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白居易求雨-范文模板(4页)

发布时间:2019-03-27 22:40:29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白居易求雨

篇一:白居易《秋雨中赠元九》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秋雨中赠元九白居易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①年。【注释】: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国唐代诗人。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巩县(今河南巩义),祖籍山西太原,卒于武宗会昌六年。1:二毛:斑白的头发。常用以指老年人。【翻译】:青苔地上落满红叶,秋天的悲凉气氛,实令人不堪忍受,何况又是凉风劲吹,

晚间落雨的天候。不要怪我因秋而悲伤,比起你来与老年更临近了。【赏析】:①元九:元稹行九。《秋雨中赠元九》是一首七言绝句。“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这两句是说,青苔地上落满红叶,秋天的悲凉气氛,实令人不堪忍受,何况又是凉风劲吹,晚间落雨的天候。“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可见因秋而思友,因秋而悲叹年华易逝,白发(二毛)将生,不觉距老年临近了(白居易长元稹七岁)。以景寓情,委婉含蓄,虽语调沉郁,却韵味有致。【阅读训练】:1.诗歌第一、二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3分)2.诗中“不堪”二字,是“不能承受”的意思,作者不能承受的是什么?(3分)【参考答案】:1.本诗运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以哀景写哀情,(1分)用“落叶”“青苔”“凉风”“暮雨”描绘了一幅悲凉的秋天暮雨图,(1分)共同营造了一个凄凉悲苦的意境。(1分)2.不能承受悲凉之景;(1分)不能承受与元稹分离的孤独之情(或对元九的深切思念之情。);(1分)不 能承受年华易逝,白发丛生。(1分)

篇二:浅谈白居易的讽喻诗

浅谈白居易的讽喻诗

作者:王悬济

关键词:白居易 讽喻诗 思想艺术

正文:1444字 时间:201X/3/14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大诗人,为人称道的是前期所作的讽谕诗。这些讽谕诗和他的兼善天下的政治抱负是一致的,同时也是他的现实主义诗论的实践,具有丰富的现实内容。他青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以及对社会较深刻的了解,使他得以成为千古不朽的伟大诗人。尤其讽谕诗广泛地反映人民的痛苦,并表示极大的同情。运用外貌和心理等细节塑造人物形象、鲜明的对比、叙事和议论的结合、通俗化的语言是他讽谕诗的艺术特色。他的诗歌不但影响了同时代的诗人,而且影响了以后的诗人,流传千古。 他著名的讽喻诗,便是家喻户晓的《长恨歌》。

唐宪宗元和元年,白居易正任盩厔县尉,与友人陈鸿,王质夫一同游览马嵬的仙游寺游玩,谈到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之事。王质夫认为这样的机会,应该用大手笔来记叙下来,于是白居易便起兴作了首诗,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再来看这首诗。《长恨歌》可以算是七言歌行体中篇幅较长的一首诗,本人认为大致可以这样来看整首诗,这样理解“长恨”。全篇分为三部分:开篇至“惊破霓裳羽衣曲”是第一部分,诗人用三十二句的篇幅来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并讲述了由此带来的荒政乱国的情形及安史之乱的爆发;第二部分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写杨贵妃在马嵬驿兵变中被杀,以及此后唐玄宗对她的思念; “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尾,是全诗的最后一部分,讲道士帮唐玄宗到仙山寻找杨贵妃。诗人开篇便写“汉皇重色思倾国”,这七个字看似只是统领全文,其实也是在揭示了祸乱的根源,交代了 故事 悲剧结局的因素,此后多局都紧扣这一主题,最后也表明唐玄宗的迷色误国,是悲剧的根本原因。

[精品文档]白居易求雨-范文模板(4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