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发布时间:2018-10-17 17:38:59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北京一中语文组

在世界文化史上,优秀的文学作品如璀璨的群星,放射着耀眼的光芒。这些作品中的人物,无论是林黛玉,还是哈姆雷特,无论是刘和珍,还是少年维特,无不可歌可泣,令人感动。本文试图对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做一些分析,研究人物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文学作品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以期引起同行们的共鸣。

主题

对典型人物的解读直接决定了对主题的理解。对人物的评价总是基于一定价值坐标系的,现实生活中存在多种价值坐标系,因此我们可以对同一个人物进行不同角度的解读。对作品来说,也就会获得不同的主题。

以《促织》为例,我们就可以从三个价值角度来看待人物的命运。

其一,从个人利益得失的角度来看,迂讷的成名最初因被迫缴纳促织备受摧残,但他并未像县令与里胥一样去压迫别人,几经波折,最终因献异虫得厚赏成巨富,体现的是善有善报,苦尽甘来的主题;

其二,从异史氏(蒲松龄)所处的饱受封建制度之害的角度来看,成名刻苦读书未能显达,进贡了一只善斗的蟋蟀就立刻得厚赏成巨富,实在是一种莫大的讽刺,政治的荒唐表现得生动而形象;

其三,从人文主义的角度来看,成名的儿子因为弄死了一只小蟋蟀害怕得投井,后来又神奇地变成一只蟋蟀给全家带来了财富,人的生命价值得不到认可,只能通过充当其他东西来改变命运,这是一种深沉的悲剧,即人的异化

可见,从不同角度关注人物可以提取不同的主题。人物的典型性塑造越成功,则人物越具备还原性,也就是客观真实性,我们也就能从更多角度进行分析,从而获得更多对主题的理解。所以,优秀的作品往往是多主题的。

人物分析的选取角度是多种多样的。再以《促织》为例,选取中国传统的价值判断角度,也能得出善有善报的主题,只是个人利益得失这个角度更便于学生理解并做出判断。所以在选择主题分析角度的时候,起码的原则就是从学生容易接受的入手,但要设计一个梯度,有一定的深入,给学生认识的提高创造空间。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相关推荐