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0-10 10:31:08

设计与文脉生命的感悟试析杉浦康平的书籍设计■盖克娇[摘要]杉浦康平先生作为日本著名的书籍装帧设计家,其作品及设计理念在中国、亚洲乃至世界都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十余年在与中国的交流过程中无论于设计的实践与设计理念的指导均给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可贵的启示和作用。文试图通过对杉浦康平先生的设计理念、设计作品中设计语汇的分析,使中国书籍装帧设计者能够清晰地看待和解析日本设计与其本土文化的融合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传统、放眼未来,为构建更为广阔的设计空间而寻觅出一一、万物共生的设计理念杉浦康平对亚洲以及东方文化的深刻思考基础之上的设计理论思维是博大而精深的,这种亚洲本土乃至世界的设计理念的形成,是他深刻体验了欧洲的设计文化之后,源于反思、反省基础上产生的。这种突变是一个有良知设计家的必然结果和归宿。杉浦先生的设计语法是典型东方式的,带有强烈的东方哲学色彩,核心是和谐、共存。他强调“多主语世界”“世界不是你一个人的”解释为“万事万物都有主语,森罗万象如过江之鲫,一个喧腾世界。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彼此重叠丛生、盘根错节连成一个网,每一个事物经过轮回转生达到与其他事物的和谐共也就是说存,即共享精神气韵。“天人合一”的境界不无相契之处。二、浓缩生命宇宙的深远意境通过分析杉普康平先生的设计,他并非是纯粹物质性地在做书,画面空间中元素的编排更不是机械性的,而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寻找一种意境,通过一些视觉化的元素更深刻地来表现作者的灵魂与作品的核心思想,同时将其对日本文化的理解,运用贴切恰当的设计语汇融入作品里,呈现出来的效果不只能够用眼睛去读,而是可以用“心”去读,使读者在读书的过程中始终能够感受到书本散发出的宇宙的力量。这种宇宙的构筑设计理念和杉浦康平先生在大学所学的建筑设计专业有相当的互动关系。他将书视为建筑物一样的三维立体,建筑学中是将空间分析成平面图、立面图等几种表现形式,建筑空间以无数图面叠压、聚集来表现。巧妙地将其应用于书籍设计中,时书籍就成为空间的载体,即一本书容纳着广阔的空间。“书既是宇宙,又是生灵,它能承载也能释放世间的万事万物,也可以说它是触及未知世界的载体,所以设计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体验一个生命宇宙书中森罗万象的无一不是生命体,一切都在这个生命网中共生”
24
条可行之路。[关键词]杉浦康平;书籍装帧设计;文化;设计语汇;融合杉浦康平作为日本著名的书籍装帧艺术家,其作品与设计理论在中国、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穿透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东方文化气息和强烈的西方设计秩序感的完美融合。作品及设计理念均给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现实与未来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可贵的启示。与此同时,如何看待和分析杉浦康平的书籍设计作品及其设计思想,如何清晰、客观地理解其设计思想影响设计实践的演进及日本的设计与背后的文化构架,对于如何正确分析中日两国书籍设计文化的异同是非常重要的。每一样事物来到世间都不是孤立的,它一定是带着根根节节的,与周围的生命体紧密盘绕着到来的。所以他在做设计之前就一定要细致入微地观察所要设计的事物,也就是和自己的眼睛一起理解所看到的生命万物,才能够用更多维的视角,“复眼”去表现这个生机勃勃的喧闹世界,力求使每一个个体能够统一和谐的存在于这个载体之中,最终使设计的整体在各个复合元素的共创之中,营造一充满感情又极具视觉张力的版面。这种理念实与中国传统文化
设计与文脉杉浦康平先生在体验生命宇宙的同时一直不断地在他的设计中寻找恰当的话语和节奏来与读者互动,并且做出大胆尝试且不断挑战极限,绝不妥协。诸如他在20世纪70年代设计《季刊〈银花〉(图1)时打破了一味枯燥乏味、完全听不到“话语”的封面设计使用照片或绘画等视觉因素,在有限的封面空间,尝试以带声音的话语,即可以读出声的文章来表现内容。20世纪80年代,在悉心研究的支点上,他运用自然的启示,在人与自然对应的书籍封面空间中出现了倾轴,即与地轴同样倾斜的23.5度角。居住于地球之上,平时意识不到地轴的倾斜,更何况是站在围绕太阳周边高速旋转的行星表面生活。然而,杉浦康平别出心裁地将这个“严酷的宇宙现实”运用至书籍封面设计中来,文字倾斜图片倾斜《银花》的题名也要顺应宇宙轴。“可以想象读者一定会将手里的杂志左转右转之间,唤醒了追溯到生命起源的原始记忆明显大于共性。杉浦康平先生的设计汲取了相当多的中国文化元素,无论他挖掘的是中国的传统宝藏还是强调的亚洲的设计语法,根深蒂固的民族特征仍旧是他的设计风格所在。但他对传统的理解显然是高屋建瓴的,是其在哲学和美学等领域的深刻思考,因此其设计理念具有很强的哲学内涵。杉浦康平的设计,不可避免地受到日本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首先是日本阴阳美学思想,此阴阳理念在日本的园林、建筑、造型等设计领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此美学思想来自于中国的宇宙论,论点就是宇宙间的各类事物、象都具有阴阳两极,且彼此对立,但到达另一极的顶点时即相互转化达到统一的状态,亦宇宙的和此极具哲学意念的宇谐状态”1《季刊〈银花〉宙观,即所谓的均衡和谐的日本设计美学,在杉浦先生的理念和作品中都有顽强表现。一幅优秀的设计作品必须兼顾功能与美学上的协调,前者需要着重“外在的秩序”后者则需要着重“内在的混沌”这使得日本设计家在处理图案的构成设计中更倾向于在画面上采用对角线不对称的分割,以留白空间造成对比的丰富性。这种模糊的边界既避免了直接的分界,又使得图案具有视觉动感(图3“混沌”“秩序”的互生动、互融是杉浦先生思考的问题,“如何将噪声作为语法去构建造型呢?在大量的设计实践中当他把“噪声”元素长期以走向秩序的形式整合经过整合的空间给以震颤的视觉感受。我们在《广告》(图4等的设计上看到它的复活其次,日本文化中的审美观对于日本设计整体风格的形成有着图3《日本的美学》图2《传真言院两界曼荼罗》25《传真言院两界曼荼罗》(图2)这套书是以一对曼荼罗展示的宇宙原理为设计主题,通过东西方装帧的两种形式来完成的。时为表达曼荼罗主张二而不二,合二为一”的理念,设计时注入各种对称的元素,使胎藏界与金刚界这“两部”曼荼罗合二为‘一’让不同的对立原理奔突冲涌,展现合一的宇宙原理”这就是杉浦先生的宇宙观点在设计上的完美展现。三、源于日本民族文化的书籍设计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看似有很多相近点,但仔细品味两种文化间的“异”“同”其差异性
设计与文脉相当大的影响。审美观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神道的信仰即衍生万物有灵论的观点;也有禅学的影响,从空寂的意境中去感受内在的精神世界。日本人的审美情趣表现为精致之美和细节之美,极为严谨。但却缺乏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强调的敦厚之美,即体系之美或叱咤风云的思想之美。这也是与日本的国民性和地域特点有着极为紧密地联系。杉浦康平的设计更多的体现在对一些小巧设计元图4《广告》空间的文化时,应该使文化彼此和谐共存、互融发展,不同时空文化并存时否定对方或互相伤害只能带来更大的文化灾难。只有在互相尊重、互融中找到新的动力源,这才是人类文化内在的精神,更是大和谐精神。“和而不同”既各尽其能又圆融无碍,今天的学习应能够继承先人智慧,用我们今天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吸取其精华,面向未来发展的动能,构建超越亚洲乃至世界的圆环……注释:杉浦康平编著:《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11月,第31页。杉浦康平编著:《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11月,第91页。杉浦康平编著:《疾风迅雷杉浦康平杂志设计的半个世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11月,第98页。杉浦康平编著:《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11月,第50页。李佩玲著:《和风赏花幕:日本设计美学的演绎》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第121页。杉浦康平编著:《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11月,第75页。素的关注上,“噪声”“杂点”与逻辑排列的并置(图5、6)让人在观赏其设计时,深感作者的严谨和对设计掌控的卓越能力。四、“和而不同”——探求新的设计语汇历史上,中国曾是日本文化的26主要源头之一,保持着长期的文化输出所带来的优势和荣耀。但在现代设计发展过程中,因为经济急速发展所带来的文化崛起,日本设计成了中国设计学习和仿效的对象。日本特别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张扬,不将传统文化看成图5《DOLMEN》阻挠现代化的包袱和障碍,而是将其看作文化发展中的一种可以互补的新生长点。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文化上同时还注重传统思想与现代方法之间的发展关系,注意既进入传统遨游、撷取,又充分运用现代新的设计思维方法,可以说日本在巧妙融合东西方文化之后,所呈现的既有民族风貌又极富现代意味的设计为中国设计的发展提供一个学习范式。《论语》曰:“和而不同”“和”即认同多样性,尊重彼此差异的共存原理,“同”则是否定差异和多样性的吸收兼并的原则。
6《游》当我们面对不同时间和不同盖克娇北京服装学院2006级研究生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