强烈愿望,是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大胆否定。虽然这个方案不可能真正实行,但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这种平分土地的主张对许多农民来说确实有很大的吸引力,对动员广大农民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在太平天国政权建立初期,太平军虽然没有完全按照平均主义的土地方案去实行,但许多实际行动还是打击了地主土地所有制,促进了农民土地问题的部分解决。在有些地区,太平军直接没收地主土地,田尽入公。有时,太平军还同广大贫苦农民一道,剥夺地主的钱粮,勒令富户进贡。在太平军的支持下,许多地区的农民展开抗租、减租的斗争。更重要的是,太平军所到之处,地主因争相逃亡而留下了大片土地。这些土地经当地太平军的许可而由农民占有耕种。在太平军的打击之下,不少地区原有的土地关系发生了改变,富室多中落,田易佃而主,自有而自耕之者什且七八(民国《汤溪县志》,卷三)。这样,不少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在太平军的支持下,从地主手中夺回了土地,从而也就极大调动了农民支持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性。

除重视农民土地问题外,太平天国还从政治上广泛动员和依靠农民。1851年起义之前,洪秀全就明确表示要打破封建礼教,代之以天下多男子,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原道醒世训》),试图把农民从政治压迫之下解放出来。金田起义以后,太平天国广泛动员农民和依靠农民,以推翻清王朝的统治。首先是重视对农民的思想动员。太平军所到之处,即对农民广泛宣传太平军的宗旨,揭露清王朝的腐败与罪恶。为此,太平军曾大量印行许多宣传革命的通俗小册子,诸如《太平诏书》、《天条书》、《待百姓条例》等等;同时还注意随时随地对当地农民进行口头宣传,当时人称之为讲道理。其次,太平天国还依靠农民,建立地方政权。《天朝田亩制度》不仅制定了土地改革方案,还规定了太平天国地方政权的形式与职能。为了便于动员农民和保证正常的军需供应,太平天国推行乡官制,设总制与监军两级,多由太平军文官担任,监军以下乡官分设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等,全由当地人担任。这些乡官带领乡兵,或维持地方秩序,或配合太平军参加战斗。乡官制在太平天国政权建立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时人张德坚在《贼情汇纂》中也承认:到处遍立乡官,是我民尽为贼助。这表明乡官制在初期不仅保证了太平天国军需粮饷的正常供应,而且对保护农民利益、动员农民参加地方政权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使太平天国政权有了稳固的社会基础。



如果说农民的支持是太平天国政权建立初期取得成功的关键,那么,太平天国政权后来的衰亡则与失去农民的支持有关。

在土地政策方面,《天朝田亩制度》的改革方案,虽然对动员广大农民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后来对于农民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因为从分配形式看,以绝对平均主义的原则来分配土地,完全是不现实的空想,无法具体实行。从所有制结构看,太平天国虽然主张有田同耕,但农民仅有土地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太平天国强调所有土地归天父公有,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实际上,这不仅否定了地主土地所有制,也否定了农民土地所有制。此外,太平天国还推行圣库制度,将农民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所有权统统废除。这样做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违背了他们的愿望。据载,当时反映太平天国经济政策的此示一出,被惑乡民方如梦觉。然此令已无人理,究不能行(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诚然,大平天国在政权建立初期为了动员需要而宣传平均主义和实行圣库制度,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问题在于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仍然将这些主张作为新政权的经济纲领,就难以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也根本行不通了。更有甚者,后来迫于形势,太平天国要求农民照旧交粮纳税。这一措施虽然暂时缓解了太平军的供给困难,但对农民土地问题的解决无助,反而是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一种承认。在一些地区,太平军规定富户贫民宜一体完纳示谕佃农照常输租(《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118页、第134页)。太平军还在江浙等地发给地主田凭,设立收租局,公然保护地主利益,强迫农民交租,规定租户仍将该还钱米缴还原主,不得抗欠(沈梓《避寇日记》)。不仅如此,在太平天国统治的许多地区,农民的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不断加重。有些附加税,如田捐由太平军直接向佃农征收,就更加引起广大佃农的不满。

对于近代中国的农民来说,没有土地就失去了一切,就不会产生积极的政治热情。太平天国既然不能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那么也就不能指望农民对它继续支持。事实上,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政权迅速异化,其领导人建立了严格的等级制,规定不同的等级享有不同的特权,从反皇权到迷恋皇权。天王洪秀全成了独一真神,为了神化自己,自称天生真主,命作君主。整个领导层为繁华迷惑,穷奢极欲,愈来愈腐化,完全脱离了广大农民。随着太平天国上层的皇权化,其乡村的基层组织也逐步异化。乡官制本来是太平天国动员农民的基层组织,可是后来逐渐为地主和地痞无赖所把持,军帅请当地有身价者充当,师帅以书役及土豪充当(《太平天国》,第五册,第370页)。这些人利用职权,在乡间横行霸道,对农民敲诈逼勒,无所不至(《太平天国》,第六册,第649页)。乡官和乡官制愈来愈不能维护农民的利益,甚至走向农民的对立面,这就极大地动摇了太平天国的政权基础。最后,当面临中外敌人的联合进攻时,太平天国由于再也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就只能陷于孤立无援的绝境。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王朝的更替,但透过历史表象,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王朝的兴与衰都和农民有关,中国历史上的所谓周期定律,从本质上看就是由农民问题而引发的,太平天国就是其中一个典型。运动初期,其领导人以拜上帝教为中心,把耶稣上帝的启示和中国农民的现实需要相结合,以政治上的平等与经济上的平均作为政治动员的口号,将斗争矛头直指腐败的清王朝。这不仅激发了太平军将士的斗志,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从而使太平天国的队伍日益壮大,农民运动势如破竹。然而定都天京以后,太平天国没有根据巩固和扩大政权的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保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以进一步调动农民的政治积极性。太平天国制定的绝对平均主义经济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不仅在现实中难以实施,而且也违背了广大农民的愿望。事实上,太平天国从来就没有实施过《天朝田亩制度》,相反,出于一时需要下令农民要照旧缴粮纳税,承认乡村旧秩序,甚至纵容无赖乡官姿意勒索,为非作歹,反而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这使许许多多农民对太平天国感到失望。太平天国失去了农民的支持,其政权在下层就失去了合法性基础。不仅如此,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将农民置于新的等级统治之下,其上层领导开始全面腐化,甚至因争权夺利而发生严重内讧。政治上平等、经济上平均、一切财产公有等主张,本来是太平天国动员农民起义的激动人心的口号,现在却成了太平天国领导人利用农民、谋取私利、享受特权的幌子。这样,太平天国以一种落后的东西去否定另一种落后的东西;靠农民起家,但又不能真正解决农民问题;从依靠农民到失去农民,最终自身也被农民抛弃。这就是太平天国的悲剧所在,也是所有农民政权的悲剧所在。

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他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还打击了外国的侵略势力。最后,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运动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原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克制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教义毕竟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他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危害,也未能正确的对待儒学。他们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也缺乏理性的认识。
教训:1)从容现上分析,主要由于太平天国发生在中国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时代,它所要对付的敌人,不但有掌握全国政权、作为封建势力中心的清朝统治者,而且还有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因此所遇到的敌人相对来说汐比较强大。

2)从主观上分析,由于太平天国还只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在封建社会中,在民阶级受着严重的剥削,要求解放,而且敢于用武装斗争来争取解放。但是农民毕竟是分散的小生产者,他们不可能制定明确的革命纲领并用这个纲领来团结所有的革命群众;他们不可能长期地维持革命纪律,借以集中自己的力量战胜强大的敌人;他们缺乏用科学的方法总结革命经验并用这些经验来指导革命实践的能力。太平天国颁布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但或者由于其绝对平均主义方案注定了不可能实现,或者由于其他主客现条件决定了无法实行,太平天国提不出一个切实可行而又能动员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纲领,这就不能长期保持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因而他就不能把战争引向胜利。太平天国在初期从上到下都保持严格的纪律和艰苦朴素的精神,但建都天京后,却首先从领导人开始,滋生享乐、保守思想,逐渐破坏了团结统一的局面,导致发生内乱、分裂和一系列不正常事件。到后来,朝纲败坏,许多将领拥兵自重,敛财自肥,腐化堕落,甚至发生一连串叛变投敌的行为,从而瓦解了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的失败。太平夭国用以指导革命的理论是拜上帝教,它在开始时起过动员和组织群众的重大作用,但它终究不可能解决在革命发展中不断出现的大量新问题、新矛盾,不能及时地、适当地总结经验,避免重犯错误,提高革命水平。因此,在太平天国史上同样性质的错误往往一再重复,得不到及时纠正。尤其是到了晚期,洪秀全深深沉溺在"天父天兄"的速网里,失去了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以至使这个理论反而日益成了太平天国前进的障碍。可以这么说,在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是大年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1、太平天国失败的客观原因
清政府与西方势力联合起来进行镇压,是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2、太平天国指导思想的局限
太平天国起义的理论基础是破碎的神学理论,并不代表时代潮流。
第一,拜上帝教一神论教义的狭隘性与排他性违背了中国民众崇拜多神的传统信仰和宗教情感,从而使太平天国实际上缺少真正一致的信仰,也制约了革命运动获得更为广泛的群众性;
第二,拜上帝教宣传上帝全知全能的虚妄性,磨灭了群众的自由意志和创造精神,也使天国领导人思想僵化,丧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
第三,拜上帝教的虚伪性成为天国领导人内部争权夺利进而发生内讧的合法外衣。
3、农民阶级的局限性(1)小生产者的自私、狭隘的一面,导致了享乐主义、腐败、分裂甚至自相残杀。(2)对内外政策的失误,尤其是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4、太平天国对知识分子大加排斥,使其缺乏知识分子为其出谋划策、制定纲领。
洪秀全将诗书典籍,扫地荡尽。统治区的知识分子想方设法逃离。186011月,容闳来到天京访问,还被册封了一个四品爵位,要被留用。容闳在天京待了一个月,既看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正义性和不可避免性,又看到了这个政权内部日趋严重的腐败和种种予盾,认识到太平天国的队伍基本上是一些目光短浅的草莽英雄,不足以成就大事。1月后容闳留下印信离开了天京。这一批社会精英的流失,使太平军元气大伤。
5、太平天国领导者战略战术的错误,以及腐朽昏庸、鼠目寸光使起义军在起义过程中四面树敌。定都天京、北伐、西征、让城别走
洪秀全实行严厉的等级制和神权的思想钳制,动辄以各种酷刑伺候。而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却躲在深宫里花天酒地。南京城破时,所剩军民不足十五万,而天王府后宫佳丽就有两万。所以说太平天国的灭亡是不足为奇的,也是必然的。
如果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中国将倒退几个世纪。”----冯友兰
它没有什么建设性的纲领,也没有给自己提出什么实质性的任务,它的最终目的只是改朝换代。”---马克思
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表明,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虽有巨大的革命潜力,但注定不能成为近代革命的领导阶级,单纯的农民战争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太平天国失败之教训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