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桑植民歌研究现状及传承意义

发布时间:2020-03-17 16:16:58

湖南桑植民歌研究现状及传承意义
作者:范夏菲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年第10

        摘要:桑植民歌是湖南民族文化中的技奇葩,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其特点是淳朴、真挚的情感而扣人心弦,曲调丰富多变,旋律优美动听。2006520日,桑植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键词:湖南桑植民歌;高校音乐课堂;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19 30-0117-01

        一、引言

        桑植民歌内容丰富,包含了人类生存、劳动创造、土家渊源、天文地理、伦理道德、生老病死等内容,可以这么说,桑植民歌是一部土家生动的文明史诗,是一部荡气回肠的文化史诗,是一部传承云南大理白族文化的民族史篇。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节奏鲜明庄重,声调深厚雄壮。千百年来,桑植民歌一代代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如流传桑植白石、西莲、人潮溪一带的薅草锣鼓,保存着请神送神等原始遗风,劳作者在锣鼓点子的指挥下,歌声应和,开展劳动竞赛,哟嗬喧天。桑植民歌经过千百年的锤炼,桑植民歌在高唱低吟中显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湖南桑植民歌研究现状综述

        1.桑植民歌不仅是桑植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桑植人民历史的见证,它依靠桑植民俗凤情,节日集会等形式进行思想、情感、文化的传承。这一传承方式是无意识的,没有通过具体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仅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习俗中的一部分,但它却很好的保留了民歌中最为完整的部分,且极富生命力。

        2.从教育学的角度看,这种传承方式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桑植人民通过民歌的传承,将个人自身素质发展同社会环境和文化艺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进行传递,促进了社会和人类的进步。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单纯的,依靠自然传承的方式在当今嫉妒物质化的社会背景下是已经很难完成文化的薪火相传的任务了。如果我们放任这种情况,那么用不了多久,许多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丰富的内涵就会慢慢缩小,鲜明的特色就会慢慢消失。尤其是现在,人们在享受社会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物资的同时,却忽略了精神文化方面的东西。在这一物质化的浪潮中,很多历史文化积淀下来的优秀民间艺术由于传承方式的单一、呆滞和古板己经失传或面临失传。遗憾的是己经失去的宝贵财富却还是唤不醒人们保护的决心。

湖南桑植民歌研究现状及传承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