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发布时间:2020-01-25 05:10:21

小学语文第六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9 人,活泼好动,底子薄弱通过询问了解,有一部分学生在认字识字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但是由于一二年级的生字都是在课堂上老师一个一个地教的,到了三年级由学生自己来学,很多学生不太适应。表现在书写上,有的学生看不准字,总是多笔少划。在阅读方面,由于学生年龄小,每读一篇课文都不是很熟练,理解能力也不太强。课外书读得很少,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大阅读课上总是不能集中精力好好读。在习作方面,更是刚刚入门,尽管不少孩子都能写下通顺的话,但是错别字较多,写作没有顺序,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更不会写具体。在口语交际方面,大部分学生能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但是表达得不够流利。有不少学生胆子比较小,心理素质不够好,比如在课堂上,对于有明确答案的问题,他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而对于带有自己见解的问题,他们则羞于回答,或者有的学生干脆就不在乎,不知怎么回答也不举手回答,只听别人说。在家里,或者亲戚朋友家里,羞于见陌生人,更别说主动谈话了。在书写方面,有些学生的字总是写得很认真,但不漂亮;有些学生的字很难看,急待练习提高。

、学习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家乡的可爱;了解周围环境,为保护家乡环境出谋献计;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装对生活的热爱;理解亲情、友情的可贵,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留心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增强探索和创造的意识;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体会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阅读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了解传统文化,丰富想象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有所发现和创造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术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1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上述目标有的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教学中,要注意不同目标的起始及程度和要求的差异,注意与三年级上册教材的衔接。

、教学中应主要注意的问题

(一)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要求学生认200个字、写300个字。识字是下限,教师应该

鼓励学生通过语文课本以外的其他渠道,增加识字量。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

要继续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装把字写端正,写美观。为避免学生的疲劳,一节课写的字不要太多,可以分散到每一节课中去。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不是字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注意写字的质量。

(二)关于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的

任务有两个:理解和积累。

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朗读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因声解义,领略作品的

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它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3)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

4)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

要尊重学生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

(5)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质颖问难。

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在主动、

积极的思维中,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发现并提出问题。

(6)开展合作学习。

可以围绕体会词、句的表达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多数同学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就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贵在通过交流、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引向深入。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果。

(7)组织好全班交流。

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装的想法。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装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反映。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2.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理解词句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装参照提示语独立阅读、思考,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全班学习讨论、交流,还可以用指名朗读的方式,检查读书的效果。略读课文,不必把每一句话都搞清楚,大的方面搞清楚了,有些问题没有完成搞清楚,留着今后解决。

3.选读课文的教学

教材后有8篇选读课文,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决定是否选用。如果选用,可根据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单元,也可在期末集中安排,作为综合复习材料。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装自己阅读、自我检测为主,教师的任务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检查。

(三)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1.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培养能力。

教师要从启发兴趣、激发交际的欲望入手,使学生装明确围绕什么话题交流、讨论或辩论。

2.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情境的创设,要有层次性,不能是一个水平上的循环。可以是语言表达上的提高,也可以是表达内容的丰富,还可以是思维水平的增强。

3.全员参与

要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装都积极参与,人人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活跃思维,提高学生装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4.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开展简单的评价活动,并逐步提高要求,引导学生装进行自主评价。学生参与评价,会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并判断正误、优劣,或肯定赞扬,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对别人提出建议和批评。

5.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不作过多的指点。

6.学生装口语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口语交际课,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领带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对学生装进行交际训练。此外,还应鼓励学生装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四)关于习作教学

1.培养学生装习作的兴趣,让他们乐于表达。

中年级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自由表达,大胆放手,不要怕不合规矩,只要是学生装自己的话,在老师看来也许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不管是哪一方面,只要有创意都应该鼓励。

2.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鼓励学生装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

3.重视习作中学生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装通过小组活动,开展观察、调查,共同探究,合作写作。引导学生装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多创造一些学生装习作交流的机会。

4.本册习作练习主要是写学生实际生活中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这是重要的再现生活的能力。在指导时要重视一点:一定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培养学生装能够把看到的事物写得像,这是很重要的表达能力。评价作文要看是不是反映了事物的本来面目。

、教学进度表

备注:选学课文不排入计划中,可在期末集中安排,作为综合复习材料。

1、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长句子,并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基本方法。能用“增添、”“偶尔”造句。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彩夺目、百花争艳、波光粼粼”等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4、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能运用单元提示语中读懂长句子的方法,能正确地理解长句子的意思。指导感情朗读课文。理解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课前预习: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词语:俊俏、吹拂、舒展、伶俐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熟练地朗读课文。能用“增添、”“偶尔”造句。
  3、学习单元提示,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大家先来看“单元学习提示”
  4、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怎样?先……再……,用线划出。
  5、下面我们就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再读这一段。
  6、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7、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8、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
  9、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自己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4、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6、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指导用用“增添、”“偶尔”造句。
  1、理解词义——说说“增添、”“偶尔”的近义词。
  2、指名造句。评议。
  3、书面练习造句。
  六、作业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234自然段,运用“单元提示”中的方法读懂长句;背诵第4自然段。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
  (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读句子“黄绿眉眼”指的就是柳芽)
  (3)作者为什么把柳芽比作“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睁开的眼睛)
  3、学习第三句句子。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指名同学读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
  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5)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8、师:“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
  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师:“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6、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7、从课文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自然段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自然段,再自己细细体会。
  10、看图试背。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作业本第578题。

板书设计

外形美 活泼机灵

春光美 增添生机

燕子 飞行美 矫健敏捷 赞美热爱

憩息美 谱出赞歌

教学后记:

2、古诗两首

《咏柳》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激发其爱护树木,保护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
   2、学会生词,理解字词,读懂古诗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古诗的意韵
   4、掌握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灯片,与诗歌相协调的音乐带一盒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激发兴趣。
    导语: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篇,谁能背给大家听?
    同学们,背得很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咏柳》(板书)
  二、解题知人,感受美
    出示灯片,观察图画,说说画了什么?
    解题:诗人贺知章也和同学们一样喜爱春天的柳树,他用诗歌赞美了柳树(介绍作者)
  三、逐句解释,理解美
   1、范读全诗
   2、学生试读,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地方
   3、师生释词
   4、析句
     第一、二句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分别表现了整棵树与树枝的什么特点?诗人看到这么细嫩的柳叶,是怎么想的?把“三月春风”比作什么?
   5、请学生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四、赏境诵读,抒发美。
   1、教师诵读.
   2、师启发:在诗人笔下,柳树是多么美妙,请同学们带着喜爱柳树,热爱春天的感情去朗读古读,在读中体会美。
  五、小结学法
  六、布置作业:
    抄古诗试背
    选择学校中一种植物试作诗一首

第二课时

《春日》
  【课时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读春:积累词句(可当作课前活动)
  开小火车,每人读一个词语,看谁的胆量大,谁的普通话标准,谁的声音好听。(学生有困难,师生帮助)
  1、出示二字词语:
    立春 早春 初春 春日 开春 新春 仲春 阳春 晚春 残春 暮春 春令 三春 阳春 春辉 春风 春水 春光 春色
    春汛 春雨 春景 春花 春草 春耕 春游 春暖 踏春 春雷 春潮 春华 春季 报春
  2、出示四字词语: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旖旎 春色怡人 春燕回巢 春风得意 春色迷人 春色无边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 春深如海 春寒料峭 春满人间 四季如春 春风和煦 春和日丽 春风送暖 春风浩荡 春风化雨 春潮滚滚
    春花怒放 春意正浓 春苗茁壮 百花争春 春到人间 百鸟鸣春 春花烂漫 春桃吐蕊 枯木逢春 春水盈盈 春风轻拂
    春风拂面 春和景明 春风荡漾 春风徐来 春江水暖 春雨丝丝 春雨绵绵 红杏闹春 春花似锦
  3、出示佳句名诗:
    ● 春到三分暖。
    ● 春天三日晴。
    ● 春雨贵如油。
    ● 一年四季春为首。
    ● 一年之计在于春。
    ● 春风不刮,草芽不发。
    ● 春天孩子面,一日三变脸。
    ● 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 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 青年是人类的春天。——郭沫若
    ● 春城无处不飞花。——韩愈
    ●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 东方风来满眼春。——李贺
    ● 春到人间万物鲜。——冯梦龙
    ● 春到人间草木知。——张拭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于门万户中。——卢道悦
  二、咏春:享受春天
  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示《春日》)
  2、今天咱们要学的就是这一首诗。谁知道题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春天)(学生板书题目)
  3、诗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万不能忘记!(指名板书“南宋朱熹”)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4、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
  5、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学生板书在黑板两侧)
  6、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说出一处,请学生将词语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教师点拨如下: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的景色。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3)泗水滨——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不优美的地方能叫风景吗?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一时: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识得——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识得: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10)总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其间,教师范读一次。
  8、说说古诗的意思。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涣然一新的感觉。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三、惜春:书海求知
  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原因之一,是因为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原因之二,请听我细细说来:
  《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指着学生板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享受春日
  古诗短而精,间接而含蓄,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玩味,细细品尝。
 板书设计:

咏柳

热爱春天

写景:高、绿、多、细—————— 抒情:二月春风似剪刀

赞美春天

春日

东风——万紫千红总是春

教学后记:

3、荷花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 能仿照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荷花。
4 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一大幅活的画”的美。

难点:理解“我”看着荷花展开的美妙想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 初步体会荷花的美。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出示荷塘图,说一说你所看到的景色。

2 我们来看看叶圣陶爷爷是怎么写荷花的。
二、 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1 出示生字新词
2 指名读,正音
3 说一说自己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莲蓬:图示理解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3 指名读课文。
三、 再读课文,初步读出感情。
1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多读几遍,要求
读出你所能体会到的美来。
2 自由读
3 指名读
四、 作业
1 抄写生字新词
2 朗读课文

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细读课文,体会荷花的美。
2 仿照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荷花。
3 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 细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1 自由读课文,想象荷花的样子。认真朗读课文,通过你的朗读把荷花的美读出来。
2 指名读课文,你觉得怎么读能表现出荷花的美就怎么读,读后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其他同学听后说说你从他们的朗读中觉得荷花美吗?为什么?
3 把你觉得最好看的一种记在自己的脑海里。说给同学们听听。
4 指名说
5 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还能想象出哪些样子的荷花,描述一下。
6 老师这儿有一些荷花图,看图仿照书上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姿势。

7、看了这么多荷花你想说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二、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溶入自然的感觉。
1 引读课文
看着这么多的荷花,大家都觉得陶醉了。觉得自己仿佛就是——
2 说说看小鱼、蜻蜓会告诉我什么?
同坐讨论,全班交流。
3 看课文,体会这种感觉。
4 说说自己看后的感觉。
四、指导背诵
1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看谁读得最好。
2 你能把它背出来吗?看课件背诵。
3 指名背诵。
五、 作业
1 背诵课文
2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种花。


板书设计
荷花
姿势美 陶醉

教后

4*、珍珠泉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熟读课文。
   2.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
   3.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难点

了解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见到过泉水吗?谁能说说泉水有哪些特点?(清澈、水流细、从山上流下),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来领略一下珍珠泉的美景。
  (二)范读课文
     思考:作者描述的泉水是什么样的?
    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找出文中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三)自学课文,理清层次
    自由读,给文章分段。
     文章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降24自然段)。
     第三段(第56自然段)。
    指导学生分段读课文。
  (四)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读第二段。
    (1)你认为这段中哪句话写得好?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些句子为什么写得好?好在哪儿?
    (2)泉水有什么特点?(绿、深、清),从哪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这句话是什么句式?(排比)。
    (3)是泉水是如何往外冒的?“扑哧一笑”这是把泉水当作什么来写的?(人)。
    (4)讨论:这泉水为什么叫“珍珠泉”?
      第4自然段的这句话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总结,概括)。
    读第三段
     讨论:这段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一句话“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是什么意思?
  (五)总结、扩展
     这篇文章文笔细腻,语句生动、优美,使美丽的“珍珠泉”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把家乡的泉水写得如此之美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爱”,对泉水,对家乡深深的爱。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
  (六)布置作业
     请你选取你最喜爱的一次景物,按一定顺序把它写下来,一定要把自己的情融于美景之中。

  (七)板书设计

4 珍珠泉

泉水:绿

珍珠泉 热爱家乡 热爱大自然

水泡:有趣 像珍珠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课前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五课时,其中习作3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我门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小多少东西来往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
  (4)多样读
  (5)背诵本资源

三、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5 翠鸟

教学要求
  1 、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捉鱼本领的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特点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渐渐形成的,教育学生懂得爱鸟、护鸟。
  2 、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4 、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
  5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 3 自然段。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录像)、投影仪
  课时安排:3 课时
  流程展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感知,导入新课。
    播放关于翠鸟的教学录像,直观形象地认识翠鸟,进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 、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 、学生互相交流难点字词。
  3 、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投影翠鸟,学生自读,思考:这段写翠鸟的什么?(外形)
  2 、提示:课文从三个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是哪三个方面呢?
  3 、四人小组自学。
  4 、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1 )第一句:写了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突出外形特点:“红色的小爪子”。
  (2 )第二——五句:写翠鸟的颜色。用一个词概括(“鲜艳”)。
    重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鲜艳写具体的?
    头上:橄榄色头巾,翠绿色花纹。
    背上: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赤褐色的衬衫
    联系上文,理解“鲜艳”的意思(形容颜色又鲜明又美丽)。
    思考:为什么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 )第六句
    学生自读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词语(小巧玲珑)。
    “小巧玲珑”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珑?
    眼:透亮灵活
    嘴:又尖又长
    联系上文理解“小巧玲珑”(形容又小又灵巧精致)。
  5 、结合板书,小结本段
  6 、指导训练朗读。
  板书设计:
    红色的小爪子
    外形颜色鲜艳头上(头巾)背上(外衣)腹部(衬衫)
    小巧玲珑眼(透亮灵活)嘴(又尖又长)

               第二课时
  一、试背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齐读课文,思考主要写了什么?(翠鸟的活动特点)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读,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一句:动作敏捷
  (1 )“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重点理解“贴”和“疾”。
  (2 )“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翠鸟停得急而轻。在停与飞的对比中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
  第二句:专心机警
  抓重点词体会,如:“一动不动”“注视”“等待”
  通过比较“看着水面”与“注视着水面”而理解“注视”(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鸟飞与停的慢镜头,让学生具体感知。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鸟捉鱼的过程,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了什么?(翠鸟捉鱼的过程)
  提示学生从翠鸟捉鱼的过程中找出翠鸟活动的两个特点。
  第1 2 句:锐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尽管……还是……”体会。并理解“锐利”(尖锐锋利,指感觉灵敏)
  第3 4 句:行动迅速敏捷
  勾出捉鱼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飞走”。从捉鱼过程中体会到(1 )翠鸟的动作熟练连贯,不犹豫不落空。(2 )动作在一瞬间完成,连机灵的小鱼也没反应过来。可见翠鸟行动迅速敏捷。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苇秆为什么摇晃?(翠鸟蹬开苇秆去叼鱼)水波为什么荡漾?(鱼儿被翠鸟叼出水面)
  提示:“摇晃”和“荡漾”的时间都不可能太长,而翠鸟却完成了离开苇秆到叼起小鱼飞走的一连串动作,这说明(翠鸟的迅速敏捷)。这是作者从侧面写出了翠鸟的迅速敏捷。
  4、、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启发:(1 )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抓住苇秆”的小爪子。)(2 )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3 )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4 )翠鸟的羽毛以绿色为主,这对它悄悄等待捉鱼有什么作用?(与草、树的颜色相近而有掩护的作用,不易被发现。)
  总结:翠鸟捉鱼的本领是由它的外形决定的,并且是由它外形各部分的特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5 、结合板书,小结本段。
  6 、训练朗读。
  板书设计:
  活动1 、迅速敏捷:疾飞
    2 、专心机警:注视
  捕鱼1 、眼睛锐利:悄悄
    2 、行动迅速:蹬、叼、飞

               第三课时
  一、朗读第1 ——3 自然段
  二、指名简要概述已学内容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引入学习第一句。
  “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强调“真想”,感受那种非常喜爱、迫不及待的心情。
  2 、但这种想法可能吗?引入学习第2 ——6
  理解“陡峭”,板书“打消想法”。
  3 、导读:于是,我们只能……
  从“远远地看着”“希望它……多停一会儿”中感受对翠鸟的喜爱。板书“希望”。
  4 、进行爱鸟、护鸟教育。
  思考讨论:假如你有机会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鸟,你该怎么办?
  6 、齐读。
  四、总结全文
  五、指导背诵

  板书设计:
      真想
    打消想法 喜爱翠鸟
      希望

教学后记

6燕子专列

学习目标
   1 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课文内容,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

重点、难点

重点:找出人民为了寻找、保护燕子做了哪些事,并明确他们这样做的重大意义,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

难点:使学生受到爱护小动物的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1 生字卡片。
   2 课文插图的挂图或投影片。
   3 搜集有关燕子春来秋去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 喜欢小燕子吗?能背一背描写燕子的古诗吗?
   2 板书课题,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专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为燕子开专列?……
  二、自读自悟
   1 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 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 分组讨论。
  三、全班汇报交流
   1 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
   2 指名认读生字,注意“殊”不要读成chū;“骤”不要读成zòu;“濒”不要读成pín
   3 交流。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通过交流,学生要对课文内容做到全面把握。可从两方面想:一是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燕子专列);二是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3)交流自己的体会。重点体会人对燕子的关爱。
    (4)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把人们对燕子的关爱写具体的。
      政府的呼吁;
      概括地写居民们是怎么做的;
      具体写一位小姑娘是怎么做的。
  四、指导朗读
   1 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好,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会这种爱呢?
   2 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
    (1)3段,应读出居民纷纷走出家门,不顾天气恶劣、路途艰难去寻找燕子的意思。
    (2)4段,要读出小姑娘贝蒂和父母一起,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经过。突出险(“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丝毫不想自己(“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3 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作思维上的补充,丰富课文内容。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
    (1)自己练习讲一讲。
    (2)指名说一说。
   4 总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编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人与动物之间这美好的感情!
  五、抄写生字
   1 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2 指导书写。
   3 学生抄写生字和生词。生词:欧洲瑞士舒适启程特殊骤然跋涉政府踏雪救护载着(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抄写内容。)

                 第二课时
  一、继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创设情境,指导写想对贝蒂说的话
   1 列车载着获救的小燕子,也载着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请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2 学生自主写。
   3 指名读,评价,修改。评价应着眼于学生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允许学生内容有所不同,只要发自内心,合乎情理即可。
  三、交流学生搜集积累的资料
   1 演唱人们爱护动物的歌曲。
   2 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3 朗读人们爱护动物的诗歌。
   4 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四、布置作业
   1 把自己认为易写错的生字词写几遍。
   2 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准备

板书设计

6、 燕子专列

起因:骤然降温 频临死亡

(政府) 呼吁 立即行动

经过

(居民们) 寻找燕子 救护燕子

教学后记:

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画出来并小组解决。
   2、让学生分组,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所说的故事说一说。
   3、质疑问难
   4、带者问题再读课文。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感受小村庄原来的美丽。
    (3)再读一读,深入感受。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疑
    (4)学习该段生字
  四、设置悬念
   1、把第一和第五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毁灭的?
   2、小结:惋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
   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二、探究学习
   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齐读。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3)谈一谈你读懂的,未懂的组织同学共同解决。
   3、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反复读第三自然段
    (2)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画一画。
    (3)讨论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4)说一说你从这一段指导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去掉“还”跟原句比较出问题的实质。
    (3)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同桌一起想办法解决。
   5、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试试
    (2)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四、巩固本课生字
  五、课后扩展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个手抄报。

板书设计:

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的小村庄  (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 
  锋利的斧头  (房子、家具……)
        什么都没有了  (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教学后记:

8* 路旁的橡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以及筑路人的高尚心灵。

难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学生爱护花草树木,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
   2、检查自读效果。
   3、交流。你们读懂了什么?谁能把这个故事说一说?(整体感知)
  三、练读、议读、质疑
   1、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提要求:(1、)把语句读流利

2、)读你自选的这部分,你想到了什么?
   2、议读与质疑。其他同学对于别人的朗读和发言,给与评价,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有疑问也可提出。一点要通过读书、思考、议论去认识。
   (1)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
     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
     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2)“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4-6自然段时,要
     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
   (3)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
     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他律诱发自律。
  四、练习地方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想。

板书设计
   8*路边的橡树

计划不能改 笔直

一颗高尚的心

橡树不能砍 弯曲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安排:课时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课时
  内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小组比赛,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
  (4)组词大列车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6)抄写诗句。

第三——第五课时 习作

见习作备课

9寓言两则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二、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亡羊补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诵这则寓言。
  3 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第二课时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 窟窿 劝告 软硬 狼群 法则 后悔 盘缠 叼走 街坊

                第三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朗读课文并说一说每一则的寓意
  三、拓展活动
  把搜集到的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给同组的伙伴听,选一个参加班级寓言故事大赛,评出故事大王奖三名
  四、完成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教学后记:

10 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并学习使用这个成语。
  2.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想感情。
  3.理解“惊弓之鸟”、“能手”等词语。并能选择“直”的解释条,通过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与“直”的含义相对应的词——“拼命”。
  4. 训练因果句式。
  5.根据板书提示背诵第8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更赢最后说的一段话。

难点:体验更赢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整体进入
  1、师: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成语。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小朋友,你能不能说说你了解的哪些成语吗?
  2、刚才,有同学说到了“惊弓之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3、这个成语来自于一篇古典作品,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板书:
      不用箭
  【更羸—————
          |
          | “射”
          |  下
         
          大雁 

  正因为不用箭,所以老师在“射”字上加引号。
  二、找到突破口
  1、师:那么,课文哪一节重点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呢?
  (引出第8节)用手势告诉老师。
  出示练习,自读第8节,思考填空,用( )在书上括出答案。
  【它飞得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叫得悲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板书。
  板书:【飞得慢——箭伤未愈
      叫得惨——孤单失群】
  “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离开同伴,无依无靠)
  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出示小黑板:【因果——先果后因】
  4、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
  男:它飞得慢——女:是因为……
  男:它叫得悲惨——女:是因为……
  5、下面由老师引读因果句式,同学接读。
  师引读: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
            (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师引读: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
                        (叫得悲惨)。
  师引读: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
                        (飞得慢)
  师引读:叫得悲惨,是因为——
           (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小结:通过朗读,我们理解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两组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6、默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思考填空,用()括出答案。
  出示填空:
   它一听到 ,心里很 ,就
   它一 ,伤口又 ,就
  交流,出示板书:
  【弦响→害怕→高飞→使劲→裂开→掉下】
  7、下面,由老师范读这两句话,谁能听出老师在哪些地方读出重音。
  (一……就……拼命)
  指名读,齐读
  8、师:前面,我们知道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是因果句式,其实,第二句与第三、四句话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下面由老师引读,同学接读:
  师引读: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一使劲——(生)……
  师引读: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它一听到弦响——(生)……
  师:那么,更羸是如何判断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呢?
  师引读:因为更羸观察到——(生)它飞得慢……
      (出示板书:观察)
  师引读:他又分析到——(生)飞得慢……
      (出示板书:分析)
  师引读:最后更羸判断出——(生)它一听到弦响……
      (出示板书:判断)
  9、下面请同学看着板书的提示,背诵第8节。先各自准备,再指名背诵、一起背。
  三、进入对应点
  1、师:更羸的判断是不是准确,在文中哪一节可以找到印证更羸的话?快速默读课文。用手势告诉老师(第四节)
  2、指名两组读第四节,找一找这节中哪一个字与“惊弓之鸟”中的“惊”字有联系?把它圈出来。然后想一想更羸到底用什么方法射下大雁的?(嘣)
  (用弓弦的响声使大雁受到惊吓。)
  3、指名读第4节,并说说哪些词应该读出重音?(嘣,直,忽然)
  再指名读,齐读
  4、这个“直”字有4种解释,出示:
  【直:不弯曲;使直,把弯曲的伸开;爽快,坦率;一个劲儿地。】
  默读解释条,文中应取哪条解释,用手势告诉老师。齐读解释条。
  5、这个“直”字,根据它的解释,对应了第八节中的哪一个词?默读第八节。交流。(拼命)
    老师请一个同学把这个解释代入“拼命”这个词来读这句话,体会含义。
  6、老师来读第4节的句子,同学来读第8节中相对应的句子。
  师:只见那只大雁……生:它一听到弦响……
  四、朗读训练重点
  1、师:小朋友现在已经知道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可魏王当时并不知道,他前后共说了几次话,请同学来读一读。指名朗读。
  2、出示三句话: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疑惑地问,“你有这样的本事?”
  “嗬!”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3、师:朗读对话要按照以下这四步来读句。出示朗读步骤:
  【读好句子语气:一找提示语;
          二找标点;
          三找重音;
          四有感情地朗读。】
  按照这个方法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句。
    我从这句话的提示语中找到____一词,这句句子要读出____语气。
    我从标点符号上知道这是一句____句,语气应(上扬,下降,平直)。
    我认为这句话中____应该读出重音。
    我认为这句话应该这样读____
  根据老师教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如何读好23句。
  分别指名读。
  4、齐读这三句话。
  5、下面由老师和同学配合分角色朗读,老师做更羸,同学做魏王,要求去掉旁白,直接读说的话。
  五、朗读总结
  1、师:更羸怎么能听出大雁叫的声音很悲惨,在书上第一节中找答案,指名读句。
  出示句子:【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出示解释:
  【能手:是指对某一顶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
  师:织布技术特别熟练,布织得特别好的人称“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称“种菜能手”

  出示句式:【我的××因为……所以是什么能手】
  在你周围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等也有不少能手。
  请你用上“我的××因为……所以是什么能手”的句式来说话。
  (下棋能手,跑步能手,写字能手,绘画能手……)
  “射箭能手”是什么意思?“有名的射箭能手”又是什么意思?
  (射箭的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的射箭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
  (师:正因为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打猎很有经验,因此他听到大雁鸣叫的声音能辨别出来它叫的声音很悲惨。)
  2、分角色朗读课文(旁白,更羸,魏王),并思考:更羸真正的本领是什么?
  3、交流:善于观察、分析、判断事物
  我们小朋友也要学会善于观察、仔细分析、准确地判断事物。
  六、引申
  1、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射来,拼命往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惊弓之鸟(师指课题)
  “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就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2、师:说得对。“惊”就是惊吓;“弓”就是弓弦得响声;“之”就是“的”。“惊弓之乌”是个成语,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者读过的故事里看到过这种人吗?
  (师举例:有人打了败仗很恐慌,听到风吹草动以为是追兵来了,害怕得不得了,慌忙逃跑,这些人就是惊弓之鸟。)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被解放军打得晕头转向,一听说解放军来了,吓得逃的逃,投降的投降,他们也是惊弓之鸟。)
  (有的人被蛇咬过一次,以后看到草绳就害怕,成了惊弓之鸟。这种人是胆小鬼。)
  3、师:说得对。有的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了。这种人必定胆小怕事,是不可取的。我们小朋友不应该学习这样的人。
  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4.惊弓之鸟
        不用箭   观察    分析    判断
     更羸—————
            | “射”
            |
            ↓┌飞得慢——受过箭伤┐
           大雁-         弦响→害怕→高飞→
             └叫得惨——孤单失群┘ 使劲→裂开→掉下

11 画杨桃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板书设计:

11 画杨桃

父亲: 是……就……

角度不同 样子不一

老师

要……不要…… 是……就……

教学后记: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
   2、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板书设计: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 用细笔画

二徒弟 画许多头

小徒弟 只画山、两只骆驼 留下想象空间(创新独特)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教学准备:
    采访老师同学和家长,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教学安排: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
  师: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五、总结
  师: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

                课时
  成语故事
  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1)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
  (2)跟同桌合作,比比谁先读正确。
  (3)检查读。
  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
  (1)郑国人买了什么?“椟”指什么?
  (2)“珠”指什么?还给谁了?
  3、全班朗读

                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比较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非常精神。再注意听,老师说的这一句话和刚才说的意思一样吗?同学们今天难道不精神吗?
  (2)自由说这两句话是否一样。
  2、师: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本上的句子,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一个是表示肯定的句子,一个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的问句,但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3、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句话体会。
  4、游戏:老师说一个表示肯定的句子,让学生说一各级意思一样的反问句。
  二、读读记记
  1、自由读句子。
  2、说一说5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3、找找以此类似的句子。
  三、读读背背
  1、自由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3、开火车背诵。
  4、齐背。

习作备课见 作文教案

13 和时间赛跑

一、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课文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这一启示,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难点:由于时间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的时间观念比较模糊。因此,要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重点语句和珍惜时间名人名言的幻灯片
  学生: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身边珍惜时间的人物和事例。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
  师:(自编谜语)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有哪些谜语?说来让大家猜猜?老师自己编了一个谜语,你们想听吗?听好——什么东西有的人觉得充裕?有的人总觉得不够用?什么东西你珍惜它,就会给你带来财富?什么东西你浪费了它,也就等于浪费了自己的生命?
  (生说自己的见解,师引到时间上)
  师:同学们,对时间,你有什么看法呢?
  (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对时间的看法。)
  师:同学们,时间是摸不着,也看不到的,但又是时时存在的,并且一去不复返的,有个人,在他外祖母去世的时候,和我们想法一样,认为时间一天天过去,是很可悲的事情,可是后来,他却又同时间赛跑(板书课题)。你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
  (生读书,时间要充裕,使每个学生都能读完)
  师:(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谁来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师:刚才读了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来告诉大家呢?
  (生说,互相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二、再次读书,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了解了课文大意。我们知道,学贵有疑,读了这篇课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要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得认真读书呀。
  (生再次认真读书,注意发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问题?你觉得哪写句子不好理解呢?
  (生发言,师生共同补充)
  三、三读课文,重点探究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好,正是老师想提出的问题呢。那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靠老师吗?对,得靠我们认真读书。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认真读一读,看能不能解决一些问题。
  (生读书,教师与学生个别交谈)
  师:谁来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呢?读了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呢?
  (学生读书,谈感受。师生共评,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一句化总结:这节课,你读了这篇课文,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你用一句话写出来。(学生写,教师巡视,写完的站起来念给大家听。)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
  2、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一、回忆复习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和时间赛跑,我们看看,哪些人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好吗?先看看你昨天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把。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你记住了哪些生字词和优美的语句呢?(把生字词写在练习本上)
  二、学生选择,深入探究
  师:请你找出认为难理解的语句,和大家一起研究好吗?
  (生读书,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和难理解的语句,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看法。)
  师: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小组交流后,各组选出本组的语句,在班上交流。主要是针对含义深刻的句子和难理解的句子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展开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看法,谈感受。)
  三、延伸,深化中心
  师:同学们,我们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觉得本文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今天,你又读了课文,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生说,师生补充)
  师: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我们也要和时间赛跑。咱们身边,有哪些同学和时间赛跑,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呢?
  珍惜时间的名言可多了,你收集了哪些呢?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咱们一起看看,读一读吧。(出示幻灯)
  最后,让我们也来写名言怎样?请你把自己珍惜时间的想法,自己的感受用一句话写下来吧。
  (生写,师巡视,指导,写完的先念)
  师总结:虽然时间一去不回头,但我们和时间赛跑,一定会成功!
  四、作业
  写读后感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情。

板书设计

13 和时间赛跑

争取 成功 珍惜

教学后记

14 检阅

学习目标
   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出示挂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许多的游行队伍在这一天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一刻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主席台的儿童队员身上,请你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自由说)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板书课题:检阅
  自学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认读生字。
  3、思考:课文写了队员们的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用笔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
  检查自学效果,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词,生字。再练习读课文。
  3、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a.小组间交流;课文写了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
  b.全班交流。相机理解“棘手”。
  “棘手”的事指什么事?
  能读出这事是怎样“棘手”吗?
  练读第26段。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注意读出为难的语气。
  讨论:为什么孩子们这样为难?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吗?
  小结: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呀!那么怎么做才不会伤害这个残疾孩子博莱克呢?故事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下节课我们来讨论这些孩子们棒在哪儿,好吗?
  书写生字
  1、进一步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
  “席”的笔顺。
  “截”的笔顺。
  4、抄写词语:
  俱乐部 博士 鸦雀无声 截肢 队伍
  沉默 局面 真棒 羡慕 主席台 观众 纠正

               第二课时

  围绕重点,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出示两句话:
  “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
  “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纠正说。
  指名读这两句话。
  2、讨论:观众为什么这样说?
  a.读书找找理由后,参与小组的讨论。
  b.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全班的讨论。
  说博莱克棒,是因为他是个残疾人,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好,又那么精神。
  指导读出博莱克的“棒”。(课文第12)
  说这些小伙子棒,可能有以下理由:一是让一个残疾孩子参加检阅队伍,二是不是把他藏在中间,也不是把他放在队后,而是让他走在第一排。他们是那么的呵护着他,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不歧视残疾人。
  指导读课文第789段,读出孩子们真心地为他人着想的做法,体会他们美好的心灵。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激情总结,引导写话
  1、总结:
  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你们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a.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b.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
  3、指名读小练笔,评价修改。
  拓展延伸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14 检阅

这个小伙子真棒

团结 友爱

这些小伙子真棒

教学后记:

15 争吵

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 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

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指读913自然段

④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分角色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8、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板书设计: 15 争吵

弄脏本子

“我” 争吵 克莱谛

重归于好

教学后记:

16* 绝招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重难点:从柱子发奋学习,刻苦练绝招的事迹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 “绝招”的意思。(可以通过查字典或同桌议论理解题意)
   2 通过课题,你还理解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 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 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根据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 小组讨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几个孩子都比赛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四、全班讨论交流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1 引导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2 重点引导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学生可各抒己见,想象他在练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3 通过两次比绝招的阅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中有很多处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和对话,要通过这些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感情,并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
  六、扩展延伸
    说说自己有哪些绝招,平时有过像课文描写的那样的比赛吗?有兴趣的可以写一写。

板书设计 16*绝招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积累好词佳句,运用词语填空。

2、用汉字加上偏旁部首组成新字。

3、进行口语交际。

重难点:指导学生把自己学会某一种本领的过程说清楚。

课时安排

六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口语交际
  一、教学前,详细布置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学生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如道具、作品或展示的材料。
  二、创设互教互学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交际兴趣。
  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绝招,如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
  2、说说自己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本领,再说说自己的“招”好在哪里,有哪些独到之处。
  三、示范交际。
  1、一个同学教,一个同学学;
  2、扮演记者,对某个学生进行采访。
  3、然后引导学生对示范交际活动进行评议,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中心内容:
  4、你准备教别人哪一招?这一招好在哪里,是怎么练成的?
  5、提醒学生交际时要注意的问题:不但要讲述清楚怎么做,还要解决学本领的同学提出来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
  四、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
  五、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和表演,大家共同评议,谁说得最清楚,谁的本领最拿手。
  六、建议学生把自己学到的本领或窍门向家人或朋友介绍、演示,以增强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

第二课时

内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这个栏目中,共有10组词语,每个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的字。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组两个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左边词语里带点的字都是右边词语里带点的字的声旁。这是很多形声字的共同规律。
  一、学生自读,自主发现
  二、积累词语。
  三、引导学生用带点的字扩词,以加深理解,巩固运用;
  四、启发学生再写出一两组有相同规律的词,如,羊群海洋,弯曲海湾,青山清晨。

  【日积月累】
  一、“我会填”
  1、根据已有的语言感受自主填写。
  2、同桌交流。
  3、根据汇报情况,引导渗透“的”“地”“得”的使用,让学生通过练习丰富语言,形成语感。
  4、补充练习,让学生在感知大量的语言现象中发现规律,获得感性认识。
  光彩夺目的(焰火)(宝石)
  清澈见底的(小溪)(池塘)(湖水)
  弯弯曲曲地(流淌)(伸展)(流向远方)
  和颜悦色地(说)(讲)(批评)(点点头)(看着我)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时间过得(太快了)(真慢)(像闪电一样)
  三、“读读背背”
  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把这些成语放在语言环境中,让学生通过读句子体会成语的含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大致了解成语的意思。
  3、积累与应用。

  

第三课时

内容:趣味语文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
  2、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3、汇集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或编制此类谜语,开展猜谜活动。
  4、如,一心一意,三心二意,画蛇添足,掩耳盗铃,狐假虎威……
  5、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带数字的或带“大”“小”的成语。如,五彩缤纷,三头六臂,九牛一毛,千钧一发,万紫千红;大同小异,小巫见大巫,小心翼翼,大快人心,大风大浪,大吃一惊,大吹大擂,大摇大摆,大失所望。

第四——第六课时 习作

见习作备课

17 可贵的沉默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从而使学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
   2、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沉默”?(沉默就是不说话)
   3、齐读课题,质疑。师: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他们沉默时的神态怎样?沉默之后是一种什么情景呢?……)
  二、学生自学,解决疑惑。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不懂的句子做上记号。
    (4)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与大家
      交流、讨论。
   2、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三、检查自学情况,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1.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2.理解词义。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骄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
    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情绪: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阻止:使停止行动。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依然:依旧。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期待:期望、等待。
    追逐:追赶。
    沉默不语:不说话。
    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
    赦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个方面。
    继而:接着。
    稚拙:幼稚笨拙。
   3、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一节课上,老师询问家长给学生们过生日的情况,大家情绪热烈,滔滔不绝,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时,教室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2)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哪些自然段写了课下发生的事?(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以下结论。)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16自然段):写课上老师教育我们不能只会感受爱,还要知道回报父母的爱。
      第二段:(17自然段):写家长会上,家长们的反映。
      第三段:(18自然段):写“我”的感受。
   4、学习内容,理解重难点。
    (1)请学生把课文中孩子们在叙说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情景时的表现,用笔画下来,再读读,体会一下当时孩子们的心情。(也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从“骄傲地举起了手”,“神气十足地左盼右顾”,“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索性站起来”,“快乐地交谈”等体现了孩子们得到父母的爱的幸福。
    (2)“我想去寻找蕴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极为珍贵的东西”在这里就是指要回报父母的爱。这句话是说“我”要让孩子们不光感受到爱,还要让他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3)老师后来提了什么问题,使这热烈的场面一下子变得沉默无声?完成下面练习,想像一下,他们在想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
   课件出示:
    “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他们想:
   4)“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
  (“足足一分钟”,表明“沉默”的时间很长。孩子们面对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个话题,一下子从“十分热闹”变得“沉默不语”,“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并且脸上流露出犯了错误的神色,这恰恰是他们可爱的地方。说他们可爱,是因为他们在觉察到自己错了之后,毫不掩饰,坦诚地流露在他们的神色之中。)
  (5)“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这句话是“我”轻轻问“怎样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后孩子们的最初反应。“像获得赦免一样”,形容孩子们的错得到老师的原谅,心情轻松了许多;“躲躲闪闪的目光”,形容孩子们追问时表现出来的回避的神色;“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说明孩子们的目光慢慢地从各个角度转向老师,敢于看老师了。)
  (6)老师提示了大家回报父母爱的方法,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到底哪儿不一样?
  (前面是说父母如何爱自己的而热闹,后面是为回报父母的爱想办法而热闹。)
  (7)有感情地朗读,体现两种不同的热闹。
  (8)“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这堂课成功了,小家伙们在沉默中终于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了,后来他们用各种方式回报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我”听到家长会上爸爸妈妈说他们的孩子在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这正是孩子们在那节课上沉默不语“反省”自己的结果,这也正是为师的快乐。)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提示:朗读时,要注意人物不同的情绪变化。开始要读出孩子们欢乐、自信的情绪和热闹的气氛;在孩子们沉默时要读出内疚、后悔的心情;在孩子们明白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要读出欢快、欣喜的语气。
  五、总结。
  师:我们自学、合作学习了课文内容,并且有语气地朗读了全文,现在谁能说说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
  (孩子们在沉默中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很多很多;孩子们在沉默中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孩子们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孩子们在沉默中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更要回报爱的道理。)
  师归纳小结:沉默是因为孩子们知道他们错了,沉默是对错误的承认,是对错误的反思。如果错了不承认,反而振振有词,强词夺理,就不是好孩子了。另外,沉默之后有补救错误的办法,有改正错误的行动,并且受到妈妈爸爸的表扬,得到老师的认可。所以这个沉默是可贵的……
  六、谈体会:
  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爱父母,体谅父母的辛苦,不仅要自己的事自己做,还应帮助爸爸妈妈分担一些事情。在他们的生日之时,或者母亲节、父亲节之日,送上一句问候语,做张贺卡、写封信表一表心意,对于他们来讲将是一种多么大的快乐与幸福呀!除了父母,我们还应该爱身边所有的人,懂得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懂得给与将比得到更快乐。)

板书设计:
                可贵的沉默
            热闹     沉默      热闹
             ↑      ↑       ↑
           兴奋地感受爱  思索     沉默地回报爱

教学后记

18 她是我的朋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2、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孤儿院、休克、输血、颤抖、迫在眉睫、草垫、擦拭、呜咽、抽泣、竭力、轻柔”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继续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其中,前者还是教学难点。
  三、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第一课时

  基本教法:
  指导学生用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方法读懂重点语句,进而读懂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有朋友自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朋友间的故事。
   2、揭示课题:20、她是我的朋友
  二、检查预习效果,教学生字
   1、检查朗读
     课前老师要求大家读读课文,现在就请两个组的同学用开火车的形式读。一个同学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字音都读准了吗?(注意正音)
   2、教学生字
     这一课共有11个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它记住(重点指导读准“输”、“试”的读音)
   3、再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再看看课文,想一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要点:知道小女孩伤势严重,要马上输血。知道了小男孩为小女孩输血。)
   2、小女孩伤势严重,输血迫在眉睫,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疑问,把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
     (主要问题:小男孩在献血时,心里怎么想?)
     (板:内心活动)
  四、探究小男孩献血时的内心活动
   1、要想知道小男孩献血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就要从小男孩献血过程中神态、动作入手。(板:神态、动作) 预习时,同学们已经把有关描写小男孩动作、神态的句子画了出来,现在同桌交流一下,看看找的是不是一样。
   2、我们要从小男孩的神态、动作去想象他的内心,思考·练习2的句子可以帮我们的忙。
     出示课件1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来,然后又举起来。(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先指名读重点句,再问课文提了什么问题。
   3、请同学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模仿阮恒的动作,想象阮恒的内心,他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让学生在读句和动作的模仿中体会到:阮恒心里很害怕,举手时才会发抖,才会把手放下,但一想到如果没有马上献血,小女孩就会死去,所以又把手举起来。联系《爬天都峰》理解犹豫的心情。
     (板书:举放举犹豫)
   4、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阮恒的心情。
    (1)指名读。
    (2)老师范读。
      老师也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大家比一比,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你们自己再把句子读一读,体会小男孩害怕、犹豫的心情。
    (3)再指名读。
    (4)从同学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小男孩输血前的害怕、犹豫,却又不乏勇敢,全班一起把这个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重点句234
   1、终于有个孩子愿意为小女孩输血了,他就是阮恒,输血前,他害怕过、犹豫过,但是仍然数他最勇敢,只有他愿意为小女孩献血。在输血过程中,他又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一组讨论一个重点句,先提问题,再想答案。等会儿,每组一个同学在班上汇报。
   2、小组讨论。
   3、重点句2
    (1) 课件2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疼吗?阮恒?”医生问道。阮恒摇摇头。
    (2)哪个小组汇报一下,刚才你们提了什么问题?找到什么答案?
     (问题:阮恒为什么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发抖?为什么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板:啜泣、捂)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所以他突然啜泣一下,而且全身发抖;他想掩饰自己的害怕,所以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板:害怕、掩饰)
    (3)小结。血就从阮恒的身上抽出来了,此时,他心里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痛苦,但是为了救那个小女孩,他却在掩饰自己的这种害怕和痛苦,多么可爱可敬的小男孩啊!
  4、重点句3
   (1) 出示课件3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剌疼了他,他又摇了摇了头。
   (2)哪个小组来说一说?
     (问题:阮恒过了一会儿,为什么又哭了?为什么又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板:呜咽、掩盖)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越痛苦,所以又哭了。他不想影响给小女孩输血,所以又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板:更害怕、又掩饰)
  5、重点句4
   (1)出示课件4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2)哪个组要汇报?
     (问题:他那不时的啜泣为什么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为什么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更害怕,更痛苦,所以总是不停地哭,但是他仍然在想救小女孩,所以竭力制止抽泣,掩饰自己的害怕。) 
     (板:非常害怕、竭力掩饰)
   6、小结。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从啜泣一下,到又开始呜咽,到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说明什么?他一次又一次地掩饰自己的害怕,又说明什么?
   7、感情朗读。
   (1)出示课件5
     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小男孩的神情、动作,想象他可能在想些什么,然后把这几个重点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2)谁来读给大家听,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地方读出来。
  五、人物评价
    阮恒在献血的过程 有过害怕,甚至是非常害怕,你认为他可爱吗?说说你们的看法。
  六、布置作业
    回去把课文读熟,也可以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内容要点:
    达标练习;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指导写字。
  基本教法:
    理解课文用引导想象法;概括主要内容用连接问题答案法;写字指导用重点部位指导法。  

板书设计
                20、她是我的朋友
               神情动作    内心活动
               举 放 举   犹豫
               啜泣 捂    害怕 掩饰
               呜咽 掩盖   更害怕 又掩饰
               哭泣 咬    非常害怕 竭力掩饰

19 七颗钻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想像和联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
   2、运用想像进行说和写。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像。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说你看过的童话,从中你得到的认识。
     (从童话中人物、童话的故事情节、童话中的世界、童话的语言、童话的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说)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
    1、指名给生字注音、指名拼读。
      hé    bàn     tiǎn     tuò·mo
    干 涸  绊 倒    舔 净    唾 沫
    2、指名说说文中难懂的词语的意思。
    3、指名朗读课文。
  (三)探究课文内容
   1、边读文章边填表。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尽量用简洁的语言。
    水罐的神奇变化人物什么行动后水罐变化作者通过故事歌颂什么
   2、全班讨论、交流。
    水罐的神奇变化人物什么行动后水罐变化作者通过故事歌颂什么
    无水爱心
    有水小姑娘给母亲找水
    端端正正的,满满的小姑娘想到母亲,舍不得喝水
    银水罐小姑娘给小狗喂水
    金水罐母亲留水给小姑娘
    跳出七颗钻石,涌出一股巨大水流小姑娘让水给过路人
    七颗钻石升上天变成大熊星座
   3、重点句解读。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很久很久以前”这是人们讲故事时常用的开头。“所有”和两个“都”说明了旱情之严重,告诉人们:水,已经成了生存之水,生命之水。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这一句是故事的结尾,耐人寻味。这一结尾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4、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四)拓展延伸
   1、在作者笔下,水罐变得如此神奇,这是随着作者在丰富的想像而发生一次又一次变化的。(板书:想像)文中小姑娘找水时曾累得睡着了,你认为这个充满爱心的小姑娘会梦到什么呢?请你联系上下文,充分发挥想像力。
    (难点引导:可想到美梦,也可想到噩梦。)
   2、我们经常看到街头行乞的人,面对他们的“可怜相”,也许你曾有过同情他的举动。可是,有人说,那些人很多是为获取钱财而装出来的骗子,你帮了他,就是傻瓜,就是受骗上当。请大家讨论:我们能不能因为有这种丑恶的现象或自己受过骗,就收起了自己的爱心,永远拒绝对困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呢?
  (五)课堂总结
     围绕“爱心”和“想像”做结。
  (六)布置作业
   1、把小姑娘梦中的情景写成一段文字(150字左右)。
   2、课外阅读一篇童话作品,要求做好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

19 七颗钻石

跳出钻石

木水罐 银水罐 金水罐

(钻石般的心灵) 涌出水

20* 妈妈的账单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读懂课文。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帐单的含义。
教具课件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直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妈妈的帐单》
2.看老师板书这个课题。
书写课题,写到账字时停下来,对学生说:这个账偏旁是(贝字旁,说明和金钱有关系,要注意他不是巾字旁的帐。)
3.读课题。
谁来读一下课题?
能不能读的深情些,你瞧这是一份妈妈的帐单。
齐读课题。(一教就会,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A.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先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1,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轻轻地读,也可以大声地诵读。
2,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把他划下来反复地读,把课文读通顺。
B.检查反馈
1.老师从书里摘了一些大家容易读错的词语,你能读吗?自己试一试。
2.你觉得哪些词语是大家容易读错的,你就当小老师来领读一下这个词语。
小彼得  报酬  索取  收款  款项   慈爱 塞进  蹑手蹑脚  小心翼翼  如愿以偿  羞愧万分 怦怦直跳
重点解决:报酬,收款的意思。蹑手蹑脚,怦怦直跳,羞愧万分的读音
三、整体感知课文
小老师当的不错,如果我请你们再去默读一遍课文,谈谈你读这篇课文的收获,你行吗?我设计了一些问题帮助你们思考:

因此小彼得,请听老师读:小彼得读着,感到羞愧万分。
1.有什么问题吗?
2.为什么要读着读着呢?
3.也许彼得一边读一边想到了许多许多:
小彼得展开帐单读了起来,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妈妈会准时送上一杯散发着香味的牛奶;烧上一桌可口的小菜;妈妈亲手洗的衣服永远是那样干净,舒适;妈妈的怀抱永远是自己温暖的港湾。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每一年的圣诞节,妈妈总是那样忙碌。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寒风呼啸,自己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                            
读着读着,想起了(                                
6 你可以选一个片段写下来,写下当时彼德的想法。
7 交流
教学最后一自然段
这么多感受用书本上的一个词来说,就是(羞愧万分)
1.你能从课文中找出表现彼得羞愧万分的话吗?
2.请生说理由
3 小彼得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4 是啊,彼得刚才说的这些话就是彼得羞愧万分的表现,你知道什么是羞愧万分了吗?
课文学完了,你想对自己布置什么作业?

板书设计:

20* 妈妈的账单

彼得的账单 60芬尼 母爱

妈妈的账单 0芬尼 无私、无价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积累好词佳句。

2、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学会感悟诗歌的含义。

2、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课时安排

五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一、 启发谈话

1、 同学们,你们觉得你的爸爸妈妈爱你吗?你爱你的爸爸妈妈吗?

学生自由交流。

2、在爸爸妈妈的心中,我们就是那天上最亮最亮的星星。这次口语交际,我们就来说一说我们与爸爸妈妈之间的爱吧。

二、知道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1、想一想,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爱护我们的。

2、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与小组交流。

3、当别人介绍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看看他有没有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

4、同桌互相评说,教师相机点拨。

1)要用真实的事例突出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疼爱。

2)相互评说是否说得具体,是否有感情。

5、推荐学生代表全班交流。

6、评一评,哪些同学说得好,哪些同学有进步。

三、教师总结

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时刻真真切切地感受父母的爱。同时,我们也应回报父母哦!

口语交际例文《妈妈的爱》 见教参P113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积累语言文字。

2、给学生一个展示台,促进学生交流。

一、学习“我的发现”

1、出示所要学习的句子。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3、教师引导学生质疑。

4、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字义。

5、师小结。

同一个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使不同的。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学习“读读认认”。

1)指导读儿歌,正音。

2)师范读、领读。

3)师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这些字都与树有关,所以都有“木字旁“。

4)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儿歌。

2、学习“读读背背“。

1)出示古诗,简介作者。

2)指名诵读古诗,正音。

(3)齐读古诗。

4)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5)指导背诵古诗。

三、学习“展示台“

1、指导看图。

2、引导学生讨论:你觉得他们怎么样?

3、你打算向同学们展示你的什么才能?

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参与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回报。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收获和学习方法。

习作备课见 习作4

21 太阳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理解运用列数据、做比较写的好处。

3.学会本课生字词,会用“如果……就……造句”。

4.积累词汇,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多种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做成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读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可以自由结对子。多读两遍。

问题:(可以讨论,自己解决不了的,请告诉老师。)

1)从课文中可以看出太阳有哪些特点?

2)课文在说明太阳与地球,与人类关系时,你喜欢哪一段?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太阳和地球有哪些关系?

4)对本课的内容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用曲线画出来。

二、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

1、分小组读课文的每个自然段,读懂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读的自然段写了些什么。

2、归纳所学知识: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哪几个自然段讲了太阳与地球的密切关系?

(第一段:太阳离我们很远,太阳很大,很热。第二段:太阳与地球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3、引导学生认清段落间的内在联系。

(课文分两段,先讲太阳的特点,离我们很远,很大,很热。再讲太阳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看起来这两段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实际上联系很密切。太阳和我们的关系为什么这样密切呢?这是由于太阳的特点决定的。第一段是原因,第二段是结果。因此,“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一句点出了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理解运用列数据、做比较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理解运用列数据、做比较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认真读课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理解课文第一段的内容

1 “传说中的后羿真的能把太阳射下来吗?”“为什么不能,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其实”一词。

(通过以上训练,同学们很容易就明白了,“其实”一词就是“实际上”、“事实上”的意思。这时教师可围绕《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进行教育,所谓传说就是人民口头流传下来的关于人或物的记叙和评论,这种记叙和评论因为是口头流传下来的,所以不免有虚构和夸张的因素。这个神话传说是远古时代的人民不能正确解释自然现象,而幻想出来的。现在科学进步了,我们对太阳已经有了许多了解,“后羿射日”是不可能的事。)

2 “谁能运用课文中介绍的内容说说为什么这是不可能的事?”

(太阳离地球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日夜不停地步行要走三千五百年,坐飞机也要用二十几年。箭是射不到的,这是第一;太阳有一百三十万个地球那么大,后羿站在地球上怎么能有这样的力量把它射下来呢?这是第二;太阳表面温度有六千度,钢铁都会变成汽,这箭该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才能把太阳射下来呢?这是第三。)

3、认真读课文第一段,先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投影(1)太阳离我们有( )……如果日夜不停地步行,差不多要走( );就是坐飞机也要飞( )。

问题:要是把填上的数字换成“很”、“很多”好不好,为什么?

(第一个空填“一亿五千万公里远”,第二个空填“三千五百年”,第三个空填“二十几年”。在回答问题时,引导学生具体说一说把填上去的数字换成“很”“很多”不好,为什么不好。课文运用数字来说明太阳离我们远,使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具体了,通过这几个具体的数字,使同学们能够很形象地理解太阳离地球实在是太远了。而要换成“很”“很多”是很抽象的,读了之后只知道远,但到底有多远就不得而知了。)

投影(2):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 )才抵得上一个太阳。

问题:这里把太阳和什么作比较?这样比有什么好处?

(这个空填“一百三十万个地球”。这里把太阳和地球作比较,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抵得上一个太阳,采用比较的方法和数字相结合的方法。地球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事物,作者又与数字结合起来叙述,使同学们不难看出太阳是很大很大的。而且到底有多大,在读者的头脑中也是比较具体形象了。)

投影(3):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 ),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 )。

问题:这里为什么用钢铁作比较?

(本题第一个空填“六千度”,第二个空填“三千倍”。这里为什么用钢铁作比较呢?大家都知道,钢铁是比较坚硬的,到一千一百度才能熔化,钢铁碰到太阳,就要变成汽。这样比较和用数字说明,不但具体,通俗,而且有很强的说服力,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二、读课文,进行小结。

1.课文第一段讲了太阳的哪几个特点,运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第一段讲了太阳的3个特点,即远、大、热。)

2.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将太阳离地球远,太阳大,太阳很热这三个特点说具体的?

(作者采用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比较的方法,或用假想来介绍。运用数字具体说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根据板书,口述太阳的特点。

(这一练习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对课文内容的复习巩固、理解。说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自由说,小组互相说,指名说。)

三、理解课文第二段的内容

1、读课文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开头一句话在这段中起什么作用。(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也是这一段的总起句,概括地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怎样密切。)

2、进一步读第二段,看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地说明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

4自然段,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5自然段,太阳和云、雨、雪的关系;

6自然段,太阳和风的关系;

7自然段,可以利用太阳光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8自然段,太阳给地球送来光明和温暖。

课文从五个方面讲述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进而说明“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3、进行词语训练,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1)运用“有了……才……”及“如果没有……就……”这两个句式,结合这段的内容练习说话。

(运用这两个句式练习说话,从正反两个方面叙述太阳与动植物的关系。如:“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有了太阳,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这是从正面介绍。“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这是从反面介绍。在学习太阳和气候,太阳和疾病的关系时,还可以用这两个句式叙述。如:“有了太阳,人类才能利用它的杀菌能力预防治疗疾病。”“如果没有太阳,连人类也不会有,就更谈不上利用杀菌能力预防和治疗疾病了。”)

通过以上训练学生改变句式练习说话,目的是培养学生多角度表达的能力及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继续利用以上两个句式,让学生自由练习说话。

(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可以运用课外知识内容进行说话练习。)

四、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3.练习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作业:制作有关太阳的资料卡片。

板书设计 21 太阳

远、大、热

太阳 地球

教学后记

22 月球之谜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网络学习,认识月球,了解月球,讨论月球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网络、课件

学生准备:概念图作品、学习网站、幻想画、神话传说
  教学时间:5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月亮自古以来,就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的月光,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了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师生背诵有关月亮的诗词)
    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的美好,课前大家针对自己不同的特长和兴趣分小组展开的对月球的探索,现在就来看看我们的成果。(分别展示概念图、诗词网站、幻想画和神话传说)我真为大家的聪明智慧所叹服!
  二、学习课文,解疑问答
   1、自读课文
     现在就让我们登上月球,去看看那是个怎样的世界!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3、小组活动:写出人类探索月球未解之谜。教师准备红、黄、绿、蓝、紫、橙六色卡片四套,分别写有123456。由学生随机抽取,按照数字相同的规律做在一组,每组发给1张白纸,然后按照顺时针依次传给其他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尽量多的问题,最后一名同学汇报,比赛哪个小组获胜。
   4、总结表达,读懂了什么,讲述疑惑,
  三、网络探究,自主学习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人类选择走出地球,那么第一站就自然而然的选择了离我们最近的“未知”土地——月球。可能许多年后回首人类登月的历史,我们会觉得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成绩很微薄,但是对人类进步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一位踏上月球的人所讲:“虽然这只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让我们一起登入主题网站,看看月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请特别关注人们探索月球之谜的历程。
  四、高智慧学习,小组讨论
    结合实例,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孜孜不倦的探索着宇宙星空的奥秘,不仅仅是月球,还有火星,银河系等等,为什么会出现哥伦比亚事件?为什么今年美国对于火星的探索遇到困难的新闻牵动了全世界的关注?我们知道就是因为这样一种探索的精神使得今天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那么科学进步的含义仅此而已吗?提出不完整的等式,科学进步=牺牲+探索+…+++…启发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填写不等式。说出相应的理由
    小组活动:按照形状相同的规律划分小组,小组讨论填写等式,然后按照颜色分组到别的小组讨论,了解别人的想法,最后回到自己的小组,修改本组的观点,红色留下负责解释本组的想法,全班汇报交流。
  五、课堂小结
    假如3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

板书设计

22 月球之迷

月面 月球之迷 月球年龄

(景色奇异) (令人费解) (有待探究)

教学后记:

23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理解关键性词语的意思,如“信息、信息高速路、便捷、网上购物、拍卖、五州四海、电子邮件、羡慕”等。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读懂本课的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了解电脑网络的意义和用途及有关知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思想教育:了解电脑网络的意义和用途及有关知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
  教学难点: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关心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计算机、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感受。小结,过渡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1、检查学生认识生字情况,(课件1。出示词语)比较难理解的通过各种方式理解:
    1)联系上下文理解
    2)通过肢体语言理解
    3)在实际生活中理解
   2、检查学生初读课文情况,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3、评价(学生自己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老师评价)
   4、小结,过渡
  三、协作学习,解决疑难
   1、再读课文,老师出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2a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b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c请教周围伙伴解决问题,还是解决不了的旁边打上问号,一会儿告诉老师。)
   2、学生提出问题(简单的老师随即解决)
   3、师生共同归纳问题
    老师随即打出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为什么电脑网络这个新鲜玩意儿到底是什么呢?网络到底神奇在哪儿?(出示课件3
   4、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以一小组为例,重点说明。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指导朗读,充分利用身边的多媒体辅助工具,例如投影仪,可出示课文内容,用各种方式读:例如指名读,评价,赛读;师范读)
   5、其他小组也可按照这个小组的汇报方法交流,也可有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这篇课文给你了一个什么样的感受?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电脑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
   3、老师出示宽带网,给学生提供一些比较好的网站,学生也可以自主查阅更多网站,亲身感受宽带网带来的神奇。
   4、把自己的知道的网络用处写下来,如果有时间可以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17、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互联网(奇妙)
              查阅信息 建立联系 网络购物
              其他用途

教学反思:

24* 果园机器人

教学目标
   1. 借助拼音读通读懂课文;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电脑的神奇;
   3. 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难点: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激发对机器人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师:电脑真神奇,不仅可以使我们跨上“信息高速路”,还能指挥机器人工作呢!
   2. 出示课件:机器人
   3. 师:你们知道机器能干些什么吗?那这个机器又是干什么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果园机器人》。(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 师指名学生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通读准课文。
    (2)读一读,想一想,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
    (3)想想有哪些地方读得不明白,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三、讨论与交流
   1. 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泡泡”。
   2. 重点讨论交流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相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些地方有趣。
   2. 展示:学生读课文中有趣的地方,其他同学参与评价。
   3. 齐读课文。
  五、综合拓展
   1. 交流:与同学交流你知道机器人还能干什么。
    (1)小组交流;
    (2)班级交流。
   2. 教师小结。
   3. 课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词句段进行摘抄,养成积累的习惯。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了解网络的作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一、 复习导入

1、 学生听写生词。

2、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上网,带学生到网上转一圈,让他们谈感受。

二,精读课文,谈网上感受。

1、 指名读课文,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2、 学生提出问题,并联系上下文试着解决问题,或与同桌讨论,从而认识网络的用处。

3、 把你知道的网络用途说一说。

三、小结

同学们,世界天天在变化,科技正以你所想不到的速度向前发展着。希望大家从小学科学、爱科学,去探索科学界更神奇的领域,去发现世界的神奇奥秘。

四、指导书写

1、巩固字音,记忆字形。

2、指导学生写对写好。

重点指导:

“鼠”、“箱”、“览”。

3、读写词语。

五、课堂小结

在网络世界里,你的收获一定不少吧!把你的收获总结一下。

板书设计:

23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查阅信息

电脑网络 发邮件 新奇

参加购物、拍卖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 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 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想象,先说后写,与同学交流后再修改。
   3 能发现多音字的规律,正确掌握6个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4 认记8个生字,积累关于天气预测的民间科技知识。
   5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和积累科技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发挥想象,把内容写具体。

课时安排

五课时

课前准备:
   1、画一画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的样子,并简单标注它的功能。
   2 多音字注音卡片。
   3 引导学生平时关心科技发展,做科技新闻剪报和科技知识卡片。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果园机器人》一课,知道机器人是那样聪明能干。在机器人的大家族里,有的可以进入险区,排除险情;有的可以潜入深海,寻找宝藏;有的可以进入人体,查病治病……老师还知道同学们也想发明更加聪明能干的机器人。让我们先来给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取个名字吧。(板书课题: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2 学生拿出设计好的图纸,为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取名。
  二、 创设情境,明确交际要求。
  1 机器人协会要举办“未来的机器人”大赛,评出“最佳创意奖”。你们有没有信心参赛,介绍自己发明的机器人?
  2 我们不能打无准备的仗。要想获得好成绩,该怎样介绍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呢?大家讨论一下。
  3 通过讨论明确:第一,对机器人的样子及本领的想象要既奇特又合理;第二,要说得清楚明白。
  三、 示范引路,感悟要领。
  1 要把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介绍得生动有趣,让评委爱听,还要把自己的想象说明白,让评委听清楚,是获奖的主要条件。
  2 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自由发言)
  四、 展开交际,多向互动。
  1 学生自由练说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重点说清经的样子和本领。
  2 教师扮演评委,请一名学生扮演参赛者,师生合作演示说、评的交际过程。
  3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并评选出组内“最佳创意奖”。
  4 请各组的优胜者上台介绍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老师和其他同学当评委,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提问和点评。
  5 全班学生进行评议。引导学生进行评议时,主要从三方面来评:第一,想象奇特合理;第二,说得清楚明白;第三,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情自然,说话有礼貌。
  五、 总结拓展。
  1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人们对机器人的研制越来越先进。自1997年起,日本每年举行一次国际性的机器人足球世界杯比赛,而我们国家的机器人足球竞赛水平还相对落后,愿同学们设计的机器人能早日诞生。
  2 展出优胜者设计的图纸。

第二、三、四课时 习作

见习作备课

           课时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1 自读,注意带点的字,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一字多音,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读音不同)
  2 教师用卡片或游戏方式检查学生认读多音字的准确情况。
  3 指导学生用词语说句子,体会多音字的读音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
  4 拓展认识。你在课外阅读中发现过多音字吗?小组合作仿照课本写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日积月累
  一、 读读认认
  1 自读韵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 同桌互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
  3 小组内指认生字,说一说记字的小窍门。
  4 教师出示字卡,以“开火车”方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二、 读读背背
  1 自由读这5句民谚,看谁读得最正确。
  2 同桌互相说一说知道了哪些关于天气预测方面的知识。
  3 通过小组间、男女生间、师生间多种形式的对读,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
  宽带网
  一、 激发交流资料的兴趣: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同学们一直在课外关注着科技的发展,收集了很多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召开一个“科技新闻及知识发布会”。
  二、 整理资料,准备发布。
  1 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翻看并加以整理,确定几条你认为重要的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
  2 试着练一练怎样发布这些重要信息。
  三、 组内练习,进行评选。
  1 组员轮流发布重要的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
  2 评选出资料丰富、分类保存最合理的同学。
  四、 全班交流展示资料。
  1 各组优胜者轮流上台进行新闻发布,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2 接受小记者的采访,主要说清收集资料的途径及筛选、保存办法。使大家明白可以通过收看(收听)新闻、查阅报刊、询问、上网途径获取信息,在多方获取信息后要进行筛选,用记录、剪报或知识卡片等形式保存下来,便于查找。
  五、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这次新闻发布会,老师发现大家不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收集资料。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学语文、用语文吧!

25 太阳是大家的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构”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诗歌:理解诗歌的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关于太阳的诗。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检查读课文情况。
  3、我来提醒:学生提醒生字的读音。
  “彤”字本音第二声,在ABB式词组中变成第一声。
  4、检查读诗情况。
  5、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三、朗读感悟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并想一想自己喜欢的原因。
  2、小组交流。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小组同学听,相互评价。
  3、全班交流。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原因。
  重点感悟:课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孩子、小树和鲜花的朋友,显得亲切、易懂。诗歌中把孩子、小树和鲜花并列,是因为它(他)们都有蓬勃的生命力。这样写显得新奇、有诗意。
  4、想象说话:我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几句话……

              课时
  一、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感受诗意。太阳是大家的,世界是大家的。
   2、学生交流读课文后的感想。
   3、有感情地朗读。
  二、练习背诵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三、拓展交流
    学生搜集其他国家小朋友生活情况、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资料,进行介绍。
  四、指导写字。
    学生自己观察书写。教师进行提示。
  五、积累语言
  六、板书设计
                撒在鲜花上
     
25、太阳是大家的   照耀着小朋友 小朋友做游戏


                世界是大家的

教学后记

26 一面五星红旗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假日、防止、壮胆、无影无踪、荒无人烟、小镇、处境、交易、鼻子、犹豫、反应、摔倒、费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难点: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播放天安让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2008年奥动会上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录像。
  2、师:看完了这个短片,你们对五星红旗有了怎样的认识?学生各抒已见。
  3、在一位身处异地的中国留学生的心中,五星红旗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揭题:一面五星红旗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画出生字生词,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交流,互相认读生字,轮流读课文。
  三、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小组合作,再读课文,讨论交流:课文围绕什么来写的?(五星红旗)
  2、汇报交流,列出标题
  手举五星红旗、脖系五星红旗、拒换五星红旗、花拥五星红旗。
  四、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在这些写到“五星红旗”的句子中,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些?选择你最为感动的地方读一读。
  2、汇报交流,深入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并相互解决问题。
  (1)手举五星红旗部分:
  作者去河漂流,带的东西本应越少越好,为什么要手举五星红旗?
  (2)脖系五星红旗部分:
  为了防止丢失,也为了行动方便,我把国旗从旗杆上抽下来,系在脖子上。
  (3)拒换五星红旗部分:
  在怎样的情况下,面包店的老板提出用面包换五星红旗?
  “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这时,“我可能”会想些什么?
  “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忽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4)花拥五星红旗部分:
  小组讨论:画出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句子,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模拟采访,深入理解。
  记者:面包店老板,你为什么要帮助一个你素不相识的中国留学生呢?
  面包店老板:……
  记者:这位中国留学生,你想对面包店老板说些什么呢?
  五、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播放歌曲《五星红旗》,学生用自己的话谈谈对课文两个人物的看法,引导他们体会国旗在人们心目中的意义。

              课时
  一、复习字词
  1、用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教师指导,学生练读。
  (第三自然段表现了“我”的困难处境,要读得低沉一些;第十自然段写“我”拒绝老板的要求,要读得稍快,读出坚决的语气。)
  2、学生展示读。
  3、评议。
  三、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字形复杂的字,如“窄”“漆”“鼻”“摔”,“窄”〔了可以联系“作”“昨”书写;“漆”字的右下部分不能写成“水”;“鼻”字是上中下结构,上中部分的“自”和“田”都要写得略扁;“摔”字右边中间部分是“幺”,不要写成蛟丝旁。
  四、展示台
  1、学生阅读课后资料袋。
  2、学生将搜集有关于国旗的故事和资料,或者是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生活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
  3、进行班级交流。

 

 五、板书设计
          26、一面五星红旗
           手举五星红旗
            脖系五星红旗
            拒换五星红旗
            花拥五星红旗

教学后记

27 卖木雕的少年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过程

               1课时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情况。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
  3、朗读提示: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
  理清课文的顺序: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四、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2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各种形式朗读词语。
  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二、个性阅读,突出重点
  1、学生分小组学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哪里可看出少年的可爱?
  2、全班交流
  3、想象:找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想当时他是怎样想的?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把人物的对话语气读好。
  四、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五、学生积累运用四字词语
  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并运用。

 板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
        介绍木雕
        挑选木雕    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放弃木雕
        赠送木雕

教学后记

28*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学习目标:
   1、培养默读能力。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

教学过程:
  一、阅读资料,提示课题
  1、学生阅读课后资料袋。激发学生的兴趣。
  2、出示课题:中国国际求援队,真棒!(指导学生用骄傲的语气读出来。)
  3、师:你们想知道这篇通讯是怎样报道中国派出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吗?就请继续阅读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
  1、师指名学生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1)练习默读课文,读通读准课文。
  (2)读一读,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想想这篇课文里有哪些好词好句。鼓励学生使用跳读的方法。
  三、讨论与交流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吗?生汇报。
  2、重点讨论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补充。
  首先,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
  其次,在受灾不行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投入工作(在困难和危险的处境中仍然坚持救灾,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
  最后,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不最喜欢的地方。
  2、展示: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其他同学参与评价。
  3、齐读课文。
  五、综合拓展
  1交流:与同学交流,你知道中国救援队的其他事情吗?
  (1)小组交流。
  (2)班级交流。
  2教师小结。
  3课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词句段进行摘抄,养成积累的习惯。


  六、板书设计
            28、中国国际救援队
          速度快
          不怕危险      真棒!
          援救技术高超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七

学习目标

1.口语交际:通过读课外书、报刊、看电视、听广播,了解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友好的情况,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现,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写一写自己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做到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3.能主动发现成语的构词特点,引导学生识记十二条成语。

4.读读认认通过生字加偏旁组字连词,认识八个生字词语。读读背背优美的古诗名句,培养学生对古诗句的欣赏能力。

5.通过趣味语文了解一些有关“言”的说法,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习作练习:写一写自己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做到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课时安排

五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口语交际

1.各组小朋友在自己的组里,把你收集的资料讲给同学们听一听;推荐讲得好的在班上来讲一讲。

2.各组交流

、我的发现

1.学生自读成语

2.启发学生发现成语的构成,理解成语。说说自己平时积累过的这类成语

例:心心相印、夸夸其谈、芸芸众生、欣欣向荣、沾沾自喜、

津津乐道、息息相通、高高在上、跃跃欲试、循循善诱┄┄

第二课时

、读读认认

1.自己观察学习,用以前加一加的方法自学生字

2.小组学习,注意给它们区分和组词。

3.教师检查

、读读背背

古诗中有很多关于友谊的美句,鼓励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并背诵下来。

、趣味语文

读一读,记一记,知道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

29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

学习目标:
  1、认识“乞、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

难点: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课前准备:
  1、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的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更是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一年来,老师与你们共同诵读了许多经典的古诗名句。那在你的“古诗积累本”中,积累了哪些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呢?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学生诵读《清明》、《元日》、《寒食》、《九月九日亿山东兄弟》)
  2、那同学们在平时学习古诗时,有什么好的方法吗?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吧!你可以先说说吗?(学生回答: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会多读几遍来理解诗的意思;我会看注释,查字典来理解;我会把诗背下来,或者记在古诗积累本中;我会上网查资料或者看课外书;我会想去了解诗人和朝代;我会向同学、老师、爸爸妈妈请教。)
  3、过渡:原来学习古诗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啊!可以多读、多背、多记,也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看注释,还可以想别人请教。那就带着这些好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吧!
  二、初读自悟,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读出课题。(学生读题)看看这个“乞”字,你想提醒同学们在书写时注意什么呢?(板书:乞气。乞字中间少一横,乞字是“”,气字是“”)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哦!再读读课题。(学生读题)
  2、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所写的。这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他的一首诗。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请记住,读书有三到,(生:谓心到、眼到、口到)所以在读的时候,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学生练读)大家仔细听听,他读准了字音了吗?谁能把字音全部读准?(指名读)
  3、正音: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宵霄,用点标出来)那你怎么来记住这两个字呢?(“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快想字典请教吧!(“宵”是晚上,“霄”是天空)字典真是我们学习上不可缺少的好伙伴啊!来,我们再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生齐读古诗)
  4、古人云:独而无学友。(生:则孤陋而寡闻)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呢?(生: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一起学习的朋友,就会见闻少,知识浅薄)对,那就找到你身边的同学,用上你们的好方法,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想一想,议一议,没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等全班交流的时候提出来解决!五分钟够吗?开始吧!(学生讨论)
  5、时间到!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说)通过你们的合作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大概意思,也正应验了孔子的话:三人行(生:必有我师焉),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就要学会与他人交流,向他人请教!
  6、那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1、“碧霄”是什么样的呢?2、诗句中的“乞巧”是什么意思?3、不理解“穿尽红丝几万条”)问的好!古人云:敏而好学,(生:不耻下问)我们在读书学习时,就应当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品读鉴赏,积累内化。
  1、要理解《乞巧》这首古诗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你们知道吗?(知道)
    谁来说一说。(指一个学生说)牛郎织女在什么时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七月初七)
  2、(指诗第一行)在七月七日这天晚上,人们看着“碧霄”,什么是“碧霄”?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样子吗?(学生说)
    出示课件:夜空图。看到这样的夜空,你能描述一下吗?(学生说)
    在点点繁星中,有两颗星星尤为耀眼,知道它的名字吗?(牵牛星和织女星)
    还记得老师曾经教你们积累的杜甫的《牛郎织女》吗?请你们背一背!(学生齐背)
    根据这首诗,让我们到宇宙中去找找这两颗星星吧!(课件天文图)
    找到了吗?(引导学生找,辨别方位)
    原来古诗还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呢!再来读读这首诗吧!(学生齐读)
    它们在银河的两边,遥遥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桥”来相聚啊!在星空下,诗人林杰忍不住吟诵着:(教师示范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指名读、男女赛读)
  3、是啊,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三、四行。(学生读)(学生自由说)
    可以看看课后资料袋里是怎么说的?(学生再次回答)
    原来她们是在向织女乞巧啊!同学们,你们对织女了解多少啊?(学生自由回答)
    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人们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啊!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人们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少女们个个都羡慕,羡慕的不得了,它们羡慕什么呢?(织女的巧手)
    你们羡慕吗?(羡慕)你们羡慕什么啊?(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4、乞巧节是古时候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节日啊?(六一儿童节)
    想想你们在过六一儿童节时,周围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学生自由说)
    那古人在过乞巧节又会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再读读三、四行。(学生再次读)
    闭上眼睛想想,再和同桌说说,争取说得更好!(交流指名回答)
  5、反馈。
  a、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读出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指学生说,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课件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他们想象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b、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穿尽)
  c、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指名读,齐读)
  四、体验升华,熟读成诵。
  1、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同学们,诗中的疑问,你们都解决了吗?那你们能读好这首诗吗?(指名读、齐读、合作读)
  2、看见有的同学都已经闭上眼睛,仿佛沉醉于诗中。我想,他一定是背出来了?你们能背吗?一起背吧!(学生齐背)
  3、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生: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光背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积累下来,和往常一样,打开“古诗积累本”把它记下来吧!(学生记古诗)
  五、拓展延伸,日积月累。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乞巧节有关的古诗,其实古时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这天,都留下了许多诗篇。老师这里还收集了一些和七夕有关的古诗,读读看,你对哪首感兴趣?读给大家听!(指名读)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把它记在你的古诗积累本中吧!

  总结:
  短短的四十分钟,我们收获很大,不但复习了以往积累的古诗,还学习了一首新诗,同时还诵读了很多很七夕有关的古诗,真了不起!大家陶醉在诗海中。充分地感受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其实不光在课内,在课外我们还应自发地去了解、去学习、去积累,去发自内心地热爱古诗,你们能做到吗?(能)
  下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古诗嫦娥。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古诗《乞巧》。

2、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嫦娥》。

3、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嫦娥的古诗或资料。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2、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

“晓”右上部不要多写一点;

“屏”外面是“尸”字头,不要写成“户”;

“偷”可以和“愉”互换偏旁记忆。

3、师范读,学生划出节奏。

4、指名学生朗读。

5、学生围绕古诗质疑。进行互帮互学。

三、理解诗意

1、简介作者

2、感悟诗意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4、说说你从诗中体会到了些什么。

5、师小结

嫦娥追求幸福,可最终事与愿违,因为她不应该采用“偷灵药”这种方法啊。

四、拓展

默写古诗《嫦娥》;收集民间古诗。

五、课堂小结

把自己在这节课的学习中的收获小结一下吧。

板书设计 29 古诗两首

乞巧 嫦娥

七夕看碧霄 乞取智巧 烛影深 孤寂后悔

乞巧望秋月 晓星沉

30 西门豹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故事,初步懂得解决问题必须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办好事的道理
   2.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
   3.熟读课文,能按照提纲展开想象,详细复述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经过。
   4.学习生字新词,重点理解:荒芜、人烟稀少、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磕头求饶、灌溉。
  重点难点:
   1.通过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故事,懂得解决问题必须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才能有的放矢的道理。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初步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时代背景。
  1.板书课题:19.西门豹齐读课题。
  2.简介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查字典理解词义: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读通课文,给文章标上小节号。
  (3)思考:西门豹管理邺地时做了哪三件事?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2.交流。
  (1)“开火车”分节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
  (2)解词:田地荒芜,田地因无管理而长满野草。
  人烟稀少,烟,是炊烟。文中是指居住的人很少。
  这两个词写出了西门豹去邺地时,邺地的情况。
  (3)本文可分三大段。
  第一段:(第一节~第九节)
  第二段:(第+节~第+二节)
  第三段:(第+节~第+四节)
  三、细读课文,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节,思考,这一节交代了些什么?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战国时候(距今两千多年);
  地点:邺地;主要人物:西门豹;事情:西门豹调查情况
  2.默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西门豹为了调查情况,向当地的一位老大爷提了几个问题,内容是什么?用()表示。
  3.轻声读者大爷回答的内容,以一句话概括出西门豹了解到的情况。
  交流:
  (1)“河伯娶媳妇”造成了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以巫婆和官绅为首骗钱害人
  (3)穷人的孩子受害最深
  (4)漳河没有发过大水,反而年年闹旱灾。
  4.从这些情况中,你看出了什么?
  说明“河伯娶媳妇”是巫婆官绅骗钱害人的借口;也说明西门豹是个办事注重调查研究的官吏。
  5.轻声读第九节,思考:
  西门豹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后,为什么不马上惩办恶人,反而说下次河伯娶亲时去送新娘呢?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说明西门豹做事讲究策略,准备将计就计惩治恶人。
  这句话在文中起了承上层下的过渡作用。
  6.齐读第一段,概括段意。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并家默;
  2.熟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第一段,引人第二段。
  齐读第一段,指名说说段意
  师述: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严惩巫婆和官绅的?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文的2段。
  二、细读课文,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思考: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下令禁止给河伯娶亲?西门豹想了哪些计策分别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和其他官绅的?用“——”划出有关内容。
  2.“提心吊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那些官绅看到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很久都提心吊胆,大气不敢出?
  提心吊胆,形容+分担心或害怕。文中是指官绅门知道河里哪有什么河伯?投下河去只有死路一条。他们亲眼目睹了巫婆和官绅头子被投下河后的下场,害怕极了。
  3.指名读第十二节,思考,文中还有哪些词写出了官绅们的丑态?
  磕头,求饶
  4.轻声读第2段,思考。
  西门豹为什么会想出“投入河中”的方法来严惩恶人的?(西门豹巧妙地当众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不仅揭露了他们骗钱害人的阴谋,而且有力地用事实教育了被愚弄的群众。)
  5.齐读第2段,概括段意。
  三、根据提纲,展开想象复述第2段。
  1.看到西门豹带着卫士也来到漳河边,巫婆、官绅会怎么想?
  2.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分别惩办巫婆、官绅头子和官绅们的?恶人们当时的丑态是怎样的?
  3. 西门豹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投进漳河后,对着漳河站了很久,这时“娶亲”场所的气氛和人们的心情会变得怎样。
  4. 西门豹终于松了口,让官绅们回去,这时老百姓和官绅们会有怎样的不同表现。         

    第三教时

  一、指名复述第2段。
  二、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第三段,思考,文中的“从此”指的是什么?
  “从此”是指西门豹破除迷信,惩治恶人以后。
  2.再读第三段,思考,兴修水利与破除迷信有什么联系?出示填空。(填写关联词)
  ()禁绝河伯娶媳妇,()能使老百姓安心地开凿渠道,发展生产,安居乐业。
  3.齐读第三段,概括段意。
  三、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学习了本文后,你知道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
  四、练习。
  1.课后练习4: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的意思。
  (1)都是阿伯娶媳妇给闹的。(这句话中的“闹”是“造成”的意思。文中指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河伯娶媳妇造成的。)
  (2)他们每闹一次都要收几百万钱。(这句中的“闹”是搞;弄的意思。文中是指巫婆勾结官绅,每年都要搞一次给河伯娶媳妇的鬼把戏,每次都要捞取大量钱财,骗财害老百姓。)
  (3)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这句中的“闹”是发生的意思。文中是指邺地夏天雨水少,旱灾年年都会发生。)
  2.把词语补写完整,再说说意思。
  田地(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人烟(稀少)。居住的人很少。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磕头(求饶)。跪在地上,两手扶地,用头碰地以求得对方宽恕。
  面如(土色)。脸色难看,形容+分害怕。
  3.写反义词。
  沉(浮)旱(涝)漂亮(丑陋)迎接(送别)稀少(稠密)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六、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摸清底细 反对迷信

30 西门豹 破除迷信

兴修水利 尊重科学

教学后记:

31 女娲补天

教学要求:
   1、学习课学,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联系臭氧层对环保教育。
   4、自学课文生字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健:
   1. 学习课文,了解课学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 生字词卡片。
   2. 有关”五彩石”的实物(如雨花石)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说说看。
    《西游记》、《封神榜》、《宝莲灯》……
    师: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
  二、出示插图,指导看图。
    图上是谁?她在干什么?
  三、揭题,释题。
   1. 板书题目:12.女娲补天
   2. 引导学生据题质疑。
   3. 学生讲自己知道的女娲补天的故事。
  四、录音朗读,学生自由读。
  五、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1.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拼读。
    (1)读准”窟隆冶”的读音。
    (2)指导书写生字。
       注意以下字形。
       娲:右下部是”内”。隆:右边中间的一横别漏写。
       窟窿:两个字都是穴宝盖。
       冶炼:冶字是”两点水”不是”三点水”
       炼:是火字旁,右边不是东。
  六、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轰隆隆:像声词。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七、指名读文,正音。
  八、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九、生讨论后汇报,师小结。
    课文讲的是传说中女娲看到天塌了一大块,便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的事。
  十、指导熟读全文。
  十一、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            12.女娲补天
               1. 女娲为什么补天?
               2. 女娲怎么补天?
               3. 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看卡片读生字词。
   2、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A: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
    学生B: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造船救出人们。
    学生C: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
    学生D: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学生E:人们还记得………
   3、指导学生从内容想开去: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四、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 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 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五、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 大声自由读文。
   2. 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生:我从她原以为……费多大力气这儿看出她原来找石头费了很大力气。
    生:她忙了几天几夜这句话中也看出女娲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
    生:有她找啊找啊这句话也可以看出。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1)结合挂图理解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三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天的经过。
   3 导朗读这两段话。
  六、齐读第五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
    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危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七、联系科学上的补臭氧层漏洞,培养学生对科学、对环保的热爱之情。
  八、引导学生读课前备好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九、齐读课文,小结。
  十、作业。
    1. 回答课后第二题。
    2. 阅读课外神话故事。

  板书:          12女娲补天
      原因      经过        结果
     天塌地裂     求雨 灭火     人们又安居乐业
     起火发洪水    造船救人      炼石补天
             (爱心、吃苦、勇敢)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让学生了解神话、传说故事的神奇。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习作: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一定的条理,编写神话、传说故事。

3.我的发现:让学生从发现的角度区别形近字,增强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4.日积月累:了解成语构词方式、歇后语的类型,丰富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5.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借助字词典等工具,学习成语,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教学“口语交际”

第二、三、四课时:“习作”教学

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进行口语交际

1.教师引入: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西门豹》《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几篇神话、传说故事,体会到神话、传说故事的神奇,优美生动的情节。你还知道或读过哪些神话和传说?今天,我们开展一个故事会,自己选一个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2.分小组互相介绍:每人介绍一个,讲的故事要有一定的顺序,把故事内容讲清楚,听讲的同学要认真。

3.小组评议:谁的故事最吸引人,讲得清楚、有条理,情节生动、有趣?

4.评出小组的“故事大王”,帮助同学修改故事,讲得更生动。

5.全班交流,评出班级的“故事大王”,对积极发言、口语交际有进步的学生加以鼓励。

6.教师总结:神话、传说故事是我国文化的一部分,它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课后我们可以再选一些故事读一读。

第二、三、四课时

习作

见习作备课

第五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歇后语的结构特点,积累语言文字。

2、阅读成语故事,了解古诗内容。

日积月累

1.学生读“读读写写”“读读背背”

2.交流: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横排是数字式成语,第二横排是ABAC式,第三横排是AABB式,第四横排是反义词形式。

3.你在课外还能收集到这几种形式吗?试一试。

4.读一读,记一记。

“读读背背”

1.读一读,你发现这些词和我们学过的词形式上有什么区别?

教师讲解:这种形式叫歇后语,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后一部分是解释,也就是全句意思的所在。

2.学生结合前部分的故事,理解后部分的比喻。

3.读一读歇后语,你还发现本次出现的歇后语前部分的特点吗?

教师:前部分全是历史故事或神话故事。

4.找一找,哪些是历史故事,哪些是神话故事?

5.课外收集歇后语。

成语故事

1.教师引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些成语故事,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

2.学生自由朗读故事。

3.引导学生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自学成语,理解喻义。

4.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说自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5.作业:抄写、背诵“日积月累”。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